瞻园园林分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2012年9月南京瞻园考察分析南京闹市中的一处“世外桃源”平面功能布局瞻园介造景手法诗词意境14.参考书目1.瞻园简介4.瞻园的历史背景:a名园沧桑1.2.3.47.南京瞻园总平面图:瞻园西半部平面图1,2,3目录2.皇家园林性质3.南京气候分析5.瞻园的扩建6.瞻园区位分析8.南京瞻园的院落分析9.园林建筑类型10.建筑布局分析11.瞻园的花木分析12.瞻园十八景13.园林手法15园景欣赏瞻园简介乾隆皇帝御提“瞻园”匾额瞻园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是乾隆皇帝以以欧阳修诗“瞻望玉堂,如在天上”而命名。位于南京城南瞻园路。坐北朝南,纵深127米,东西宽123米,总面积15621平方米。至今已有六百余年的历史。瞻园也是南京仅存的一组保存完好的明代古典园林建筑群,与无锡寄畅园、苏州拙政园和留园并称为“江南四大名园”。●瞻园是皇家园林,皇家园林是我国古典园林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它经营规模巨大,内容丰富,是价值极高的园林为满足封建帝王宫廷和园居生活的需要,建筑物数量多,类型复杂,规模与尺度较大,风格端庄持重,色彩较为富丽浓艳。一般总是带有均衡、对称、庄严豪华以及威严的气氛。在园林内部,建筑常以大分散,小集中,成组成团的进行布局。●私家园林是把居室住宅建于园林之中,用地范围有限,缺乏真山真水,周围环境也较为闭塞,这些都与皇家园林相似。由于庭院空间较小,平面比较简单,布局上以静观为主。而皇家园林规模比较大,建筑采用严格对称布局的方式。而且皇家园林则是以集锦的方式把各地的美景搬入园内集天下名园之大成。●风景寺观园林是建于风景区的寺观,一般结合自然环境,巧妙地进行建筑布局,其实范围往往不限于寺观周围它所控制的自然环境。它不仅范围大,而且完全融会于自然的山水之中,是一种自然风景式的寺观园林。而皇家园林的范围有限,常常是在建筑中造园,把自然环境搬到宫殿中。●风景名胜园林的特点,一个是它的美,自然山水的美;一个是它的大,一般园林的范围并不设人为的界限。这些都与皇家园林都不相同,皇家园林虽然较大,但总有人为的界限。风景名胜园林建筑的布局主要是因景而设,从观景与点景两个角度去进行设计,建筑与自然山水环境的结合上,总是顺其自然,依山就势地进行布局,成为自然风景中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而皇家园林则是把山水“搬”入宫殿中,成为一部分。●山水胜景园林属于开敞式的,往往与城市或村镇融合为一体。它由许多风景点,寺观,楼台,亭阁,堤,桥等组成,虽然事先并无一定的全面布局,但长期的历史过程相宜布置,逐渐形成完善的格局。而皇家园林则是封闭式的,它们仅供皇室贵族欣赏居住。皇家园林性质南京气候分析南京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具有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冬冷夏热、雨量充沛,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雨热同季的特点。冬季受欧亚大陆气团影响,天气晴朗、寒冷、干燥。初夏受锋面雨带影响,南京进入梅雨季节,降雨明显增多,大、暴雨频繁出现。梅雨过后进入盛夏,天气晴燥,常会形成伏旱。春秋两季是冬、夏交替过程中的季节,多以干燥凉爽天气为主。适宜植物生长的无霜期约225天。洪涝、干旱、暴雨、连阴雨、台风、高温、强对流天气(雷暴、飑线,冰雹等)、寒潮、低温、霜冻、大风、雾等灾害时有发生瞻园的历史背景翻开瞻园600年兴废盛哀的历史,犹如展开一幅饱经沧的画卷。中山王—徐达东王——杨秀清瞻园原系明开国元勋中山王徐达府邸之西圃,经徐氏七世、八世、九世三代人修缮与扩建,至万历年间已初具规模。清顺治二年(1645)该园成为江南行省左布政使署。乾隆帝巡视江南,曾驻跸此园,并御题“瞻园”匾额。太平天国时,瞻园先后为东王杨秀清府、夏官副丞相赖汉英衙署和幼西王萧友和府。