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复习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诗经·采薇》选自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春夜喜雨》《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天净沙·秋》分别属于唐诗、宋词、元曲。•《太阳的话》和《白桦》都是现代诗,一首是中国作家艾青所作,一首是俄国作家叶赛宁所作,这两首现代诗和前四首古诗在形式上有明显的不同。•我们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搜集诗歌。•按题材分,有山水诗、边塞诗、思乡诗、咏物诗等•按形式分,有格律诗(律诗、词、曲等)、自由诗•按体裁分,有童话诗、寓言诗、散文诗等•按国家和作者分,如,中国的屈原、李白、杜甫、苏轼、陆游,外国的歌德、雪莱、拜伦、海涅、普希金……《诗经·采薇》•《诗经·采薇》写一位远征战士归来,在回乡途中,他抚今追昔,回想自己在军中的情况与心情。•原诗共六章,阅读材料节选的是第六章的前四句,分别描写了春天和冬天有代表性的自然景物。•“杨柳依依”写出柳条随风飘动,“雨雪霏霏”描绘雪花飘舞,都十分传神。•诗经·采薇(wēi)(节选)昔我往矣(yǐ),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yù)雪霏霏。1、诗经•采薇(节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昔:从前。依依:形容树枝柔弱,随风摇摆的样子思:语末助词。霏霏:雪花飞舞的样子。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当初我远征去边疆的时候,青青杨柳,丝丝缕缕,随风摇摆。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现在我远征归来的时候,漫天雪花纷纷扬扬,随风飘舞。《诗经·采薇》通过“杨柳依依”与“雨雪霏霏”与”的情境变化中,借景抒情表达了远征的战士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战争的反对和厌恶之情。《春夜喜雨》•五言律诗,这是唐朝诗人杜甫在成都所作的名篇之一。•作者细致地刻画了春雨的夜景,表达了他对春雨来得及时的喜悦心情。•全诗描写细膩、动人。全诗不露喜字,却又始终充满喜意。一、二两句,“知”字和“乃”字,一呼一应,极为传神,诗人喜雨的心情跃然纸上。三、四两句既描写了春雨的动态,又传出了它的润物之神,“潜”字和“细”字都用得准确、贴切,前者透露出风很微,后者说明了雨极小。五、六两句进一步从视觉上描绘夜雨景色。雨意正浓,而一片墨黑的世界里,唯有江边船上放射出一线光芒,显得格外明亮。最后两句是写雨后晓景。解题:春夜喜雨春天的夜晚下了一场雨,作者的心里很高兴。节奏划分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诗的大意•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好雨似乎领会人意,知道季节变化,正当春天万物生长时即降临。•随风潜入夜,物细无声。•细雨随着春风悄悄地在夜里来到,它默默地滋润万物,没有一点声音。•野径云俱黑,灯船火独明。•田野的小路和空中的云彩都是那样漆黑,只有江船上灯火独独明亮。•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待到天明,看看这带着雨水的花朵,娇美红艳,整个锦官城定会变成繁花似锦的世界。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诗文赏析:乃:于是,就;发生:指春雨催动植物萌发生长;思考:哪个字是诗人对眼前这场春雨的总体评价?“好”,一个”好”字既是作者对春雨的赞誉,也流露出作者欣喜的心情.一个”知”字说明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1、从诗题来看,诗歌描写的对象是什么?春夜的雨景2、诗题中最能体现诗人对春雨感情的是哪个字?喜哪一个字体现了春雨善解人意?知拟人,赋予春雨人的智慧和感情,她懂事,遂人心愿,应时而下。好赞美春雨知时的喜悦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从听觉的角度写春雨的可喜,诗人用”潜”字写春雨静静飘洒的情景;用”细”字写出春雨轻柔润物的情景;形象的写出春雨随着和风在夜间悄然而来,无声的滋润万物的自然景象.诗人用哪些字描绘春雨的情态?分别写出春雨怎样的特点?潜润物细(轻)听觉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从视角的角度写春雨中的夜色.描绘出了一幅色彩鲜明、形象生动的春江夜雨图。2、诗人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黑明反衬云黑、云密雨意正浓1、诗人从什么角度描写?对偶视觉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借助想象描绘雨后的春色,创造出一个清新绚丽美妙的新世界,表达了诗人对这场好雨由衷的赞美,诗人心中则更是喜不胜喜.晓:早晨;重:花朵饱含雨水古曰”重”一夜春雨过后,诗人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百花盛开,春意盎然,万物生机勃勃。红花色鲜艳重沾满雨水娇艳可爱(想像)喜一是:为好雨而喜二是:在经历战乱流离之苦后,安定下来的喜悦之情《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代辛弃疾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时间是夏天的夜晚,地点是有山有水的农村田野。•这首词描写的是人们熟悉的月、鸟、蝉、蛙、星、雨、店、桥,诗人把这些形象巧妙地组织起来,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恬静的美。•词的上阕写月明风清的夏夜,下阕以轻云小雨,天气时阴时晴和旧游之地的突然发现,表现夜行乡间的乐趣。流露出诗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明亮的月亮升起来惊动喜鹊飞离树枝,清凉的夜风伴随着蝉的鸣叫。由六个名词词组组成,描绘出了一幅清新的乡村夏日夜景:夜空晴朗,月亮悄悄升起,投下如水的月光,惊起了枝头的乌鹊;夜半时分,清风徐徐吹来,把蝉的鸣叫声也送了过来。以动衬静,表现了乡村夏夜的宁静和优美。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意思:路旁的稻田里,稻花飘香,预告着又一个丰年的到来。田里的青蛙也耐不住寂寞,阵阵叫声此起彼伏,连成一片。写出了作者热爱自然,夏天的生机勃勃。