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南唐疆域南唐(937年-975年)是五代十国的十国之一,定都金陵,历时39年,有先主李昪、中主李璟和后主李煜三位帝王。南唐一朝,最盛时幅员35州,大约地跨今江西全省及安徽、江苏、福建和湖北、湖南等省的一部分。人口约五百万。南唐三世,经济发达,文化繁荣,使得江淮地区在五代乱世中“比年丰稔,兵食有余”,为中国南方的经济开发作出了重大贡献。南唐国也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政权之一。但因资料和遗迹极少,并未得到社会和学术界的足够重视。南唐概况南唐,五代时割据政权之一,南唐世系表开国皇帝为烈祖李昪。首都金陵(今江苏南京),时称江宁府。最盛时疆域广及三十五州,大致包括今江西全省及安徽、江苏、福建、湖南、湖北等部分(详见“疆域”一节)。人口约五百万。历三代君主,前后约三十九年[1]。唐末天下大乱,藩镇割据。其中,杨吴是江南较有实力的藩镇之一。吴国在杨隆演嗣位后,政治混乱,人心不稳。大将徐温通过权力斗争逐渐独掌吴国大权。海州人徐知诰,少孤流落,后来被徐温收为养子,并且借助徐温的势力掌握了吴国的政柄。徐知诰一方面对杨氏旧臣竭力怀柔,“高位重爵,推与宿旧”;另一方面则积极扶持自己的势力。大力招徕、奖拔北来士人。南唐政权中著名的北方人士如韩熙载、常梦锡、马仁裕、王彦铸、高越、高远、江文蔚等,都于此时聚集起来。其次,江南一带的著名人士如宋齐丘、陈觉、查文徽、冯延巳、冯延鲁、边镐、游简言、何敬涂等,都是此时由徐知诰一手扶植起来。经过20年苦心经营,徐知诰不仅大大缓和了杨氏旧臣的敌对情绪,而且拉拢起支持他的北方人与江南人两大势力,所谓“羽翼大成,伸佐弥众”。终于在吴天祚三年(公元937年),徐知诰废黜吴帝杨溥,登上皇位,国号大齐,年号昪元。“上下顺从,人无异意”,“国中夷然无易姓之戚”。次年,徐知诰改姓名为李昪,改国号为唐。于是,在乱世之中,以继承唐祚为己任、求天下一统的南唐国走上了中国历史的舞台。南唐得国后,烈祖李昪以保境安民为其基本国策,休兵罢战,敦睦邻国,与毗邻诸国保持了较为平和的关系。同时结好契丹以牵制中原政权。江南地区于是保持了较长时期的和平,社会生产逐渐复苏并迅速发展。同时,政府轻徭薄赋,劝课农桑,鼓励商业。商人以茶、丝与中原交换羊、马,又经海上与契丹贸易。在手工业方面,南唐的纺织业、印染业、矿冶业、制茶、造纸、晒盐、造船、金银陶瓷、文具制造等,均有突出成就。不仅产量高,而且工艺精细,涌现出许多名产上品。烈祖李昪的“息兵安民”国策,造就了江淮地区和平安定的社会环境,促进了南唐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同时,南唐也是一个艺术的王朝,它在文学、美术、书法、音乐等诸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李升设太学,兴科举,广建书院、画院。安定、富强的南唐,成为饱经战乱沧桑的文人士大夫理想的栖身之所。江北士人多流落至此,“儒衣书服盛于南唐”,“文物有元和之风”。“北土士人闻风至者无虚日”。南唐的社会文化之盛,在五代十国甚至中国历史上所有的割据政权中都是绝无仅有的。但由于李昪在争斗激烈的割据局面下仅力求自保,造成了南唐军事实力的下降和实行统一有利时机的丧失。升元七年(公元943年),烈祖李昪驾崩,子李景(初名景通)继位,改名李璟(公元916~961),有保大、中兴、交泰三个年号。,与中原政权的冲突加剧。与吴越的关系也迅速恶化。这一时期中,两国战祸频起,而吴越的军事行动往往与中原政权互相呼应。为了对付吴越,保大三年(公元945年),南唐乘闽国内乱之机出兵占据建(今福建建瓯)、汀(今福建长汀)、漳(今属福建)三州,灭亡闽国,俘闽王延政。形成了对吴越三面包围的形势。而吴越也乘势出兵与南唐争夺闽国之地,并夺得福州(今属福建)保大九年,马希粤与马希祟兵戎相见,南唐遂借机出师,一举灭楚,马希崇降。后来,楚将刘言又起兵击败了南唐军,(以后刘言被其部下杀死,周行逢及其子周保权又先后统治湖南)继续据有湖南,楚地得而复失。