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财经大学802经济学二历年真题及详解(含2004~2013年真题)2013年西南财经大学802经济学二考研真题政治经济学部分一、辨析题:工人在为资本家进行资本积累的同时,也正以日益扩大的方式使之成为相对过剩人口,这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特有的人口规律。(10分)二、简答题1.产业资本的运动的两个条件: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的并存性和三种循环形态在时间上的继起性。(13分)2.影响利润率变动的因素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影响利润率变动的?(12分)三、论述题1.如何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使之覆盖全体城乡居民。(20分)2.党的十八大提出以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结合实际生活,谈谈你对此的认识和看法。(20分)西方经济学部分四、针对春节火车票一票难求的现象,请你用供求理论分析其中的原理,并据此提出解决的办法。(10分)五、苹果园附近是养蜂场,以表示苹果产量,以表示蜂蜜产量,果园和蜂场的生产成本分别为,。已知苹果的价格为3元,蜂蜜的价格为2元。(1)如果苹果和蜂独立经营,苹果和蜂蜜的产量各为多少?(2)如果果园和蜂场合并起来,产量各为多少?(3)对社会说来,蜂蜜最佳产量是多少?如果它们分开经营,为引导蜂场生产最佳产量,对蜂蜜的价格补贴该为多少?六、垄断厂商生产某一产品,产品的成本函数为,市场反需求函数为。试求:(1)垄断厂商利润最大化的产量和价格,并画图说明。(2)政府对垄断厂商征收100元的税收后,垄断厂商的产量和价格。(3)政府对垄断厂商征收从量税2元,垄断厂商的产量和价格。七、根据曲线的三个区域,说明斜率变化的原因(10分)八、假定某经济存在以下关系消费税收投资政府购买支出货币需求名义货币供给试求:(1)总需求函数:(2)价格水平时的收入和利率(3)假定经济的总供给函数为,试求总供给和总需求均衡时的收入和价格水平?九、什么是自然失业率?影响自然失业率变化的因素有哪些?随着我国的经济的发展,我国的自然失业率有上升的趋势。就此谈谈你的着法。(15分)2013年西南财经大学802经济学二考研真题及详解政治经济学部分一、辨析题:工人在为资本家进行资本积累的同时,也正以日益扩大的方式使之成为相对过剩人口,这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特有的人口规律。(10分)答:这种观点是正确的。理由如下:相对过剩人口,是指超过资本需要的相对多余的劳动人口。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可以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来分析:(1)随着资本积累的增加和资本有机构成的不断提高,工人绝对数虽有增加,但是和总资本增加相比,不是按同一比例增加的,因而资本对工人的需要相对减少了,为劳动者提供的就业机会也相对减少:(2)在资本积累过程中,随着资本积累的增加,劳动力的供给却日益增加。①技术进步使得大量普通工人取代一些技术熟练的工人;②大批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加入了雇佣劳动者队伍;③中小资本家破产加入到雇佣劳动者队伍。因此,资本对劳动力需求相对减少,劳动力绝对供给增加,相对过剩人口形成了。这种过剩人口,不是绝对的,即不是社会的财富和生产能力不能保证这些人的生活和工作,而只是相对的,即相对于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的需要来说,这部分劳动者成为过剩的或多余的,因而是相对人口过剩。所以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主义积累的必然产物。二、简答题1.产业资本的运动的两个条件: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的并存性和三种循环形态在时间上的继起性。(13分)答:产业资本循环指产业资本在运动过程中,依次经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相应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最后实现价值的增殖并回到原来出发点。这一过程可用公式表示为:产业资本循环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运动过程。产业资本要连续地循环,三种循环形态要统一地运动,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1)产业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的同时并存。产业资本家必须把他的全部资本按照一定比例分成三个部分,使其并存于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上。只有这样,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才能顺序地依次更替,循环的三个阶段才不会中断。(2)产业资本三种循环形式在时间上的相互继起。三种职能形式的资本在循环中必须各自相继地经历三个阶段并相应转换为其他职能形式,最后又回到原来的出发点;并且各自的职能形式的转换过程能够前后衔接、相互更替,即不仅要求货币资本要不断转化为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生产资本要不断转化为商品资本、货币资本,商品资本要不断转化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而且还要求三种职能形式的相互转换在时间上能够前后紧密地衔接。其中任何一种职能形式的资本不能及时转化为其他职能形式,都会造成循环过程的中断。产业资本的三种资本职能形式在循环中的并存及其相互继起,是互为条件、互相制约的。并存是继起得以形成的前提,没有并存,就不可能有不同职能形式各自的循环,也就不存在它们之间的相互继起;继起是并存得以维持的保证,没有继起,资本职能形式的转换到了某一阶段就停滞下来,不同职能形式的并存就不会存在下去。所以,产业资本的连续进行的现实循环,不仅是流通过程和生产过程的统一,而且是它的所有三个循环的统一。2.影响利润率变动的因素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影响利润率变动的?(12分)答:利润率是利润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又被称为资本利润率。利润率是经常变动的,决定和影响利润率变动的因素主要有剩余价值率、资本的有机构成、资本周转速度和不变资本的节省,它们对利润率变动的影响分别如下:(1)剩余价值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剩余价值率越高,利润率就越高;反之,剩余价值率越低,利润率也越低。(2)资本有机构成。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资本有机构成愈低,总资本中不变资本的比重愈小,可变资本比重愈大,生产的剩余价值就多,利润率就高;反之,资本有机构成愈高。总资本中不变资本的比重就愈大,可变资本的比重就愈小,生产的剩余价值就少,利润率就低。总之,利润率的高低是同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反方向变动的。(3)资本周转速度。利润率同资本周转速度成正比例变化。资本周转愈快,利润率愈高,反之愈低。因为资本周转快,资本家用同量资本或少量资本能够剥削更多的剩余劳动,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4)不变资本的节省。因为不变资本减少,预付总资本就会减少,在剩余价值量和剩余价值率已定的情况下,资本家就可以用较少的资本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提高利润率。三、论述题1.如何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使之覆盖全体城乡居民。