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庭筠李煜晏殊晏几道柳永张先苏轼周邦彦秦观贺铸李清照辛弃疾姜夔吴文英第一章词的起源词与音乐的关系词时随着隋唐燕乐的兴盛而兴起的一种音乐文艺。有乐始有曲,有曲始有词,词的产生与音乐有着密切的关系。从音乐方面论,词是燕乐发展的副产品;从文学方面论,词是诗、乐结合的新创造。中国古代音乐史上,存在着三大音乐体系:先秦时期的“雅乐”;汉魏时期的“清(商)乐”;隋唐以来的“燕乐”。先秦的古乐称雅乐,《诗经》中的雅、颂,即是雅乐的诗歌。《诗经》中提到的乐器有29种,钟、鼓、琴、瑟,就是庙堂雅乐的主要乐器。雅乐在战国时已经衰落。汉魏六朝的音乐称为清乐。清乐其始是汉魏的平调、清调、瑟调三调,称为相合三调,或清商三调(即宫调、商调、角调),行于中原;六朝的吴声、西曲则称清商乐(清调以商为主,故称清商),行于江南。清乐的主要乐器是丝竹,指筝、瑟、萧、芋之类。清乐入唐后逐渐衰落。唐宋词配合的音乐主要是燕乐。燕乐,又称“宴乐”,因为它是宴享之乐。古代朝廷举行宴会,按礼要演奏音乐。但隋唐燕乐,不仅限于朝廷,它已扩大到一般公私宴集合娱乐场所,成了雅乐之外的俗乐的总称了。从内容来看,它是以北中国音乐为底子而掺杂了胡部音乐和胡部乐器的一种抒情性很强的音乐。燕乐的乐器,种类繁多,有琵琶等弹弦乐器,笙、笛等吹乐器,以及羯、鼓等打击乐器,而其中又以琵琶为主要乐器。随着这种新兴的俗乐的发展,诗人们就开始以诗来配乐,如著名的“旗亭赌唱”的故事,就是它的代表例子。薛用弱《集异记》记载,王昌龄、高适、王之涣雪天一起到旗亭小饮,遇上一群梨园伶人与歌妓在唱曲,他们便暗中打赌,看歌妓所唱曲词中谁的诗多,结果第一个唱的是王昌龄的绝句“寒雨连江夜入吴”(《芙蓉楼送辛渐》),第二个唱的是高适的绝句“开箧泪沾臆”(《哭单父梁九少府》。案原诗为五古长篇,或当时歌者截前四句为一绝),第三个唱的是王昌龄的绝句“奉帚平明金殿开”(《长信秋词》),最后压轴唱的是王之涣的“黄河远上白云间”(《凉州词》),这就是有名的“旗亭赌唱”故事。宋代王灼《碧鸡漫志》中说:“以此知李唐伶伎,取当时名士诗句入歌曲,盖常俗也。”这一类诗主要是五七言绝句,而尤以七绝为普遍。关于词体究竟产生于何时,一直以来没有定论,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词所赖以兴起的音乐基础是“燕乐”。吴熊和《唐宋词通论》中认为:“燕乐虽起于隋,而词则是在盛唐时才于民间孕育生长起来,再经中、晚唐一些著名诗人的努力,终于逐步地成熟和定型。”敦煌曲子词—发现最早的民间词上世纪初,大量五代写本被发现于甘肃敦煌莫高窟(又称千佛洞)。随之而重新问世的唐五代民间词曲,或称为敦煌曲子词,或称为敦煌歌辞。它们内容广泛,形式活泼,风格繁富,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和浓郁的生活气息,反映了词兴起于民间时的原始形态。1900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在敦煌鸣沙山第288石窟(藏经洞)里发现了几百首抄写的民间词,为研究词曲的发展提供了极其珍贵的资料。敦煌曲子词已整理成集者有:王重民的《敦煌曲子词集》,辑词164首;饶宗颐的《敦煌曲》,辑词318首;任二北初编《敦煌曲校录》,扩大到545首;任二北后又编定《敦煌歌辞集》,扩大到凡入乐者概采录,计1200余首。但一般论敦煌曲子词者,仍以具有调名、合乎词体的为主,即以王重民收集的曲子词为研究对象,以便与乐府歌辞及其它俗曲歌辞区别开来。