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玄学佛学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八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思想第八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思想一、魏晋玄学家的社会思想二、魏晋时期佛教的社会思想三、葛洪的道教社会思想四、鲍敬言、陶渊明的乌托邦社会构想魏晋玄学家的社会思想(一)玄学的产生(二)何晏、王弼的社会思想(三)阮籍的社会思想(四)嵇康的社会思想(一)玄学的产生1、它是在汉代儒学衰落的基础上,为弥补儒学之不足而产生的;2、是由汉代道家思想、黄老之学演变发展而来的;3、是汉末魏初的清谈直接演化的产物。(二)何晏、王弼的社会思想1、何晏(约193-249年)三国魏玄学家,字平叔。南阳宛(今河南南阳)人,汉大将军何进之孙,曹操为司空时纳其母,并收养晏。晏少时聪慧过人,曹操宠若诸公子。何晏娶金乡公主为妻,赐爵为列侯。官拜散骑侍郎、侍中、吏部尚书,后为司马懿所杀。何晏主张儒道合同,引老以释儒。“无”是他对《老子》和《论语》中“道”的理解。他认为天地万物都是“有所有”,而“道”则是“无所有”,是“不可体”的,所以无语、无名、无形、无声是“道之全”。何晏与王弼齐名,是魏晋玄学贵无派创始人。今存《论语集解》、《景福殿赋》、《道论》等。何晏2、王弼(226-249年)三国时期魏国玄学家。字辅嗣。山阳高平(今河南焦作)人。王弼十多岁时,即“好老氏,通辩能言”。他曾与当时许多清谈名士辩论各种问题,深得当时名士的赏识。王弼的哲学思想核心是“以无为本”,与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宇宙生成论不同,带有思辨玄学的色彩。他把老子的宇宙生成论发展为有无何以为本的本体论玄学。这样,中国式的形而上之学在王弼手中已具雏形。王弼的贵无论对后世宋明理学影响很大,他的玄学对佛教中国化、本土化也起了重要作用,其“得意忘象”的思考方法对中国古代诗歌、绘画、书法等艺术理论也有一定影响。主要作品有《老子道德经注》2卷,《论语释疑》3卷,《王弼集》5卷等,现多佚。中华书局1980年出版《王弼集校释》。王弼3、何晏、王弼的社会思想(1)在“贵无”理论指导下,在社会思想方面提出了“无为而治”的社会整合方案;(2)要使社会秩序安定,君主就应拱默无为,而用严刑峻法控制社会是没有好处的;(3)设计了一个理想的圣人整合社会的方案。何晏、王弼所处的时代,正是需要有所作为而后能治的时代,其大讲无为而治,本身是消极的,其实际意义在于使皇帝无所作为,而大臣得以专权。其“无为而治”的另一个目的是在于愚民,并为贵族的放荡生活制造理论依据。可见,其社会整合方案是站在封建豪强贵族的立场上为豪强贵族服务的。(三)阮籍的社会思想阮籍(210-263年?)三国时期曹魏末年诗人,字嗣宗,陈留尉氏(河南开封)人,是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儿子。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生活于魏晋易代之际,思想上崇奉老庄;政治上采取谦退冲虚、谨慎避祸的态度。他与嵇康、向秀、刘伶等7人为友,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世称竹林七贤。阮籍是“正始之音”的代表。他的《咏怀》82首是十分有名的抒情组诗。除诗歌之外,阮籍还长于辞赋和散文。阮籍1、对现实社会生活的批评(1)阮籍认为,当时的社会生活秩序是严重失调的,人与人关系及社会价值取向都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因此,社会中的人际关系也呈现出纷乱的局面。(2)阮籍进而批判儒家思想的“名教”、“礼法”,“诚天下残贱,乱危、死亡之术耳”。(3)阮籍还对那些在封建名教面前不敢越雷池一步的“君子”们进行了尖锐的批判。(4)在他看来,当时社会统治者所操持的“名教”等规范本身就是要不得的,他理想中的社会正常秩序也不是当时社会统治者所要求和倡导的社会秩序。