保大十三年(公元955年)至交泰元年(公元958年),后周三度入侵南唐,南唐始终处于被动防御的后周功南唐不利局面。寿州一战,周世宗柴荣御驾亲征,周军势如破竹,遂攻占泗、濠、楚等州,唐军一溃千里,淮河水军全军覆没。李璟上表柴荣自请传位于太子弘冀,请划江为界,南唐尽献江北之地,包括淮南十四州及鄂州在江北的两县。同时,南唐对后周称臣,去年号。为避后周锋芒,李璟迁都洪州,称南昌(今属江西)府,自此南唐国力大损,不复大国之强盛。宋建隆二年(公元961年)李璟驾崩,因太子弘冀已亡,李煜(初名从嘉,937~978)继位,复都金陵。此时的南唐国内政治、社会矛盾积重难返。经济上,自淮南战败后,南唐每年要向中原缴纳高额贡奉。南唐原先地跨江南江北,南北之间的经济有互补性,如江南乏盐,而江北产盐。而失去淮南后,南唐不仅失去了重要的盐产地,还要花巨资向中原政权买盐。财政上的窘迫,使南唐政权不得不加重赋税,以至怨声载道。南唐辖境之的人民对李后主时期繁重的赋税记忆深刻,直到北宋统一之后许多年,还在提起当年的南唐连鹅生双子、柳树结絮都要课税。南唐后期的政治也日益混乱。随着新主登基,朝廷内部新一轮的党争开始了。当宋军从周围步步紧逼时,南唐仍陷于这样周而复始的政治内耗中,人心涣散。李煜善文词,工书画,知音律,但显然不通晓政治,这时便把国政托付给做太子时的幕僚张洎。宋灭南汉后,置南唐于三面夹击之中。后主李煜为自保,明臣服,暗备战,在遣使向宋请受策封的同时,将兵力署在长江中下游各要点,以防宋军进攻。北宋开宝七年(公元974年)九月,赵匡胤以李煜拒命来朝为辞,发兵10余万,三路并进,趋攻南唐:东路吴越王做为昪州东南面行营招抚制置使,率数万兵自杭州北上策应,并遣宋将丁德裕监其军;中路曹彬与都监潘美率水陆军10万由江陵(今湖北江陵)沿长江东进;西路王明为池、岳江路巡检、战棹都部署,牵制湖口南唐军,保障主力东进。后主李煜过于依赖长江天险,坐失利用宋军渡江时反击的机会。十月,宋军顺利渡过长江。采石、秦淮河、皖口三战,南唐屡战屡败,在长江中游的精锐兵力全部丧失。开宝八年三月,宋军攻至金陵城下。六月,吴越军队攻陷金陵东面的门户润州。南唐都城金陵陷入合围之中,后主急召外地军队救援金陵。然而,这一切都为时已晚。十月,由江西赶往金陵的15万水军(朱令赟部)在湖口一战中几乎全军覆没。金陵的外援被完全切断,成了一座孤城。而后主仍执意守城到底。围城之中的金陵,粮食乏,士气低落。十一月十二日,北宋曹彬大军开始从三面攻城,南唐五千兵夜袭宋军北寨,未果。二十七日,宋军破城,李煜奉表投降。南唐遂亡。两年多以后,吴越王钱俶应宋太宗赵光义之邀,赴北宋都城开封。五代十国的历史终于结束。有人说,如果可以穿越时光隧道,回到古代的某个片段生活,那么最应该选择的就是宋代。因为当时物质富足、艺术繁荣、社会生活丰富多彩。事实上,宋代的这些为后世人们向往的风貌在南唐已经颇现雏形。南唐和宋朝相仿,一方面是国势日危,不断地丧失土地,另一方面却是歌舞升平。所以,如果不必担忧那日益逼近的中原军队的脚步,那么南唐会是一个最适宜生活的时代。南唐疆域南唐国的疆域经过两次变动,分为三个时期。杨吴地图第一个时期,从南唐昪元元年(后晋天福二年,公元937年)至保大三年(后晋开运二年,公元945年)。这一时期,南唐保持原杨吴的疆域。(见右图)南唐中期、后期地图第二个时期,疆界开拓。李璟继位不久,闽、楚发生内乱,南唐有开始作扩展疆土的努力。保大二年(后晋开运元年,公944元年)十二月,南唐将查文徽出兵闽国建州,保大三年(后晋开运二年,公元945年)攻破建州,汀、泉、漳诸州归附。南唐于建州设永安节度使,又于延平、建浦、富沙三县设剑州。次年,改漳州为南州。闽亡国后,其土地分入南唐、吴越,南唐疆域扩展至汀、剑、建、泉、南五州。保大五年(后晋天福十二年,公元947年),南唐兵败福州,泉州将留从效趁机逐走唐军,拥兵在泉、南二州自立。南唐虽于泉州设有清源节度使,而其在当地的统治名存实亡。(见左图)第三个时期,剩下江南一隅。交泰年间[2],南唐在淮南败于周,李璟尽献江北土地,南唐从此与中原政权以长江为界,疆土仅剩江南半壁江山,这一疆域维持到南唐亡国。社会经济提及江苏地区的历史发展,人们言必及六朝,大明和民国,往往忽略五代十国时期叱咤风云的南唐国。