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管理学第一章01.管理的核心价值。管理的核心价值——效率、效益、秩序、公平、人本02.管理的属性。管理具有两重性,它是非政治性与政治性的统一。非政治性是指管理与生产力和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的自然属性,或曰科学性。管理的政治性是指管理与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或曰阶级性。协调是管理活动的根本属性。管理协调三方面的关系:一是协调人际关系;二是协调工作关系;三是协调人事关系03.管理是一个计划、实施、检查、总结的过程。04.现代管理发展趋势:管理以管人为中心,管人以管心为根本。05.教育管理是教育管理者运用一定的理论与方法,在特定的条件下,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引导、组织教育人员完成教育任务,实现教育育管理是一种组织活动.06.教育管理的发展展趋势1.教育管理均权化2.教育管理民主化3.教育管理科学化4.教育管理效率化5.教育管理专业化07.在开发与管理的过程中,要做好“进”、“用”、“出”三个方面的工作。08.对教育管理人员的开发与管理,第一要做到因事择人,根据事业的需要和职位对人员的资格要求来选用人员。第二要做到任人唯贤,就是根据德才兼备的标准来任用人才。第三要做到论功行赏。第四要使人才能合理流动,做到充分挖掘人才,合理调配人才,使人才能在适宜的环境中成长和发挥作用。09.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管理学是研究教育管理的现象,揭示教育管理规律的科学。教育管理学是以教育管理现象和教育管理规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的。10.教育管理机制是指教育管理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运作方式。从层次来说,它包括宏观、中观、微观的运作机制;从形式来说,它包括行政——计划式的运行机制、指导——服务式的运作机制、监督——服务式的运行机制;从功能来说,它包括激励机制和制约机制。11.佩里在1875出版的第一本《学校行政》为教育管理学形成的标志。泰勒《科学管理原理一书,奠定了他作为“科学管理之父”的历史地位。第二章01.教育管理原理的主要特征:1.客观性2.概括性3.稳定性4.系统性02.教育管理的基本原理A.系统原理要注意系统的三个特征。a.目的性b.整体性c.层次性B.人本原理a.含义教育管理活动的人本原理是指教师和学生是学校的主体,教师和学生的参与是学校有效管理的关键,使教职员工和学生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是育管理的核心,为教职员工和学生的发展服务是教育管理的根本目的。b.基本观点在学校中,教师和学生不仅是教育活动的主体,也是管理活动的主体。只有把教职工特别是教师和学生摆在主体的地位,使他们参与到学校管理中来,才能有效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育质量。在教育管理活动过程中,管理者的行为反映了管理者人性的特点,这种特点又直接影响着人性的发展。因此,只有管理者的人性达到完美的境界,才能使学校教职工、学生的人性得到完美的发展,而且只有当管理者、被管理者、教职工、学生的人性都得到较好的发展,高效率的教育管理工作和高质量的教育水平才有了根本保障。要使学校教职工、学生人性得到发展,管理工作就要为人的发展服务。管理要为人的发展服务,就要尊重人、依靠人。c.运用要求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到实处,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a.关心人,把教师当亲人。○b.尊重人,把教师当师长。○c.教育人,提高思想素质。○d.培养人,促进教师成长。○e.激励人,造就一批名师。C.动态原理动态原理是指教育管理者要明确管理的对象、目标都是在发展变化的,不能一成不变地看待它们;要根据教育内部和外部情况的变化,注意及时调节,保持充分的弹性,有效地实现动态管理。D.效益原理03.教育管理活动职能,指的是教育管理活动的职责与功能。第三章01.我国教育管理的基本原则:方向性原则、科学性原则、规范性原则、综合性原则、权变性原则、有效性原则。A.综合性原则:a.含义综合性原则是指教育管理活动必须科学地组织和调动教育系统内外各方面办学的积极性,从而更好地推动教育事业向前发展.教育本身是一个有组织、有层次的复杂结构,它们彼此间是紧密相连、相互影响与制约b.