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1、分子和原子一、分子的概念的理解: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但是并不意味着原子不能再分。科学技术的进步,证明了物质是有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2、化学性质: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而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等)需大量分子的集合体共同体现,单个的分子无法体现该物质的物理性质。3、分子间有间隔,且分子间的间隔受热增大,遇冷缩小,气体物质分子间隔最大。注意:固体物质中的分子不能自由运动,但是在原地振动,液体和气体中的分子自由运动。4、同种物质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化学性质不同。列如:无论什么地方的水都能解渴,但是油不能解渴。5、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种物质的分子会变成其他物质的分子。二、分子的内部结构: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成更小的粒子——原子,可见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同种元素的原子构成单质分子,不同种元素原子构成化合物分子。三、原子:1、原子的概念:化学变化中的最小颗粒叫原子。2、化学变化的实质: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或物质。3、分子和原子的比较:分子原子概念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颗粒化学变化中的最小颗粒构成物质举例水、氢气铁、硅、汞特性很小但真实存在,不停运动,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同前主要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以再分。相互联系分子是由原子构成,分子分开形成原子,原子经过组合可构成分子。四、宏观现象和微观现象:宏观现象是指分子、原子、离子等大量粒子的集合体所表现出来的性质。微观现象是指分子、原子、离子等粒子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质。一杯水无色无味,当你加入少量的蔗糖用玻璃棒搅拌,会发现固体蔗糖会逐渐减少,最后完全消失,而“水”变得有甜味了这种用自己的眼睛、舌头能观察、感触的现象叫宏观现象。而蔗糖又是由许许多多的很小很小的、肉眼看不到的“粒子”——蔗糖分子构成,由于水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在水分子的作用下,蔗糖分子全部消失,这种不能被我们的感觉器官直接感觉出来的现象叫微观现象。五、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和联系:纯净物混合物宏观区别由一种物质组成。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微观区别由同种分子构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由不同种分子构成性质、特征具有固定的组成,有相应的固定的性质。没有固定的组成,各自成分保持各自的性质。实例水、氧气、红磷、氯化钾空气、海水、各种天然矿石所含元素含有一种元素如:氧气,多种元素如:HH3CH2OH含多种元素如:合金含一种元素,多种单质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联系纯净物混合可以成为混合物,混合物分离可以成为纯净物近年中考经典练习题:1、王安石有一首《咏梅》古诗:“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请说出诗中蕴含的化学知识,并设一个实验来验证这一化学知识。(包括实验名称、操作步骤、实验现象及结论)答案:诗中蕴含的化学知识是: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实验名称:品红在水中扩散。操作步骤:1、在50ml的烧杯中放入25ml的水2、烧杯静置,取3/1钥匙品红放入烧杯中观察现象。实验现象:开始品红周围的水变红,不久品红逐渐扩散,最后烧杯内的水完全变为红色。实验结论:分子是不断运动的。2、一个甲烷分子和一个氧气分子的不同点是:------------------------氧气分子、二氧化碳分子、水分子的相同点是----------------------答案:1、分子构成不同或原子总数不同。2、都含有氧原子。3、20世纪20年代就有人预言可能存在由4个氧原子构成的氧分子(O4),但是一直没有得到证实。最近,意大利的科学家使用普通氧分子和带正电的氧离子制造出了这种新型氧气。下列叙述中正确的(D)A:O4是一种新型化合物B:1个O4分子含有2个O2分子C:O4和O2的性质完全相同D:O4和O2混合后形成的是混合物4、材料一、一滴水里大约有15万亿个水分子,如果10个人来数一滴水里的水分子,每人每分钟数100个,要数3万年才能完成。材料二、大多数物质都有热胀冷缩的现象。(1)材料一说明:分子很小。(2)材料二说明:分子运动速度、分子间的空隙与能量有关。5、小明见邻家的5岁小孩在西红柿上挖个洞,用勺子搅了半天,突然哭了起来,小明问“怎么哭了”小孩回答说:“你们说西红柿里含有维生素,可我怎么也找不到。请你用所学知识给小明一个合理的解释:答:维生素以分子以分子形式溶解在水中或结合于植物组织中,肉眼无法直接观察到。6、小明在家做蔗糖溶于水的实验时,观察到图中的现象,请填空:(1)能说明糖水是溶液的现象有:玻璃杯中的糖块消失了(2)溶解后,液面低于原水平线的微观解释是:分子间有间隔。(3)再加入足量的蔗糖,充分搅拌后,发现仍有蔗糖固体留在杯底,其原因是:蔗糖溶液达到饱和状态,不能再溶解蔗糖。7、氧化汞受热的变化图图中大圆表示汞原子,小圆表示氧原子。(1)从图中可知分子和原子有何区别?有何联系?答:分子和原子的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分子和原子的联系是分子由原子构成的。(2)物质汞和氧气是由什么微粒构成的?答:汞是由汞原子直接构成,氧气是由氧气分子构成。(3)你还能得出什么结论?答: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没有变化。2、原子的结构一、原子的构成:1、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所以原子核带正电。由于原子核所带正电荷的电量与核外电子所带电量相对且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2、构成原子的粒子有3种:质子、中子、电子。但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这3种粒子构成的,如普通的氢原子只有质子和电子,没有中子。3、在原子中,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即核电荷数)就是质子所带的正电荷数(中子不带电),而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因此,核电荷数=质子数,又由于原子核中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所以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原子不显电性二、相对原子质量(1)相对原子质量:国际上以碳-12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质量跟它相比所得的比,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由此可见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三、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认识(1)电子层:核外电子的运动有自己的特点,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有的电子的能量较低,通常在离核较近的区域运动;有的电子能量较高,通常在离核较远的区域运动,为了形象说明,通常用电子层来表示。