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案例分类的分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案例分类分析组员:朱康宁滢郝艳秀字艳芳林雪相关背景分析跨国并购按动因分类按并购主体分类按行业之间的相互关系分类按跨国并购的经济绩效分类中国企业跨国并购中应注意的问题跨国并购的基本含义是一国企业为了某种目的,通过一定的渠道和支付手段,将另一国企业的整个资产或足以行使经营控制权的股份买下来。跨国并购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企业。“一国企业”是并购企业,“另一国企业”是被并购企业,也叫目标企业。并购的“渠道”包括两种,一种是并购企业直接向目标企业投资,另一种方式是通过目标国所在地的子公司进行并购。并购的“支付手段”包括现金支付,从金融机构贷款,以股换股和发行债券等方式。相关背景分析企业跨国并购的概念中国企业跨国并购距今已有将近30年的历史,了解其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是研究这一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基础。下边就来介绍一下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历史沿革,从而让我们了解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轨迹与特点。中国企业跨国并购阶段分析早期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1996年1发展阶段:1997年至2007年2活跃阶段:2008年至今3阶段划分自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一项国策,对外开放就要求我们既要引进来,又要走出去。随着我国企业与国外企业之间的交往日渐紧密,出于国家战略和企业发展的需要,企业之间的跨国合并也在慢慢的开始发生。1984年,中银集团和华润集团联手收购了香港最大的上市电子集团公司——康力投资有限公司。1992年首钢收购了美国加州钢厂和秘鲁铁矿等海外企业。1996年4月,中国国际航空公司以2.46亿美元并购了香港龙航公司38.5%的股份,成为该公司第一大股东。早期阶段一、这一时期我国企业并购数量少,规模小。二、并购目标地区主要集中在美国、加拿大、印度、香港等地区。三、所涉及的行业主要是航空、矿产资源等带有垄断色彩的行业。四、进行海外并购的主要是国有大型企业。早期阶段并购的特征自1997年开始,我国企业的海外并购迎来了一次热潮。当时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主要区位是邻国,目标集中在石油、电信和交通等国家资源与基础设施行业。2001年我国加入WTO,第二次海外并购热潮兴起,在这一时期出现了一系列有重大影响的海外并购事件。例如:2001年6月,海尔集团出资2亿港元,收购意大利迈尼盖蒂公司一家冰箱厂。2001年8月,万向集团出资280万美元,正式收购美国上市公司“UAI”(UniversalAutomotiveIndusties,INC),成为国内第一家通过并购进军美国的民营企业。发展阶段2002年7月,中海油出资78亿港元,收购英国石油(BP)持有的印尼Tangguh气田的股份。2004年12月,联想集团出资6.5亿美元现金,价值6亿美元的股票,以及承担5亿美元的债务,收购IBM的PC业务。2005年10月,中石油的全资子公司中油国际出资41.8亿美元,100%收购哈萨克斯坦石油公司。发展阶段一、跨国并购的规模逐步扩大,速度迅速加快。中石油41.8亿美元收购哈沙克斯坦石油公司。二、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目标地区在扩大,从美国、加拿大、印度和香港扩大到了欧洲。海尔收购意大利迈尼盖蒂。三、海外并购的行业有逐步集中和以横向为主的趋势。从并购案中看,规模大的并购多集中在石油、矿产资源、家电、汽车和电子高科技行业。而且几乎所有的并购案例都和收购主体企业所从事的行业高度相关。发展阶段跨国并购的特点四、并购主体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民营企业和乡镇企业成为了跨国并购的新生力量。万向并购美国UAI。但是民营企业并购案例的规模还很小,并购金额比较少。发展阶段跨国并购的特点2007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中的并购投资只有63亿美元,占当年对外直接投资额的23.8%,而2008年,并购投资增到280亿美元,占当年对外直接投资额的50%。清科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企业共完成110起出海收购交易,与2010年相比增长93%;披露交易金额达280.99亿美元,同比增长达112.9%。