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番禺区城镇发展“十一五”规划1广州市番禺区城镇发展“十一五”规划一、“十五”期间城镇发展的现状(一)城镇发展现状1、社会经济发展概况番禺区位于广州市南部,珠江三角洲中部河网地带。番禺区所辖的行政区域范围(不含南沙区),总面积约786平方公里,下辖10镇,7个街道办事处。区政府设于市桥街。2005年番禺区地区生产总值达596.28亿元,“十五”时期年均增长14.7%,延续了“九五”期年均13.8%的快速增长,并超出原计划目标4.2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达到6989美元(户籍人口口径),相当于中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水平;地方财政收入达到38.2亿元,年均增长19.31%(按可比口径),持续发展能力得到增强。产业结构不断提升,三次产业的年均增长分别是5.7%、15.9%和14.8%,比重由2000年的8.8:55.3:35.9演进为2005年的5.7:55.6:38.7(其中第三产业的统计口径发生变化),总体上达到了工业化中期的后一阶段。在全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步伐迅速推进的条件下,第一产业稳步增长,第二、三产业增长迅速,其中第三产业的增长尤为突出。受统计口径调整的影响,“十五”期间番禺区第三产业的比重仅提高了2.8个百分点,而2005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51.39亿元,比上年增长22.9%,比2000年增长了2.52倍。各产业内部结构优化也十分显著。按照“稳粮、减蔗、控蕉、增菜、优鱼、扩花、调牧”的思路调整生产结构,农业产业化成效明显,2005年全区蔬菜、水果、水产、花卉的种养面积比例比2000年分别增长0.3%、23.7%、46.4%和5.08倍,建成标准化农田41.3万亩。工业结构不断优化,大型企业的示范效应和带动效应逐步增强,以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为代表的新兴产业正逐步替代以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为代表的传统产业成为主导产业。2005年,全区工业总产值达到1158.96亿元,“十五”时期年均增长15.5%;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22.6%,比“九五”期末上升7.03个百分点;经上级政府部门认定的三类先进技术型企业由2000年的19家增长到98家。第三产业步入快速增长轨道。大型商业项目不断进驻。房地产业和旅游业发展迅速,五年来,新建商品房实际销售面积达到862.31万平方米;旅游业共接待游客3025.31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68.68亿元。餐饮酒店业蓬勃发展,2005年餐饮业实现营业收入46.47亿元,比2000年增长2.35倍。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2005年海关进出口总值达135.98亿美元,其中出口总值为75.92亿美元,比2000年分别增长132.6%和130%,外资的投入逐步向技术资金密集型产业、基础设施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延伸。2005年全区社会从业人员年平均工资18157元(不含南沙,本段数据口径相同),增长4.1%;职工年平均工资23226元,增长4.5%。据番禺区120户城镇居民住户调查资广州市番禺区城镇发展“十一五”规划2料显示,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8122元,增长4.2%;人均住房建筑面积40.3平方米。2000年6月,番禺撤市设区。2002年3月番禺区行政区划调整,下辖市桥、沙头、东环、桥南4个街道办事处,沙湾、石碁、钟村、大石、南村、新造、化龙、石楼、榄核、灵山、大岗、东涌、鱼窝头、黄阁、横沥、万顷沙共16个镇,1个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和305个村民委员会,新造镇的小谷围岛由于大学城的建设也单独成立小谷围街道办事处。2005年4月28日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南沙区。将番禺区的南沙街道和万顷沙镇、横沥镇、黄阁镇、灵山镇的庙南村、七一村和庙青村的部分区域,东涌镇的庆盛村、沙公堡村、石牌村的各一部分区域划归南沙区管辖。目前,番禺区下辖共有10个镇,7个街,247个行政村。2、城镇规划编制(1)总体规划为配合广州南拓战略的实施,围绕城市建设发展的要求,积极开展各镇总体规划的编制。