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课《古代诗歌五首》最新ppt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蕖娃娃18.5.21登幽州台歌陈子昂(661-702),字伯玉,射洪人。他是唐诗革新的先驱者。诗的代表作《感遇》38首,旨在抨击时弊,抒写情怀。他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解和政治才能的文人。他敢言,对武后朝的不少弊政,常常提出批评意见,不为武则天所重视,并曾一度因逆党株连下狱,他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反而受到打击,这使他心情非常苦闷。作者介绍: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同出征。武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稍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即幽州台,遗址在今北京市),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写作背景登幽州台歌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市。幽州台:即燕国时期燕昭王所建的黄金台。修建黄金台用于招纳贤才,因燕昭王将黄金置于其上而得名,幽州台又名“蓟北楼”。关于幽州台: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解释字词:1.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2.怆然:悲伤,凄恻。3.涕:古时指眼泪4.念:想到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前面已经见不到古代知人善任的君王后面又看不到举贤任能的贤君想到天地间是那样的久远广大独自悲伤地流下眼泪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古人”和“来者”,都是指像燕昭王和郭隗那样礼贤下士、重用人才的明君和贤臣。前贤不见,后贤不及,想到自己怀才不遇,屡受挫折,求贤主而不得,欲报国而无门,不禁悲从中来,感慨万端。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诗人俯仰古今,写出了时间的绵长,从时间角度抒发了内心的无限感慨,表现了主人公的孤独,为下文抒发悲怆的心情作铺垫。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在广阔无垠的背景中,第四句描绘了诗人孤单寂寞、悲哀苦闷的情绪。后两句从空间角度表现了主人公的孤独。“独”渲染了诗人心中不可名状的孤独和悲愤。全诗诗人寂寞地站在这个时间和空间的交汇处,感慨天地悠悠,叹息知音难求。中心意旨此诗通过描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深刻的揭示了封建社会中那些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具有深刻的典型社会意义。练习1.“怆然而涕下”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有什么作用?2.“独”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3.赏析第一句和第二句诗。4.诗人的形象是什么?神态描写,形象逼真的描写了诗人热泪飞洒的情态和悲愤。渲染了诗人心中不可名状的孤独和悲愤。从时间角度表现了主人公的孤独,为下文抒发悲怆的心情作铺垫。怀才不遇的孤独和悲愤的形象。望岳杜甫杜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后人称他杜少陵。他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篇象一面镜子,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真实历史面貌。他怀抱“致君尧舜上,在使风俗淳”的理想,但仕途坎坷,身经离乱,看到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转折,就用诗歌抒写情怀,反映时事,其作品思想深刻,境界广阔,有强烈正义感和鲜明倾向性,诗风沉郁顿挫,形式多样。他的诗歌被公认为“诗史”,他本人也被看做一带代宗师,被尊称为“诗圣”。有《杜工部集》,代表作有《三吏》《三别》。“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写作背景杜甫20—35岁时遍游中国的大江南北。《望岳》这组诗是在他24岁时写成的。这首诗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杜甫《望岳》共三首,分别咏东岳,南岳,西岳。你知道“五岳”吗?东岳:泰山(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南岳:衡山(湖南省衡阳市南岳区)西岳:华山(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市)北岳:恒山(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中岳:嵩山(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泰山到底怎么样?它横跨齐鲁,青色峰峦连绵不断。首联:以设问起句,写远望泰山,既点明了泰山的地理位置,又用夸张手法写出了泰山的雄奇和伟大,那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激起人们对泰山的敬意。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山的南北两面,一面明亮一面昏暗,截然不同。颔联:近望泰山,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和高大巍峨,表达了诗人对泰山的崇敬与赞美之情。你认为颔联中哪一个字用得最好吗?好在何处?“钟”字是“聚集”的意思,含有拟人的意味,诗人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说造物主对泰山情有独钟,把所有的神奇秀丽都聚集在泰山上,既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也表达了诗人对泰山的赞美之情。“割”字是“切断”的意思,这里诗人把泰山比作一把直指云天的硕大无比的宝刀,它把阳光切断,使得山的南北两面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明暗之景,突出了泰山的高峻挺拔、遮天蔽日。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层云生起,使心胸震荡,张大眼睛远望飞鸟归林。颈联:想象之景,诗人由远望到近望到凝望,想象到泰山的气象万千,云气层生,顿时心胸荡漾,豁然开朗。诗人通过感受,抓住两个景物细节反衬出泰山的雄伟壮丽。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终要登上泰山的顶峰,在上面俯视的话,众山都会显得矮小。尾联: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这句既写出了泰山巍峨高耸,也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勇于攀登泰山极顶的决心,更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表达了诗人的伟大抱负和胸怀。