另据普华永道的报告显示,2011年,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交易数量达到创纪录的207宗,同比增长10%,交易总金额达到429亿美元,同比增长12%。诸多数据表明,这段期间,无论是并购数量还是交易金额,我国海外并购均屡创历史新高。活跃阶段2008年9月,中联重科联合弘毅投资、高盛和曼达林三家私募基金,以2.71亿欧元收购意大利混凝土机械企业CIFA的100%股权。CIFA是全球三大混凝土机械设备制造商之一,与国内企业相比,在产品技术性能、制造工艺水平、管理水平等方面具备明显优势。2010年3月,吉利汽车与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签署收购沃尔沃汽车公司的协议。2011年12月,海航集团斥资10.5亿美元收购全球第5大集装箱租赁公司GESEACO。2011年,中化集团公司以30.7亿美元收购挪威国家石油公司巴西某油田40%股权。活跃阶段1、并购主体多元化,民营企业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中国产业海外发展和规划协会统计,2012年前9个月,民营企业参与的跨国并购数量占到总量的62.2%,首次超过国有企业。近4年间,民营企业在跨国并购数量的比重持续升高。2002年民营企业进出口总额532亿美元,占当年进出口总额8.6%,2011年已达到7726.6亿美元,占比提升到28%。在民营企业500强当中,已经有150家在海外有直接投资,工厂项目有500多个,涌现出一批善于运用国际资本到国外投资的民营企业。活跃阶段跨国并购的特点2、并购区域集中化,被收购企业在欧美国家聚集。为了获得国外先进技术,规避贸易壁垒,中国企业开始将并购延伸到美国和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其他区域,欧美国家的优势明显,中国企业并购欧美企业的案例越来越多,2010年有52宗,到2011年增加到了57宗,在欧洲发生的并购数量也增长迅速,从2010年的25宗,增加到了2011年的44宗。活跃阶段跨国并购的特点3、技术驱动目的明显,跨国并购成技术获取捷径。由于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影响,许多欧美的中小企业遇到了资金链、市场等方面的问题,这也为中国企业寻求海外技术并购带来了机遇。4、农业企业并购日渐增多,并购行业呈现拓展趋势。一方面,我国,食品的对外依存度较高,为了保障食品的供给,农业及其相关产业领域已成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新亮点。另一方面,经济危机导致农产品的价格浮动过大,国外部分企业面临经营压力,这为我国农业企业以较低成本并购海外公司提供了契机。再者,中国很多农业企业都是国有企业,资本实力雄厚,具备开展大规模跨国并购的条件。活跃阶段跨国并购的特点跨国并购按动因分类从全球视角来看,企业之所以进行海外并购,主要是成长导向、利用进口、拓展独特优势、防御、满足客户需求、把握时机等战略或策略上的需要。根据对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案例分析研究,我们认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动机比较复杂,有时甚至不完全遵照价值分析和商业规律,但从总体上可以概括为资源驱动、技术驱动和市场驱动综合作用的结果,只是不同企业有所侧重而已。(一)资源驱动经济发展需要大量的资源及能源支撑,而我国自然资源相对贫乏,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对能源和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进入21世纪以来,资源及能源短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制约问题凸显。据预测,未来20年内,中国工业化进程所需的石油、天然气将至少出现上亿吨的供给缺口。类似地,到2020年,中国经济发展必需的45种大宗矿产资源中只有6种能够自给自足。因此,获取资源及能源成为推动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一个重要动力。比如:2005年10月27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宣布,通过旗下子公司中油国际,100%收购了哈萨克斯坦PK石油公司,并已完成了交割,耗资41.8亿美元现金,比竞争对手多出了3.8亿美元。