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碑别字简说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魏晋南北朝碑别字简说碑别字的概念及相关问题学术界传统中将碑、碣、摩崖、墓志、造像记、经幢、石阙,墓莂,浮图等石刻(包括砖刻)文字遗存中的别俗异构字,泛称为碑别字。碑别字的概念及相关问题《后汉书·尹敏传》:“谶书非圣人所作,其中多近鄙别字。”顾炎武《日知录·别字》解释说:“近鄙字,犹今俗用之字;别字者,本当为此字,而误为彼字也,今人谓之‘白字’,乃别音之转。”碑别字的概念及相关问题裘锡圭先生《文字学概要》:“异体字就是彼此音义相同而外形不同的字。严格地说,只有用法完全相同的字,也就是一字的异体,才能称为异体字。但一般所说的异体字往往包括只有部分用法相同的字。严格意义的异体字可以称为狭义异体字,部分用法相同的字可以称为部分异体字,二者结合在一起就是广义的异体字。”(P205)碑别字的概念及相关问题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杂艺篇》云:“晋宋以来,多能书者,故其时俗,递相染尚,所有部帙,指正可观,不无俗字,非为大损。”碑别字的概念及相关问题一、通俗流行或民间流行二、不合规范或相对于正字而言的字碑别字的概念及相关问题汉字字形演变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古文字阶段——自商周至于秦代今文字阶段——自汉代延续至今碑别字的概念及相关问题裘锡圭先生《40年来文字学研究的回顾》(1989)一文中指出:“对汉以后各代文字在字形和结构上的特点以及各代用字的特点,进行研究的人少得可怜……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很需要加强。”碑别字的概念及相关问题别俗字基本上是以隶变之后汉及魏晋南北朝楷书演进时期为源头繁衍迭生的,碑别字以六朝为最甚。碑别字作为真实的遗存,对考察汉字发展演变具有重要作用。通常使用汉字在四五千左右,汉字的数量在历史上不断膨胀,主要是别字俗字的增长。碑别字的概念及相关问题张涌泉先生《敦煌俗字研究》:“1、有助于大型字典编纂品质的提高;2、有助于加强近代汉字的研究;3、有助于汉字的整理和规范;4、有助于古籍的整理和校勘。”魏晋南北朝碑别字泛滥现象及原因颜之推《颜氏家训·杂艺篇》:“至梁天监之间,斯风未变;大同之末,讹替滋生。萧子云改易字体,邵陵王颇行伪字;朝野翕然,以为楷式,画虎不成,多所伤败。至为一字,唯见数点,或妄斟酌,逐便转移。尔後坟籍,略不可看。”魏晋南北朝碑别字泛滥现象及原因除了出现大量俗写字与变异字(其中有沿承秦汉者,也有不少是六朝新产生的),以及在“六书”构型原理的基础上产生的形声会意类型的字或随意增加改换意符或声符的别字外,较突出的碑别字有以下几种情况:魏晋南北朝碑别字泛滥现象及原因一、随意省减、增加笔画或构件;魏晋南北朝碑别字泛滥现象及原因二、偏旁混同;魏晋南北朝碑别字泛滥现象及原因三、偏旁及构件的讹形改写;魏晋南北朝碑别字泛滥现象及原因四、构件的仿佛性代换与约取;魏晋南北朝碑别字泛滥现象及原因五、构件的移位与重新组合;此外,草书楷化与隶定古文、篆文等(也可以视为不同书体之间的),也形成了不少数量的别字,而尤以后者为多。魏晋南北朝碑别字泛滥现象及原因一、各书体的演进及相互作用,为别字异体的产生提供了天然的土壤;二、社会动荡,统治集团疏于正字,失却了用字标准;三、平民书写的参与;四、猎奇求异心理;五、刻工误刻、漏刻;六、一些俗别字也有其自身构型的某种合理性及与正字的密切联系性。