当是时,随着动荡式改革的推进,我国政治与经济格局发生着重大变化。杨吴和南唐国先后以扬州,金陵为都经略江南,南方在区域性经济,文化,教育以及社会的其他方面都取得了跳跃式发展,在杨吴及后继政权南唐国所辖范围内的今江淮平原,苏南西部,更是突破了传统陈式,发展速度与规模尤为突出,为我国古代经济与文化重心的实质性南移和江苏地区开放式发展奠定了基础。探讨这一时期社会发展模式和特点,重新评价杨吴及南唐国在江苏区域历史发展中的地位以及从历史渊源角度探索江苏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编辑本段]【历代君主】【烈宗李昪】生于唐文德元年十二月二日(889年1月7日)。本名徐知诰,字正伦,小字彭奴,徐州人。本为孤儿,战乱中被杨行密收留,后送予徐温为养子。徐温去世后掌握吴国军政大权。曾任吴国大丞相、大元帅,937年废黜吴帝,建立南唐。昪元三年(939年),恢复原姓,并改名李昪。昪元七年(943年)病逝,谥光文肃武孝高皇帝,庙号烈宗。【元宗李璟】李璟(916-961),字伯玉,徐州人,烈祖长子。公元943年嗣位。后因受到后周威胁,削去帝号,改称国主,史称南唐中主。即位后开始大规模对外用兵,消灭楚、闽二国。他在位时,南唐疆土最大。不过李璟奢侈无度,导致政治腐败,国力下降。李璟好读书,多才艺。常与宠臣韩熙载、冯延已等饮宴赋诗。他的词,感情真挚,风格清新,语言不事雕琢,“小楼吹彻玉笙寒”是流芳千古的名句。961年逝,时年47岁。庙号元宗,谥明道崇德文宣孝皇帝。其诗词被录入《南唐二主词》中。【后主李煜】李煜,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又号莲峰居士。中主第六子,徐州人。961年即位,在位15年。后主后主李煜像嗣位之时,南唐已奉宋正朔,苟安于江南一隅。宋开宝七年(974年),宋太祖屡次遣人诏其北上,均辞不去。同年十月,宋兵南下。次年十一月城破,后主奉表出降,被俘到汴京,封违命侯。宋太宗封为陇西郡公。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七夕,后主四十二岁生日,宋太宗恨他有“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之词,命人在宴会上下牵机药将他毒死。追封吴王,葬洛阳邙山。[编辑本段]【南唐二陵】南唐二陵即南唐先主李昪与中主李璟的陵墓,李昪墓称为钦陵,李璟墓称为顺陵。二陵位于祖堂山的西南麓,若从远处综观群山,形如一条巨龙,祖堂山乃龙首,二陵正位于龙口位置,显然,这是精心选择的皇家风水宝地。南唐皇陵钦陵墓规模较大,长21米余,宽10米余。陵墓有前、中、后三间主室,十是侧室,前、中室为砖结构,后室为石结构。中室墓壁上绘有鲜艳的彩画,力案有牡丹、莲花、宝相、海石榴、云气纹等。据专家考证,这是国内现存最早的附属在柱枋部分的彩画遗迹,在建筑史和艺术史上都具有极高的价值。中室和后室之间有一通道,通道口的中室北壁上方横列大型双龙攫珠的石刻浮雕像,下方的左右两侧有一尊足踩祥云、披甲持剑的石刻武士浮雕。后室屋顶上绘彩色天像图,有日月星辰百余颗,下刻曲折的江河形状,其中两条状如长江、黄河。钦陵曾先后三次被盗,丰富的随葬品所剩无几,厚达十几公分的巨大石门也遭到了破坏。顺陵位于钦陵西侧,结构与钦陵相近,但规模较小。中主在位时,南唐国势已渐衰弱,不得不去掉帝号,向北周称臣,因此,顺陵虽与钦陵并列,但棺座上已不能用龙形浮雕。[编辑本段]【南唐(937年-975年)纪元表】庙号谥号姓名陵墓统治时间年号烈祖光文肃武孝高皇帝李昪永陵937年-943年昪元937年-943年元宗明道崇德文宣孝皇帝李璟顺陵943年-960年保大943年-957年中兴958年交泰958年⑴显德958年-960年⑵建隆960年怀宗(私谥)文宪昭悼孝愍皇帝(非正式谥号)李煜(无)960年-975年建隆960年-963年乾德963年-967年开宝968年-978⑴戊午(958年)三月改元。⑵958年后周世宗率兵南下,南唐大败,被迫将长江以北十四州割让给后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