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世界资源状况与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本章教学目的和教学重点•教学目的: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本章学习让学生了解世界资源的状况和各类资源的进出口情况,在此基础上认识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极端重要性、条件和对策。•教学重点: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带着对下面问题的思考,学习本章内容:•从世界资源环境变化看科学发展观•07国本2班王国峰:资源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类的生存斗争是研究世界经济问题的一个基本视角。在人类开发利用资源的过程中,资源环境的利用和控制都面临着既有的技术问题,经济问题和政治问题已不仅关系到各国的生存和发展,还影响到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协调各国在处理资源、环境上的立场、权利和责任,是全球化时代国际政治中不可回避的新课题。•现在世界上正面临着许多问题。例如温室效应主要祸首二氧化碳。我国是世界第二大排放国,而且目前二氧化硫的排放已是世界第一;土地沙漠化,世界上沙漠正以每年600万公顷的速度侵蚀土地,而我国每天都有500公顷的土地被沙漠吞食;森林面积减少,全世界每年有1200万公顷的森林消失,而我国年均消失天然林40万公顷,且按近十年的平均采伐和毁坏森林的速度,到2055年将消失全部森林。•能源问题。能源有限,人均能源、资源供需量矛盾突出;优质资源所占比重较小,石油对外依存度高;能耗强度处于上升阶段,能源利用效率偏低。环境问题。水体污染严重,固体废物污染形势严峻,气候变暖加剧。应对以上问题,世界各国都对本国的各种问题进行控制、限制以及修复。对于我们中国政府也提出了相应的理论、政策及要求。•本章主要讲了两个问题:一是世界资源状况;二是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因为我们要把讲授的重点放在第二个问题上。所以我把第一个问题里所包括的三节合在一起作为第一个问题,进行简单介绍,然后重点学习第二个问题。对于我们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和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也需要很好地了解各国资源的优势,希望大家在课后自觉主动地看书。•一、世界资源状况•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和财力资源,它们是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物质前提和基本条件。这里讲的主要是前两种。•战后,世界各国资源状况均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是人口增长过快;二是自然资源耗竭;三是生态环境污染等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问题。成为制约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一)世界人口与人力资源•1.人力资源与人口•1)人力资源与人口的关系•人力资源指人口中那些已经成年并具有和保持着正常劳动能力的人。•人力资源与物质资源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共同点:具有使用价值、稀缺性和可选择性。•不同点:•(1)作为人力资源实体的劳动者具有思想性、主观能动性;•(2)劳动者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3)人力资源具有可再生性和可塑性。人口规模庞大不等于人力资源充沛。在人类已经进入信息化和知识化的今天,素质低下的人口,不仅不能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反而会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障碍和负担。•2)人力资源的重要性及其结构变化•(1)人力资源的重要性:人力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核心、最宝贵的资源。•(2)人力资源的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随着产业结构的变化,大工业的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出现和发展,促使体力型简单劳动者向体力加智力的复杂劳动者转变;高科技产业的大发展,又使简单的体力型劳动者的数量大幅度减少,复杂的智力型劳动者比重大幅度增加。•2.世界人口的增长趋势及其影响•1)世界人口的增长趋势•(1)世界人口增长的绝对量越来越大•1820年地球人口只有10亿,2004年已经达到63.78亿;预计到2050年将达到89.19亿。呈加速度快速增长。•(2)增长速度经历了缓慢、加快再到逐渐放慢的过程。见99页。•(3)世界各类国家和地区人口增长很不平衡•经济越发达,人口增长越慢;经济越落后,人口增长越快。这种强力反差将导致世界经济与政治矛盾加剧。