这里既包含着清谈派对“名教”的评判,也包含着中下层地主对门阀士族的压制的不满。2、社会整合思想及理想社会模式“昔者天地开辟,万物并生。大者恬其性,细者静其形,阴藏其气,阳发其精。害无所避,利无所争。放之不失,收之不盈。亡不为夭,存不为寿。福无所得,祸无所咎,各从其命,以度相守。明者不以智胜,暗者不以愚败。弱者不以迫畏,强者不以力尽。盖无君而庶物定,无臣而万事理。保身修性,不违其纪。惟兹若然,故能长久。”——《阮籍集·大人先生传》(1)这是一个以自然为本,没有君臣等社会等级关系的社会;(2)人们从精神上是自我超脱的;(3)是一个平等的、人与人关系和谐的社会;(4)是一个处于恬静状态的自然的社会。(四)嵇康的社会思想嵇康(223-263年)三国魏时文学家,思想家,音乐家。竹林七贤之一。字叔夜。谯郡銍县(今安徽宿州西)人。与魏宗室通婚,拜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生活于魏晋易代之际。政治上倾向曹氏集团,对司马氏采取不合作的态度,又锋芒毕露,公开发表“非汤武而薄周孔”的言论,当面奚落司马昭心腹钟会,直接触犯了假借礼法图谋篡魏的司马氏集团,最终被司马昭以“乱群惑众”的罪名杀害。嵇康博学多才,诗文俱佳。热爱音乐,擅长弹琴。尤以散文成就高。嵇康1、欲望论与养生论(1)嵇康认为,人生第一可宝贵的就是人的自然生命,于是作《养生论》讨论这个问题;(2)对欲望的无限追求给自身带来了祸患;(3)嵇康并不是要人们根本无欲,而是要把欲望控制在有利于养生的范围之内,并提出“收”和“纠”的办法。嵇康认为人如果导养得理,就可以生存一千万或几百年,显然是没有科学根据的。他认为世上有神仙,更是错误的。但他立论的目的旨在诱导人们从无止境的欲望和无休止的争夺中解脱出来,做一个超乎现实社会价值观念与社会规范而任其自然的人,其“养生论”之真正的社会意义也正表现在这里。2、“名教”致乱论(1)认为名教和自然是相矛盾的,名教是造成社会生活秩序混乱的根本原因;(2)认为要整合社会,就必须“越名教而任自然”,越名教任自然的过程,就是社会整合的过程。3、论社会整合及理想社会“昔鸿荒之世,大朴未亏,君无文于上,民无竞于下,物全理顺,莫不自得。饱则安寝,饥则求食,怡然鼓腹,不知为至德之世也。”——《嵇康集·释私论》“古之王者,承天理物,必崇简易之教,御无为之治,君静于上,臣顺于下,玄化潜通,天人交泰,枯槁之类,浸育灵液,六合之内,沐浴鸿流,荡涤尘垢,群生安逸,自求多福,默然从道,怀忠抱义,而不觉其所以然也。”——《嵇康集·释私论》嵇康的社会理想是一个人们都无私无欲,但能吃饱穿暖,没有社会规范约束,没有人与人的争夺,以人的自然属性而各得其所的“至德”社会。这样的社会是最理想的,但又是难以实现的。于是嵇康又构想了一个更现实一些的理想社会。这个社会有君、臣、民等社会等级关系和简易的教化,但由于实行无为而治,人民的社会生活都很安逸,人们也自觉地遵守社会的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二、魏晋时期佛教的社会思想(一)佛教的基本社会思想(二)道安的社会思想(三)慧远的社会思想二、魏晋时期佛教的社会思想(一)佛教的基本社会思想“四谛”说;“八苦”说;“轮回”说;“因果报应”说。(二)道安的社会思想道安造像(范曾)道安(312-385年),本姓卫,常山抚柳(河北翼县)人。十二岁出家,受「具足戒」(僧侣的最高戒律)后,二十四岁至业城(河南临彰县),成为佛图澄的弟子。佛图澄死后,道安因避战乱,颠沛流离于翼,晋,豫一带,后在襄阳,长安等地总结了汉代以来流行的佛教学说,整理了新译旧译的经典,编纂目录,确立戒规,主张僧侣以「释」(释迦牟尼)为姓。培养了慧远,慧持等高僧。为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道安认为,社会的一切苦难,都是由于人们贪得身外之物,但世俗之人又往往是身在苦中却自以为快乐。由此引起了一系列社会问题,造成社会的各种冲突和秩序失调,使人们越来越痛苦;2、只要遵守佛教所制定的行为规范,增强佛教修养,就能得到“超度”,而且还具有了帮助别人实现“超度”的资格。(三)慧远的社会思想慧远(334-416年),东晋名僧,俗姓贾,雁门楼烦(今山西崞县东部)人。