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股沟斜疝护理查房普泌科:匡生权2016年9月11日腹股沟疝的概念及分类凡疝囊从腹壁下动脉外侧的内环突出,向内、向下、向前斜行经过腹股沟管,再穿出皮下环并可进入阴囊者称为腹股沟斜疝。斜疝是最多见的腹外疝,发病率约占全部腹外疝的90%,或占腹股沟疝的95%。男性占绝大多数,右侧比左侧多见。腹股沟斜疝解剖图腹股沟斜疝的病因先天因素:胚胎早期,睾丸位于2~3腰椎旁,以后逐渐下降。睾丸逐渐下降带动内环处腹膜下移,形成腹膜鞘状突,若鞘突不闭或闭锁不全则成为先天性斜疝的疝囊。后天因素:主要与腹股沟区解剖缺损、腹壁肌或筋膜发育不全有关。当腹内压增加时,内环处的腹膜自腹壁薄弱处向外突出形成疝囊,腹内器官、组织随之进入疝囊。腹股沟斜疝的症状及体征1.症状(1)腹股沟部肿块:腹股沟斜疝的重要临床表现是腹股沟部有一肿块突出。早期肿块较小可局限于腹股沟部,随病程进展,肿块逐渐增大并进入阴囊,形成上端狭小并向外斜行入腹股沟管,下端宽大、丰满,类似梨状的典型腹股沟斜疝肿块。易复性腹股沟斜疝,肿块常在站立、行走、劳动或咳嗽时出现,安静和平卧休息时自动回纳,或用手按摩后消失。难复性腹股沟斜疝是由于疝内容物与疝内壁经常摩擦发生轻度炎症,使两者之间逐渐形成粘连,以致疝内容物不能完全推回腹腔。故肿块仅有不同程度缩小,而不随体位、腹压的变化而完全消失。常见于病程长、疝囊大的病人。(2)局部胀痛:易复性腹股沟斜疝除腹股沟部有肿块外,常无特殊症状,偶感局部胀痛,甚至引起上腹或脐周隐痛。难复性腹股沟斜疝则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酸胀和下坠感。这些症状随肿块出现而发生,肿块消失而缓解。(3)消化不良或慢性便秘:此症状多见于滑动性腹股沟斜疝。由于盲肠、乙状结肠或膀胱等脏器已构成疝囊的一部分,故病人常有一些“消化不良”和慢性便秘等消化道症状及排尿不尽感。腹股沟斜疝的治疗原则腹股沟疝的治疗,1岁的婴儿可用疝带压迫6个月,随肌肉渐增强有可能治愈。难以耐受手术的年老体弱者可佩疝带,其他患者原则上均应采取手术治疗。因为手术可以修补腹股沟区使腹股沟疝获得根治,一般复发者较少(儿童复发率稍高)。易复性疝应选择适当时期进行手术,对难复性疝则应限制在短期内手术,对嵌顿性疝和绞窄性疝必须采取急诊手术治疗,以免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手术方法归纳为以下三种:1、传统疝修补术:疝囊高位结扎、加强或修补腹股沟管管壁2、无张力修补术:最常用3、经腹腔镜疝修补术今天下午我们查房的病历:18床,燕海辰,是腹股沟疝的病历。腹股沟疝是外科比较常见的疾病,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和讨论,可以提高大家业务水平和理论知识,更好的为病人服务。接下来请有我来汇报病史汇报简要病史20床,患者燕海辰,男,18岁,因“发现右侧腹股沟可复性包块18年”入院。9月05日以“右侧腹股沟疝”收入院,病员步入病房,神志清楚,步态正常。T:36.6℃,BP115/76mmHg,P:88次/分,R:22次/分。入院体征:腹平软,右腹股沟区见大小约4×3㎝大小肿块,边界清,质软,无明显压痛,平卧可回纳。下面大家了解下患者既往史及辅助检查既往史:患者否认其它内科病史,否认肝炎,结核传染病史。手术及输血史,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个人史:生长于青海,无抽烟,偶喝酒,否认其它不良嗜好。