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成人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1)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题型一、选择题:20道小题,每题2分,共40分。二、文言文阅读题,9道小题,共30分。三、现代文阅读题,9道小题,共30分。四、作文,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015年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试题及答案(1)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我国先秦时期著名的语录体散文集是()A.《孟子》B.《论语》C.《庄子》D.《老子》【答案】B2.“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提出者是()A.孔子B.孟子C.韩非子D.荀子【答案】B【解析】孟子反对兼并战争,主张行仁政以统一天下。因而他游说诸侯,宣扬王道,提出了著名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政治主张。3.《谏逐客书》中,“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所采用的修辞方法是()A.比喻B.层递C.对偶D.对比【答案】C4.《五代史伶官传序》一文的中心论点是()A.盛衰之理,虽日天命,岂非人事哉B.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C.满招损,谦得益D.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答案】A【解析】《五代史伶官传序》这篇文章,指出一个王朝的盛衰兴亡,主要决定于人事。第一段开宗明义,首先提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即一个王朝的兴衰,重在人为,后唐庄宗的得天下和失天下,就清楚地说明了这一点。因此选择A项“盛衰之理,虽日天命,岂非人事哉”。【错误分析与防范】选项B“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选项C“满招损,谦得益”,选项D“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均是文章通过后唐庄宗宠幸伶人而招致灭国亡身的事实,总结出的历史经验,是用来证明中心论点的。5.“譬如为山,未成一篑(kui),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复一篑,进,吾往也”这段话所用的逻辑论证方法是()A.演绎、对比B.归纳、对比C.类比、归纳D.对比、比喻【答案】D6.鲁迅在《灯下漫笔》中,用“人肉的筵(yan)宴”为喻是为了说明()A.中国文明的实质B.中国精神文明的核心C.奴化心态D.中国历史的可怕【答案】A【解析】鲁迅在《灯下漫笔》中,用“人肉的筵(yan)宴”为喻是为了揭示中国民族文化的内容:中国文明就是给殖民者预备的“人肉筵(yan)席”,所谓的中国就是安排这一筵席的厨房这一实质。因此选择A项“中国文明的实质”。7.《郑伯克段于鄢》中“大都不过参(san)国之一”,“参国之一”的意思是()A.参加国之一B.三个国家中的一个C.三个国都中的一个D.国都的三分之一【答案】D【解析】参国之一:国都的三分之一。参:同“三”。8.“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原出处是()A.《史记》B.《论语》C.《左传》D.《资治通鉴》【答案】B【解析】“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原出处是《论语》,所引四句见《论语·子路篇》。【错误分析与防范】此题首先容易误选A项。此句话是在《史记·李将军列传》中司马迁用来评价李广的,同学们对此应该记得很清楚,因此凭借第一印象会选择A项。其次容易误选C项,因为《李将军列传》中有“太史公日:《传日》‘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如果仅从字面分析,就会望文生义,从而误选。9.韩愈的《张中丞传后叙》中,与刻画南霁(ji)云性格的描写无关的是()A.博闻强记B.拔刀断指C.义不忍食D.射塔明志【答案】A【解析】在《张中丞传后叙》中,与刻画南霁(ji)云性格的细节描写无关的是A项“博闻强记”。