名园沧桑1明朝徐达开府大功坊嘉靖年间徐鹏举起废兴园同光年间重修瞻园江宁使院天下冠,由私家园林演变为官府园林乾隆驻跸题瞻园太平一役瞻园换新主民国时期的瞻园太平天国纪念馆迁入瞻园2007年重修园林徐达开府大功坊同光年间重修瞻园徐鹏举起废兴园名园沧桑2名园沧桑3民国时期的瞻园民国时期的瞻园名园沧桑42007年重修园林瞻园的扩建明代瞻园面积甚广,到清初基本延续始建时的规模,民国初期,瞻园北侧由中统局建“弘毅楼”,作为办公场所。瞻园地域日削,亭台颓废,规模不断缩小。新中国成立后,为保护瞻园这一历史胜迹,政府几度拨款重修瞻园。瞻园北扩项目由刘敦珍先生的弟子叶菊华亲自担纲,东南大学建筑历史研究所承担设计,并参照清代画家袁江的《瞻园图》复建。其布局设计吸收了刘敦桢当年的设想,力求合理,协调,衔接自然。袁江《瞻园图》1.扩建背景2.扩建区域概况规划将现有园林的中路和西路游览线路,汇聚到即将新建的薇亭,原瞻园南北纵向轴线过薇亭,以薇亭界分新、老瞻园。原瞻园南北纵向轴线过薇亭后转为横向,通过曲廊分隔,使新瞻园形成相对独立的空间。扩建的区域薇亭北扩园林剖视全景图3.扩建布局原则(1)东西长轴布置,和布政使衙署联通(2)北高南低,遮挡北面视线(3)向北延续水系,形成以水为主的各级庭院空间4.扩建区基本动线(1)扩建后仍以原南面入口为主(2)西北角增加园林扩建部分主入口(3)布政使衙署东面设两个次要入口其中,从东北角次入口直接进入瞻园扩建部分轴线(4)东南面次入口用于紧急疏散瞻园区位分析瞻园位于南京市瞻园路208号,又称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从夫子庙向西步行。坐北朝南,纵深127米,东西宽123米,总面积15621平方米。南京瞻园总平面图瞻园坐北朝南,纵深127米,东西宽123米,总面积15621平方米。瞻园西半部平面图1西半部是一座典型的江南园林,园内古建筑有一览阁、花篮厅、致爽轩、迎翠轩及曲折环绕的回廊,这些建筑和回廊把整个瞻园分成5个小庭院和一个主园。静妙堂位于主园中部,三面环水,一面依陆,堂之南北各有一座假山,水是相通的,西边假山上还有岁寒亭一座。园不大,颇具特色,是江南名园之一。瞻园西半部平面图2理水深妙瞻园是山为主、水为辅的山水园水体以聚为主。这样在较小的空间方能显出水面宽广、开朗.并为山林,亭、榭展开美妙的景色北池水面最大.与池周山林、建筑交相辉映,成为全园水景中心南池位于静妙堂南池北紧贴水榭,池南濒临假山绝壁。池面也分大小二池。瞻园西半部平面图3南京瞻园的院落分析1、概况描述瞻园坐落于南京市区南部秦淮河畔,占地约1500~1600平方米,是南京仅存的一组保存完好的明代古典园林建筑群,与南京豫园、无锡寄畅园、苏州拙政园和留园并称为“江南五大名园”。●建造者、使用者其始建于明嘉靖年间,为朱元璋赐中山王徐达府邸的西花园。清代改为藩属,乾隆南巡曾驻跸于此题名为“瞻园”。太平天国定都南京时,曾先后作为东王杨秀清与夏宫副丞相赖汉英和幼西王萧友和的府第。●围合院落的建筑瞻园是小型的皇家园林,建筑常以大分散,小集中,成组成团的进行布局。瞻园中的建筑与院落主要集中于东南角由入口至主建筑静妙堂的序列上。2、院落形态●围合方式I、II、III、IV、●尺度(左:IV横剖面,右:II纵剖面)●界面水平界面硬质铺地/小划分/卵石/青砖/瓦软质铺地静妙堂东侧庭院以紫藤花架为上界面。垂直界面实/建筑立面/实墙虚/镂空墙/廊●交通方式院落主要流线次要流线各院落之间以廊承载主要的交通,院落像是挂在交通流线上的不均匀排布的单元。I——行为:入院歇脚作用:承接客流,形成园外到园内的过渡围合:相对的一组三面围合院落界面:少量硬质铺地,垂直面较实II——行为:起、远望主景作用:花厅前院,主园侧院围合:三面围合界面:少量硬质铺地,柱廊空透III——行为:转、透过花窗看景作用:绿化、进入北景区前的“抑”围合:三面围合界面:软质铺地III——行为:再转、隐约望见主水面、稍作停留作用:静妙堂侧院、北园第一进围合:三面围合界面:硬质铺地合2、活动与院落的关系园林中人的主要活动是游览,比起实际的使用功能,观赏性与趣味性对于园林中的院落更加重要。在瞻园中,院落的组织对丰富由入口至主馆的序列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园林建筑类型●园门:我国古典园林中的门,犹如文章的开头,是构成一座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造园家在规划构思设计时,常常是搜奇夺巧,匠心独运。