家族史:否认家族遗传性病史功能健康形态健康感知-健康管理形态:患者18岁,中专,对健康如何维护认知不够。营养代谢形态:患者身高175m,体重56Kg,偏瘦。排泄形态:二便正常。活动运动形态:入院后平卧位休息。睡眠休息形态:清醒,夜寐可。功能健康形态认知-感知形态:患者缺乏对疾病的了解不够。自我感知形态:患者神志清醒,精神可。角色感知形态:患者学生,角色适应可。性-生殖形态:未婚。应对应激形态:家属能适应医院病区环境,应对、应激有效。患者症状及体征(1)腹股沟部肿块:腹股沟斜疝的重要临床表现是腹股沟部有一肿块突出,肿块常在站立、行走、劳动或咳嗽时出现,安静和平卧休息时自动回纳,或用手按摩后消失。(2)局部胀痛:除腹股沟部有肿块外,常无特殊症状,偶感局部胀痛,甚至引起上腹或脐周隐痛。(3)消化不良或慢性便秘:此症状多见于滑动性腹股沟斜疝。由于盲肠、乙状结肠或膀胱等脏器已构成疝囊的一部分,故病人常有一些“消化不良”的症状。影像学检查2016-9-05(本院)B超示:右侧腹股沟疝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6.9×10*12/L嗜酸粒细胞3.6×10*12/L红细胞4.63×10*12/L空腹葡萄糖:6.7mmol/l尿酸:544umol/l乙型肝炎表面抗体阳性护师:入院后医嘱给予的对症处理外科二级护理普食半卧位休息定于9月18日上午8:00在连硬麻醉下行“右侧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修补术”向家属交待病情,表示理解入院时及术前主要护理问题睡眠型态紊乱:与环境陌生有关安排有助于睡眠/休息的环境,如:(1)保持周围环境安静,避免大声喧哗。(2)关闭门窗,拉上窗帘。(3)病室内温度,湿度适宜,被子厚度适宜。(4)关上灯,尽量不开床头灯,可以使用壁灯。腹股沟疝的术前护理术前护理消除致腹内压升高的因素:急症手术例外。术前两周戒烟;注意保暖预防受凉感冒;多饮水、多吃蔬菜等粗纤维食物,以保持大便通畅。术前第一天给予禁食8小时,禁饮水6小时。术日2016-9-11上午8:30进手术室,在连硬麻醉下行“右侧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修补术,于11:00术毕回房,术后血压100/60mmHg,术后诊断:右侧腹股沟疝。由责任护士(段大桂)接手术,并向患者及家属术后的注意事项。患者术日术后一般护理段大桂术后严格监测生命体征,予以补液、补充营养等对症治疗。注意病人的精神、心理状态,术后病人可出现伤口疼痛、排尿困难、恶心、呕吐,害怕咳嗽等,护士应尽力满足患者生活所需,鼓励患者表达自己内心感受,耐心倾听,并表示理解,为病人创造安静、安全、舒适的环境,使他们顺利度过术后期。术后护理体位:平卧位,膝下垫一软枕,使膝关节微屈,以松弛腹股沟切口的张力和减少腹腔内压力,利于切口愈合和减轻伤口疼痛。次日半卧位。饮食:术后6—12小时无恶心、呕吐可进流质,次日软食或普食。肠切除吻合者术后禁食,待肠道功能恢复后,方可进流质饮食,逐渐过渡为半流质、普食。活动:术后3—5天考虑下床活动。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的病人可以早期离床活动。防止腹内压升高:术后禁忌剧烈咳嗽和用力大小便。注意保暖。指导咳嗽时用手掌按压、保护切口,以免切口撕开。便秘者,给予六味安消胶囊、开塞露等通便药物,保持大便通畅。术后护理预防阴囊水肿:用丁字带将阴囊托起,密切观察阴囊肿胀情况。