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退出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第一节初步探索的重要理论成果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三、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第二节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二、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一、初步探索的意义退出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目录页第一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如何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大国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是党面临的一项崭新课题。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主要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走自己的路初步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道路走俄国人的路总结国内外的历史经验教训更加自觉地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论人民民主专政》走俄国人的路1956年,苏共二十大——苏联模式的弊端全面暴露走俄国人的路斯大林1878年12月18日—1953年3月5日,苏联执政时间最长(1924-1953年)的最高领导人,对二十世纪苏联和世界影响深远。在任期间,全力发展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导致乌克兰大饥荒和哈沙克大饥荒,树立个人崇拜,发动“大清洗”运动,大量屠杀和压迫流放反对派领导人以至普通干部和群众。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领导苏联红军,取得了苏联卫国战争的胜利。在冷战中与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峙。1953年3月5日因脑溢血病逝于莫斯科,年74岁。著有《斯大林全集》。斯大林斯大林性格残忍,脾气暴燥,即便是对待妻子儿女也是异常的粗暴无情。妻子被迫自杀,两儿一女中,大儿子反对斯大林干涉婚姻,开枪自杀未遂,斯大林对其讥讽说:“连自杀都办得不像样子。”对亲身儿子都如此冷酷无情,斯大林对待他人是如何的残暴就可想而知了。小儿子则是永远躲着斯大林,见到父亲就禁不住浑身哆嗦。如果说斯大林对女儿还有些爱的话,那同样也是用粗暴方式表达父爱。比如粗暴干涉女儿恋爱,用克格勃跟踪,且把女儿的初恋情人逮捕并流放到沃尔库塔,从此再也没回莫斯科,悲惨死在流放地。斯大林斯大林一生共有3个子女———长子雅可夫、次子瓦西里和小女儿斯维特拉娜。长子雅可夫在卫国战争中被德军俘虏,后来德军提出用雅可夫交换被俘的德军元帅时,被斯大林以“我不会用一名将军交换一名士兵”的回答断然拒绝。雅可夫最后死在了德军俘虏营中。斯大林疼爱有加的小女儿斯维特拉娜于1967年被迫从苏联逃到美国。次子瓦西里一生大起大落,坎坷不平,极具悲剧色彩———在父亲的关怀下,瓦西里19岁参加空军,25岁升为将军,在卫国战争期间,瓦西里在空战中建立奇功。但就在斯大林去世后不久,瓦西里就被投入监狱,并在铁窗内度过了8年时光,出狱后1年就去世,年仅41岁。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特征经济上: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政治上:高度集权的行政体制社会领域内:政党高度控制国家,国家高度控制社会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弊端经济上:各种比例关系失调,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政治上:缺乏民主破坏法制党内:民主集中制原则被破坏,形成个人专断。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体制僵化、经济衰退“斯大林模式”的政治、经济、文化体制,是一种高度集中和集权的体制。这种体制,为应对国内外紧张局势,能集中一切人力、财力、物力,适应备战和应战的需要,取得工业化和增强国防实力的显著成果,在短短十多年时间里使苏联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强国。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然而这种体制严重背离现代经济的发展规律,压抑了地方、企业和劳动者的积极性,加上它在政治上无情地消灭各种反对派和压制持不同政见的知识分子,以及意识形态方面的严密控制,使整个社会处于僵化、封闭和麻木的状态。随着时代主题逐渐向着和平与发展转移,这种体制使经济发展缓慢,国民经济发展比例失调更加严重,制度性的弊端进一步凸现。显然,这种体制不但不能完成把俄国建成现代化民主国家的历史性任务,反而使俄国在同资本主义的世界性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老百姓抱着导弹却吃不饱饭如果说十月革命后出现了“一球两制”的新格局的话,那么,半个多世纪的比较和竞赛,没有显示苏式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这种体制未能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因而失去越来越多的民众的支持和拥护,这是苏联解体的根本性原因。走自己的路“以苏为鉴”,开始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主要理论成果:1956年,《论十大关系》确定了一个基本方针,就是“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论十大关系》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明确提出了以苏为鉴,独立自主地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毛泽东文集》中国和外国的关系十大关系: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党与非党的关系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是非关系报告从十个方面论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重点把握的重大关系。开辟一条和苏联有所不同的中国工业化道路问题。初步提出了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若干新方针政治生活和思想文化生活调动各种积极因素的问题。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是党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基本方针,对于最大限度地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波兰事件匈牙利事件“东欧”,指位于欧洲东南部和中部地区、苏联西侧的8个国家,它们是: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阿尔巴尼亚、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和南斯拉夫。苏联波兰罗马尼亚民德大西洋波兰事件背景:①二战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大都按照斯大林模式进行经济建设,走了不少弯路。②苏联开始改革(1956年苏共二十大)苏共二十大揭露斯大林的错误,在东欧各国引起强烈反响1956年,波兰发生了波兹南事件标语:我们要面包1956年6月28日,波兹南策盖尔斯基机车车辆厂的约16000名工人聚集起来,进行示威游行,向政府要求更好的待遇和较低的税赋,并派了一位代表去华沙向政府陈情,然而因为传言代表遭到当局的逮捕,示威演变成了暴动,政府为了阻止暴动,出动了400辆坦克和10000名士兵,当天晚上,暴动方告平息。1956年,匈牙利发生了匈牙利事件事件中布达佩斯市中心的斯大林像被推倒匈牙利人民政权建立后,照搬苏联模式,经济上片面发展重工业,政治上制造个人崇拜,破坏法制,引起人民强烈不满。