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讲中华文明的繁盛与危机并存——明清一、阶段特征综述明清(1368—1840年)是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继续发展时期。封建经济达到顶点,但也逐渐开始落后于世界工业文明的潮流。同时,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古老中华文明呈现出繁荣与危机并存的特征。(专制强化,制度衰落)(新生产关系——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但传统自然经济仍占主导)(新民主思想出现,但理学仍主导;传统科技仍发展,但未转向近代)1.政治: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增设军机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加强,严重阻碍了新经济、新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2.经济:一方面,农耕经济继续发展,经济总量仍居世界前列;另一方面,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手工工场,而重农抑商政策严重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与西方相比发展缓慢,已落后于时代潮流。3.文化:承古萌新,传统科技仍居世界前列,但近代自然科学未获发展,中西差距拉大;儒家发展为带反封建色彩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文艺深刻反映封建制度衰落。4.对外关系:政策由开放逐渐走向闭关自守,妨碍海外市场扩大,抑制资本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正常发展,中外差距进一步拉大,中国背离工业文明潮流,制约中国向近代社会转型。并开始遭侵略。(开放转封闭;强势转弱势)历史时空定位时间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社会形态(1)明朝①明太祖裁撤中书省和______,权分六部,秦以来一直实行的________宣告结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②明成祖时,内阁出现,它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________。(2)清朝①康熙帝时期,在宫内设置______,与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三足鼎立,扩大皇权。②雍正帝设立_______,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③明清时期实行__________,加强对人民的思想控制,严重阻碍科技、思想文化的发展。丞相宰相制度内侍机构南书房军机处八股取士1、政治上:明清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第3讲:中华文明的繁盛与危机并存——明清二、通史知识整合(1)农业生产:玉米、___等高产农作物引进和推广,广泛种植,民众的衣食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并促进资萌产生。(2)手工业生产①生产方式:明中叶以后,__________超过官营占主导地位;一些商品经济发达地区出现____________。②手工业产品:明代创制出斗彩瓷和五彩瓷,清代出现闻名中外的粉彩和______。(3)商业①货币经济:随着商品流通领域扩大,社会上大量使用白银,________日趋活跃。②农产品商品化:农产品大量进入____,棉花、茶叶、甘蔗等经济作物被大量种植。③工商业市镇:明代中后期,在运河沿岸、江南地区,______市镇大量涌现。④商帮:______商人群体实力雄厚,形成大商帮。(4)政策:对内继续推行________政策,对外实行“____”和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工业文明潮流。甘薯民营手工业资本主义萌芽珐琅彩2、经济上:明清传统农耕经济的辉煌与滞后商业资本市场工商业区域性重农抑商海禁(1)思想①王阳明心学:其思想的核心是“________”,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和“理”,主张克服私欲,“________”。②李贽主张破除对____思想的迷信,认为人皆有私,主张________③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政治上反对________,提出限制王权、倡导言论自由;经济上重视发展工商业,提出“________”的思想;思想上提出“________”思想,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关乎国计民生。(2)科学技术①《________》系统地总结中国16世纪以前的药物学成就,创立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分类法。