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骥才冯骥才,浙江宁波人,1942年生于天津,著名作家,文学家,艺术家,民间艺术抢救工作者。现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执行副主席,中国小说学会会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院长,《文学自由谈》杂志和《艺术家》杂志主编等职。著有长篇小说《义和拳》(与李定兴合写)、《神灯前传》,中篇小说集《啊!》《雕花烟斗》、《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文学杂谈集《我心中的文学》《俗世奇人》等。部分作品已被译成英、法、德、日、俄等文字在国外出版。他的作品反映了他作为一名文化人的“文化良心”。冯骥才对民间民族文化有一种浓得化不开的感情。他的很多小说如《三寸金莲》、《神鞭》、《阴阳八卦》等不仅脍炙人口,而且包含了丰富翔实的民俗文化知识,深刻剖析国民性。近年来,冯骥才致力于城市保护和民间文化遗产抢救上,完成从文艺家向这样的“社会活动家”的角色转换。他执著地呼吁社会保留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价值和精神价值。他认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而知识分子对于保护文化有不容置疑的责任和良知。他十分推崇法国的知识分子在保护文物和历史文化中所做的贡献,他尤其推崇对法国的文物保护起榜样带头作用的三个作家:在1835年写了《向拆房子者宣战》,因为他看到一座钟楼被拆,他很愤怒,认为这是把城市的记忆拆除了。写《卡门》小说的作家,他成立了‘历史建筑保护委员会’。他曾做过法国文化部部长,他任职期间对法国文化做过一次全面普查,大到教堂、小到羹勺都做了登记。”8月1日,奥运火炬在天津传递,冯骥才担任火炬手进行传递中。先贤祠,其法文名Panthéon,源于希腊语,最初的含义是“所有的神”。这类的建筑,通常以供奉诸神而著称。例如公元前五世纪古希腊人修筑的雅典巴特农神庙(Parthenon),便是供奉着这世上所有的神灵。类似的建筑,意大利也有一所,也即我们所熟知的“万神殿”。栖身于先贤祠不是件容易的事,它的条件非常苛刻。许多享誉世界先贤祠的伟人,如巴尔扎克、莫泊桑、笛卡尔,至今仍不得其门。即便是有幸入室的伟人、通常也很难觅到一个宽敞的位置。所以卢梭与伏尔泰堪称是备极哀荣。这两位思想家葬于最显要的位置,并各自享有一个偌大的墓室。卢梭棺木上镌刻的“自然与真理之人”的谥语,伏尔泰的悼词也很简洁:“诗人、历史学家、哲学家”。在当时的革命年代,法兰西人对启蒙思想巨匠的尊崇无以复加,因此两人的殊荣并不具有太多的奇怪。但卢梭恰巧与伏尔泰面对面,倒真是历史的一个玩笑:两个生前的对头,死后却不得不长相厮守。先贤祠(lePanthéon)位于巴黎市中心塞纳河左岸的拉丁区,于1791年建成,是永久纪念法国历史名人的圣殿。它原是路易十五时代建成的圣·热内维耶瓦教堂,1791年被收归国有脱离宗教后,改为埋葬“伟人”的墓地。1814年到1830年间,它又归还教会。先贤祠中的艺术装饰非常美观,其穹顶上的大型壁画是名画家安托万·格罗特创作的。1830年“七月革命”之后,绘画的主题改变,先贤祠具有了“纯粹的爱国与民族”特性。先贤祠内安葬着伏尔泰、卢梭、维克多·雨果、爱弥尔·左拉、马塞兰·贝托洛、让·饶勒斯、柏辽兹、安德烈·马尔罗、居里夫妇和大仲马等。至今,共有72位对法兰西做出非凡贡献的人享有这一殊荣,其中仅有11位政治家。让-雅克·卢梭(Jean-JacquesRousseau,1712年~1778年),法国十八世纪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杰出的民主政论家和浪漫主义文学流派的开创者,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主要著作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儿》、《忏悔录》、《新爱洛漪丝》、《植物学通信》等。克劳德·莫奈(ClaudeMonet,1840年11月14日-1926年12月5日),法国画家,印象派代表人物和创始人之一。莫奈是法国最重要的画家之一,印象派的理论和实践大部份都有他的推广。莫奈擅长光与影的实验与表现技法。德彪西一般指克劳德·德彪西阿希尔-克劳德·德彪西(法语:Achille-ClaudeDebussy,1862年8月22日-1918年3月25日[1]),[2]法国人,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欧洲音乐界颇具影响的作曲家、革新家,同时也是近代“印象主义”音乐的鼻祖,对欧美各国的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者通过介绍体现了法西兰民族的个性精神、民族精神、科学精神和实践精神的法国先贤祠,希望能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让我们反思并塑造能撑起民族精神大厦的中国人自己的先贤、先烈,并进而有对这些真正民族的灵魂瞻仰的精神殿堂。第一层:(1-4)由扫墓引入对法国先贤祠的寻访。第二层(5-17)对先贤祠的介绍:作者介绍先贤祠的历史由来及先贤祠的精神内核——作者例举一系列先贤祠的伟人们,让我们感受他们非凡的思想历程与个性精神。第三层:(最后一段)作者生发出对我们中华民族自己先贤祠的呼唤。点出先贤祠对于今人的意义,有缅怀,追慕,敬仰,更有汲取继承之意义。(1)语言流畅自然,不做作。冯骥才曾说过,散文,就是写平常生活中那些最值得写下来的东西。不使劲,不刻意,不矫情,不营造,更无须“绞尽脑汁”。它是悟出来的。作者对先贤的精神探讨远远超过对他们世俗意义上的成就的赞颂。被称为“一个大地行走者的深情吟唱”1.作者为什么把先贤祠称作“精神的殿堂”?2.如果我们中华民族也要建一座先贤祠,下面哪些人物应该进入先贤祠呢?请谈谈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