文章补叙南霁云的事迹写得极其精彩,但是并没有全面叙述南霁云的一生,而是选取了抽刀断指、义不忍食、以箭射佛寺浮图以为记等具体的场景,把南霁云威武雄壮,疾恶如仇,忠肝义胆的性格生动地表现出来。【错误分析与防范】“博闻强记”是《张中丞传后叙》中张巡这一形象的特点。10.属于唐宋八大家的是()A.白居易B.刘禹锡C.柳宗元D.李白【答案】C【解析】唐宋八大家为古文名家,而柳宗元是古文运动的领袖,四项选一,首先想到的应是他。11.茅盾的第一篇长篇小说是()A.《幻灭》B.《子夜》C.《霜叶红似二月花》D.《虹》【答案】A【解析】牢记著名作家的相关知识。茅盾原名沈雁冰,茅盾是他l927年发表第一部长篇小说《幻灭》时开始用的笔名。他因三部曲《蚀》(《幻灭》《动摇》《追求》)在文坛上崭露头角。因发表著名长篇小说《子夜》、“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和短篇小说《林家铺子》而成为“左翼”文学的重要代表。茅盾的散文名篇有《香市》《风景谈》和《白杨礼赞》等。12.巴金创作的长篇小说三部曲最著名的是()A.《蚀》三部曲B.“爱情三部曲”C.“激流三部曲”D.“抗战三部曲”【答案】C【解析】牢记著名作家的相关知识。巴金主要长篇代表作是两个三部曲:“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和“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其中“激流三部曲”最为著名,《家》是奠定作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地位的一部重要作品,被誉为巴金的长篇代表作。13.“分崩离析”“贻笑大方”“形影相吊”三个成语依次出自()A.《季氏将伐颛(zhuan)臾》《庄子·秋水》《陈情表》B.《寡人之于国也》《庄子·秋水》《陈情表》C.《季氏将伐颛臾》《寡人之于国也》《庄子·秋水》D.《陈情表》《庄子·秋水》《季氏将伐颛臾》【答案】A【解析】掌握成语的出处,尤其是文言文中的成语。“分崩离析”出自《论语·季氏将伐颛(zhuan)臾》:“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贻笑大方”出自《庄子·秋水》:“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形影相吊”出自《陈情表》:“茕茕(qiong)孑(jie)立,形影相吊。”14.《灯下漫笔》中,鲁迅认为青年的使命是()A.崇奉国粹B.热心复古C.创造第三样时代D.赞颂固有精神文明【答案】C【解析】作者发出了“要扫荡这些食人者,掀掉这筵(yan)席,毁坏这厨房,则是青年的使命”的号召,这是本文的立意所在,号召青年创建“第三样时代”,指出青年要“无须反顾”向前看。15.下列加粗字解释错误的是()A.淇水汤汤,渐车帷(wei)裳。渐:浸湿。B.怎敌他,晚来风急。敌:抵挡。C.齐放其大臣孟尝君于诸侯。放:释放。D.中石没镞(zu)。镞:箭头。【答案】C【解析】放:驱逐,流放16.从抒写的内容来看,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一首()A.中秋词B.端午词C.重阳词D.清明词【答案】A。【解析】《水调歌头》这首词由中秋赏月进而抒发人生感慨。是一首著名的中秋词。17.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是一首()A.小令B.大令C.慢词D.杂剧【答案】A【解析】天净沙:曲牌名。元代散曲有小令和套数之分,小令只有一支曲子。套数由同一曲调中两支以上的曲子组成。这首《天净沙》是小令。18.《选择与安排》中,作者以“善将兵的人都知道兵在精不在多”为喻来说明()A.选择要恰到好处B.安排要有条不紊C.层次要清晰明了D.轻重要分明得当【答案】A19.《谈时间》一文选自梁实秋的散文集()A.《雅舍谈吃》B.《槐园梦忆》C.《雅舍小品》D.《实秋杂文》【答案】C20.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人是()A.茅盾B.巴金C.鲁迅D.曹禺【答案】C【解析】鲁迅于1918年5月发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此后,在七八年的时间里,接连出版了两本小说集《呐喊》和《彷徨》,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之作和经典之作。因此称鲁迅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人。二、文言文阅读:21~29小题,共30分。