②《农政全书》系统地总结历代经验,达到传统农业科技的顶峰,徐光启被誉为“________________”。(3)文学艺术①明清小说:明清时期,小说创作进入繁荣时期,著名的长篇小说有《________》《水浒传》《西游记》《______》。②绘画:明清时期,文人画代表作有徐渭的《牡丹蕉石图》和清代郑板桥的《________》。③京剧:乾隆年间,四大徽班进京。徽班兼收____、____等艺术流派之风格,逐渐形成了新剧种——京剧。发明本心致良知孔子个性自由君主专制工商皆本经世致用3、思想文化上:中国传统思想与科技文化的继承发展本草纲目中国近代科学先驱三国演义红楼梦墨兰图昆曲秦腔第3讲:中华文明的繁盛与危机并存——明清三、整合拓展1、政治方面:1)明清君主专制制度强化(1)特点①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如监察制度、选官制度、行省制度等都体现继承性的特点;而内阁、军机处的设置则是一种新发展。②君主专制空前强化。主要体现在《大明律》的制定、特务统治加强、八股取士推行、军机处的设置和文字狱的严酷等方面。③体现时代特征。专制达到顶峰,并走向反动,反映封建制度渐趋衰落的时代特点。第3讲:中华文明的繁盛与危机并存——明清三、整合拓展1、政治方面:1)明清君主专制制度强化(1)特点(2)影响①政治: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巩固,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②经济:能有效集中各种资源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和生产活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③民族关系:有利于民族大融合,促进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发展和提高。④对外关系:有利于集中资源反击侵略,维护国家利益。①经济:君主专制束缚社会生产力发展,阻碍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②政治:专制统治剥夺人民的政治权利和言论自由,民主思想和行动受到压制和打击。③思想文化:专制统治使知识分子脱离实际,阻碍科技创新和文化进步。④对外关系:造成闭关锁国,阻碍西学东渐,导致落后。积极消极(主要是中央集权促进)(主要是君主专制导致)第3讲:中华文明的繁盛与危机并存——明清三、整合拓展1、政治方面:1)明清君主专制制度强化(1)特点(2)影响(3)复习备考:要注意多角度命题:①注意把握明清强化君主专制的措施、特点,分析明清强化君主专制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②纵向:(联系秦汉、唐宋时期的措施)理解不同历史阶段强化皇权的措施、特点,分析比较异同,把握其强化皇权的规律性和特殊性。③横向:(与同时期西方对比)凸显农耕文明与工业文明巨大差距。1、[2014新课标卷Ⅱ]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这表明A.皇权逐渐衰弱B.君主集权加强C.内阁取代六部D.首辅权力失控2、[2014大纲卷]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后来内阁首辅“俨然汉唐宰辅”。明代内阁与唐代的宰相的相同之处是A.均能独立处理政务B.均辅助皇帝处理政务C.都拥有官吏任免权D.都直接管理地方政务3、[2014·海南卷]《清史稿》记述,清代内阁“沿明旧名,例称政府”,但“内阁实权,远不逮明”,“内阁宰辅,名存而已”。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清朝前期以武立国B.六部分掌行政权力C.贵族特权不断削弱D.新的权力机构出现√√√4、[2014·四川卷]读下表《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简表》,据此不能得出的认识是A.县是中国历史上最稳定的一级政区B.州的地位呈现出由高到低的演进趋势C.政区层级的调整促进了地方自主性D.二级制和三级制是古代政区层级的主体时期秦汉魏晋隋唐宋金元明清高层政区州路行省布政使司省统县政区郡郡州州路、府、州府、直隶州/州府、直隶州县级政区县县县县县县州、县√5、[2014·安徽卷]材料二16—18世纪,来自欧洲的大批传教士到达中国,他们把西方的科学知识引进中国,又把中国的典籍翻译、介绍到欧洲。18世纪,巴黎出版了欧洲汉学的三大名著,欧洲兴起史无前例的“中国热”。当中国的园林建筑、茶叶瓷器、书籍戏曲、儒教哲学在欧洲大行其道的时候,来自欧洲的望远镜、水平仪等现代仪器,摆进了康熙皇帝的寝室。正是在西方借助东方、欧洲借助中国完成对旧制度的现实批判和对新社会的思想启蒙,为欧洲自身的破茧成蝶准备条件的时候,欧洲人对东方的认识,悄然发生变化。肯定、景仰的维度向否定、批判的维度转化,欧洲从马可·波罗时代开始的连续五个世纪对中国的崇拜与美化渐行渐远了。这一认识在19世纪达到顶峰。——摘编自许平《欧洲人东方认识的拐点》回答: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欧洲人对中国的认识由肯定转向否定的原因。