(如,多为简笔字)魏晋南北朝碑别字载体及其特征一、碑“碑之名始于周代,为致用而设,非刻辞之具……刻文于碑,为汉以后之事,非所论于古刻。”(马衡《中国金石学概要》P66)碑刻始于东汉之初,盛于桓、灵之际,遂为刻辞而设,并成为风气,故闾里、宫庙、道桥无不有碑。墓碑、功德碑、宫室庙宇碑撰文、书丹、勒石魏晋南北朝碑别字载体及其特征《魏孝文帝吊比干文》(局部)魏晋南北朝碑别字载体及其特征东魏《李仲琁修孔子庙碑》(局部)魏晋南北朝碑别字载体及其特征二、摩崖是指在天然崖岩上所刻的文字。有时要对岩石加以凿磨整治,然后刻字。往往径称刻石。魏晋南北朝碑别字载体及其特征南朝梁《瘞(yì)鹤铭》(局部)魏晋南北朝碑别字载体及其特征北魏《石门铭》(局部)魏晋南北朝碑别字载体及其特征泰山经石峪摩崖刻经(局部)魏晋南北朝碑别字载体及其特征魏晋南北朝碑别字载体及其特征魏晋南北朝碑别字载体及其特征三、墓志墓志是埋于墓坑中,其上刻有死者姓名、官职、族望、卒葬年月以及事略的丧葬石刻品。前期的墓志没有统一的形制与格式,到了南北朝时,墓志的形制与内容才趋向一致。魏晋南北朝石刻中,墓志数量甚巨,而尤以北朝最盛。一是书刻工致的二是书刻粗就的魏晋南北朝碑别字载体及其特征魏晋南北朝碑别字载体及其特征晋元康元年《成晃墓志》:“以元康元年七月十六日遂殒厥命,宗亲内外,赏属大小,及其畴类远近知识者,莫不悲谔,肝情淩碎者也。”“赏”当为“眷”之误。魏晋南北朝碑别字载体及其特征四、造像题记造像是佛教的产物,王昶《金石萃编》曰:“造像立碑,始于北魏,讫于唐之中叶。大抵所造像者释迦、弥陀、弥勒及观音、势至为多。或刻山崖,或刻碑石,或造石窟,或造佛堪,或造浮图,其初不过刻石,其后或施以金,涂彩绘。其形模之大小广狭,制作之精粗不等。造像或称一区(或作躯),或称一堪,其后乃成一铺。造像必有记。(记后或有颂铭)记后题名。”魏晋南北朝碑别字载体及其特征《曹望憘(xǐ)造像记》魏晋南北朝碑别字载体及其特征魏晋南北朝碑别字载体及其特征五、石阙、黄肠石、墓莂(bié)等石阙:阙,是俩相对的建筑。《说文》:“阙,门观也。”徐锴曰:“以其阙然为道,谓之阙。以其上可远观,谓之观。”阙,盛行于汉,有城阙、宫室之阙、陵墓前的石阙(有称“神道”或“神道阙”者)。六朝石阙以梁为多。(梁太祖建陵东西阙)魏晋南北朝碑别字载体及其特征汉高颐阙魏晋南北朝碑别字载体及其特征黄肠石:指墓葬中排叠成框形的结构(其内安放棺椁)的石条。洛阳东汉黄肠石题铭魏晋南北朝碑别字载体及其特征魏晋南北朝碑别字载体及其特征墓券:用作随葬的地券,刻有向地下神灵敛地,以保墓主人享用等内容,属于迷信用品,并非与现实相符后人称之为“墓券”或“幽契”。魏晋南北朝碑别字载体及其特征通常情况下:碑、摩崖以及部分皇家贵族的墓志为一类;普通墓志、造像及石刻题名、墓券、黄肠石题字等为一类。从遗存与出土的不同时期的石刻种类与数量而言,西晋十六国东晋南朝石刻较少,北朝石刻庞多,尤其以北魏最甚。是研究碑别字的重要依凭材料。从载体上来说,碑、摩崖遗存数量本不多,且多数风化严重,拓本清晰者少;石刻题名、黄肠石、墓莂、砖文数量亦少,载字无几。墓志长期埋于地下,造像多刊于石窟,字迹一般完好,数量也比较多,是研究碑别字的所取材料之大宗。主要参考书《魏晋南北朝碑别字研究》陆明君《六朝唐五代石刻俗字研究》欧昌俊李海霞《文字学概要》裘锡圭《中国碑文化》金其桢殿谢谢大家

1 / 4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