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件-26 月光曲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新课导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月亮常常成了人类思想情感的载体,古往今来,文人墨客们留下了许多吟咏月光的名篇佳作:学习目标1.会写“茵、蜡”等8个生字,正确读写并理解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九自然段。了解贝多芬思想感情所发生的变化,感悟音乐的魅力。(重点)3.了解通过联想和想象深入表达思想感情的写作方法。(难点)知识备查贝多芬(1770—1827):德国著名的作曲家、钢琴演奏家、指挥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28岁时,贝多芬的听力开始减弱,50岁时双耳失聪,仍坚持创作。他一生创作了大量充满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对欧洲音乐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因此世人尊称他为“乐圣”。字词学习左右结构上下结构蜡烛陌生键盘波光粼粼绿茵盲人霎那记录yīnlàmòmánɡjiànlínshàlù读音:línlín形容(水)清澈或(石)明净的样子部首:米总笔画:14【水天相接】水和天连在一起。【陶醉】很满意地沉浸在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清幽】(风景)秀丽而幽静。【例句】这里树木葱茏,环境清幽,是休闲的好去处。【微波粼粼】微小的波浪闪闪发光。形容水清澈的样子。【断断续续】时而中断,时而继续。【纯熟】很熟练。【例句】寒来暑往,我们掌握了纯熟的技艺。【恬静】安静;宁静。【例句】夏日的海常常水平如镜,宛如一个恬静、温柔的少女。陌生——生疏清秀——秀丽纯熟——熟练陶醉——沉醉幽静——喧闹微弱——强烈陶醉——清醒纯熟——生疏【描写水面的词语】波涛汹涌波澜壮阔碧波荡漾风平浪静惊涛骇浪波翻浪涌波光粼粼波光潋滟水平如镜白浪滔天烟波浩渺碧波万顷●边朗读课文边思考:贝多芬弹了几首曲子?整体感知贝多芬为了盲姑娘和哥哥的情谊弹了两首曲子,这两首曲子都表达了贝多芬对穷苦人民的同情。课文解读再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第一部分(1):讲《月光曲》是贝多芬谱写的。第二部分(2~10):详细记述了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整个过程。学习第二部分,思考:故事是怎么发生的?贝多芬散步时听到茅屋里传来时断时续的琴声,恰巧是自己创作的曲子,引起了他的注意。一天夜晚,他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听到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从一所茅屋里传出来,弹的正是他的曲子。“断断续续”说明了什么?(2)弹奏者没把握好这曲目(1)这首曲目难度大一个姑娘说:“这首曲子多难弹啊!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啊!”一个男的说:“是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思考:姑娘为什么说“不过随便说说”?盲姑娘把听贝多芬的音乐会称作“随便说说”,更让我们感受到了盲姑娘那种被生活所迫,而强压住内心对音乐热爱的无奈以及对哥哥的体谅。因为十分理解哥哥说的“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话中含有的不安和痛楚,她对自己说的那句话感到不安和后悔。通过兄妹俩的对话你了解到了什么?(4)他们兄妹俩热爱生活热爱音乐。(1)兄妹俩很贫穷;(2)妹妹只是听过这曲目,所以弹奏不好;(3)妹妹渴望听一次贝多芬弹奏乐曲;贝多芬听到兄妹俩的对话是怎样做的?贝多芬说:“不,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贝多芬坐在钢琴前面,弹起盲姑娘刚才弹的那首曲子。盲姑娘听得入了神,一曲弹完,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思考:盲姑娘为什么这么激动?她是怎么知道弹奏曲子的人是贝多芬的?梦寐以求的愿望变成现实,盲姑娘的激动之情自然溢于言表。盲姑娘不但爱音乐,而且懂音乐。纯熟的琴技,再联系到贝多芬在附近演出,这让懂音乐的盲姑娘断定此人就是贝多芬。学习8-10自然段,思考问题: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比喻把月光比作银纱,描写出了清亮如水的月光下茅屋里的美好景象,烘托出了此时茅屋中温馨而浪漫的氛围。贝多芬弹奏月光曲的过程中,兄妹俩各有什么反应?皮鞋匠: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你怎样理解这句话?这段话是皮鞋匠的联想,皮鞋匠听着贝多芬的琴声,联想到海上明月升起的奇丽画面。第一幅:月亮刚从“水天相接”处升起,海面上“洒满了银光”。此时的音乐是舒缓轻柔的。第二幅:月亮越升越高。此时音乐气势逐渐增强,曲调出现了波折。第三幅:海面上风起浪涌,浪花气势凶猛。此时音乐定是高昂激越,节奏越来越快。盲人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思考:怎样理解“她仿佛也看到了”?这是皮鞋匠从妹妹专注而平静的神情中产生的感觉,感觉妹妹也和自己一样,被琴声带到了月光下的大海。贝多芬的琴声带给了兄妹俩无穷无尽的想象。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思考:“陶醉”一词说明了什么?“陶醉”表明兄妹俩完全沉浸在美妙的琴声之中了。这句话说明贝多芬弹奏的曲子是多么的美妙,体现了音乐艺术的巨大感染力。从课文中哪些词句可以看出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皮鞋匠静静地听着。”“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等他们醒过神来,贝多芬早已离开了茅屋。”从这些词句可以看出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拓展延伸本文通过记叙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故事,表现了贝多芬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对大自然的热爱,突出了音乐的无穷魅力。那么,学完本课,你有什么感悟?我很佩服文中的那个盲人姑娘,她虽然失去了光明,但却仍然执著地热爱音乐,用自己的心和耳朵捕捉音乐的旋律。板书设计写作点拨指由于某人或某事物而想起其他相关的人或事物,是由事物引发的,是作者思考活动的结果。联想1.联想必须建立在客观存在的见闻的基础之上。2.联想要合理,与表现主题有关,为突出主题服务。运用方法:随堂演练1.看拼音,写词语。wānqūyuèshēnɡtiánjìnɡbōɡuānɡlínlín()()()()弯曲乐声恬静波光粼粼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课文详细描写了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过程,可分为四个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记录。主要运用_________的方法详细描写了琴声,表现了贝多芬高超的技艺。散步感动弹奏联想3、拓展阅读。写月的古诗:1.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清]袁枚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3.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唐]孟浩然4.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5.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唐]张若虚课后作业1、积累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2、继续搜集贝多芬的其他作品并欣赏。【课后习题解答】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一想贝多芬为什么要弹琴给盲姑娘兄妹听;为什么弹完一曲,又弹一曲。参考答案:因为贝多芬在小镇上听到盲姑娘弹他的曲子,听到她和哥哥的对话后,他为贫苦的人在穷困的生活中仍然那么喜爱音乐、追求艺术而感动。当弹完一曲后,盲姑娘热爱音乐、善解人意的心地和感情,更让贝多芬激动。面对纯洁、善良、酷爱音乐的盲姑娘,贝多芬思绪万千,心情激荡,决定再给她弹一首曲子。2.默读课文第九自然段,说一说听着琴声,皮鞋匠兄妹好像看到了什么,再谈谈读后的体会和感受。参考答案: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读后感受到了贝多芬高超的琴艺,实在令人折服。也感受到了贝多芬的琴声带给兄妹俩无穷无尽的想象,他们可能想到了自由光明的天地和美好的景象。3.背诵第九自然段,抄写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语句。点拨:背诵时要以“月亮升起的过程——海面上的变化——人物的表情”为线索,这样有助于记忆。“静静地听——月亮升起来——海面上洒满了银光——越升越高——穿过微云——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朝着岸边涌过来——月光照在恬静的脸上——仿佛也看到了大海”。

1 / 4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