(10分)由肯定转向否定的原因:①东西交流加深(欧洲人的认识趋于全面,改变对东方认识的理想化;②东西双方发展的差异,或西方发展迅速而中国发展缓慢。(民主政治与君主专制;工业文明与农耕文明;思想解放与因循守旧第3讲:中华文明的繁盛与危机并存——明清三、整合拓展1、政治方面:1)明清君主专制制度强化2)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1)奴隶社会(贵族政治)夏商周时期,形成以血缘等级关系为核心的奴隶主贵族政治。王权日益集中,中央对地方的管理逐步加强,但尚未形成高度集中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2)封建社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战国时期,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开始萌芽。秦朝、两汉、隋唐、宋元、明清时期,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经历形成、发展、完善、巩固、强化的演变阶段,成为贯穿始终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3)演变趋势:①宗法制血缘贵族政治到中央集权行政官僚政治,统治阶层下移;②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从无到有,不断加强;③地方权力日益向中央集中,相权日益削弱、至消失,君权强化;④行政机构日益完善、庞大。6、[2014·江苏卷]历代王朝不断调控中枢权力以维护其统治。材料一郡举贤良,对策百余人,武帝善助对,由是独擢助为中大夫。后得朱买臣、吾丘寿王、司马相如等,并在左右。…屡举贤良文学之士。公孙弘起徒步(平民),数年至丞相。开东阁,延贤人与谋议,朝觐奏事,因言国家便宜。上令助等与大臣辩论…大臣数诎。——《汉书·严助传》材料二垂拱三年,或诬告(宰相)祎之……(武)则天特令肃州刺史王本立推鞫(审问)其事。本立宣敕示祎之,祎之曰:“不经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何名为敕?”则天大怒,以为拒捍制使,乃赐死于家。——《旧唐书·刘祎之传》(1)据材料一,归纳汉武帝为削弱相权所采取的举措。(3分)(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刘祎之为何不认可王本立宣读的“敕书”。(3分)诏敕须由中书省起草,门下省审议,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诏令被认为是违制的。举措:任用贤良文学之士,作为身边近臣;设置新机构,让他们参与国家大事;令其诘难大臣。说明:材料三(明初内阁大学士)掌献替可否(意即对君劝善规过,议论兴革)……凡上之达下,曰诏,曰诰……皆起草进画,以下之诸司。下之达上,曰题,曰奏…皆审署申覆(意即审查签收,上报或发回)而修画焉,平允乃行之。…大典礼、大政事、九卿、科道官会议已定,则按典制,相机宜,裁量其可否,斟酌入告。——《明史·职官一》(3)据材料三,归纳明初内阁大学士的主要职责;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初阁臣为何不能等同于丞相。(5分)(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历代王朝调控中枢权力的基本策略和原则。(3分)劝谏皇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中央决策机构;不能统领六部。职责:说明:讨论历代盛衰原因以供借鉴;替皇帝起草诏令;批答大臣奏章;将九卿等议定的意见经审查后报告皇帝。策略:分散权力;权力制衡。原则:皇权至上(总揽、独尊)。第3讲:中华文明的繁盛与危机并存——明清三、整合拓展1、政治方面:2、经济方面:(1)对古代经济政策的正确认识①重农抑商政策:从战国时期开始,贯穿整个封建社会,对政治、经济、思想观念及价值观有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在封建社会前期,有利于封建自然经济的发展;到了明清时期,则阻碍工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②明清“海禁”、闭关锁国政策:是重农抑商政策的产物。这一政策的实行阻碍明清时期的对外贸易往来,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导致封建统治者闭目塞听、盲目自大,阻碍西学东渐,丧失追赶先进工业文明的机遇,制约古代中国向近代社会的转型。第3讲:中华文明的繁盛与危机并存——明清三、整合拓展1、政治方面:2、经济方面:(1)对古代经济政策的正确认识①重农抑商政策:从战国时期开始,贯穿整个封建社会,对政治、经济、思想观念及价值观有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在封建社会前期,有利于封建自然经济的发展;到了明清时期,则阻碍工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②明清“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