比如瞻园入口的门,简洁、朴实无华,小门一扇,墙上藤萝攀绕,于街巷深处显得清幽雅静,游人涉足入门,空间则由“收”而“放”。一入门只见庭院一角,山石一块,树木几枝,经过曲廊,便可眺望到园的南部山石、池水建筑之景时,使人感到这种欲露先藏的处理手法,正所谓“景愈藏境界愈大”了,把景物的魅力蕴含在强烈的对比之中。●廊在瞻园中主要采用曲廊,迤逦曲折,用一部分依墙而建,其他部分转折向外,组成墙与廊之间不同大小、不同形状的小院落,其中栽花木叠山石,为园林增添无数空间层次多变的优美景色。廊不仅是联系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划分空间,组成一个个景区的重要手段,也是组成瞻园动观与静观的重要手法。。跨人嵌有“瞻园”二字问额的园门,走进雅致的回廊,数步后,便可见到一玲拢的奇石“仙人峰”园门回廊仙人峰。(一)山石取胜瞻园以山石取胜。假山为全园的主景和骨干,全园有南、北、西三座假山。以西部土堆假山为制高点。南假山则采用土、石并用做法,由绝壁、主峰、洞龛、山谷、水洞、瀑布、步石、石径等组合而成,现出“一卷代山,一勺代水”的艺术效果。北假山是以太湖石堆叠而成,临水石壁下有贴近水面的平桥,山中有纵深的山谷,谷上架旱桥,还有低而平的较大石矶二层,这是全国园林中的孤例,更显石壁挺拔高耸,石矶生动自然。山之东北角临池耸立峭壁假山,峭壁下有池畔石径,整个北假山体量得宜,轮廓丰富。(二)理水深妙水体的处理形式以聚为主。北池水面最大,成为全园水景中心。在其池面处理方面则采用开与合的对比手法,以取得“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北池之西北角水面弯入处,架立四折平桥。东北角由一孔平桥分隔出小水池,环绕至北假山后山脚下,尽头处以狭窄的水湾收尾并伸入峡谷间,藏而不露。北池之西南角接一水涧,经静妙堂西与南池相连,这种有源头有去处的水体布局蕴含有深厚的哲学思想。南池位于静妙堂南,池北紧贴水榭,池南濒临假山绝壁。池面也分大小二池,两池间散点步石代桥。维持小池水位略高于大池,瀑布下泄时,于步石间形成散泉。南假山南假山为我国著名园林建筑大师刘敦桢教授及其学生、园林专家叶菊华的得意之作。南假山以绝壁、主峰、溶洞、山谷、水洞、瀑布、步石和石径等组成。由于运用了矮山伴高山,水池分两重,池岸与环山小径融为一体等巧妙手法,因而出现了“一卷代山,一勺代水”的艺术效果和典雅意境。瞻园以山石取胜假山为全园的主景和骨干,全园有南、北、西三座假山。北假山北假山下的石矶自然而生动,为我国江南一带古典园林中所存石矶的上品,也是全国古典园林中的孤例。眼前这块石矶上有一小洞,每逢下雨储满水时便象一面镜子,因而也被称为“镜石”北假山为明代的遗存,由体态多变的太湖石堆成,临水处有石壁,下有石径;山中有纵深的山谷,谷上架有旱桥;山上有平台,山下有平桥,可供游人登临。西假山瞻园以山石取胜假山为全园的主景和骨干,全园有南、北、西三座假山西假山上有石径,有谷道,有山洞,山上花木葱笼,环境优雅,充满了浓郁的自然山林野趣瞻园的奇石园内太湖石多为宋代遗石,相传北宋年间,宋徽宗嗜好太湖石,便让江南一带官员为其搜刮。搜刮来的太湖石每25船为一纲,日夜运往京城,这就是史上著名的“花石纲”。由于路遇大雨延误了行程,按宋律当斩,横竖都是死,运送花石纲的劳工便随农民起义军首领方腊起义,太湖石便散落到了民间。这块宋代花石纲遗石名为“仙人峰”,好似一位仙女亭亭玉立。宋代遗石---倚云峰,峰高3.14米,似朵朵白云相互依偎。这块石峰姿态奇巧、波纹起伏、峻峭挺拔、巧夺天工,具有“瘦、皱、漏、透、秀”的显著特征,堪称一绝太湖石倚云峰历史上在瞻园的全盛时期,其“竹、石、卉、木为金陵园亭之冠”,尤其以叠石取胜。在静妙堂东部,有块形态精巧的太湖石,上书“雪浪石”三字,相传为苏东坡手书。苏东坡酷爱收藏名石,他在河北定县时,曾“于中山后圃,得黑白石脉”,用“大盆以盛之,激水其上,名其室曰‘雪浪斋’”。瞻园雪浪石很可能寓意于宋代同名石,这块石高1.15米,宽1.4米,宛如一团击在石上的浪花,又似阳光照射下渐渐融化的雪团。石上的涡

1 / 7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