(一)阅读《季氏将伐颛(zhuan)臾(sou)》中的一段文字,回答21~23小题: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日:“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日:“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译:季孙氏将要讨伐颛臾,冉有、季路拜见孔子说:“季孙氏准备讨伐颛臾。”孔子说:“冉有!我恐怕该责备你们了,那颛臾,先王曾把他当作主管东蒙山祭祀的人,而且它地处鲁国境内。他是鲁国的藩属国,为什么要讨伐它呢?”21.解释这段文字中加粗字的含义。(4分)答:无乃:岂不,恐怕。是:复指前置宾语“尔”。过:责备。以为:把……作为。22.在这段文字中,孔子运用了哪些种类的论据?举例说明。(4分)答:运用了事实论据中的历史材料,如“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事实论据中的现实材料,如“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23.在这段文字中,孔子运用了何种论证方法?(2分)答:属于演绎论证法。如“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暗含大前提:伐邦域中之国非礼;小前提:颛臾为邦域中之国;结论:伐颛臾非礼。“是社稷之臣也”,暗含大前提:伐社稷之臣非礼;小前提:颛臾是社稷之臣;结论:伐社稷之臣颛臾非礼。(二)阅读《谏逐客书》中的一段文字,回答24~26小题: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jian)叔于宋,来丕(pi)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穆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ying);东据成皋(gao)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ju),废穰(rang)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译:我听说官员们在商议驱逐客卿的事,臣私下认为这样做错了。过去秦穆公求士,在西边从戎那里得到了由余,东边从宛地得到百里奚,在宋国迎来蹇(jian)叔,在晋国招来丕(pi)豹、公孙支。这五个人,并不生长在秦国,可穆公重用他们,结果吞并了二十个小国,使秦称霸西戎。孝公推行商鞅的变法之策,改变了秦国落后的风俗,人民因此殷盛,国家因此富强,百姓甘心为国效力,诸侯各国归附听命;又大败楚、魏两国的军队,攻取了千里土地,至今还巩固地统治着。秦惠王采用张仪的连横之计,攻占了洛阳一带的地方;往西吞并了巴、蜀,往北获取了上郡,往南夺取了汉中,并吞了九夷的土地,控制住楚地鄢、郢(ying);往东占据险要的虎牢,占领了肥沃的土地。于是瓦解了六国的合纵,使他们都向西事奉秦国,功效一直延续到今天。昭王得到范雎(ju),废掉了穰(rang)侯,驱逐了华阳君,增强、巩固了王室的权力,堵塞了权贵垄断政治的局面,逐步侵吞诸侯,使秦成就帝业。这四位国君,都是由于任用客卿而获得成功的。由此看来,客卿们有什么对不起秦国的呢?假使这四位国君拒绝客卿、闭门不纳,疏远外来之土而不用,这就不会使秦得到富强,秦国也不会有强大的威名。我听说,地域广的,粮食必多;国家大的,人民必众;武器锋利的,兵士一定勇敢。所以泰山不拒绝土壤,方能成为巍巍大山;河海不遗弃溪流,方能成为深水;称王的人不抛弃民众,才能表现出他的德行。所以,地不分东西,民不论国籍,一年四季都富裕丰足,鬼神也会来降福。这正是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的原因啊!现在陛下却抛弃百姓以帮助敌国,拒绝宾客以壮大诸侯,使天下之士退出秦国而不敢往西,裹足不敢入秦,这正是人们所说的把粮食送给强盗,把武器借给敌人啊!24.解释这段文字中加点字的含义。(4分)答:来:使动用法:使……来。举:攻取。治:治理。施:延续。25.这段文字运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4分)归纳法,由四君个案归纳出一般性结论:“客何负于秦哉!”对比法,任用客卿与驱逐客卿形成对比。【解析】本题要求考生准确了解归纳论证法的含义,同时也不能忽略对比论证法。【错误分析与防范】一般情况下,对比论证法相对来说比较容易掌握。考生容易将归纳论证法与演绎论证法混淆。《谏逐客书》中列举秦历史上四代国君任用客卿而国富民强的史实,进而得出结论,是从特殊到一般的典型例子。考生如果概念模糊不清,则极容易错答成演绎论证法。如果对课文内容不熟悉,就会影响对问题的理解,影响判断的准确性。因此考生除了牢记教材中基础知识要点之外,还要融会贯通,举一反三。26.这段文字所列举的秦国四位国君任用客卿建立

1 / 1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