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欧堂之一 《皇甫诞碑》释文及译注(详)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四欧堂之一《皇甫诞碑》释文及译注随柱國左光禄大夫弘羲明公皇甫府君之碑随:即隋朝,古随、隨、隋通用。根据田蕴章教授所说,隋朝的“隋”,原本即为“随”,杨坚完成“统一”大业之后,鉴于前世几朝数国都分崩离析、匆匆短命,说“隋不可再走也。”于是就把“随”字改作“隋”。所以,在隋朝期间,凡是称国号,皆为“隋”。唐朝建立后,书家就又重新把“隋”字改回为“随”。当今,为了表明此为一个朝代,故又均写作“隋”。由此可见,此文应作于唐。柱国:官名。战国楚、赵置,位令尹、相国下,甚尊。原为保卫国都之官。柱国原为国都之意。十六国后燕慕容垂燕元元年(384)置柱国大将军,431年亦置,位在太尉之上,后罢。北魏末复置,位在丞相上,用以安置权臣。西魏大统三年(537),以宇文泰为之,省称柱国。大统十六年以后,共任命八人,称“八柱国”,是西魏的最高官职,其中六人分掌全国府兵。北周除授渐多,成为没有具体职掌的勋官,正九命。建德四年(575),在其上置上柱国。隋代以正二品散官,炀帝大业三年(607)罢。唐代为十一转勋官,比从二品。宋代为十二等勋官第二等,从二品,政和三年(1113)罢。金代亦为十二阶勋官第二阶,从二品。元代为十阶勋官第二阶,从一品,只用于封赠。明代为十二阶武勋第二阶,从一品。清废。左光禄大夫:文散官名。(文散官,古代表示官员等级的称号,与职事官表示所任职务的称号相对而言。)晋始于光禄大夫外加置。隋炀帝定散官称号为九大夫、八郎。左光禄大夫正二品,右光禄大夫次之、从二品。唐以下不设。弘义:散官名。唐-令狐德棻《隋书卷二十七-志第二十二》“特进,左右光禄,金紫、银青等光禄大夫,用人俱以旧德就闲者居之。自一品已下,从九品已上,又有骠骑、车骑……广德、弘义、折冲……偏、裨等将军,以褒赏勋庸。”明:谥号。银青光禄大夫行太子左庶子上柱國黎阳县開國公于志宁製银青光禄大夫:文散官名。战国时代置中大夫,汉武帝时始改为光禄大夫,秩比二千石,掌顾问应对。隶于光禄勋。魏晋以后无定员,皆为加官及褒赠之官:加金章紫绶者,称金紫光禄大夫;加银章紫绶者,称银青光禄大夫。唐、宗以后用作散官文阶之号,光禄大夫为从二品,紫金光禄大夫为正三品,银青光禄大夫为从三品。元、明升为从一品,清代升为正一品。行太子左庶子:唐-杜佑《通典》记载“隋分为左右庶子各二人……大唐亦各二人,分掌左右春坊事。”于志宁贞观三年以中书侍郎加散骑常侍、太子左庶子、黎阳县公,散骑常侍为从三品,太子左庶子为正四品,高位带低职,乃称“行”。黎阳县开国公:按唐朝的封爵,唐太宗贞观十一年,定爵制九等:一等为王,食邑万户,正一品;二等为嗣王、郡王,食邑五千户,从一品;三等为国公,食邑三干户,从一品;四等为开国郡公,食邑二干户,正二品;五等为开国县公,食邑—干五百户,从二品;六等为开国县侯,食邑一千户,从二品;七等为开国县伯,食邑七百户,正四品上;八等为开国县子,食巳五百户,正五品上;九等为开国县男,食邑三百户,从五品上。各封爵还授给世袭的永业田,亲王10000亩,郡王5000,国公4000亩,郡公3500亩,县公2500亩,侯1400亩,伯1000亩,子800亩,男500亩。夫素秋肃煞,劲草標於疾風素秋:秋季。古代五行之说,秋属金,其色白,故称素秋。肃煞:即肃杀,指天气寒冷,草木凋落。劲草jìngcǎo:坚韧的草。多喻操守坚贞,威武不屈的人。出自《东观汉记·王霸传》:“上谓霸曰:‘潁川从我者皆逝,而子独留,始验疾风知劲草。’”李世民写过一首有名的诗《赠萧瑀》:“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勇夫安识义,智者必怀仁。”叔世艰虞,忠臣彰於赴难叔世:叔,衰,末。叔世即末世。艰虞:指艰难困苦的时代。如此评价,必后世所为。衔须授命,结缨殉國衔须:口含胡须,表示临难不屈、大义凛然的样子。《后汉书-独行传-温序》:“序受剑,衔须于口,顾左右曰:‘既为贼所迫杀,无令须污土。’遂伏剑而死。”结缨:系好帽带,表示从容就死。《左传-哀公十五年》:“子路曰:‘君子死,冠不免。’