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991年12月25日晚,飘扬在克里姆林宫上空的苏联国旗——镰刀锤子红旗徐徐降下,代之而起的是白、蓝、红三色的俄罗斯国旗。至此,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最终解体。这一事件震惊了世界。那么,苏联是怎么解体的?东欧国家又发生了怎样的剧变呢?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克里姆林宫上空的苏联国旗被降下【学习目标】1.了解经互会的建立,苏联模式对东欧的影响2.掌握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改革3.知道八一九事件,分析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原因【重点】苏联的发展与改革【难点】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原因一、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苏联波兰罗马尼亚民德大西洋阿尔巴尼亚“东欧”,指位于欧洲东南部和中部地区、苏联西侧的8个国家,这些国家在二战后都按照苏联模式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并与苏联结盟,成为社会主义阵营成员。1、成立“经互会”①1949年,苏联同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罗马利亚、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家建立了________________,简称“经互会”。②苏联通过经互会帮助东欧国家克服了战后经济困难,但也利用经互会将各成员国的经济纳人_____________的轨道。2、中苏关系:①1949年,中苏建交;②1950年,中苏缔结了_____________条约,加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经济互助委员会友好同盟互助一、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苏联计划经济1949年,苏联同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家建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简称“经户会”。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以苏联的“斯大林模式”为榜样,展开对国民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中苏建立外交关系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苏联就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这对新中国是很重要的支持。1950年,中苏缔结了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加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中华人民共和国掀起了学习苏联的热潮。“斯大林模式”即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在战争期间和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曾发挥过重要作用;但这种体制本身存在严重的缺陷和弊端,经济上管得过死,政治上权力过分集中,缺少民主,后来日益严重地阻碍了苏联国民经济和其他各项事业的发展。二、苏联的发展与改革莫斯科市民排队购买日用品1.苏联的农业和轻工业发展速度和重工业相比,差距十分悬殊。1926--1940年,重工业年平均增长21.9%,轻工业只有14.1%,农业只有1.5%2.1949年,苏联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成为第二个核大国之时,每年皮鞋产量仅163百万双,全国一亿七千万人口平均每人不到一双皮鞋……3.电冰箱、洗衣机和电视机产量也极少,1950年产电视机约1.19万台,电冰箱0.12万台,洗衣机0.03万台。4.农业的情况则更为严重。若按人口平均计算,谷物产量1913年全俄为540.2公斤,1940年才达429.7公斤,1950年为447.1公斤,1955年也才为524公斤;肉类统计1913年为31.4公斤,1940年为24.2公斤,1950年为27公斤,1955年为31.8公斤。1953年,斯大林逝世留下了世界一流的军事强国和政治大国的辉煌,也留下了制约苏联进一步发展的政治经济桎梏。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1、背景:2、主要内容/措施:3、结果:4、评价/影响:(1)经济(2)政治③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改行收购制①发动垦荒运动④改革工业管理体制赫鲁晓夫说:“一些部长坐镇在莫斯科,而他们的下属企业却远在萨哈林岛,要从莫斯科来管理这些企业是很困难的。”