贯彻这个原则首先要从整体出发,认真研究学前教育与小学、小学与初中、初中与高中、高中与大学的衔接关系,不能只把注意力局限于某一阶段的教育,其次,不能把教育看成是与外界隔绝的封闭系统。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它的开放性。再次,在教育系统内部也要协调好各种因素,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教育质量。B.有效性原则:a.含义有效性原则,是指教育管理活动中要合理地组织和利用人、财、物和时间等资源,从而获得较高的效率和较好的效益。b.贯彻要求(1)提高用人的效益;(2)提高对财物的利用率;(3)提高时间的利用率02.教育管理方法的特点(一)法治的方法(二)预测规划的方法(三)组织调度的方法(四)经济的方法(五)激励的方法第四章01.教育管理艺术的特征A.经验性。B.随机性。C.多变性。D.创造性。02.教育管理艺术的基本内容A.管理者的“三技”a.观念技术。b.人文技术。c.操作技术。B.管理者的“七艺”a.用权的艺术。b.用人的艺术。c.用财的艺术。d.用计的艺术。e.用时的艺术。f.交往的艺术。g.演讲的艺术。03.教育管理过程的实质教育管理活动从实质上来说,就是教育管理活动的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从而实现对象化的过程。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和计划实施后的检查即计划、实施、检查和总结这四大程序是所有教育管理活动所共同具有的。第五章01.教育体制是教育机构与教育规范的结合体或统一体。由教育机构体系和教育规范体系组成。02、教育体制的含义A.教育机构体系包括教育的实施机构(各级各类学校)和教育的管理机构。B.教育的规范体系,是建立并保证教育机构正常运转的规章制度,它规定着教育机构的职责权限和机构内人员的岗位责任。C.教育实施机构与一定的规范相结合,就构成了学校教育体制;教育管理机构与一定的规范相结合,就构成了教育管理体制03.教育机构是教育体制的载体,教育规范是教育体制的核心。04.教育实施机构的改革一要使学校办得像一所学校,不要把学校办成一个小社会,要改变这一点,要逐步做到学校后勤社会化。二要使各级各类学校的设置在总体的布局上要合理。05.教育管理机构的改革:要重视学校内部管理机构的改革,其核心是精简机构。06.教教育育规规范范的的改改革革首先,教育规范改革的标准是要科学。要特别注意制定反映教育规律的规范。其次,教育规范的改革,就其目的来说,要有利于发挥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再次,教育规范的改革就其程序而言,要做到总体规划,分步实施。07.学校教育体制改革A.重视学前教育,发展终身教育B.加强基础教育,要特别注意改善办学条件,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提高教育质量。C.太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应根据实际需要,分别组织实施小学、初中、高中后的职业技术教育。D.稳步发展高等教育08.学校管理体制改革,要明确领导体制,,理顺执行体制,,加强咨询体制,改善监督反馈体制。第七章01.教育人事行政的含义教育人事行政是指国家依据一定的法规制度对教育机关工作人员进行管理的活动。也有人称之为教育人事管理。02.教育人事行政原则教育人事行政原则是为了保证教育人事行政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所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和准则。积中外教育人事管理的经验和教育管理专家的研究成果,有四条基本原则必须坚持:A.因事择人原则坚持因事择人原则要注意如下问题:第一,要熟悉“事”,了解“事”的性质、特点、难易度。只有熟悉要做的事,才能根据它的要求来择人。第二,要因事设职。凡是一个人能干的事,决不让两个人干,一个萝卜一个坑。并且只有当职位出现空缺的情况下才择人上岗,这是用人的大前提,没有这一条,再多再好的人才都不能用。第三,要有明确的任职资格条件。任职资格条件应该是与所任职位的基本要求直接相关的,是履行职责所必备的,不应在工作要求之外寻找用人标准。第四,对备选者要进行考察,了解其特长和潜能,根据比较客观的标准择优录用。B.任人唯贤原则任人唯贤就是根据德才兼备的标准任用人才第一,要正确认识德与才的关系,贤是德与才的统一体。第二,任人唯贤意味着用人之长,容人之短。第三,任人唯贤更意味着容人之长,不忌贤妒能。。第四,任人唯贤的“唯”字表明,考量人才除了德与才之外。C.