学记三则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学记三则《礼记》一、关于《礼记》《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主要记录了秦汉以前儒家的有关礼(包括典章、制度、仪节等)方面的言论,传说是孔子的弟子以及再传、三传弟子记录。该书编定是西汉礼学家戴德和他的侄子戴圣。戴德选编的八十五篇本叫《大戴礼记》,在后来的流传过程中若断若续,到唐代只剩下了三十九篇。戴圣选编的四十九篇本叫《小戴礼记》,即我们今天见到的《礼记》。这两种书各有侧重和取舍,各有特色。汉代把孔子定的典籍称为“经”,弟子对“经”的解说是“传”或“记”,《礼记》因此得名,即对“礼”的解释。它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又叫《小戴礼记》。宋代的理学家选中《论语》《孟子》以及《礼记》中的《大学》和《中庸》,把他们合称为“四书”,用来作为儒学的基础读物。《诗》《书》《礼》《易》《春秋》为“五经”。《周礼》《仪礼》《礼记》,合称“三礼”。《礼记》是部儒学杂编,里面包含儒家的思想史料相当丰富。研究早期儒家思想,需要读《论语》,研究战国秦汉时期的儒家思想,就不能不读《礼记》了。读《论语》能够看到儒家学派的确立,读《孟子》、《荀子》、《礼记》能够看到儒家学派的发展。教育思想1、教育目的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礼记﹒大学》(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2、学习过程五步骤: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广博地去学习,详细地去设问,仔细地去思索,清楚地去分析,忠实地去执行。)3、人的完善八步骤: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大学》)4、教育教学九原则:教学相长、豫、时、孙、摩、长善救失、启发诱导、藏息相辅、因材施教(藏息相辅:比喻讲解教育原则,即不能死记硬背,教师的讲解要与个人的理解相结合才能消化知识的原则。)5、教学三方法:讲解、问答、练习格物,就是要求人们亲历其事,亲操其物,即物穷理,增长见识。。致知,就是求为真知。从推致事物之理中,探明本心之知诚意,就是要意念诚实。正心,就是要除去各种不安的情绪,不为物欲所蔽,保持心灵的安静。修身,就是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齐家,就是要整齐好自己的家庭,。治国,就是要为政以德,实行德治,布仁政于国中。。平天下,就是要布仁政于天下,使天下太平政治思想—小康大同“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人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礼记》)译:大道的流行,是以天下为世人所共有。选举贤能之人共同治理,大家讲信用,和睦相处,彼此合作,所以人们不只是亲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施慈于自己的儿女,更能推延仁爱,使所有老人都得以安享天年,壮年人都能贡献才力,儿童都能得到良好的教育,健康成长,鳏寡孤独以及残废疾病的人都能得到丰厚的供养。男的各尽其职务,女的各有其家庭。货物资源都厌恶丢弃到地上浪费掉,但也不可放到自己家里私用。既嫌恶有能力不肯使出来,但也不一定为自己出力才算效劳。因此,人人都能诚实相待,和睦相处,故不会有阴谋诡计发生,也没有劫夺偷窃杀人越货的事情出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这样美好的世界就算是真正的大同世界了二、关于《学记》《学记》不仅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中国古代一部典章制度专著《礼记》中的一篇,写作于战国晚期。据郭沫若考证,作者为孟子的学生乐正克。《学记》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关系。本课所选的三则,论述了教与学的关系、教师的责任和增进学业的方法。第一则原文: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关键字:嘉:美好的。旨:味美。至道:好到极点的道理。自反:反躬自省。困:困惑,不通。相:相互。长:促进,提高。译文?虽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吃不知道它的味美。虽然有极好的道理,不学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的困惑。知道自己的不足,然后才能反回来严格要求自己;知道自己的困惑,然后才能勉励自己不倦地钻研。所以说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思考:本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论述了什么道理?小结:本段主要采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述了教学相长的规律。第二则原文: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凌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关键字:豫,预防。时:适时。孙:通“逊”,顺。善:完善,动词。摩:切磋,共同研究。译文?大学教育的方法是:在不合正道、有碍学习的事未发生之前加以防范,这叫作预防;在适当的时候学习,这叫作适时;不超越学生接受能力的限度而施教,这叫作顺应;让学生互相观察学习,吸取对方的长处,这叫作切磋。这四点是教育成功的原因。第二则原文:发然后禁,则扞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关键字:扞格:抵触。胜:克服。修:整治。燕朋:坏朋友。燕辟:不正经的话。译文?等问题出现了,才加以制止,无论使用什么强硬的方法阻止和压制,也难以使问题完全消灭;错过了适当的教学机会,再让学生去学习,学生即使勤奋刻苦,也难以取得好的成就;教学没有条理,不按学习的认知规律进行,就会让人感到头绪混乱而难以理解;只是个人独自学习,没有同学相互切磋交流,就会显得孤独狭隘,见识浅薄;结交那些只顾玩乐的朋友,必然会对抗老师的管束;要求不严格,经常违反学习纪律,必然导致学业荒废。这六项,就是导致教学失败成绩下降的原因吧。思考:本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论述了什么道理?小结:本段主要采用了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论述了大学的教学原则,分析了影响教育成败的主要因素。第三则原文: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解释关键字:失:过失、缺点。或:有的。长:使……增长。善:优点,名词。译文?学习的人有四种缺点,老师一定知道它。人学习的时候,有的缺点在于学得过多,有的缺点在于学得过少,有的缺点在于把学习看得太容易,有的缺点在于遇到困难就停止不前了。这四种缺点,是由于学习的人心理的不同。知道了他们的想法,然后才能(有针对性地)补救他们的过失。当教师的,就是要发展他们的优点而补救他们的过失。思考:本段论述了什么道理?小结:本段阐明了要了解学生心理,发展其优点,补救其缺点的教学原则(长善救失)。总结:1、教学相长2、豫、时、孙、摩3、长善救失

1 / 1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