为此’苏联采取的改革措施是什么?批判对斯大林个人崇拜②发展饲料生产,广种玉米(一)赫鲁晓夫改革1953年,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上台执政。赫鲁晓夫改革目的:纠正斯大林时期存在的弊端。失败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苏联模式,但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斯大林经济政治体制。苏联城市青年出发参加垦荒1954年的粮食总产量达到8560万吨,其中来自开垦地的产量为3720万吨,约为总产量的43%。新垦区的谷物生产增加得尤为显著。这一年,西伯利亚西部各区的谷物产量比1953年增加了一倍。哈萨克斯坦地区的谷物产量比1953年增加了35%。而阿尔泰地区则几乎增加了三倍。——《苏联的农业(统计资料集)》第90—91页推广种植玉米1953苏联玉米种植面积仅350万公顷,1960年玉米的种植面积达到2800万公顷,但是苏联大部分地区的地理条件不具备美国那样的”玉米带”.因此,不少地方农民播种的玉米一无所获.这不仅无法为牲畜提供充足的饲料,而且由于的玉米的种植挤掉了其他作物,连人的口粮都受到威胁。1964年赫鲁晓夫70岁生日时,苏联几乎重演了1929年斯大林50岁诞辰的那一幕。后来苏共中央在对赫鲁晓夫的责难中说:‘苏联报刊沉湎于日益频繁的报道赫鲁晓夫的活动,并对他大加溢美,1963年全国性大报共刊登了他的120幅照片,1964年头9个月竟至140幅。相形之下,当年斯大林巨照载之极端也不过一年只有10——15次。”1961年10月,在苏共召开的第二十二次代表大会上通过了新的《苏共纲领》。“二十二大”决议和苏共新纲领提出了以扩大企业权限、加强经济刺激、充分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和各种经济杠杆以及加强经济核算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改革思想和方向。《纲领》强调指出:“扩大企业的业务独立性和主动性。提高企业在采用先进技术和更充分地利用生产能力方面的作用和兴趣”;“根据商品货币关系在社会主义时期所特有的新内容,对商品货币关系充分加以利用”;1964年赫鲁晓夫被迫下台体制未变,小修小补无济于事黑白相间的墓碑毁誉参半的一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年代里,没有一位世界领袖人物的成败能像赫鲁晓夫的成败如此急剧地和决定性地改变历史的进程。”──尼克松(二)勃列日涅夫的改革1964年勃列日涅夫开始执政。在经济上推行“新政策”,要求加速科技进步、完善经济管理体制和加强经济刺激。改革仍然没有从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国民经济呈现出畸形发展状态。失败1、背景:2、主要内容、措施:3、结果:4、评价、影响:勃列日涅夫勃列日涅夫在勃列日涅夫执政的18年里,苏联的经济取得了较快速度的增长,工业总产值年递增率为6%,比美英等西方主要工业国家同期的速度都快,仅次于日本。到1980年,苏联的石油、钢、生铁、化肥等20多种主要工业品产量均达到了世界领先的地位。国民收入在1965年相当于美国的59%,十年后的1975年就达到了美国的67%。在这段时间里,苏联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职工工资提高了80%,城市居民的平均住房面积从10平方米增加到了13平方米,拥有电视机的家庭从32%上升到90%,拥有电冰箱的家庭从10%上升到99%,还有10%的家庭购买了属于自己的小汽车。经济上推行“新政策”并获得了成效。项目年份美国苏联现役武装部队19683503401978210440坦克196885003240019781050050000战术飞机196851004000197845004600水面战舰19683603201978172240项目年份美国苏联洲际导弹19681054858197810541400潜射导弹196865612119786561015战略轰炸机19685451551978432135核弹头1968430013001978110004500凡到过苏联的人会看到这样的场面:一边是高耸的烟筒,军工联合体遍布全国,另一边则是商店里空空的货物;一边是广袤无际的肥沃土地,另一边则是人们排着长队在食品店抢购食物;一边是加加林早在1965年就幸运地成为世界上第一位宇航员,飞向太空,另一边则是直到苏联解体前,她的人民喜欢的羽绒服、牛仔裤、旅游鞋之类的物品,要靠中苏两国大大小小的“倒爷”们才能得到,甚至连孩子们喜欢的泡泡糖和自动铅笔也没有一家工厂能够提供。——王长江等《世界执政党兴衰史鉴》战略核武器常规武装力量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几乎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军工生产差不多占国民生产的40%一度使苏联的军事实力达到了与美国相匹敌的水平;但是军备竞赛又导致经济负担不断增长。军备上赶上美国勃列日涅夫在任期间,苏联的军事力量大大增强,苏联的一些重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首位,常规武器、核武器、航天技术可以同美国抗衡,核武器的数量超过美国,成为军事上的超级大国。