结缨而死。”英声焕乎记牒,徽烈著於旂常英声:美好的名声。汉-司马相如《封禅文》:“俾万世得激清流,扬微波,蜚英声,腾茂实。”记牒:史册、文字记录。徽烈:宏业,伟业。三国-魏-应璩《与王将军书》:“雀鼠虽愚,犹知徽烈。”旂常:“旂(qí)”和“常”,指王侯的旗帜,代指王侯。岂若衅起萧墙,祸生蕃翰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指祸乱发生在家里。比喻内部发生祸乱。北周-庾信《周大将军司马裔神道碑》:“时值乱离,衅起萧墙。”蕃翰:《诗经-大雅-板》:“价人维藩,大师维垣,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毛传:“藩,屏也;翰,干也。”后因以“藩翰”喻捍卫王室的重臣。《三国志-蜀志-先主传》:“宗子藩翰,心存国家,念在弭乱。”亦喻指藩国。《晋书-张方传》:“晋氏之祸难,实始藩翰。”唐-吴兢《贞观政要-安边》:“且光武居河南单于於内郡,以为汉藩翰,终于一代,不有叛逆。”强逾七国,势重三监七国:指汉景帝时吴、楚、赵、胶西、济南、菑川、胶东七个诸侯国,因于前145年同时发动武装叛乱,史称“七国之乱”。三监:周武王灭商后,以商旧都封给纣子武庚,并以殷都以东为卫,殷都以西为鄘,殷都以北为邶(bèi),分别有武王弟管叔、蔡叔、霍叔监之,总称“三监”。见汉郑玄《诗经-邶鄘卫谱》。其有蹈水火而不辞,临锋刃而莫顾,激清风於后叶,抗名节於当时者——见之弘义明公矣后叶:后世。汉-司马相如《上林赋》:“恐后叶靡丽,遂往而不返。”抗:高;大。通“亢”,刚正不阿;高尚。君讳诞,字玄宪,安定朝那人也。朝那(Zhūnuó):古县名。西汉置。治今宁夏固原东南。北魏末废。西魏大统元年(公元535年)治。治今甘肃灵台西北。隋废。西魏、北周时,曾为安武郡治所。昔立效长丘,树绩东郡,太尉裂壤於槐里,司徒胙土於耏门长丘:是指河南封丘的“封山”,也称“长丘”、“长狄”、“长翟”、“翟”地等。据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济水》记载:“考《地理志》封丘县《注》,孟康曰,《春秋传》败狄于长丘,今翟沟是。”又据《封丘县志》记载:春秋时,宋人与狄人交战,获胜后,“把阵亡狄人的尸体埋到了(汉代的)翟沟,后人称长狄的葬地名长丘”。长丘”是炎帝姜氏和黄帝姬(稷)氏后裔“翟”人世代居住的祖地,也是唐虞(尧舜)时期封给炎帝、黄帝后裔的封地,又是夏王启所封侯国封父国所在地。据西晋时期著名学者杜预注释春秋末年左丘明《左传定公四年》记载:“封父,古诸侯也。”“封父”的具体位置在封丘西南七里的翟(白)沟一带。东郡:秦王政五年(前242年)置,汉因之,治濮阳。此处应是泛指京师以东诸郡,(冀州下设信都、常山、中山、河间、清河、赵国、巨鹿、渤海、魏九个郡,皆在洛阳以东。)裂壤:即裂土,指分封土地。胙土(zuòtǔ):指帝王将土地赐封功臣宗室,以酬其勋劳。槐里:古县名。汉高帝三年(公元前204年)改废丘县置。治所在今陕西兴平东南。东汉为右扶风、三国魏为扶风郡、晋为始平郡治所。公元394年十六国后奏姚兴称帝于此。隋初废。耏门(érmén):周顷王姬壬臣四年(宋昭公子杵臼五年,公元前615年),宋昭公将城门的税收赏赐给大夫耏班,后世遂用“耏门”来作为食税、征税之典实。此二句上追皇甫氏家典二则:1、《左传-文公十一年》:“初,宋武公之世,鄋瞒(sōumán,春秋时北方少数民族的一个小国,属长狄的一支)伐宋,司徒皇父帅师御之,耏班御皇父充石,公子谷甥为右,司寇牛父驷乘,以败狄于长丘,获长狄缘斯,皇父之二子死焉。宋公于是以门赏耏班,使食其征,谓之耏门。”皇父充石(?-?),子姓,名充石,字皇父,又称公子充石,是宋戴公的儿子,宋武公的弟弟,宋国司徒。皇父充石的后裔以其字皇父为氏,立皇氏,也是后世皇甫姓和皇姓的来源。(皇父即皇甫,见萧沉《[皇甫诞碑]杂考》)2、东汉太尉皇甫嵩受封为槐里侯。皇甫嵩,字义真,安定朝那人,东汉末期名将。汉灵帝时为北地太守。黄巾之乱爆发时,任左中郎将,与朱儁(jùn)率军破黄巾军,左车骑将军、领冀州牧,封槐里侯,后官至太尉。是以车服旌其器能,茅社表其勋德车服:车舆礼服。