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山西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三国时,曹操将南匈奴分成左、右、南、北、中五部,左部居今汾阳,右部居今祁县东南,南部居今隰县,北部居今忻州,中部居今文水。每部立匈奴贵族一人为统帅,派汉族官吏一人作司马,进行监督。西晋时,塞外匈奴大量内迁,总数在30万以上。羯族随匈奴迁入山西,集中于上党的武乡(今榆社北),被称为“匈奴别部”。鲜卑族集中于代县、大同。西晋灭亡后,黄河流域的广大地区成为各族统治者争权夺利的战场。在长达120多年的时间里,山西先后为前汉(山西中部)、后赵(山西南部)、前燕(山西中部和西南部)、前秦(山西中部)、代(山西西北部)所统治。淝水之战后,山西中南部又先后为西燕、后燕、后秦、夏所攻占,人民饱受战乱之祸,直到公元439年,山西全境才由北魏所统一。有容乃大蓄势待发一、历史名人二、历史文物名人篇匈奴汉国皇帝刘渊字元海,南匈奴左贤王刘豹之子。少年时代酷爱读书,以上党名土崔游为师,遍习《诗经》、《周易》、《尚书》、《史记》、《汉书》和诸子学说等经典。汉化程度很高,颇受时人器重。射艺精熟,膂力过人。304年自称汉王,以平阳为都,建立汉国。踞有法氏(高平县)、屯留(长子县)、中都(太原市)、蒲阪(永济县)、平阳(临汾市)据有河东全境。308年称帝,国号为汉。310年病卒,历位六年。刘聪字玄明,新兴(山西忻州市)匈奴人。刘渊第四子。汉化程度很高,14岁通习经史、百家之学,对孙吴兵法尤为精熟。善书法、诗赋,工草隶二体,有诗百余篇,赋颂50余篇。武艺精强,膂力过人,弯弓300斤。文武俱佳。310年杀太子刘和继位,在位期间,是匈奴汉国最强盛的时期。创立了一套胡、汉分治的地方行政体制,318年),刘聪病卒。前赵皇帝刘曜字永明,新兴(今山西忻州市)匈奴人。刘渊养子。身长九尺三寸,垂手过膝,白眉,目有赤光,须髯不过百余根,而皆长五尺,与众不群”。读书志于博览,不求精思章句,射技尤佳,能洞穿一寸厚的铁板,被称为“神射手”。常以乐毅、肖、曹自比。年轻时居于汾阳管涔山。318年刘聪死,刘曜以关、陇为基地建立前赵政权,由于没有一套系统的措施进行有效的政治统治,因而在石勒的军事打击下,迅速崩溃。正是“其兴也勃,其亡也速”。后赵皇帝——石勒字世龙。上党武乡(榆社)人。后更姓为石,始名。匈奴后裔。20余岁押往山东为奴。后召集王十八骑为盗。308年,刘渊称帝,授石勒持节、平东大将军。319年据平阳、洛阳以东之地称大单于、赵王,定都襄国,史称后赵。330年称帝,著名的少数民族帝王。石勒重视汉文化的继承和发扬。采用汉朝选官制和办学培养人才。任用贤能。设立太学、小学十余所,下令郡中集学子进郡立学校,制定考试三次学业修成的制度,后来制定了秀、孝试经之制,为隋唐王朝科举制之滥觞。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石勒鼓励农业,常常劝民农桑,下令禁止酿酒。对人遇事没有民族偏见。他还整饬风俗,革除陋习。痛恨西晋贵族的奢侈风尚。病重时下令三日而葬;内外官僚葬后就除去丧服;不禁婚娶、祭祀、食肉等;牧守不能离开职守奔丧;下葬时棺内不藏金玉器玩;用土葬。石勒的薄葬和土葬在民间影响很大。直到元代胡三省还感叹:“勒卒十二日而葬,未有之如是之速者也。”石勒仿效汉族文化传统,组织学者幕僚著书立说。计有《上党国记》、《大将军起居注》、《大单于志》、《辛亥制度》等。后赵皇帝——石虎字季龙。上党武乡县(山西榆社县北)人,石勒父亲养子。当石勒被拐卖到山东时,石虎随母仍留山西。石虎作战英勇,弓马娴熟,深得石勒赞赏,被封为征虏将军。石虎为石勒后赵政权东征西讨,立下汗马功劳。335年石虎自立为王,将国都从襄国(河北邢台西南)迁到邺(河北临漳县西南)。同年将石勒亲属势力消灭殆尽。337年改称大赵天王,349年改称赵皇帝,最终取代了石勒赵国。石虎生性残忍,先后杀死两位妻子,在军队中如果遇到强健的战士,会借机将其杀死,以解心头之快;战斗中,对俘虏不分好坏男女一律坑杀,很少有俘虏生还。