苏联的轻工业产品和新兴产业明显落后。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成为苏联经济的痼疾三、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一)戈尔巴乔夫改革1、背景:2、主要内容、措施:(1)经济改革:(2)政治改革:3、结果:4、评价、影响: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开始实施加速经济改革的方案,但总体效果仍然不佳。转向政治体制改革,取消苏共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倡导“公开性”和“政治多元化”,使人们的思想发生混乱,无政府状态蔓延,局势迅速失控。各加盟共和国的分离趋势也随之加剧。失败国民生产总值,1981—1985年间增长19.5%,年均增长率为3.9%。而1986—1990年间仅增长13.2%,年均增长率下降为2.6%,1990年下降2%,1991年下降幅度高达17%。——李垂发《经济状况越来越糟》物资匮乏的苏联:排起抢购长龙苏联的政治体制发生急速变化,其主要表现为由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国家权力分散。各加盟共和国脱离苏联的趋势随之加强。政治改革:取消苏共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倡导“公开性”和“政治多元化”。“东欧”,指位于欧洲东南部和中部地区、苏联西侧的8个国家,它们是: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阿尔巴尼亚、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和南斯拉夫。(一)东欧剧变东欧剧变:罗马尼亚东欧剧变:波兰推倒柏林墙德国签订统一条约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捷克斯洛伐克改革——布拉格之春20世纪50年代中期,东欧各国农业、轻工业、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调,农业生产减产,市场供应紧张,人民生活受到严重影响。1956年10月23日,布达佩斯的1万余名大学生举行游行示威,向匈牙利革命诗人裴多菲的雕像和波兰将军约瑟夫·贝姆的纪念碑行进。沿途不断有人加入,到目的地时人数已高达二十万。人群推倒了位于市中心斯大林广场上的斯大林铜像。该事件引发了大规模的流血冲突。在苏联的两次军事干预下,该事件被平息。该事件共造成约2700匈牙利人死亡。史称“匈牙利事件”。1989年10月,匈牙利布达佩斯人民为追求民主而沿多瑙河游行。阅读材料:这些事情(指东欧剧变)来得虽很突然,但都有长期形成的多方面的深刻原因。这些国家没有找到一条适合本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更多地是照搬苏联的一套做法。……从外部条件来说,苏联“新思维”的改革之风、西方“和平演变”的鼓励政策,都对东欧的变化有影响,起了推动作用。——摘自钱其琛回答《世界知识》杂志记者问题时的谈话根据材料你认为东欧剧变的原因有哪些?1、根本原因: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激化矛盾,引发危机2、直接原因:东欧国家改革失败,社会矛盾尖锐(内因)3、客观原因:a.苏联放松了对东欧的控制(外因)b.西方和平演变4、受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东欧各国开始实行政治多元化这个词汇出现于二战后50-60年代的冷战时期,由美国国会议员杜勒斯在20世纪50年代初提出。由于它所进行的过程中并没有发生战争,所以叫和平演变.西方国家以贷款、贸易、科技等各种手段诱压东欧国家,促使它们向西方靠拢,向资本主义“和平演变”。1.原因:2.表现:(一)东欧剧变①20世纪60年代以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经济上都出现严重问题。改革成效不大,社会矛盾日益尖锐。②西方国家加紧推行“和平演变”战略。③受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东欧各国开始实行政治多元化。①东欧各国社会制度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东欧剧变的实质)②在政治上,实行议会民主制和多党制;③经济上,实行私有化基础上的市场经济。波兰等大多数国家通过和平方式,民主德国是通过并入联邦德国的方式,罗马尼亚是通过流血冲突的方式实现了政权的交替。南斯拉夫一分为五,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东欧各国社会制度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政治上实行议会民主制和多党制;经济上,实行私有化基础上的市场经济。东欧剧变的实质: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1.原因:(1)根本原因:(2)直接原因:(

1 / 6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