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安排:2学时教学课型:理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实践课□其它□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礼仪概述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理解礼仪的概念、原则和作用掌握大学生礼仪教育的方法熟悉礼仪构成要素、特征熟悉大学生礼仪教育的意义了解礼仪的起源和发展史教学方式、手段、媒介:讲授法、讨论法,多媒体演示教学内容(注明:*重点#难点?疑点):一、导入提出问题:你以前学过礼仪吗?是怎样理解礼仪的?让学生作答。很多人把礼仪理解为女士的穿衣打扮,理解为是礼仪小姐、空乘人员的事情,甚至理解成是服务行业应该做的事情,这是一种片面的、狭隘的认识,礼仪也不是形式上的模仿,与自身文化修养有很大关系。这也是本课程之所以称《文化与礼仪》的原因。点出礼仪不只是知礼,而重在仪,要注意去运用。只是“知”而不去“行”是不行的,希望同学们学习礼仪之后还要去实践运用,达到知行合一,才能真正受用一生。二、讲授新课#(一)礼仪的含义特征1礼仪的含义演变礼仪”一词最早见于法语的“etiquette”,原意是“法庭上的通行证”。“etiquette”一词进入英文后,便有了“礼仪”的含义,意即“人际交往的通行证”。后来,经过不断的演变和发展,“礼仪”一词的涵义逐渐变得明确起来,并独立出来。礼节、礼仪、总称规矩、成规、格式等。在古汉语中,“礼”主要包含三层意思:第一,我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一整套礼节仪式。第二,表示尊敬和礼貌。第三,礼物,即赠送的物品。“仪”既指容貌和外表,又指礼节和仪式和掌管礼仪的人。现在社会,礼仪是要求社会成员共同遵守的道德规范,是在长期生活、交往中形成发展来的,以风俗、习惯、传统方式固定下来的。2礼仪的具体含义上述礼仪含义两层:“礼”表示敬意的态度,内在素养;“仪”礼的动作,外在形式,两者密不可分,“礼”是“仪”的本质,“仪”是“礼’的外在现象。礼仪具体表现为礼貌、礼节、仪表、仪式等。礼貌指人们在相互交往过程中表示敬重、友好的行为规范。礼节即礼仪节度,指人们在社会交际过程中表示致意、问候、祝愿等惯用形式。仪式泛指在一定场合举行的具有专门程序、规范化的活动。后引申为礼节、仪式。仪表指人的外表,包括容貌、服饰、姿态、举止等方面。(二)礼仪的起源和发展1.礼仪的起源(五种说法)(1)天神生礼仪说(2)礼为天地人的统一体说(3)礼产生于人的自然本性说(4)礼为人性和环境矛盾的产物说(5)礼生于理、起于俗说2.礼仪的发展(1)启蒙时期(公元前5万年-公元前1万年)礼仪起源于原始社会时期,在长达100多万年的原始社会历史中,人类逐渐开化。在原始社会中、晚期(约旧石器时期)出现了早期礼仪的萌芽。例如,生活在距今约1.8万年前的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就已经知道打扮自己。他们用穿孔的兽齿、石珠作为装饰品,挂在脖子上。而他们去世的族人身旁撒放赤铁矿粉,举行原始宗教仪式,这是迄今为止在中国发现的最早的葬仪。(2)革创时期(公元前1万年-公元前22世纪)新石器时代,出现农业和畜牧业,这时候已经注意尊卑有序、男女有别礼仪。(3)形成时期为了维护奴隶主的统治,专门制订了一套礼的形式和制度,如周代的《周礼》、《仪礼》、《礼记》,后人称之为“礼学三著作”。(4)发展、变革时期奴隶社会瓦解后人类进入封建社会。在这一时期出现了孔子、孟子、荀子等为代表的不同学派,形成了以儒家学派学说为主导的正统封建礼教。“家礼”“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5)强化时期董仲舒“三纲五常”: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仁、义、礼、智、信。“三从四德”: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妇德、妇言、妇容、妇功。纵观封建社会的礼仪,内容大致有涉及国家政治的礼制和家庭伦理两类。其共同点,礼仪是维护封建社会的等级秩序的工具。这一时期的礼仪的重要特点是尊君抑臣、尊夫抑妇、尊父抑子、尊神抑人。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它逐渐变成为妨碍人类个性自由发展、阻挠人类平等交往,窒息思想自由的精神枷锁。(6)衰落时期清朝统治者接受汉族礼制,使原来礼制更加复杂,传统礼仪对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大到国家军政,小到衣食住行、举手投足,无不做出详尽的规定。官员相见动辄一叩三拜,或者三叩九拜,随着清朝的衰落,西学东渐,西方礼仪传入中国,传统礼仪衰落。(7)现代礼仪时期辛亥革命、五四新文化运动后,受西方“自由、平等、民主、博爱”等思想的影响,对腐朽、落后的礼教进行了清算,符合时代要求的礼仪被继承、完善、流传,接受了一些国际上通用的礼仪形式。新的礼仪标准、价值观念得到推广和传播。(8)礼仪的革新时期1949—1966是礼仪发展史上的革新时期,弃其糟粕,取其精华,摒弃封建礼教,建立男女平等、尊老爱幼、诚信、礼尚往来等同志式的新型社会关系。(9)衰退时期1966年至1976年,中国进行了“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使国家遭受了难以弥补的严重损失,也给礼仪带来一场“浩劫”。许多优良的传统礼仪,被当作“封资修”货色扫进垃圾堆。礼仪受到摧残,社会风气逆转。(10)复兴时期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祖国大地,中国的礼仪建设进入新的全面复兴时期。从推行文明礼貌用语到积极树立行业新风,从开展“18岁成人仪式教育活动”到制定市民文明公约,各行各业的礼仪规范纷纷出台,岗位培训、礼仪教育日趋红火,讲文明、重礼貌蔚然成风。《公共关系报》、《现代交际》等一批涉及礼仪的报刊应运而出,《中国应用礼仪大全》、《称谓大辞典》、《外国习俗与礼仪》等介绍、研究礼仪的图书、辞典、教材不断问世。广阔的华夏大地上再度兴起礼仪文化热,具有优良文化传统的中华民族又掀起了精神文明建设的新高潮。(三)礼仪的特征、原则和作用1、礼仪的特征文明性,共通性,多样性,规范性,变化性,传承性。2、礼仪的原则尊重原则、真诚原则、适度原则、宽容原则。3、礼仪的作用弘扬民族文化传统。树立良好个人形象。改善人际关系。协调内外关系,塑造组织形象。大学生礼仪教育(一).当今大学生礼仪示范的表现及原因分析1、社会大环境的影响2、接受式学习和个体学习方式失误3、学校礼仪教育不足4、家庭的影响和欠缺礼仪教育(二)大学生礼仪教育的意义1、有利于培养目标的实现2、有利于自我修养的实践3、有利于道德教育的实施*(六)大学生礼仪教育的方法1、自尊自爱,自我约束2、遵守规范、尊重他人3、顾全大局,求得和谐4、学习礼仪,贵在实践讨论、思考题、作业收集身边不规范礼仪,写600字心得体会。参考书目:1、礼仪规范教程,冯宝琴张运玲主编,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6年。2、中华传统礼仪概要,彭林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3、现代礼仪,袁涤非,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