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五首》ppt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同学们,谁知道在我国的唐代、宋代、元代分别有哪种文学体裁发展得最有成就?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的国度,以古老的《诗经》发端,优秀的诗歌作品浩如烟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五首脍炙人口的诗篇。古代诗歌五首20诗歌1.背诵诗歌,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2.赏析重点语句的含义,品味重点词语。3.感悟诗的意境,培养赏析诗歌的能力。来自《点拨》陈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唐代文学家。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陈子昂是唐诗革新的先驱。他的诗思想进步而充实,语言刚健而质朴,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对唐代诗歌影响巨大。现存诗一百多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感遇》和《登幽州台歌》。有《陈伯玉文集》传世。来自《点拨》《登幽州台歌》:696年,契丹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随军出征。武攸宜为人轻率,少谋略。陈子昂进言,武攸宜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等诗篇。来自《点拨》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巩县(今河南巩义)人。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人被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他的诗篇像一面镜子,广泛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由盛而衰的历史。主要作品有“三吏”和“三别”。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其诗对后世影响深远。有《杜工部集》传世。来自《点拨》《望岳》:杜甫共写过三首《望岳》诗,分咏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本课这首五言律诗为第一首。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杜甫曾在齐、赵漫游,故有此作。来自《点拨》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官至宰相,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谥号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散文雄健峭拔,其诗遒劲清新。有《临川集》一百卷传世。来自《点拨》《登飞来峰》:皇祐二年(1050)夏,王安石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绍兴,写下此诗。这首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他年少气盛,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抒发胸臆,寄托壮怀。来自《点拨》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爱国诗人。一生力主北伐,忧怀国事。代表作品有《示儿》《诉衷情》等。龚自珍(1792~1841),字人,浙江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清代思想家、文学家。代表作有《病梅馆记》《己亥杂诗》等。来自《点拨》《游山西村》:此诗写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在此之前,陆游极力支持张浚北伐,北伐失败,陆游被罢归故里。诗人心中当然愤愤不平。对照诈伪的官场,乡村淳朴的生活自然会令作者产生无限的欣慰之情。此外,诗人虽貌似闲适,却始终忧怀国事。诗人并未丧失信心,深信总有一天会否极泰来。这种心境和所游之境恰相吻合,于是产生了传诵千古的“山重水复”“柳暗花明”一联。来自《点拨》《己亥杂诗(其五)》:清宣宗道光十九年(1839)即己亥年,是鸦片战争爆发的前一年,英国利用鸦片入侵,朝廷分为主战与主和两派。龚自珍越位言事,竭力主战,因而“忤其长官,赋归来”,他辞官南归,后又北上迎取眷属,在往返途中创作了大型组诗《己亥杂诗》。来自《点拨》律诗是中国近体诗的一种,格律要求非常严格。