论功行赏原则所谓论功行赏,就是按照教育行政人员的工作实绩和贡献进行赏罚。D.合理流动原则03.A.实施考试录用制度的意义第一,从历史的角度看,考试录用制度是有史以来最进步的一种人事任用制度,我国古代用人制度主要有世袭制、军功制、察举征辟制、九品中正制和科举制五种。第二,通过考试录用人才的方式同委任制、选任制和聘任制等用人方式相比具有明显优越性。第三,考试录用制度是建立高效率的教育行政系统的直接需要。B.考试录用制度的基本内容国家公务员考试录用,以德才兼备为标准,贯彻公开、平等、竞争的原则。04.考核的内容包括德、能、勤、绩四方面,重点考核工作实绩。05.教育财务行政基本制度(一)预算制度(二)会计制度(三)决算制度(四)审计制度第八章01.教育机制指的是教育现象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运行方式。02.教育机制的类型A.教育的层次机制。它包括宏观教育机制、中观教育机制和微观教育机制三种机制。B.教育的形式机制C.教育的功能机制。它包括激励机制、制约机制和保障机制。这种机制一般采用三种方式来发挥作用:一是提供经费、设备等物质条件;二是提供观念的导向、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等精神条件;三是提供管理或服务的方式。03.教育机制改革指的是探索和发现新的教育机制、修正和转换错的教育机制及调整和完善已有的教育机制三个方面。第九章01.教育观是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对教育的系统的理性认识。02.笔者不揣浅陋,认为对教育基本问题的认识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教育是什么的问题;二是教育的作用问题;三是怎样发挥教育的作用问题;四是教育作用的结果问题。对教育是什么的认识而形成教育本质观;对教育作用的认识而形成教育价值观;对如何发挥教育作用的认识而形成教育实践观;对教育作用结果的认识而形成教育质量观。第十章01.激励顾名思义就是激发、鼓励的意思。激励就是调动人的工作积极性,使其把潜在的能力充分发挥出来。02.内容型激励理论A、需要层次理论B、双因素理论C、成就需要理论D、ERG理论03.赫兹伯格修正了传统的满意和不满意的观点,他认为,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满意,而不是不满意;不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不满意,而不是满意。凡是能够防止员工不满意的因素就是保健因素,只有那些给员工带来满意的因素才是激励因素。因此被称为双因素理论。04.期望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佛鲁姆(VictorVroom)提出的,他认为激励是评价、选择的过程,人们采取某项行动的动力或激励力取决于其对行动结果的价值评价和实现目标可能性的估计。激励力的大小取决于效价和期望值的乘积:激励力=效价•期望值M=E•V05.Y理论的要点如下:A、人们并非天生就对组织的要求采取消极的态度,之所以如此,是由于他们在组织内的遭遇造成的;B、人们并不是天生就厌恶工作,应用体力、脑力来从事工作,对于人来讲,就和娱乐、休息一样自然;C、外来的控制和惩罚的威胁并不是促使人们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的唯一方法,人们对自己所参与的目标能采取自我指挥和控制;D、对目标的参与是同获得成就的报酬直接相关的;E、在适当条件下,人们不但能接受、而且能主动承担责任;F、大多数人都具有相当高度的用以解决问题的想象力和独创性;G、管理当局的任务是安排好工作环境条件和工作方法,使人们的智慧潜能发挥出来。基于Y理论的管理措施A、分权和授权。给下级一定的权力,让他们能较自由地支配自己的活动,承担责任,为下级满足自我需要创造条件。B、扩大工作范围。为员工提供富有挑战性和责任感的工作。C、采取参与制: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决策。D、提倡自我评价。通过自我评价承担更多的责任。第十一章01.教育管理观是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对教育管理的一种系统的理性认识。02.主体教育管理观是一种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教育活动的主体和社会生活的主体的教育观。这种教育管理观的教育理论基础是,在教育本质观上,它认为教育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