《书-舜典》:“敷奏以言,明试以功,车服以庸。”孔传:“功成则赐车服以表显其能用。”孔颖达疏:“人以车服为荣,故天子之赏诸侯,皆以车服赐之。”茅社:亦作“茆社”。古天子分封诸侯,授之茅土使归国立社,称作茅社。《书-禹贡》“厥贡惟土五色”孔传:“王者封五色土为社。建诸侯,则各割其方色土与之使立社,燾以黄土,苴以白茅,茅取其洁,黄取王者覆四方。”铭功卫鼎,腾美晋钟铭功卫鼎:铭功,在金石上刻写文辞,记述功绩。蒯聩回国后,希望夺回君主之位,挟持孔悝以发动政变,子路即死于这场乱中。卫出公姬辄出逃,蒯聩继位,是为卫庄公。卫庄公为感谢孔悝的帮助,铭鼎以志,世称卫鼎。子路结缨殉国即在此乱。腾美晋钟:晋钟,又称景钟,即晋春秋晋景公所铸之钟。《国语-晋语七》:“昔克潞之役,秦来图败晋功,魏颗以其身却退秦师于辅氏,亲止杜回,其勋铭於景钟。”韦昭注:“景钟,景公钟。”后以“景钟”为褒功的典实。魏颗捕杜回即“结草衔环”之结草典故。(秋七月,秦桓公伐晋,次于辅氏。壬午,晋侯治兵于稷以略狄土,立黎侯而还。及洛,魏颗败秦师于辅氏。获杜回,秦之力人也。初,魏武子有嬖妾,无子。武子疾,命颗曰:“必嫁是。”疾病,则曰:“必以为殉。”及卒,颗嫁之,曰:“疾病则乱,吾从其治也。”及辅氏之役,颗见老人结草以亢杜回,杜回踬而颠,故获之。夜梦之曰:“余,而所嫁妇人之父也。尔用先人之治命,余是以报。”(《左传·宣公十五年》))(《续齐谐记》第三:弘农杨宝,性慈爱。年九岁,至华阴山,见一黄雀为鸱枭所搏,逐树下,伤瘢甚多,宛转复为蝼蚁所困。宝怀之以归,置诸梁上。夜闻啼声甚切,亲自照视,为蚊所啮,乃移置巾箱中,啖以黄花。逮十余日,毛羽成,飞翔,朝去暮来,宿巾箱中,如此积年。忽与群雀俱来,哀鸣绕堂,数日乃去。是夕,宝三更读书,有黄衣童子曰:“我,王母使者。昔使蓬莱,为鸱枭所搏,蒙君之仁爱见救,今当受赐南海。”别以四玉环与之,曰:“令君子孙洁白,且从登三公事,如此环矣。”宝之孝大闻天下,名位日隆。子震,震生秉,秉生彪,四世名公。及震葬时,有大鸟降,人皆谓真孝招也。)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铭箴》:“魏颗纪勋于景钟,孔悝表勤於卫鼎。”盛族冠於国高,华宗迈於栾却国高:国子、高子的并称,二人皆春秋时齐国上卿。国子,姜姓,春秋时期齐国监国上卿,其名与生卒年均不详,约活动于齐襄公、齐桓公在位时期。国子与高傒对公子小白(即后来的齐桓公)即位发挥了关键作用。高傒,即高子,齐国高氏与国氏皆为姜姓,出身于齐国公族。国子与高傒同为“天子之二守”,即周天子所任命的监国上卿,在齐国有着特殊的地位。栾却:晋国旧时的望族。栾:栾音Luán,姓氏多源,1、出自姬姓,晋靖侯的孙子栾宾的后代。2、春秋的时候,晋国大夫栾书的后代。春秋时晋国大夫栾书,景公时率领下军,在鞍大败齐军,后来领中军。厉公时,楚国攻打郑国,他又率军在鄢打退楚师。死后谥武子。《国语》中说:“栾武子宣其德行,顺其宪则(法令),使晋国超越诸侯。”“郤”,姓氏,词典标注xì。但现在能联系到的郤姓族人,基本都是读“què”,《说文解字》中对“郤”字的标注:(形声。从邑,谷(què)声。本义:晋国大夫叔虎的封地。在今山西沁水下游一带)名人:郤缺春秋时晋国大夫。耨于冀,其妻饁yè之,相敬如宾。文公闻其事,用为下军大夫。盛族:豪门大族。华宗:犹贵族。备在史牒,可略言焉史牒:亦作“史谍”。犹史册。曾祖重华,使持节龙骧将军梁州刺史使持节:官名。魏晋以后有使持节、持节、假节、假使节等,其权大小有别,皆为刺史总军戎者。唐初,诸州刺史加号持节,后有节度使,持节之称遂废。龙骧将军:将军号。一般除大将军、骠骑、车骑、卫、四征、四镇、四安、四平以外,统称为杂号将军。梁武帝萧衍大通三年定制将军班阶,《隋书卷二十六-志第二十一》:“转则进一班。黜则退一班。班即阶也。同班以优劣为前后。有镇、卫、骠骑、车骑同班。……龙骧、武视、云旗、风烈、电威、雷音、驰锐、追锐、羽骑、突骑同班。……偏、裨将军同班。凡二百四十号,为四十四班。”刺史:官名。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

1 / 2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