称帝后,本性不改,穷奢极欲,劳民伤财,大肆营建宫殿,百姓的劳役负担超过任何一代。石虎将都城迁到邺后,修建台观40多所,又营建长安、洛阳的宫殿,两地服役的人有40多万。各州为石虎征战造兵器的就有50万人,近100万人口脱离农业在外为石虎服劳役、军役,剩下只有3/10的人口在从事农桑生产。在征调做船夫的17万人中,就有1/3遭杀害。造成石赵国道路上“死者相望”的凄凉境象。石虎还滥增女官二十四等,东宫设官十二等,民间20岁以下,13岁以上的三万多女子被征。郡县官吏又仗御旨,夺人之妻九千余人。激烈的阶级矛盾、残酷的宫庭斗争,使石虎在惊恐不安中终于在349年因愁恐而死,终年54岁。三晋帝王春秋霸主晋文公胡服骑射武灵王简襄功烈赵简子简襄功烈赵襄子鲜卑骄子拓跋宏汉国皇帝刘渊汉国皇帝刘聪前赵皇帝刘曜后赵皇帝石勒后赵皇帝石虎后唐太祖李克用后唐庄宗李存勖后唐明宗李嗣源后晋高祖石敬瑭后晋出帝石重贵后汉高祖刘知远北汉皇帝刘崇北汉末帝刘继元独孤信北周云中(今大同)人。因屡立战功,先后历任别将、荆州防城大都督、武卫将军、卫大将军、都督三荆军事兼尚书右仆射、车骑大将军、河内郡公、陇右十州大都督、加授太子太保、大司马、柱国大将军。隋文帝即位后,赠太师、上柱国、十州诸军事、冀州刺史,封赵国公,邑一万户,谥曰景。独孤信教子有方,一生共有六子七女,六子俱任官职。其女:长女为周明敬后;四女为元贞皇后;七女为隋文帝皇后。斛(HU)律光字明月,高车族,北齐朔州人、将门出身,北齐名将。斛律光少工骑射,以武艺知名,17岁为都督,累升卫将军、大将军,左丞相。他有一个女儿作了皇后,两个女儿是太子妃,子弟皆封侯作将,娶了三位公主。张辽字文远,雁门马邑人,三国时曹魏五大名将之一。先后从属丁原、董卓、吕布,后归于曹操。随军征讨,多有战功,赤壁战后,曹操征孙权不下,独任张辽以御孙权。后孙权引军入寇,张辽仅以八百之众破敌军十万,威震敌国,名扬天下。黄初三年,张辽病笃,逝于江都,谥曰刚侯,享年五十三岁。娄昭君北齐代郡平城人(今大同)。慧眼独具,看到服劳役的高欢相貌奇伟,产生爱慕之意,暗地赠给高欢金银财物,结成美满姻缘。当时高欢为了与茹茹国建立外交关系,打算娶茹茹公主,因考虑娄昭君而犹豫未决,娄昭君以国家利益为重自动腾出正室,让高欢合婚,举国称赞。长子高洋北齐帝位后,尊为皇太后。天保十年,高殷即位,封她为太皇太后,太宁二年(公元562年)病逝。娄昭君共生六男二女,三男即位皇帝,三男即位称王,二女皆为东魏皇后。独孤皇后文献皇后独孤氏,名伽罗,隋朝云中(今大同)人,周大司马独孤信之七女。独孤信见杨坚相貌奇伟,器宇轩昂,故将伽罗女许配为婚,时年十四。隋文帝即位之后,封为文献皇后。文献皇后不好华丽,专喜读书,识达古今,做了很多有益之事。大都督崔长仁是文献皇后表兄,触犯王法,按律当处斩,隋文帝看在皇后情面,有意赦免其罪。皇后进谏说:“国家之事岂可顾私。”遂将崔长仁处死。文献皇后很有政治才能,每当与隋文帝议论国家大事,看法往往不谋而合,故而宫中称为二圣。但在确立隋王朝的继承人上犯了错误,对废掉忠厚的长子杨勇,改立比较善于伪装的次子杨广为太子负有一定责任。仁寿二年八月,文献皇后病逝永安宫中,终年59岁,葬于太陵。书法大师卫夫人名铄,字茂漪。东晋女书法家。河东安邑(山西夏县)人。卫夫人少好学,酷嗜书法艺术,特善隶书。晋人钟繇曾称颂其书法说:“碎玉壶之冰,烂瑶台之月,婉然若树,穆若清风。”卫夫人在书法艺术理论方面撰有《笔阵图》一卷,全面深入地参考了有关书法理论,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卫夫人对书法艺术中的笔、意关系和书家修养等作出深刻论述。认为用笔有六种方法,篆书是“飘扬洒落”,章草为“凶险可畏”,八分书为“窈窕出入”,飞白书为“耿介特立”,倘能“每为一字,各象其形”,则“斯超妙矣,书道毕矣。”卫夫人在《笔阵图》中提出初学书法,“先须大书,不得从小”,“善鉴者不写,善写者不鉴”等理论原则。卫夫人概括对书法艺术总体认识,提出了“力筋”之说。认为:“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多肉微骨者谓之墨猪。