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2.消费类型3.消费结构4.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5.树立正确的消费观1.本课知识常以图表题形式来考查,主要集中在收入对消费水平的影响、恩格尔系数的变化及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上。本课知识为历年考试重点,考查题型以主观题为主。2.2011年高考复习中要特别注意以图表题形式分析新中国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消费水平、消费结构的变化。结合国家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倡导绿色消费理念等热点,分析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及正确的消费心理、消费行为的重要性。2009年12月21日,由社科院主办的“2010年《社会蓝皮书》发布会”在北京举行。《社会蓝皮书》指出,2009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继续保持增长,城镇居民收入增幅加快,农村居民收入增幅有所放缓。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1月至9月,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10.5%,增幅比2008年同期提高2.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9.2%,但增幅比2008年同期回落1.8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消费结构得到升级,生活质量不断改善。蓝皮书还指出,目前我国居民生活消费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居民消费率(居民消费占GDP比重)和居民平均消费倾向(居民消费支出与收入之比)下降、居民之间消费差距扩大、消费与储蓄和投资的比例失衡等。1.我国城乡居民消费水平提高的原因有哪些?2.城乡居民消费差距扩大说明了什么问题?3、针对材料中居民消费存在的问题国家应该怎样做?客观因素:一个根本、两个主要主观因素:消费心理、消费观(自主回扣教材)如何提高居民消费水平,增强居民消费信心?(1)大力发展经济,促进经济稳定增长;(2)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尤其是农民收入;(3)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增加消费预期;(4)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缩小城乡差距、区域差距,提高社会整体消费水平;(5)加强宏观调控,稳定物价,规范市场秩序;(6)引导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心理、消费观,做到科学合理可持续消费。(2010年高考·安徽卷3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表2某市城市居民收入和消费增长率变化表5.413.78.710.120095.213.28.28.620085.815.89.612.42007农村居民实际增长率(%)城镇居民消费实际增长率(%)农村居民实际人均纯收入增长率(%)城镇居民实际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年份注:2009年该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215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365元。运用收入影响消费的知识分析材料一所反映的经济现象。【答案】(1)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城乡居民实际收入增长率的变化影响其消费实际增长率的变化.(2)收入预期影响居民消费,城镇居民消费实际增长率总体高于其实际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农村则相反,原因之一在于城镇居民收入预期高于农村居民收入预期.(3)收入差距影晌社会总体消费,城乡居民收入存在一定差距也会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图表类题(1)三看:表头、图表、小注(2)两比较:同类数据纵向看变化不同类数据横向看差距(3)一概括:既有描述,又有概括;既有成就,又有问题划分依据类型特点消费对象交易方式消费目的划分依据类型特点消费对象有形商品消费消费的是具体产品劳务消费消费的是无形服务交易方式钱货两清的消费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所有权和使用权发生转移贷款消费预支未来收入租赁消费所有权不变更,使用权暂时让渡划分依据类型特点消费目的生存资料消费最基本的消费发展资料消费提高自身素质,全面发展享受资料消费身心愉悦,丰富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下面是甲乙两人关于买房的对话。甲说:“我终于把买房子的钱攒够了,在前几天住进了梦寐以求的大房子。”乙说:“我年轻时通过贷款买了一套大房子,终于在前几天还清了银行的贷款。”如何看待甲乙两种消费方式()A.甲的消费方式优于乙的消费方式B.乙的消费方式优于甲的消费方式C.在买方市场时应适当鼓励甲的消费方式D.在买方市场时应适当鼓励乙的消费方式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费用/消费总支出费用×100%。这个系数最大为小于100%,也就是说食品不可能完全取代其他消费项目;最小不为0,即食品消费不可能为0。一般地说,这一系数越大,表明消费结构层次越低;而系数越小,说明消费结构层次越高。(2008江苏)某市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在2000年、2005年和2009年分别为42.5%、40.6%、38.8%。这一变化趋势表明,该市居民()A.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增加B.家庭食品支出额在减少C.消费结构不断改善,生活水平提高D.以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的消费为主(1)恩格尔系数下降并不意味着家庭食品支出额在减少。(2)恩格尔系数下降一般意味着国家经济发展,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比重增加,消费结构改善。