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圣城”是指中国的那一座城市?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名学者、专家参加学术活动。第一单元“百家争鸣”和儒家的形成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二、孔子和早期儒学三、道家和法家课堂思考2:“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请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政治、阶级、思想等方面归纳其出现的原因。经济上: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物质基础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社会大变革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受到统治者的重视思想文化上:学在民间,私学出现——舆论阵地思维拓展1:从这一原因的分析中你得到哪些认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2、原因:3、派别代表(1)道家:(2)儒家:(3)法家:(4)墨家:老子和庄子孔子、孟子、荀子韩非子墨子4、历史影响(1)形成中国传统文化体系(2)奠定中国文化基础(3)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1、孔子(1)生平…(2)孔子的思想:C.“礼”这句话体现孔子“仁”的什么特点?(阶级性)“仁”A.“仁者爱人,爱有差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以德治民孔子生平儒家学派的创始人,生活在春秋晚期,我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今天山东省曲阜县人,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先世是宋国贵族..孔子幼年丧父,家境清贫.成长后,曾任委吏(会计)和鲁司寇(掌管刑狱、纠察等)职位,30多岁到齐国,但未得重用,又回到鲁国,聚徒讲学。其後周游列国,提倡德治.年68返回鲁国,致力於教育,並整理《诗》、《尚书》、《春秋》等古代文献,现存《论语》是记述孔子谈话与思想的主要资料。清代佚名孔子行教像明代吳彬孔子杏壇講學圖问题1、如何看待孔子的“仁”和“德”?(1)主观目的: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奴隶主的统治。(2)具有进步性:有助于调解社会人际关系,促进社会稳定问题2、孔子所谓“礼”“序”是指什么?他为什么要维护“礼”和“序”?•是指:奴隶制度和奴隶制的统治秩序。•因为:春秋晚期,分封制瓦解。“礼崩乐坏”局面损害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危及到奴隶制的统治。(3)教育家•主要贡献在于:以“有教无类”的思想办学,扩大了教育范围。教育对象:贵族垄断平民子弟•此外:在教学方法、学习态度与学习方法方面孔子都提出许多对后世的教育产生深远影响的主张。(4)编订整理出“六经”•“两千多年来,不知有多少人尊奉他,其中包括历代封建统治者。孔子死时只有三间小屋,经历朝历代的扩建,成了拥有466间房的浩大的孔庙,孔庙的主殿或者说正殿称大成殿,规模、气势真可以与皇帝的金銮殿相媲美。但是,历史上也有不少孔子的反对者,激烈到要‘打倒孔家店’孔庙中国亚圣:孟子缅怀先师忧虑天下宏章阔论滋我中华为什么称孟子为“亚圣”?2、孟子阅读课文归纳孟子的思想主张①主张“仁政”②提出“民贵君轻”、“重民”思想③提出“性善”论孟母教子图3、荀子①主张“仁义、王道”②提出“君舟民水”③提出“性恶”论三、道家和法家•1、老子(1)生平:…(2)思想:A、“道”是世界万物之源B、朴素的辩证法思想C、政治主张:“无为”(客观唯心主义思想)精华核心老子生平春秋晚期的楚国贵族。姓李名耳,字伯阳,又称老聃。做过周朝的“守藏室之吏”(管理藏书的官吏),道家学派创始人。《道德经》一书相传为其所作,在道教被尊奉为教主,被称为太上老君。阅读材料了解老子思想主张•1、“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是第一性的,万物是道派生出来的)•2、“道之为物,惟恍惟惚”(道是无形、无象、无体的,就是无)•3、“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4、“道常无为而无不为”(道经常是无为的,但没有哪件事不是它干出来的)为什么说老子的思想学说含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他认为: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矛盾对立、互相依存、运动变化意义:从哲学发展的角度具有积极意义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无为”的含义:反对严刑峻法,统治者要不干预人民生活,少一点欲望与作为,少过问政事,薄赋敛,轻刑罚,尚节俭.任其自然,天下就会安定,政权就会巩固.如果人民与统治者的矛盾,到了“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时,任何法律、刑罚都不起作用阅读教材分析庄子的道家思想庄子像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主观唯心主义。鄙视富贵利禄,痛恨不公平的社会现象。3、法家:韩非子他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当代必然胜过古代,人们应按照现实需要进行改革而不必拘泥于成法。这反映了法家“厚今薄古”的历史观。他主张“法治”,利用人趋利避害的本性,以严刑峻法统治臣民。他还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历史进化(政治改革)以法为本君主专制韩非子的思想代表哪些人的利益?为什么会受到统治者的推崇?史载:韩非子“为人口吃,不能道说,而善著书”秦王政曾叹:嗟呼,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法家集大成者–韩非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