1956年10月23日,布达佩斯近20万名大学生和群众举行示威游行,要求第一书记格罗辞职,游行者推倒了市内的斯大林铸像,同保安部队发生武装冲突。匈牙利事件后被遗弃在布达佩斯街头的斯大林头像波匈事件对中国的影响1、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国家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化。逐步形成了这一思想的理论体系。社会主义所有制的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执政党认为大规模的阶级斗争已经过去,下一步的中心任务就是搞经济建设,尽快实现工业化。为此,就需要调动全社会,特别是知识界的积极因素。波匈事件对中国的影响2、毛泽东从波匈事件发生的原因中,感受到新一代苏共领导人虽然一方面又在批判斯大林的错误,另一方面又在继续重犯大国沙文主义的错误。这就更加坚定了他与之斗争的信念,坚定了他独立自主地走中国式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2/22/2020这表明,在全党和全国工作重心由革命转向建设的时候,面临着一个如何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问题。人生概述社会主义社会是否还存在着矛盾?又是什么性质的矛盾?如何正确认识和解决这些矛盾?这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只有正确回答和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把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马克思、恩格斯科学阐明了人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一般规律。但是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没有专门作过论述。列宁提出了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矛盾还会存在的观点。但对社会主义社会矛盾运动规律没有系统阐述。斯大林在领导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长期不承认社会主义存在矛盾,在实践中造成了严重后果。毛泽东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重要讲话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毛泽东以中国的实践经验为基础,全面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并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理论。1、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社会主义社会同样充满着矛盾,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着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地向前发展。“矛盾不断出现,又不断解决,就是事物发展的辩证规律。”他提倡运用对立统一规律深刻分析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2、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具有“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特点,是在基本适应条件下的矛盾,是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因而不是对抗性而是非对抗性的矛盾。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社会形态生产方式推动社会形态的更替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图示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可以依靠社会主义自身的力量,即通过对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方面进行调整得到解决。也就是通过社会主义制度自身解决。2、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3、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党的八大会议上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据此,党中央提出要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到技术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上来,要求各级党委要抓社会主义建设工作,全党要学科学、学技术、学新本领。4、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反映在政治上可以划分为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这是两类性质完全不同的矛盾。敌我矛盾是人民同反抗社会主义革命和敌视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势力和社会集团的矛盾,这是根本利益对立基础上的矛盾,因而是对抗性的矛盾。必须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特别是要正确处理好已经居于主导地位的人民内部矛盾。这对于发展社会主义事业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人民内部矛盾敌我矛盾非对抗性矛盾对抗性矛盾分清是非分清敌我两类不同性质矛盾八大的召开和内容:时间:1956年9月地点:北京八大指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仍旧是“两个阶级、两条道路的矛盾”,因此要“以阶级斗争为纲”!“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三、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目录前页后页课间休息发达国家的工业化道路及启示工业化是指,由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高度发达的工业社会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因此工业化是人类社会通向现代文明的必经之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保护民族工商业的政策近代——难以获得大的发展;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的民族独立有巩固的保障,就必须工业化。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又提出了实现国家工业化的目标。实现工业化是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必要条件。毛泽东提出了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以农轻重为序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以及一整套“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即重工业和轻工业同时并举,中央工业和地方工业同时并举,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同时并举,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同时并举,等等。走中国工业化道路,是党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个重要思想,强调正确处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符合中国人口多、工业基础薄弱的实际,对于加快我国经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三、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第二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