他是继著名高僧道安之后的佛教首领。初学儒,“博综六经,尤善老庄”。21岁与弟慧持从道安出家,精般若之学。东晋太元六年(381)入庐山,住东林寺传法,弟子甚多。元兴元年(402)与同好结白莲社,行净土念佛法,组织翻译整理佛教经典《阿毗昙心论》、《十诵律》、《达摩多罗禅经》等。二年著《沙门不敬王者论》,主张面对世俗王权,僧伽应有独立地位。著《明报应论》、《三报论》,论灵魂不灭因果报应。其佛学思想尚见于《大乘大义章》及《法性论》。慧远1、慧远的社会思想进一步体现了儒、玄、佛结合的趋向;2、他的“三世报应”中的“现报”、“生报”、“后报”之说,将人们社会行为善恶的报应时空扩大到“前生”乃至数生之前与“来生”,乃至二生、三生、百生、千生之后,这对于承受着生活苦难的民众更具有安慰作用。三、葛洪的道教社会思想(一)葛洪道教社会思想的特点(二)游仙避世思想(三)社会控制思想(四)理想中的神仙社会(五)社会进化论葛洪葛洪(283-363年),晋代道士,道教学者,炼丹家,医学家。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世称小仙翁。丹阳句容(今属江苏)人。出身官宦世家,少习儒家经典、诸史百家之言,尤好神仙导养之术。后从郑隐受炼丹术及道法。西晋惠帝时,因功封为伏波将军,后弃甲归隐。东晋初,赐爵关内侯,食句容二百邑。后荐为散骑常侍,领大著作,然固辞不就。后闻交阯出丹砂,遂求为勾漏(今广西北流)令。至广州,被刺史邓岳挽留,遂入罗浮山炼丹,终其一生,著述不辍。葛洪主张以神仙养生为内,以儒术应世为外,宣扬神仙在世、神仙可学论;推行内服金丹、外攘邪恶、形神相卫的仙道学说。同时,还宣扬“儒道调和,互相补充”的思想,要求道教徒修习也要以忠、孝、仁、义、信为本,对道教思想理论有进一步的发展。其著述甚富,如《抱朴子》中,内篇多言神仙方药、养生延年、鬼怪变化及禳邪却祸的仙道学说;外篇多言人间世事、得失臧否的治世经国之术。兼收并蓄儒、墨、名、法诸家学说。此外,还著有《金匮药方》100卷、《肘后备急方》3卷,对中国医药学的研究作出了贡献。另著有《神仙传》10卷、《隐逸传》10卷、《西京杂记》等。葛洪(一)葛洪道教社会思想的特点1、葛洪的社会思想,是完全站在魏晋时期的统治者的立场上的;2、其思想模式具有出则为仕宦贵族、入则为神仙贵族的“出处两得”的特点;3、葛洪的思想模式对后世影响大。(二)游仙避世思想1、葛洪认为,整合社会的最灵验的方案是用道教,因为道教包括了儒、墨、法各家的长处,而避免了各家的不足。道是“本”而儒是“末”,儒学也具有“移风易俗”的社会功能。形成了儒道双修,出处两得的思想模式;2、葛洪所谓道本儒末之“道”,是专指金丹道教的,其主要目的是长生和成仙。要达到目的,必须按他所设计的方案去做,即内修;外养;行善。3、葛洪把那种修仙得道,长生不死的宗教追求与儒家的纲常名教结合起来,把遵守儒家设计的社会规范也作为长生和求仙的必要前提条件之一。人们都终生自觉而谨慎地按当时的社会规范办事,就不会有越轨行为发生,社会的结构秩序就不会出现失调和混乱,地主阶段的既得利益就不会丧失。这正是葛洪创立游仙避世理论的现实意义和最终目的之所在。也是金丹道教所以成为被社会统治者认可的官方道教的最根本原因。(三)社会控制思想1、发挥儒家的“礼”的社会控制功能;2、以杀止杀,发挥“法”的社会控制威力;3、认为神有无限的社会控制能力。(四)理想中的神仙社会1、葛洪认为,人间世界受控于星宿世界,人的命运是由上天决定的;2、上天的星宿世界是有等级的,神仙世界也是有等级的;3、神仙世界虽有等级,但只要是这个社会的成员,就能过上人间上层贵族式的生活。葛洪对神仙社会的美好幻想,只不过是对人间社会封建贵族的奢侈生活的写照,但人间社会的这种贵族生活是时常在恐惧之中维持的。因而,他向往着一个能在没有外来威胁的无忧无虑中过奢侈生活的社会。(五)社会进化论1、葛洪的社会思想中最值得珍视的是他的社会进化思想。人类社会是不断发展、变迁的,古不如今,今胜于古;2、葛洪的社会进化思想本身是可取的。但他最终所要论证的是:现实社会是最好的,封建等级制度和社会规范是最文明的,这显然又是错误的和反动的了。四、鲍敬言、陶渊明的乌托邦社会构想(一)鲍敬言论社会问题的产

1 / 3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