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成为中国书法理论中的重要内容和评判标准,对历代书法理论和实践的发展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卫夫人名望远播海内,著名大书法家王羲之少年时曾拜在门下,学习书法,其后青出于蓝,成为中国书法史上首屈一指的人物。地图学家裴秀字秀彦,西晋杰出的地图学家。被誉为我国古代地图学之鼻祖,与欧州学者托勒密并称为世界古代地图史上东西方相辉映的两颗灿烂明星。裴秀创造性地提出了“制图六体”,并编制了《禹贡地域图》十八篇,从而奠定了他在地图史上的地位。此后一千二、三百年间的地图制作,在方法上没有跳出他的规格。裴松之:南朝史学家。为《三国志》作注。郭璞:字景纯,河东闻喜人,东晋文学家训诂学家。撰《新林》十篇、《卜韵》一篇。注释《尔雅》,别为《音义》、《图谱》。又注《三苍》、《方言》、《穆天子传》、《山海经》及《楚辞》、《子虚》、《上林赋》数十万言,皆传于世。所作诗赋诔颂亦数万言。法显东晋司州平阳郡武阳(今山西临汾地区)人,一说是并州上党郡襄垣(今山西襄垣)人。中国古代佛教名僧,卓越的佛教革新人物,第一位到海外取经求法的大师,杰出的旅行家、冒险家、翻译家。自小出家志坚贞魏晋南北朝时,佛教得到很大发展。佛教典籍大量翻译;西晋全国佛寺达180座,僧人3700人。法显生活在佛教在中国空前大发展的历史时期。法显三岁被度为沙弥。二十岁时,接受大戒。从此,他对佛教信仰之心更加坚贞,时有“志行明敏,仪轨整肃”之称誉。历尽艰险取经归399年,六十五岁的法显已在佛教界度过了六十二个春秋。法显深切地感到,佛经的翻译赶不上佛教发展的需要。特别是戒律经典缺乏,佛教徒无法可循,以致上层僧侣穷奢极欲,无恶不作。为了维护佛教“真理”,矫正时弊,年近古稀的法显毅然决定西赴天竺(古代印度),寻求戒律。是年春,法显等人经敦煌西出阳关经十七个昼夜,一千五百里路程,渡过“沙河”(白龙堆大沙漠)。翻过葱岭,到达北天竺佛教中心弗楼沙国(今巴基斯坦白沙瓦)。此后用四年多时间周游中天竺,巡礼佛教故迹。404年来到佛教发祥地拘萨罗国舍卫城的祗洹精舍。僧人对法显不远万里来此求法,深表钦佩。405年始,法显在佛教极其兴盛的达摩竭提国滞留三年,学习梵书梵语,抄写经律,收集佛教经典六部。随后又周游南天竺和东天竺。409年底,法显离到达狮子国(今斯里兰卡)。求得经典四部经典。至此,已身入异城已经十二年。著书译典后世传411年,法显完成了取经求法的任务,踏上归途,412年在青州长广郡(山东即墨)劳山上岸。法显65岁出游,前后历经十三年、三十余国,回到祖国时已七十八岁了。登陆后他旋即来到荆州(湖北江陵)辛寺,420年终老于此,卒时八十六岁。在临终前的七年多时间里,一直紧张艰苦地进行着翻译经典的工作,共译出了经典六部六十三卷,计一万多言。他翻译的《摩诃僧祗律》,也叫大众律,为五大佛教戒律之一,对后来的中国佛教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法显还将自己西行取经的见闻写成了一部不朽的世界名著—《佛国记》。全文九千五百多字,在世界学术史上占据重要地位,不仅是一部传记文学杰作,而且是一部重要的历史文献,是研究西域和印度历史的重要史料。《佛国记》也是中国南海交通史上的巨著。对信风和航船的详细描述和系统记载,成为中国最早的记录。同时,法显还将西行取经的见闻写成了一部不朽的世界名著—《佛国记》。全文九千五百多字,在世界学术史上占据重要地位,不仅是一部传记文学杰作,而且是一部重要的历史文献,是研究西域和印度历史的重要史料。《佛国记》也是中国南海交通史上的巨著。对信风和航船的详细描述和系统记载,成为中国最早的记录。发现美洲第一人1998年七月的一天,一位来自台湾的老者,不经意间道出一句惊世之语:山西不仅有晋商辉煌,美洲也是山西人最早发现的。这位老者名叫原馥庭,原籍山西万荣,原先生并将珍藏的达三先生的《法显首先发现美洲》、卫聚贤先生的《中国人发现美洲》寄来,两书一为六十年代出版,一为八

1 / 10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