(20分)答:社会保障是保障人民生活、调节社会分配的一项基本制度。社会保障是人民生活的安全网、收入分配的调节阀和社会发展的稳定器。作为国家和社会为保证其成员基本生活权利而提供救助和补助的一种制度,社会保障对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来说具有重要意义,是社会公平和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然而我国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够健全,社会保障制度还没有覆盖到全体城乡居民,因此加快社会保障体系价格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显得尤为迫切。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使之覆盖全体城乡居民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保障范围,使之逐步覆盖城乡所有劳动者和所有居民,这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长期奋斗目标,也是实现社会保障制度公平性的必然要求。当然,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要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为此,要进一步促进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全面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健全廉租房制度,加快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提高统筹层次,制订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关系转续办法。(2)合理确定支付水平,使社会保障水平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根据我国人口众多、年龄结构老化、人均GDP较低、未来社会保障负担沉重的现实情况,在考虑国家层面上的社会保障资源严重不足;社会保障具有刚性、经济不景气时社会保障支出反而会急剧增长,在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的时候,支付起点应相对低一些,社会保障制度的收益者从整体上只能享受低层次社会保障水平。低保证、广覆盖成为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一项长期政策选择。(3)针对国民保障需要的多元化,建立多样化的社会保障模式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决定了国家建立的基本保障制度只能起到基础性作用。解决国民在遇到收入风险时的基本生活问题,尚无法满足人们多元化的需求。这样,补充保险或政府鼓励的基本保障以外的其他保障选择就显得十分重要。建立多样化的社会保障模式,一是能满足不同个体和家庭对社会保障的不同需要,有助于在坚持公平的基础上促进效率的提高;二是有利于解决低保证、低覆盖所造成的保障不足以及可能存在的效率损失问题。多样化的社会保障模式由多功能的社会救助体系和包括国家强制的最低水平的社会保险、由缴费决定或自愿购买的补充保险在内的多层次的社会保险体系构成。(4)采取多种充实社会保障基金,加强基金监管,实现保值增值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均寿命延长,老龄化社会到来,人们对生活质量和健康质量的要求进一步提高,要求社会保障既能体现自己养活自己的原则,又能够筹集到足够的资金以备将来使用。这就要求实行多样化的筹资模式,即实行以部分积累制为主体,现收现付制和完全积累制并存,个人账户制、捐赠、发行彩票和可降低管理成本的志愿者服务等形式相结合,不断充实社会保障基金。同时要加强对社会保障基金的监督管理,坚决打击对社保基金的挪用、截留等非法活动,保障社会基金的安全。通过合理的投资渠道,提高社会保险基金的运营效率,实现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2.党的十八大提出以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结合实际生活,谈谈你对此的认识和看法。(20分)答: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这充分表明了我们党依靠创新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坚定决心和对科技创新的高度重视。当前,我国己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国内外形势发生深刻变化,对科技进步和创新提出了更加全面、更加紧迫的需求,我们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抓紧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力依靠创新驱动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1)实施以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意义从全球背景来看,创新驱动发展是适应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迫切要求。新时期,世界范围内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突破,科技创新与产业变革的深度融合成为当今世界最为突出的特征之一。2008年以来的国际金融危机,加快催生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许多国家都将创新提升为国家战略,各国围绕科技创新的竞争与合作不断加强。必须更加自觉地把握机遇、应对挑战,更加主动地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与此同时,创新驱动发展也是加快建设创新国家的迫切需要。(2)实施以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的具体措施①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一是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需求部署创新链,突破技术瓶颈,掌握核心关键技术。二是加快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研发应用,加强技术集成和商业模式创新。三是运用高新技术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在重点产业领域建设技术创新平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提升传统产业创新发展能力。四是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完善科技促进农业发展机制,不断健全现代农业技术体系。五是大力发展关系民生和社会管理创新的科学技术,加快推进涉及人口健康、食品药品安全、防灾减灾、安全生产、生态环境和应对学研究水平和成果转化能力,抢占科技发展战略制高点。②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一是着力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立企业主导产业技术研发创新体制机制,促进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向企业研发机构流动,培育和壮大创新型企业。鼓励产学研开展深度合作,真正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成果转化的主体。二是着力提高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充分发挥国家科研机构骨干和引领作用,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