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创血压监测ICU概述有创血压监测(IBP):是经体表插入管道或监测探头到血管腔内直接测定血压的方法。和临床常见的无创血压监测相比,其可以提供连续、可靠、准确的监测数据。有利于对危重病人、心脏手术以及其他重大手术患者血压的实时监测。一般来说,有创血压测压值比无创血压测压值高10~30mmHg.原理将导管通过穿刺,置于被测部位的血管内,导管的外端直接与压力传感器相连接,由于血液流速具有压力传递作用,血管内的压力将通过导管内的液体传递到外部的压力传感器上,从而可获得血管内实时压力变化的动态波形,通过特定的计算方法,可获得被测部位血管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适应症各种重症休克,低血压病人;严重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低温麻醉和控制性降压;严重的周围血管收缩;危重病人复杂大手术中及术后监护等。优点持续血压动态监测,不受人工加压、袖带宽度及松紧度影响,准确可靠,随时取值。可根据动脉波形变化来判断分析心肌的收缩能力。患者在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时可及早发现动脉压的突然变化。反复采集动脉血气标本减少患者痛苦。穿刺部位选择动脉穿刺部位选择:桡动脉、肱动脉、足背动脉、股动脉等。(常选桡动脉,便于操作,易于观察)穿刺并发症:血栓、栓塞(血凝块、小气泡)、出血、感染等。桡动脉:首选,常用左侧,短时测压(1~3天),易定位,测支丰富。注意:有创血压随距离心脏的位置变化数值变化,越远则收缩压越高而舒张压越低穿刺置管手掌向上并固定,腕部垫以小枕,使手背屈曲60°,在桡骨茎突近端定位消毒,同时消毒操作者左手示指、中指摸到患者桡动脉搏动,右手持套管针,在搏动最明显处进针,套管针与皮肤呈20°~30°角,看到针尾有血溢出,抽出针芯,顺势推进套管,血流通畅表示穿刺置管成功,局部再次消毒后无菌敷料贴覆,胶布固定;冲洗装置较低浓度的稀肝素溶液(500ml内加1/4支肝素)冲洗。必须彻底排空管内的空气,否则导致收缩压偏低,舒张压偏高和波形失真;冲洗装置稀肝素盐水压力:大于300mmHg,达到2~4ml/h的自动冲洗效果,才能保障管路通畅!注意事项随时保持压力传感器与心脏在同一水平(腋中线第四肋间),低或高均可造成压力误差。妥善并牢固固定导管,防止导管位置移动或者脱出,影响监测;注意事项监测开始时,首先对换能器进行校零;校零方法:按监护器上零点校正键,关闭动脉通道,使传感器压力通道和大气相通,当屏幕上压力线为零时表示“0”点校正完毕。不断注入肝素盐水冲洗导管,保持测压路径通畅,防止导管堵塞;注意事项为减少管道阻塞的发生应做到:①肝素稀释液保持压力袋压力在300mmHg,以2~4ml/h的速度持续冲洗;②从测压管抽出血标本完毕时,应用备好的注射器将残留在三通扣内的血液抽出,盖好三通小帽,挤压换能器上的小夹子间断冲洗管道,以管道无残留为准;③在测压、取血样本等操作过程中,要严防管道中进气,因管道中的气泡可降低压力传递的敏感性,使数值降低,应尽可能排尽空气。并发症与处理一血栓形成防治措施:熟练穿刺、排尽空气、固定良好、冲洗顺畅、发现血块尽早拔出导管、必要时手术取栓或20%硫酸镁局部湿敷,4~5次/d,或用红外线灯照射,3次/d,每次15min,加用改善微循环的药物等,有微血管病变的患者,如糖尿病者易发生缺血坏死,应仔细观察。并发症与处理二栓塞:栓塞可出现动脉供血远端坏死,故应引起重视;防治措施:减少血栓形成、肝素加压冲洗、排尽空气、发现血凝块或者导管不通禁止推注等。并发症与处理三出血:穿刺、监护、拔管后均可发生;凝血功能障碍、动脉硬化增加出血几率,严重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禁止穿刺;防治措施:提高穿刺技巧、固定妥帖、加强监护、拔管后压迫并举高上肢5~10min,凝血功能障碍者延长至20min,然后加压包扎30min.并发症与处理四感染感染是最多见的并发症;感染分局部和全身,超过一周的置管感染率可达14%,故一般留置时间不超过3~4d,最长一周;防治措施:强化无菌操作、加强局部无菌护理、发现以下情况立即拔管并行导管培养:局部皮肤变色、疼痛、脓液形成以及败血症表现。监测要点注意压力及各波形变化,严密观察心率、心律变化,注意心律失常的出现,及时准确地记录生命体征。如发生异常,准确判断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护理要点密切观察:穿刺点变化、末梢血运;妥善固定;无菌操作;排空气泡;冲洗顺畅;严禁推注;正压拔管:拔管时不必压迫,待血流冲出局部微小血栓后压迫;加压止血。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