内容敦煌民间词来看,其内容是相当广阔的。其中“有边客游子之呻吟,忠臣义士之壮语,隐君子之怡情悦志;少年学子之热望与失望,以及佛子之赞颂,医生之歌诀,莫不入调。其言闺情与花柳者,尚不及半。”(见王重民《敦煌曲子词集·叙录》)现存的敦煌曲子词,不仅题材广阔,内容丰富,同时在艺术上也保留了民间作品那种质朴与清新的特点,风格也较为多样。正是这种流传在下层人民中间的民间词哺育了文人,促进了文人词的创作和发展。在敦煌曲子词中写得最好、最多的依然是写男女情爱的作品。如果将《敦煌曲子词集》做一次分类归纳,就能发现言闺情花柳的作品占三分之一以上,所占比例最大。市民阶层喜欢谈论俗艳的话题,敦煌曲子词从一开始就显露出来的多言男女艳情相思的创作倾向,便迎合了他们的欣赏口味与审美习惯,这类作品也写得最为生动活泼,艺术成就最高。泪纷纷湿罗绮,少年公子负恩多。当初姊妹分明道,莫把真心过于他。子细思量着,淡薄知闻解好么?(《抛球乐》)《抛球乐》是一篇青楼歌妓的“忏悔录”,写一女子被玩弄、被抛弃的遭遇以及因此带来的内心痛苦与事后的追悔。她懊恨自己的真情付出,悔不该不听从姊妹们当初好意的劝戒,沉挚深切,动人心扉。其感受之真、体味之切、语意之痛,惟有此中人才有这般诉说。天上月,遥望似一团银。夜久更阑风渐紧,为奴吹散月边云,照见负心人。(《望江南》)《望江南》也是闺中怨歌,想起“负心人”,就抑制不住内心的苦恨。“多情女子负心汉”,是古代民间的一个常见性主题。这首词构思的新颖别致,增加了抒情的艺术表现力,这就是民歌的风韵。菩萨蛮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水面上秤锤浮,直待黄河彻底枯。白日参辰现,北斗回南面。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见日头。这是一位恋人向其所爱者的陈词。为了表示自己的坚贞不渝,她(他)在词中热烈地对爱人迸发出火一般的誓言。而这誓言,则是用一连串极为奇妙的比喻构成的。这一非常富于独创性的表现方式,使得无名氏的这篇抒情之作成为唐朝诗苑中的一颗明珠,可与汉代民歌中的《上邪》比美。《上邪》:“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这首诗,连举五事发誓,也是在大自然中寻找自已心灵的支撑。二者相距近千年,且又都是产生于民间,这种惊人的相似。《南歌子》“悔嫁风流婿,风流无准凭,攀花折柳得人憎。夜夜归来沉醉,千声唤不应。回覻帘前乐,鸳鸯帐里灯,分明照见负心人。问道些许心事,摇头道“不曾”。”《望江南》“莫攀我,攀我太心偏。我是曲江临池柳,这人攀了那人攀。恩爱一时间。”充满了怨怼愤激的情绪。总之,敦煌曲子词大多是民间创作,因此,它给我们提供了不少自然朴实、感情直率、生活气息很浓的作品。写景词浪淘沙五里滩头风欲平,张帆举棹觉船轻。柔橹不施停却棹,是船行。满眼风波多闪灼,看山恰似走来迎。子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敦煌曲子词这种好写女性,写男女情事,为同时或后来的《花间词》专写男女情事和女性的神态服饰开启了先路。总之,敦煌曲子词是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即反映了词在初始时期的某些特征,同时又可看出词从民间过渡到文人手里渐趋定型、成熟的过程。它也表明,词最早是产生在民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