《沙湾镇总体规划》已于2003年12月经广州市政府批出并公告实施,《化龙镇总体规划》已获广州市城市规划局批准。《石楼镇总体规划》、《大岗镇总体规划》已于2005年8月经广州市政府批出并公告实施。原榄核镇、原灵山镇、石碁镇、原鱼窝头镇、原东涌镇、钟村镇、南村镇总体规划已上报广州市城市规划局审查。这些总体规划的编制对完善全区的规划体系起到良好的作用。(2)控制性详细规划在《广州市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番禺片区发展规划》的指导下,全区开展了中心城区南区、西区、东区、北区、中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现已完成并于2006年11月上报市规划局审查,市规划局已有审查意见。另外,各镇中心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也正在开展之中,其中石碁镇中心区、石楼镇中心区、化龙镇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已编制完成并已上报市规划审查;沙湾镇中心区、榄核镇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正在编制中。为促进全区经济发展及工业结构转型,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全区共完成30个工业集聚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其中25个已获得市有关部门审批。现代产业园控规调整已编制完成,正在市规划局审批,东涌万州工业区控规正在编制中。(3)专项规划专项规划是总体规划在某专业领域的深化和具体化,对相应专业领域的建设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番禺区目前已完成丹山河二期改造规划、德兴公园规划、高尔夫球场发展规划、全区密度分区规划、番禺区加油站布点规划、番禺区中小学布点规划、青少年活动中心周边道路及用地控制方案、城市中心商贸区规划、余荫山房旅游区总体规划、番禺区通信管道网专项规划、体育公园规划、五星级酒店的初步选址规划、大北路地下步行街规划方案、百越广场规划、水晶宫改造规划、跨国产业园河涌改造方案、番禺区道路客运站布局规划、中心城区综合交通规划、沙湾镇福涌、龙岐片整治规划、广州市番禺区商业网点发展规划、全区国家省市重点项目安置区及村经济留用地选址规划、水利会战两类留地规划等,充分发挥了规划的龙头作用,有效地引导了各专业领域的建设。此外,全区村民住宅布点规划、全区医疗机构布点规划、全区高压电网规划、全区停车设施规划及番禺社区基础设施布点规划等专项规划正在编制或审查中。广州市番禺区城镇发展“十一五”规划33、城镇建设现状(1)番禺沙湾水道以北地区,受广州市区经济扩散和影响,工业发展较快,形成了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外向型工业体系,并积极发展房地产和旅游业,极大地推进了番禺北部地区城乡建设的步伐,城镇发展空间与周围农村地区已形成一体化雏形。南部地区工业发展较慢,农业经济相对较发达,农业产值占全区农业总产值约70%,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南部城乡建设用地规模较小,城镇除大岗镇有连片发展趋势外,其余城镇仍为小规模的“点状”发展,农村居民点基本是沿河涌分布和发展。(2)积极配合省、市重点建设项目建设,完成了大学城约18平方公里建设用地、地铁3号线(含新光快速路)、南部快速干线的征地、拆迁安置用地选址;东新高速公路、产业园大道的用地选址;金枫大道拆迁安置用地选址;广南变电站拆迁安置用地等。并开展了各镇闲置用地情况调整及有关历史用地的调查补办工作和广州新火车站规划控制范围内沙湾镇、钟村镇及大石街、洛浦街的建设用地、建设情况等的调查。(3)完成了南洲水厂原水管网改造工程(番禺段)、省重点项目“LNG输气干线工程”(番禺段)、“珠江三角洲成品油管道工程”(番禺段)的选线工作。(4)按照现代化大都市新中心城区的标准和要求,加大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的力度。“十五”期间,全区公路建设累计投资28.6亿元,是“九五”期间的3倍。新建公路284.4公里,新建桥梁96座17648.16延米。加快地方公路建设,全区投入资金2亿元,新建和改建镇村公路57条、117公里,301个行政村开通了客运班车。投入近6亿元推进各项硬件工程建设,完成了福德路二期、市区宽带管道铺设、光亮工程二期、S362线沙湾至紫坭段改造等工程,完成西环路及市桥三桥扩建、番禺汽车客运站、德兴大桥、西丽大桥、禺山高中东区、少儿活动中心、番禺中学第二校区、前锋净水厂首期等7项工程;完成工程总量90%以上的项目有市广路扩建、新殡仪馆二期、市桥北二环、S111线龙美至大同段改造第一标段、西线公路榄核段、仲元中学扩建、城北公园二期、教师进修学校改造等9项工程。