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药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摘要:中药资源是我国人民防治疾病的重要物质基础,是祖国医药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由于人均拥有资源量降低、需求的迅速增加和无序的开发利用,我国药用动植物资源的贮量已逐年下降或趋于枯竭。只有坚持合理开发,有效利用的原则,通过完善和健全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机构、建立中药资源保护体系,完善自然保护区和药用植物园区的建设以及建立中药资源动态监测及预警系统等方法才能够保证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利用。关键字:中药资源,保护,可持续开发与利用中药资源是指在一定地区或范围内分布的各种药用植物、动物和矿物及其蕴藏量的总和。中药资源包括植物资源、动物资源和矿物资源。药用植物和药用动物为生物资源,属于可再生性资源;药用矿物为非再生性资源。我国开发利用中药资源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千百年来,对中华民族的生存繁衍、兴旺发达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中药资源是我国人民防治疾病、康复保健的重要物质基础,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丰富的科学内容,是祖国医药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应用,对社会主义的经济事业和人民卫生保健事业有明显的促进和保障作用,具有明显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生物多样性大国”之一,拥有全球物种总数的10%~14%。据全国第三次中药资源普查结果统计,我国有药用植物资源11146种。但我国又是世界上人口最多、增长速度较快的发展中国家,人均占有资源量相对不足,人们对药用植物资源的需求量日益增大,必然导致人均资源拥有量的迅速降低。在被开发利用的药用植物资源中,约80%为野生药材,只有不到20%药材被人工栽培。长期以来,由于我国的中药业长期处于“吃资源”以换取低成本的生产方式,经过长期采挖或不合理的采收和采猎,我国野生药用动植物资源的贮量已逐年下降或趋于枯竭,加之近10年来我国天然植物药的需求翻了三番,年需求量已高达6000万公斤,出口约3000万公斤,如此高的开采量已经致使大面积植被被毁,导致近10年野生药用物种分布区域逐渐缩小,蕴藏量大为减少,中药资源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已经锐减至6000余种,400种常用药材中有20%以上已经处于短缺状态,部分常用中药材和道地药材的野生种质已趋于消失,少数物种濒临灭绝,某些种类已基本灭绝,近千种药用植物资源濒危。据报道[1],在我国处于濒危状态的近3000种植物中,用于中药或具有药用价值的约占60%~70%,我国《中国植物红皮书》所收载的398种濒危植物中,药用植物达168种,占42%。这不但使中药资源加速枯竭,而且使生态环境恶化,给自然环境和资源造成巨大压力。因此,若不注意合理地开发利用我国的药用动植物资源,不重视野生药材资源的驯2化栽培和保护,对野生药材的盲目开发利用将使药用动植物资源很快被挖光采绝,从而影响到天然药用动植物资源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利用。同时,随着中药逐步走向国际市场,对药材资源的需求量会越来越大,野生药材资源面临的压力会日益沉重,如不加以保护,随着市场对中药材需求的日益增长,许多药材资源会逐渐枯竭,天然药物生产将难以为继。因此,如何正确、有效地利用药用动植物资源,如何保证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等方面的问题亟待解决、刻不容缓。首先,坚持合理开发,有效利用的原则。药用植物资源开发现状,一方面资源大量被破坏和浪费,一方面资源又严重不足。多年的实践证明,限制对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将影响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单纯的保护代价又太大,只有从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药用植物资源着手,最大限度的提高资源利用率,才能更好的保护资源,满足需求。第二,完善和健全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机构。自1984年以来,国务院已先后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等法规,并且公布了《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国家重点保护野生药材物种名录》和《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等保护品种名录。但在已经颁布的相关文件中,有的法规相互冲突或以不适应当前形势,有的法规可操作性不强,使中医药生产经营企业难以执行。例如,我国野生动植物保护的某些法律法规对来自野生动植物的中药材及中成药的使用规定缺乏准确的可操作性,虽有文件规定禁止使用人工驯养繁殖或人工栽培的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植物及其产品作为保健品成分使用,但往往难以执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或制约了药用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协调发展。因此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物种的保存,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生物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相关法律法规体系的建立、行政管理体系的配套、技术和经济措施的协调等多个方面,只有系统的建立上述体系及配套实施措施才能实现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有效保护与利用。第三,建立中药资源保护体系,完善自然保护区和药用植物园区的建设。建立并完善自然保护区和药用植物园区,是对药用植物资源尤其是珍惜濒危物种进行有效保护的重要对策。近几十年来,我国已先后建立一批自然保护区和植物园,在生物多样性和生物物种的保护上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必须看到对亟待保护物种的动态规律和与环境的关系,以及导致衰退的原因等的系统研究、保护措施等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有些物种的受危情况没有得到明显改善。因此,必须尽快采取有效措施,对保护区和植物园进行科学的综合管理,要有计划的组织多学科队伍,对保护区进行更深入、更全面的综合考察,进行总体发展规划科学管理制度,以更好的发挥自然保护区和植物园区保存物种资源和生态系统等方面的积极作用。3第四,建立中药资源动态监测及预警系统,对中药资源状态进行系统的测定、观察、记载、分析和评价,构建中药资源专题数据库,并初步形成珍稀、濒危中药资源预警系统,针对药材市场对药用动植物资源的需求状况,从生态平衡、保护珍稀濒危动植物资源的角度指导药材的流向,为国家合理管理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对于濒于灭绝的珍稀药用动植物要严格把关,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效益,甚至破坏生物多样性为代价来追求一时的经济利益。第五,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中药产业现代化。中药现代化就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制、开发和生产现代中药,实现能用现代科学技术闸明其药效物质和作用机理(现代化),能进行大规模工业生产(产业化),并能为国际市场接受,具国际竞争力的中药制剂(国际化)。因此,只有加强国际合作,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与科学理念,才能进一步加强我国资源与环境保护工作,保证药用植物资源的永续利用和长远发展。第六,注重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人才的培养。现实告诉我们只有加强中药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才能使中医药产业可持续发展。中药业的发展首先有赖稳定、良好的中药药材资源。我国急需建立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系统,利用高科技手段对中药资源产量、蕴藏量、主产区分布及需求量进行数据库管理,形成中药材信息管理系统、中药材蕴藏——需求预测系统和决策系统。应该根据需要生产,并且规范中药材栽培种植,完善中药资源的保持与利用,防止药用资源面临灭绝的可能。事实上,传统中药的出路必须建立在保护野生药用动植物资源的基础上,确保野生资源不被毁灭。大力发展名贵药材的栽培、养殖,在资源的天然生长地,通过人工养育及科学管理,逐步形成半野生栽培状态的资源居群,以满足生产需要。因此如何做到在对中药资源进行合理地综合开发利用的同时又能保护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中药资源与开发方面的专业人才的培养也将是重中之重。总之,及时准确掌握中药资源的分布及其蕴藏量和变化趋势,综合运用上述几个方面的措施,形成合理、切实有效保护中药资源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中药资源,保持生态平衡和保护环境,使中药资源实现可持续开发与利用,为中医药的发展和人民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参考文献:「1」郭巧生.药用植物资源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加强对中药材资源保护刻不容缓[J].全国药材商情,2007(6):1-2.[3]余承文.中药资源保护区法律制度浅析[J].法制与经济,2007(2):86.「4」甘师俊,李振吉,邹健强.中药现代化发展战略[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