特点评价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特点评价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仿效性重复性盲目性利:健康、合理的从众心理可带动某一产业的发展,如绿色消费带动绿色产业弊:不健康的、不合理的从众心理误导经济良性发展,对个人生活也不利态度: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盲目从众不可取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标新立异利:展示个性,有时可以推动新工艺和新产品的出现弊:代价大,社会不认可态度:过分标新立异,不值得提倡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夸耀性盲目性弊:不实用,对个人生活不利态度:不健康的心理,不值得提倡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符合实际讲究实惠利:理智的消费,对个人生活和社会都有利态度:值得提倡正确理解适度消费(1)适度消费,要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之内进行消费。这里的经济承受能力,既包括当前的收入水平,也包括对未来收入的预期。(2)适度消费包括不抑制消费和不超前消费两层意思。坚持适度消费原则,既要反对脱离国情和家庭收入水平的盲目攀比、超前消费,又要反对人为抑制消费、滞后消费而导致消费不足,从而影响整个社会生产的发展。(2010年高考四川卷35)人们通常把尽可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生活方式称为低碳生活。低碳生活离我们很近,把白炽灯换成节能灯、使用环保购物袋、教材循环利用、废物再利用善等都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这说明()①消费行为会对社会经济产生影响②家庭要超前消费,防止消费滞后③要改变消费习惯,提倡绿色消费④低碳生活要导致消费球平的降低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尽管我们的人均GDP排名全球100多位,但是在2009年全球奢华产品市场出现萎缩情况下,中国奢华产品销售将达50亿美元,远高于2008年30亿美元的销售额,增幅居全球第一,首超美国居世界第二。“奢侈品消费大国”与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太一致,我们对此应有的态度是()①反对铺张浪费,主张勤俭节约②量入为出,理性消费③个人消费与社会发展相统一④绿色消费,保护环境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消费影响因素客观因素一个根本:经济发展水平两个主要居民收入物价水平主观因素消费心理消费观消费类型消费结构及恩格尔系数生产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材料一:扩大内需是我国当前应对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方针。但据调查,一方面,“手上有钱,心中无底”是当前大多数手有余钱的中国老百姓的普遍心态,教育、医疗和房屋修建等方面的高昂费用和预期支出,让许多老百姓平时总想着如何攒钱而不敢花钱。另一方面,城镇低收入阶层和广大农民消费能力不足,占全国人口三分之二以上的农村,只消费了全国三分之一的商品,农村蕴藏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对此,有识之士指出,政府应该综合采取多方面的政策和措施,增强老百姓的消费信心,让更多的人能够更大胆地花钱,同时也学会更聪明地花钱。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结合材料一和我国目前经济形势,说明我国应如何增强老百姓的消费信心,让更多的人能够更大胆地花钱,也学会更聪明地花钱?①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增强消费信心,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②物价水平是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重要因素。国家要综合运用各种手段,稳定物价,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为消费者创设良好的消费环境。③国家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实施积极就业政策,调整收入分配,完善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④引导居民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倡导科学、理性消费,鼓励适度消费,提升居民的消费意愿,促进消费的健康发展。材料二:某高中学生的家庭收入和消费情况:11月份家庭收入11月份该同学消费支出11月份该同学资金情况父亲工资母亲工资生日请同学吃饭同学互送礼品买个性化服饰买MP3自己伙食费支出向父母要向别人借800元600元150元60元100元300元220元600元230元结合材料二,如果就该同学的消费情况让你与他进行一次谈话,请写出你的谈话要点。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要根据自己家庭的收入水平进行消费。②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个人消费不追赶时髦,不盲目超支。大量的负债消费不仅给家庭资金带来了紧张,也不利于个人的成长,同时还会增加自己的诚信风险。③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应懂得父母的钱来之不易,要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据《中国青年报》报道,一项全国调查显示,90.9%的人对粮油肉蛋等食品价格上涨有切身感受,78%的人认为食品价格上涨影响了自己的生活。有人认为:由于物价上涨,导致居民消费水平下降,所以,国家应降低物价。请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评析这种看法。(12分)(1)居民消费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主要是收入水平和物价水平,其中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物价水平是影响消费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收入一定的情况下,物价持续上涨,必然会影响到居民的消费水平,从这个意义上说,该看法有一定的合理性。(5分)(2)物价上涨不一定导致居民消费水平下降。如果物价上涨幅度高于收入增长幅度,则居民消费水平下降;如果物价上涨幅度低于收入增长幅度,则居民消费水平提高。因此该看法是片面的。(3分)(3)针对物价持续上涨,国家应该加强宏观调控,稳定物价。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商品价格由市场形成,宏观调控应遵循价值规律,政府不能简单地降低价格或提高价格。由此,该看法中认为“国家应降低物价”是错误的。(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