西丽公园、德兴桥头绿地、平康公园二期、市桥河水系综合整治等工程按计划顺利推进。在大力推进城市建设的同时,规范建筑市场秩序,狠抓工程建设质量、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管理。全区有4项工程获市优良样板工程奖,1项获“五羊杯”奖,2项获省安全生产、文明施工优良样板工程奖。(5)环境综合整治取得明显成效。建立了查处违法建设的工作例会等制度,加大对违法建设的查处力度。对城区部分主干道进行了立面整饰,对洛溪大桥等5个出入口和市良路等8条主干道进行了绿化和整治。清拆违建违章广告和不规范防盗网5.4万平方米,完成了三枝香水道“一河两岸”的景观道路建设。扎实推进“青山绿地”工程,公园和道路新增绿化面积23万平方米,群众性义务植树达5万多人次。改造林相2460亩,植树28万株,营造生态防火林带3公里,完善农田林网150公里。随着各项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城市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和生态环境对经济发展的承载力明显增强。4、城镇管理现状城镇规划及规划管理工作在“十五”期间得到高度重视,全区13个镇全部编制了总体规划;番禺中心城区东、南、西、北、中五个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都已编制完成,各镇中心区都在编制控制性广州市番禺区城镇发展“十一五”规划4详细规划,目前正在积极开展规划管理单元的控规编制工作,提高控规覆盖度;沙湾镇的紫坭、三善、蚬涌三个中心村、大石镇的猛涌村编制了中心村规划;洛铺街的厦滘村,石楼镇的大岭村编制了文明示范村整治规划、中心镇的61个中心村中有30个村编制了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大学城及其安置区编制了谷围新村详细规划。这些规划,对镇、村域范围内的社会经济发展及镇区建设、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人口现状特征、发展规模、产业结构和用地结构等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和科学的安排,对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城镇环境保护、旧城改造、防灾减灾等做了周密的安排和规划,成为小城镇建设的重要指导文件,对于规范政府施政行为,确保小城镇建设有序发展,促进小城镇建设项目决策科学化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二)存在的主要问题1、番禺正处在快速城市化的初期阶段,经济增长主要依赖村镇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质量不高。在基本完成工业化初期阶段,工业化进程进入以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的工业化中期阶段,原发展模式已不能适应广州城市空间南拓等多方面形势的发展要求。2、以村镇经济发展为主的经济增长模式,工业企业规模小、布局分散,导致土地利用功能混杂,特别是工业布局与土地开发的无序,造成环境的污染,妨碍城乡的集聚发展,给农业发展和环境的保护造成较大的压力。以村镇招商引资为特点的房地产开发,规模过大且各自为政;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不足且相对落后。3、空间结构不平衡。主要是受广州市区的辐射影响,番禺城镇空间结构上存在着明显的南北差异;以沙湾水道为界,北部城镇密集,南部城镇密度较低;北部城镇规模较大、经济实力较强,南部城镇规模较小、经济实力较弱;北部交通发达,城镇间联系密切,南部交通网络不完善,城镇间联系不便。4、市政设施。番禺城市化的最大问题是短时间内人口大量集聚所引起的城市交通、能源、市政设施、环境问题。目前市政设施滞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建设与布局各自为政,造成资源和投资的浪费,给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5、规划管理。(1)番禺片区规划(含路网)均未完成审批程序,导致下一层次规划(如镇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等)缺乏合法的规划依据,增加了下一层次规划的难度,延长了规划的审批时间。(2)广州市重点控制区(如广州新城)及不少大型市政设施建设尚在论证中(如高压走廊、LNG干线等),广州市城市规划局一直没有发出文件具体明确控制要求,使得对该区域的规划控制无法把握,该区域的具体项目报建手续也无法操作。(3)“城中村”改造规划的开展遇到不少困难。镇工业集聚区由于引导工作等种种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