常见的类型有五律、七律和排律三种。一般情况下,一首律诗共八句,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第一联(第1、2句)称“首联”(或起联),第二联(第3、4句)称“颔联”,第三联(第5、6句)称“颈联”,第四联(第7、8句)称“尾联”(或结联)。律诗的容量比绝句增加了很多,所以可写更多的事或景,可抒发更多更细致的情感。古体诗是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古体诗格律比较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等。以五言古诗和七言古诗最为常见。律诗和古体诗怆然涕岱宗腊酒足鸡豚一读一读字音部分来自《点拨》chuàngtìdàilàtún决zì()二写一写字形部分来自《点拨》眦三文言知识积累部分来自《点拨》(一)通假字荡胸生曾云(曾:同“层”)(二)一词多义绝会当凌绝顶(极)夜久语声绝(消失)(三)词类活用1.一览众山小(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小)2.丰年留客足鸡豚(形容词用作动词,准备充足)3.拄杖无时夜叩门(名词作状语,在夜里)部分来自《典中点》登幽州台歌原文:前①不见古人②,后③不见来者④。念⑤天地之悠悠⑥,独怆然⑦而涕⑧下!译文:往前望不到古代礼贤下士的圣君,往后看不到后世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想到广阔天地的无穷无尽,我独自悲伤,热泪纵横!望岳原文:岱(dài)宗18夫19如何?齐鲁青未了20。造化21钟22神秀,阴阳23割24昏晓25。荡胸生曾云,决26眦(zì)27入归鸟。会当28凌29绝顶,一30览31众山小。泰山到底怎么样啊?从齐到鲁都可看到泰山苍翠的峰峦绵延不断。大自然把神奇秀美都聚集到泰山,山南山北明暗不同。(山中)升起层层云气,(看后使人)心胸开阔激荡,睁大眼睛,归巢的飞鸟都尽收眼底。(我)定要登上顶峰,看众多的山,都显得低矮渺小。译文:18.岱宗:即泰山。泰山又名岱山,是五岳之首,所以又称为岱宗。19.夫:无实义,这里起舒缓语气的作用。20.未了:未尽,没完。21.造化:天地,大自然。22.钟:集中,聚集。23.阴阳:山的北面是阴,山的南面是阳。24.割:剖分,划分。25.昏晓:昏,傍晚,这里是晦暗的意思;晓,天亮。这里是明亮的意思。26.决:裂开。27.眦:眼眶。28.会当:定要。29.凌:登。30.一:全。31.览:看。注释:登飞来峰原文:飞来山上千寻塔⑥,闻说⑦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⑧身在最高层。我登上飞来峰上的高塔,听到鸡鸣声,登上飞来峰,见到日出的奇景。我不怕浮云挡住远望的视线,因为我站在山峰塔顶的最高处译文:⑥千寻塔:很高很高的塔。寻,古代长度单位,一寻等于八尺。塔,这里指应天塔。⑦闻说:这里是听到的意思。⑧自缘:因为。注释:原文:莫笑农家腊酒①浑,丰年留客足鸡豚②。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③夜叩门。游山西村不要取笑农家过年的酒不好,丰收年他们请客人也会菜肴丰足。(我走在山路上)山峦重叠,溪水曲折,(草木茂盛,迷蒙一片)好像没了路,【对偶】正迷惘间,(忽然眼前一片)绿柳成荫,繁花似锦,又出现一个村落。将近社日,村里忙着迎神赛会,一路上迎神的箫鼓声随处可闻,村民们衣着朴素,古风犹存。从今以后如果允许趁着月明来闲游,我拄着拐杖随时都会在夜里敲你家的门。译文:原文:浩荡②离愁白日斜,吟鞭③东指即天涯④。落红⑤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己亥①杂诗(其五)满怀离愁看着太阳西下,诗人的马鞭向东一指,前面便是海角天涯。落花不是没有感情的东西,它化作春泥后滋养更多花儿。译文:注释:①己亥:指清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②浩荡:这里形容愁绪无边无际的样子。③吟鞭:诗人的马鞭。吟,指吟诗。④天涯:天边,形容很远的地方。⑤落红:落花。1.《登幽州台歌》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部分来自《典中点》【答案】怀才不遇、苦闷悲愁。2、《望岳》抒发了诗人怎样的心态?部分来自《典中点》【答案】积极向上、不畏艰难的雄心壮志。3.《游山西村》表达了诗人怎样感情?部分来自《典中点》【答案】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向往。4.《己亥杂诗》以喻明志的诗句是哪一句?部分来自《典中点》【答案】“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部分来自《点拨》《登幽州台歌》1.“独怆然而涕下”,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案】抒发了诗人孤单寂寥、苦闷悲愁的心绪。部分来自《点拨》《望岳》1.“青未了”写出了泰山怎样的气势?【答案】泰山的绵延、高大。部分来自《点拨》2.颔联中“钟”“割”有什么表达效果?