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西岸山岳纵横,溪流众多,祖先们为了改善自身的生存环境和拓展对外的交通大道,凭借自己的聪明和智慧,在深山沟涧上搭起了一座座古桥。于是,木拱廊桥这朵古桥奇葩就在八闽大上盛开了。木拱廊桥又称木构叠梁式风雨桥,因形似彩虹又称虹桥,桥上建有桥屋。俗称“厝桥”。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河上图》就已经有这种桥的身影。木拱廊桥全国现存一百多座,主要分布在寿宁、屏南、古田、周宁、福安、松溪、政和等县市。木拱廊桥的选址十分讲究,大多在村口河床窄小之处或小溪之上,两岸的桥基或直接建在岩石上,或用块石砌筑而成,非常坚实。木拱廊桥的选材也十分讲究,古代桥梁工匠根据地理环境,因地制宜,选用耐风雨浸蚀的杉木作为建筑材料。木拱廊桥的传统营造技艺十分独特,整座桥没用一颗金属零件,只凭一些简单的木头构件穿插塔接而成。它们衔接严密,结构稳固,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桥梁工匠的聪明才智和精湛技艺。现存木拱廊桥的结构,桥身采用的往往是“蜈蚣结构”。该结构由五六十根二十几米长的圆杉木作为纵梁,十来根横串梁木结构架成八字形拱桥,另外用八根梁木来固定桥梁。随后在桥拱上方横铺杉木板作为桥面,并盖上穿斗式构架的桥屋。桥屋的正中是一条长廊式通道。木拱廊桥是村民物流、经商、外出读书等的必经之路,也是民众集市聚会、宗教礼仪、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2009年闽东、浙南一带的木拱廊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世界级遗产。木拱廊桥是我国古代桥梁建筑的“活化石”,是中国传统木构中技术含量最高的一类结构形式,也是世界桥梁史上绝无仅有的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