中心意旨诗人从不同角度描写了泰山,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峻雄奇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以山之雄伟烘托自己的远大志向,表达了诗人勇攀绝顶的壮志和毅力,体现了诗人青年时代积极进取、昂扬向上的人生态度。登飞来峰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老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当过宰相,在宋神宗皇帝支持下实行改革,历史上叫做“王安石变法”。写作背景:《登飞来峰》是王安石30岁时所作。皇佑二年夏,他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杭州,写下此诗。这首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年少气盛,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抒发胸臆,寄托壮怀,可看作万言书的先声,实行新法的前奏。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1.飞来峰:就是浙江绍兴城外的宝林山。2.千寻塔:形容塔很高。古代一寻等于八尺。3.缘:因为。4.鸡鸣见日升:鸡鸣时可以望见太阳升起。字词解读: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第一句运用夸张的手法极言塔高,写出自己立足点之高;第二句虚写在高塔上看到的一幅生机勃勃的景象,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胸怀改革大志,对前途充满信心,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飞来峰顶耸立着千寻的高塔,听说鸡鸣时分可以看见旭日升起。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不怕浮云遮住远望的双眼,只因为身体站在山的最高峰。后两句紧承前两句议论、抒情,借景抒怀,表达了诗人高瞻远瞩,锐意改革,不畏困难的雄心壮志。现这两句常用来比喻掌握了正确的观点和思想方法,就能透过现象看本质,不会被一时的假象所迷惑。这首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眼前的困难、障碍、挫折等。诗人善于把抽象的事理寓于具体的形象中,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哲理诗哲理诗是表现诗人的哲学观点、反映哲学道理的诗。这种诗内容深沉浑厚、含蓄、隽永,多将哲学的抽象哲理含蕴于鲜明的艺术形象之中。它侧重于把人们的生活诗化,总结人生智慧,传达理趣。它的写作方式是介于韵散文之间,篇幅有长有短,押韵自由。说说这首诗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①②句写飞来峰塔的形象(描写景物——充满生机)③④句写登飞来峰塔的感想(抒发情怀——踌躇满志)中心意旨诗人通过“托物明理,借景寄意”的手法,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自己高瞻远瞩,对前途充满信心的豪情和不畏艰难,立志改革的政治抱负。1、王安石_______(朝代)杰出的______家,______家,______家,散文成就很高,为____________之一。2、解释加线字的意思①千寻塔()②闻说鸡鸣见日升()③不畏浮云遮望眼()④自缘身在最高层()北宋政治思想文学唐宋八大家指应天塔这里是“听到”的意思怕因为练习:3、“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一句采用()手法,点明飞来峰,千寻塔的高峻陡峭。4、《登飞来峰》中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踌躇满志的情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从你积累的古诗文中写出一句借物抒情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夸张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练习:5、《登飞来峰》前两句、后两句的侧重点各是什么?6、《登飞来峰》中蕴含深刻哲理的句子是: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练习:陆游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作者简介:背景简介:爱国诗人陆游在政治斗争中,屡受统治集团投降派的排挤打击,但他坚持抗金主张,始终不渝。此诗作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初春,当时陆游正罢官闲居在家。然而他并不心灰意冷。“慷慨心犹壮”的爱国情绪,使他在农村生活中感受到希望和光明,并将这种感受倾泻到自己的诗歌创作里。此诗即在故乡山阴(今浙江绍兴市)所作。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陆游首联写农村丰收年景和农家的热情淳朴、好客至诚,既真实又风趣。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不要笑话农家的腊酒浑浊不清。丰收年景待客菜肴非常丰足。颔联是写景名句,既写出了山村山环水绕的美景,更蕴含人生哲理,山路在曲折后出现的开朗,让人从中领悟到:锲而不舍就会产生希望,出现新的境界。常用以形容陷入困境,忽又绝处逢生的情境。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山峦重重叠叠,小溪回环曲折,仿佛已经无路可走了,突然发现柳荫深深,鲜花明艳,眼前又是一个山村。请描绘出“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的画面。春社日将临,农民要祭祀土地神以祈丰年,击鼓弄箫、载歌载舞,热闹异常;农家的穿戴简洁朴素,还保留着古代的风俗习尚。颈联转写村内的古朴风尚。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吹着箫打着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村民们布衣素冠,简朴古风依旧存留。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尾联写作者的向往,本联虚写,表达了作者对农村生活的热爱、陶醉、留恋之情。作者陶醉在山野风光和农村的人情美中,留恋村民的好客、热情、淳朴,对此次郊游发出了由衷的感叹。从今日起,若可以趁着月明来闲游。我一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的家门。中心意旨诗人以“游”贯穿全诗,生动的描绘了丰收之年农村一片欢悦的气象、淳朴的民俗和农家的好客至诚,流露出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和留恋之情。龚自珍,字璱人,号定盦。清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出身于世代官宦学者家庭。《己亥杂诗》是诗人辞官后的杂诗,作于道光十九年(1839)年,按干支纪年这年为已亥年,故称。这年诗人辞官南归,后又北上迎取眷属。期间往返九十里,诗人共写了绝句315首。作者简介:己亥杂诗(清)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前两句用斜日和天涯路烘托无限离愁,流露出天高地迥,天涯漂泊的苍茫迷惘之感。夕阳西下,不尽的离愁油然而生,扬鞭催马向东去,从此我将漂泊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后两句作者用比喻的手法,移情

1 / 5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