【答案】“钟”字将大自然人格化,写出了造物者对泰山情有独钟;“割”字,是夸张的说法,极言泰山之高,在同一时间,山南山北判若早晨和晚上,突出了泰山高耸入云、遮天蔽日的形象。部分来自《点拨》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本诗的主旨句,你从中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案】尾联是整首诗的主旨句,化用孟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名言,表现了诗人登临泰山顶峰的决心和坚毅豪迈的气概,抒发了诗人奋发向上、勇攀高峰的凌云壮志,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阅读方法解密部分来自《点拨》把握作者情感五法:①了解写作背景,如乱世中往往表达忧国忧民、思念家乡的情感;②注意审题,透过题目来把握诗歌有关情感的信息;③抓诗眼、抓主旨句,抓体现作者态度、情感的关键句来把握作者情感;④把握诗歌意象,如“柳”有留恋、惜别之意;⑤注意情景关系。答题思路:通读全诗,从作者、题目、内容入手,推知大意,理解全诗,把握情感。答题模式: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情感。本题就是通过抓主旨句来分析作者情感的。部分来自《点拨》《登飞来峰》1.前二句写飞来山上的塔有何特点?又是如何写的?【答案】写塔极高;用夸张手法说塔高“千寻”。又用“闻说”衬托塔的高耸。天刚破晓,在塔上就可以看到红日初升的景象。部分来自《点拨》2.后二句用什么表达方式?你如何理解这句的意思?【答案】议论;表面写不怕浮云遮住了远望的眼睛,只是因为身在最高的山峰。实际包含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生活哲理。从而使人认识到:人不能只有眼前利益,应该放眼大局和长远。部分来自《点拨》1.《游山西村》首联渲染了一种什么气氛?【答案】渲染出农家丰收后的欢乐气氛和好客的习俗。农民生活本来贫苦,但遇到丰年也要酿点酒,宰鸡杀猪,庆祝一番,同时也要邀朋友来共庆。这是多么淳厚的乡风。“莫笑”一句表现出农民的厚道。《游山西村》部分来自《点拨》2.尾联的写法有什么新意?【答案】写出了诗人和故人相约再来。本该以分别作结,却相约九月九日重阳节再来赏菊花、再来喝酒,开出新意,更觉老友之间情深意厚,使人读后余味无穷。部分来自《点拨》3.颈联描绘了何样的风土人情?【答案】写出了山西农村淳朴的风土人情。村中人穿着朴素正是民风民俗的体现,人们对神灵的崇拜和对美好愿望的企盼使整个乡村洋溢着生机和喜庆氛围。看到这些情景,诗人感到新奇和亲切。部分来自《点拨》4.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答案】抒发了诗人对田园的喜爱和恋恋不舍。这是全诗的总结,诗人已游了一整天,游兴十足,游意不尽!一个热爱山村秀美景色,与村民亲密无间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诗歌言虽尽而意无穷。部分来自《点拨》赏析《己亥杂诗》的后两句。【答案】后两句抒情。落红并不是无情的东西,它怀恋大自然,即使委落尘埃,也要化作春泥,护育新花生长。作者以落红自比,言外之意是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景中寓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己亥杂诗(其五)》部分来自《点拨》【答案】诗人写此诗时被排挤回乡,好像已无出路,但他坚信,只要爱国信念坚定,总有一天否极泰来。诗人在诗中通过描写山西村的山水风光,暗示深刻哲理:事物的发展总有曲折,只要努力,光明就在前方。1.【难点探究】如何理解《游山西村》一诗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部分来自《点拨》【答案】主要写了诗人的两种感情。一是离别之感。诗人因为敢于揭露封建社会的黑暗、危机和统治集团的专横腐朽,所以受到排挤,仕途受到挫折,不得不离开京城,奔向遥远的南方,心情是愁苦郁闷的。二是诗人并未一蹶不振,相反,他要投身更广阔的天地,进行新的奋斗,表现了其不忘报国、为国家贡献自己毕生的精力的精神。2.【难点探究】《己亥杂诗(其五)》写了诗人的几种感情?前―→后(寂寞苦闷)悠悠怆然登幽州台歌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魄力登飞来峰千寻塔、见日升——点明山高不畏浮云、最高层——浅易而见哲理远望高峻青翠近望秀美高大细望心胸激荡、眼界开阔愿望积极向上、勇于进取景望岳↓情游山西村首联:农家——丰年足食民风淳朴颔联:村外——景色优美颈联:村民——民风古朴尾联:希望——随时做客比喻明志己亥杂诗叙事抒情:离开京城,远离朝廷虽然辞官,但仍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不甘沉沦不畏挫折落红——自己的身世花——朝廷(社会、国家)——愁绪万千《登幽州台歌》:这

1 / 5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