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意思:很远的天空闪烁着七、八个星星,山前滴落着两三点雨滴。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意思:旧时相识的茅店、围绕土地庙附近的树林,就在小溪上的石桥转个弯儿便看见了。《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以自然朴素的语言,清新爽朗的风格,呈现出一片鲜活逼真的田园风光,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对美丽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天净沙·秋》•元代散曲家白朴描写秋景的一首小令。•秋天的傍晚有点萧瑟,诗人先用了孤村、落日等6个典型景物来表现。•接着用“飞鸿”这一句,把静寂的景物和飞翔的大雁联系起来,静中有动。•最后用“青山”“白草”两句,把美丽的秋景呈现在眼前。“白草红叶黄花”只是3个词语并列,却色彩鲜明地描绘出秋天的美景。这支曲有秋景的清肃,却没有悲凉的情绪。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我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占主导地位的文学体裁:关于元曲“曲”是一种合乐歌唱的诗歌形式.“曲”分类剧曲散曲套数小令马致远:字千里,号东篱,元代大都人,是当时著名的杂剧作家。散曲家。他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被时人美誉为“曲状元”。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此曲是元代小令中的名篇。解题划分节奏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几根枯藤缠绕着一棵棵秃树,那凋零了的黄叶在萧萧的秋风中瑟瑟的颤抖,黄昏的天空中点点寒鸦,声声哀鸣……一片悲凉的秋景。渲染了凄凉、萧条、暗淡的悲凉秋景。小桥流水人家在作者的眼前呈现出一座小桥,桥下小溪潺潺的流水,不远处还有升起袅袅炊烟的农家小院,那里有安居乐业的人们。此句色彩鲜明、气氛融合,与前一句悲凉秋景形成鲜明对比,思乡之情更浓。古道西风瘦马古道西风瘦马在萧瑟的秋风中,在寂寞的古道上,饱尝艰辛的游子骑着一匹瘦瘦的老马,在夕阳西沉的余辉中,向远方踽踽(jǔ)而行。从侧面写出了游子长期漂泊之苦。一切景语皆情语-------清代学者:王国维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主旨句直抒胸臆,寓情于景,表现了长期流落异乡的人的悲苦。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小桥流水人家,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九种景物形成对比渲染悲凉的气氛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之悲寓情于景,表现了长期流落异乡的人的悲苦。主题这首散曲描绘了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真切地表现出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太阳的话》•作者:艾青•艾青的一生是追求光明的一生,他的一些优秀的诗篇不是写太阳就是写火把或黎明。•诗人写太阳是一种象征,一种代言,他代言的是民主政治,是能够给人类带来解放的民主政体。当年共产党领导下的民主政府为人民谋幸福,所以诗人用太阳来比喻它,来代言共产党领导下的民主政府的亲民思想。•作者借太阳,象征光明、进步,表达了作者对进步、民主的新生活的向往。《白桦》•俄国著名诗人叶赛宁的抒情诗。•诗歌以白桦为中心意象,从不同角度描写它的美。满身的雪花、雪绣的花边、洁白的流苏,在朝霞里晶莹闪亮,披银霜,绽花穗,亭亭玉立,丰姿绰约,表现出一种高洁之美。•白桦那么高洁、挺拔,它是高尚人格的象征。•感受到诗人对家乡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我们去看海》•儿童诗•全诗以“我们去看海”的呼唤贯穿始终,情绪饱满激昂。•去看海,既有对海的向往与追求,又是对生命的期望与启迪。海给我们的启示是多方面的:海汇百川,胸怀宽大;海蕴藏着财富,是取之不尽的宝库;海跃动着鲜活的生命,海永远不会停止呼吸……•诗歌表达的热爱大海的思想感情,感悟大海给我们的启迪。《致老鼠》•儿童诗。•小诗人用一颗童心,写出了和一般人眼中不同的老鼠。小诗人把老鼠当成了自己的朋友,对有缺点的朋友没有歧视。让老鼠和猫交朋友,更是孩子美好的愿望。•想象力和创造性。《爸爸的鼾声》•温情的童诗。•敏锐地捕捉到“爸爸的鼾声”,作为写诗的题材•善于运用形象的比喻,他觉得爸爸的鼾声“就像是山上的小火车”;爸爸的鼾声停了,他又觉得好像火车到了站。•生活中诗的题材无处不在。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和联想,到处都有诗的素材。《给诗加“腰”》•苏小妹出题,在“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之中各加一字,说出诗眼。•苏东坡:“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黄山谷:“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苏小妹:“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扶”字恰到好处地描绘出轻风徐来,柳枝拂然的柔态,与“轻”“细”十分和谐。“扶”字又把风拟人化了。•月色淡淡,月下的梅花朦朦胧胧,“失”字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诗是语言之艺术。诗特别注重遣词用字,凝练而鲜明生动。《诗中的“秋”》•台湾作家桂文亚回忆自己儿童时代读古诗的乐趣。•学习读懂古诗和欣赏古诗的方法。•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子夜吴歌.秋歌》李白(唐)•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王维(唐)•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寻陆鸿渐不遇》僧皎然(唐)•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高适(唐)•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秋思》张籍(唐)•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逢如京使》岑参(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