PK公司在加拿大、美国、英国、德国和哈萨克斯坦证券交易所上市,其油气田、炼厂等资产全部在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境内,年原油生产能力超过700万吨再比如,2005年8月2日,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宣布撤回其对美国第九大石油公司优尼科公司的收购要约,中海油收购优尼科走过了半年多的历程,最后以失败告终。中海油为什么要收购优尼科?中海油正是看中了优尼科是美国第九大石油公司,该公司还向泰国提供天然气进行发电,并在印度尼西亚、菲律宾以及泰国拥有热电厂。再看最近的一次跨国收购大事件,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2月26日宣布,中海油完成收购加拿大尼克森公司的交易。收购尼克森的普通股和优先股的总对价约为151亿美元。此次并购给中海油带来了丰富的资源储备,据了解,截至2011年12月31日,中海油拥有约31.9亿桶油当量的净探明储量,全年平均日净产量为90.9万桶油当量,据估算,中海油当年储量仅够开采9年。尼克森拥有9亿桶油当量的证实储量及11.22亿桶油当量的概算储量,此次的收购让中海油增加30%的石油储量。从中石油、中海油不断加大海外扩张的步伐,全面进军中东、中亚、俄罗斯、非洲等石油储备丰富的地区的案例,都体现了中国企业的能源和资源战略,并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二)技术驱动事实表明,如果没有核心技术,面对全球化的竞争环境,即便是中国国内一流的企业也会遭遇生存问题。而技术研发需要大量资金和人力的投入,并且要承但很大的风险。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及发达国家对中国高技术输出的严格控制,很多国内企业往往将国外拥有技术优势的企业作为收购目标,认为海外并购是获取核心技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希望以此获取专利技术与技术人才,迅速提高技术实力,占领相关产业制造和研发等核心竞争能力的制高点。例如,2003年1月,京东方科技集团通过收购韩国现代显示技术株式会社(HYDIS)的TFT-LCD(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件)业务,获得第五代液晶生产技术,取得了直接进入显示器高端领域的通道;2004年12月,联想集团收购IBM的PC事业部,目的是获得IBM在PC及笔记本电脑制造和研发上全球领先的技术及其在全球注册的4000多项专利,拥有其美国罗利、日本大和与中国北京三个研发中心,迅速提高自己的技术实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再比如,2007年TCL并购汤姆逊,真正打动李东生进行并购的原因就是汤姆逊花了上千万美元开发出的数字光显电视技术,DLP(数字光显)是一种能做大屏幕而保持亮度的技术。而CRP(背投电视)的屏幕很大,但是光线不亮,图案比较暗,有了DLP,就有了光源,这会发散光,所以不管屏幕多大,都能有高亮度。(三)市场驱动国内市场竞争的加剧,造成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盈利水平下降,而要拓展海外市场,受自身人才、营销渠道、供应链、品牌认可度等的限制,进入成本高昂,时间和实力都不允许,贴牌生产又只能赚取低廉的加工费,海外并购便成为国内企业获取国际化经营所需各种资源的重要途径。因为通过海外并购,中国企业可以获得被并购企业的优质资产、国际品牌及成熟的国外市场销售网络和客户资源,绕过进口配额限制、反倾销调查、知识产权保护等贸易壁垒,迅速抢占国际市场。比如,2002年9月,TCL国际控股公司收购德国施奈德电气集团的主要资产,旨在绕过欧洲对中国彩电的贸易壁垒,并借助施耐德的品牌效应、遍布世界的销售渠道和强大的技术力量,开拓欧洲乃至世界市场。类似地,2003年11月,三九集团通过收购东亚制药,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实现了进军日本市场的目标,并且获得了进入国际主流市场的一个跳板。按并购主体分类长期以来,中国企业跨国并购以大型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为主,民营企业较少。2020/2/23主体形式过于单一,使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一直受到并购主体自身的局限。主要表现在,虽然中国国有企业规模比较庞大,资本实力相对雄厚,但受制于产权制度的缺陷,公司治理机制不合理,缺乏有效的委托代理关系作保障,对市场变化反应不够敏锐,从而加大了企业海外扩张的盲目性。而跨国并购对于并购方的产权明晰有明确要求,这对于一直纠缠于产权制度改革的中国国有企业构成了一个巨大障碍。2020/2/23正因为如此,西方发达国家对中国国有企业的特殊身份背景非常敏感,乃至

1 / 8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