预防切口感染:应用抗生素;保持敷料清洁、干燥,避免大小便污染;一旦发现敷料脱落,应及时更换;观察体温脉搏的变化,切口有无红、肿、热、痛的变化,及时汇报并记录。尿潴留的处理:手术后麻醉或手术刺激引起尿潴留者,可给予诱导引尿,必要时导尿。术后护理术后第一天:生命体征稳定,腹平软,切口敷料干燥完整,切口处略有疼痛不适,阴囊无水肿。患者术后第一天术后第二天:患者自诉稍感切口处疼痛,但可忍受。术后第三天:患者诉大便,已做好用药指导及切勿用力解大便等指导术后护理术后第四天:患者一般情况好,无诉不适。生命体征稳定。腹软,无压痛、反跳痛,切口无红肿,愈合较好,予以切口拆线。明日出院。术后主要护理问题有排尿困难的可能:观察术后患者有无排尿,协助患者排尿,嘱患者早起床上活动,给予听流水声、按摩大腿内侧、温水坐浴等刺激。知识缺乏:缺乏有关术前准备知识1、关心体贴病人,及时解答病人提出的问题,尽量满足病人提出的合理要求2、指导病人和家属通过各种途径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治疗的护理进展3、与病人讲解手术方式等,让病人了解手术过程疼痛与手术切口有关向病人解释疼痛的原因。表示接受病人对疼痛的反应.注意倾听,讨论个体感到疼痛加重或减轻的原因,并采取措施。嘱患者平卧,膝下垫软枕,使髋关节微屈,减少腹壁张力;转移患者注意力。术后还存在的护理问题,及相应的护理措施有阴囊水肿及感染的危险:确定潜在感染的部位,保持切口敷料干净整洁,被污染后及时更换;遵医嘱使用抗菌药。监测病人受感染的症状、体征;帮助病人/家属找出会增加感染危险的因素。指导并监督搞好个人卫生;各种操作严格执行无菌技术,避免交叉感染。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有无腹痛等并做好记录,观察阴囊有无出血、血肿等,必要时用小枕托起阴束,可避免阴囊内积血,减轻阴囊肿胀。术后还存在的护理问题,及相应的护理措施知识缺乏缺乏预防腹内压力升高的知识:预防复发:预防和处理引起腹内压增高的因素,如注意保暖,防止受凉及咳嗽,及时处理尿潴留、排尿困难及便秘等。告知患者进食高营养、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增强抵抗力。术后还存在的护理问题,及相应的护理措施自我形象紊乱于排便、排尿方式改变有关:1、尊重病人的隐私,换药时应加屏风保护2、针对性的进行心理疏导,对他们给予理解、尊重,要富有同情心,责任心,耐心,主动热情的提供帮助3、家属及朋友要有一个端正的态度,正视现实,振作精神,给病人以关心爱护,通过精心的照顾,建立起治疗信心出院指导健康保健饮食方面可多吃营养丰富的食物。多吃粗纤维食物,如韭菜、芹菜、卷心菜、粗粮、豆类、竹笋、各种水果等,保持大便通畅。出院后注意休息,可适当活动及参加体育锻炼,如做保健操、打打太极拳、散步、慢跑等。养成良好生活习惯,适当的运动不仅促进健康,还能改善病人的情绪。一般避免重体力劳动。注意保暖,避免感冒和咳嗽,有排尿及排便困难者应及时治疗,防止腹内压增高疝复发。出院指导健康保健1、避免举持重物;2、尽量少抽或不抽烟,吸烟者的咳嗽可能对发展或恶化疝气有加速作用,放弃抽烟可改善血液,加速疝气病恢复;3、少吃易引起便秘及腹内胀气的食物(尤其煮食的鸡蛋、红薯、花生、豆类、啤酒、碳酸气泡饮料等),多吃高纤维饮食,包括五谷、谷物、麸皮、和未加工的水果和蔬菜;4、每天至少喝八杯水可帮助解除便秘,5、避免、减少打喷嚏;深呼吸可帮助缓和慢性咳嗽,加强锻炼减少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