(2)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1、核外电子在不同的电子层内运动的现象叫做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2、现在发现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最少的有1层,最多的有7层,最外层电子数最多不超过8个(只有1层的原子,最外层不超过2个)。(3)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元素的分类最外层电子数得失电子趋势化学性质稀有气体8个(氦为2个)相对稳定,不易得失电子稳定金属元素一般少于4个易失去最外层电子不稳定非金属元素一般多于4个易得到电子不稳定元素的性质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最外层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是相对稳定结构(8个,第一层是2个)的,该元素性质稳定。通常情况下,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个的,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达到相对稳定的结构。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个的,在化学反应中易获得电子,来达到相对稳定结构,所以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可决定元素的类别、金属性、非金属性、最高正、负化合价等性质。四、离子定义: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叫离子。带正电荷的原子叫阳离子,带负电荷的原子叫阴离子。1、离子符号的意义:2Mg2+:前面的2表示:两个镁离子后面的2表示:每个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1)离子符号前面的化学计量数表示离子个数。(2)离子符号的表示方法:在元素(或原子团)符号的右上角标明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值在前,正、负号在后。离子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或一个单位的负电荷时“1”省略不写。(3)原子团:在化学反应里,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好像一个原子一样,这样的原子集团叫做原子团。(4)各微粒之间的数量关系:原子: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阳离子: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阴离子:核电荷数=质子数〈核电荷数五、相对原子质量的推算:Ar=质子质量x质子数+中子质量x中子数+电子质量x电子数碳-12质量的1/12所以相对原子质量略等于质子数+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该原子的实际质量(kg)标准碳原子的质量的1/12六、常见易形成离子元素:(1)易失去电子的元素:K、Ca、Na、Mg、Fe、Zn等。(2)易得电子的元素:F、Cl、Br、O等。(3)常见原子团形成的离子:硫酸根离子、碳酸根离子、硝酸根离子、铵根离子、氢氧根离子、氯酸根离子七、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1)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目是:2(n)的平方。即K层(n=1)为2x1的平方=2个。(2)最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8个。近年中考经典题型:1、下列有关分子和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C)A、分子能直接构成物质,原子不能。(分子和原子都可以构成物质)B、分子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原子不能。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但分子质量不一定比原子质量大。D、在化学反应中,原子和分子都可以再分。2、核能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能源,氘、氚都是未来生产核能的燃料,氘是氢元素的一种原子,氘原子的核电荷数是(A)A、1B、2C、3D、4解析:氘和氚都是氢元素的一种原子,同种元素核电荷数相同,故氘的核电荷数与普通的氢原子一样,都是1.3、元素一、1、元素概念: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叫元素。2、理解元素概念的标准:(1)一类原子的标准是什么?答:核电荷数(质子数)相同的原子,如:氧气中的氧原子,二氧化碳中的氧原子,水中的氧原子。无论哪一种物质中的氧原子,其核电荷数都为8.(2)核电荷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是否属于同种元素?答:核电荷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都属于同一种元素,如:氢元素有三种原子:一个质子,没有中子【】一个质子,一个中子【氘】一个质子,两个中子【氚】3、地壳中含量前9位元素:氧、硅、铝、铁、钙、钠、钾、镁、氢。4、生物细胞中前四位元素:氧、碳、氢、氮5、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N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二、1、元素符号的写法:(1)、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如:N、O、H(2)、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2、元素符号的意义:(1)表示一种元素。(2)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如:H:a、表示氢元素b、表示一个氢原子。3、对单质是由单原子构成,还表示一种单质。如:Fe:a、表示铁元素b、表示一个铁原子c、表示铁单质。4、元素的分类:(1)金属元素:元素周期表中红色区元素,汉字用“金”字旁表示。(汞除外,汞是金属,常温下是液态,由汞原子构成)(2)非金属元素:元素周期表中黄色区元素(除稀有气体外)汉字用“气”字头,“三点水”“石”字旁,如:氧元素、溴元素、硫元素等。A、“气”字头元素组成的单质在常温下都是气体,如:氢气、氧气、氮气、氯气、氟气,这几种气体都是双原子构成,还有稀有气体如:氦气、氖气、氩气这几种气体都是由单原子构成即:He、Ne、Ar、Xe.B、溴单质常温下是液态,双原子分子构成(Br2)碘单质常温下是固态由双原子分子构成(I2)C、“石”旁元素组成是单质,常温下是固体,有的是由分子构成的,如:硫、磷;有的是由原子构成的,如:碳、硅。由于它们单质结构都很复杂,所以表示单质时用元素符号代替。如:S、P、C等。D、稀有气体元素:元素周期表中最后一族,汉字都用“气”字头,常温下单质都是气体,都是由原子构成的。5、直接由原子构成的物质:1、金属单质(铁、铜、铝)2、固态非金属单质(碳、硫、磷)3、稀有气体。5、元素周期表: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6、比较法理解元素、原子、单质的区别和联系。(1)元素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元素原子区别是宏观概念,只表示种类,不表示个数。是微观概念,既表示种类,又表示个数。适用范围表示物质的宏观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