•2)发展中国家人口剧增及其影响•(1)发展中国家承受着巨大的人口压力•1950年发展中国家人口总数为16.9亿;2004年增加到51.7亿;预计到2050年将增加到77亿。•(2)人口过快增长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第一,经济发展负担沉重;•第二,加剧发展中国家的贫困;•第三,两极分化问题日益突出。•(3)人口过快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影响•第一,地球资源的消耗加快,并造成生态失衡,导致全球资源危机•第二,南北经济差距加大。•第三,不利于世界和平稳定。•世界上不时发生的移民潮、难民潮、偷渡潮以及其他各种社会经济问题,与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过快密不可分。•3)发达国家人口出生率的持续下降及其影响•2000—2005年间发达国家人口年均增长仅为0.2%,有些国家出现负增长,如意大利为-0.1%。出生率、死亡率下降,必然形成人口老龄化。65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7%以上,即被看成进入老龄化社会。老龄化状况看101页表4-1。•老龄化的影响:(1)劳动力结构老化;(2)劳动力短缺;(3)社会保障负担加重。•3.世界人口的分布与迁移•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日益加快,在全球范围内掀起国际人口迁移浪潮。1960年仅有7900万,2000年约有1.75亿。其特征是:一方面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和老龄化,需要靠外国劳动力补充其劳动力不足;另一方面,这些国家很多重体力劳动的就业岗位,特别是脏、累、险的工作,没有人愿意干,需要移民来承担。•(二)世界土地与农业资源•1.世界土地资源及其总体结构•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基础,是从事一切社会实践的基地和进行生产过程不可或缺的生产资料,是人类生态系统物质的供应者和能量的调节者。•威廉.配第:“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1)土地资源的分布及其利用方式•2003年世界土地总面积为130.64亿公顷,其中耕地14.04亿公顷,占10.5%;牧场34.85亿公顷,占26.0%。•亚洲土地面积最大,为30.85公顷,耕地仅为18.6%;非洲次之,为29.78亿公顷,耕地仅为5.5%;欧洲22.60亿公顷占63%;北美和中美21.37亿公顷,土地利用状况与世界平均水平较为接近;南美洲17.55亿公顷,森林占50.5%;大洋洲8.49亿公顷,牧场占50.7%。•发展中国家拥有耕地约为9.50亿公顷,占世界耕地的52.9%,由于农业技术、机械化程度较低,人口数量较多,需要通过扩大耕地面积来提高农业总产量;发达国家拥有耕地6.41亿公顷,占世界耕地的47.1%,发达国家采用集约化农作方式,农业技术水平及机械化程度普遍较高,平均单位农业劳动生产率高,人口又较少,因此粮食总需求量不高无需扩大耕地面积。一些产粮大国,如美国、法国、澳大利亚等还不得不采取休耕、轮作等方式限制粮食产量增加。•2.世界粮食生产与分布•1)世界粮食产量的变动情况•“民以食为天”。随着科技革命成果在农业中的应用,世界农产品单位面积产量和总产量都有很大增长。二战以来,虽然个别年份有所波动,但总的来看呈上升趋势。•世界各国粮食拥有量差别很大:非洲国家人均粮食拥有量仅为100公斤,有些国家才几十公斤;2003年占全球总人口不足1/5的发达国家,粮食产量却占世界产量的41%。其中。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丹麦、匈牙利等国人均粮食拥有量均超过1000公斤,最多的澳大利亚,其人均拥有量近2000公斤。•2)世界粮食生产分布状况•农作物中种植最普遍的是粮食作物;粮食作物又以谷物为主。因此,人们通常用谷物产量和贸易量代替粮食产量和贸易量。•世界粮食生产主要分布在亚洲、北美洲和欧洲。其粮食种植面积约占世界种植总面积的80%,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90%左右。•从世界各国来看,一般说来,凡土地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国家,粮食产量都较高。如中国、美国和印度2000年粮食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48.3%。人口不足世界人口5%的美国,粮食产量却占世界总产量的16.8%。•世界谷物以小麦、水稻和玉米为主。•(1)小麦。2003年,全球小麦产量占全球粮食总产量的26.8%。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华北平原和东北平原、北美中部小麦带、独联体各国温带草原区的黑土带、澳大利亚和印度的亚热带与热带草原区等。2004年,中国、印度、美国、俄罗斯和法国的小麦产量分别占世界总产量的14.6%、11.5%、9.4%、7.2%和6.3%。•(2)水稻。世界水稻播种面积是小麦的2/3。2003年全球水稻产量占全球粮食总产量的28.4%。水稻是热带和亚热带作物。其产地主要在亚洲东部和南部季风气候地带,如中国、印度、东南亚各国,墨西哥湾沿岸、密西西比河下游地区以及拉丁美洲部分地区、热带非洲和地中海地区等。2004年,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和孟加拉国的水稻产量分别占世界水稻总产量的29.3%、21.3%、9.0%和6.3%。•(3)玉米。玉米是第三大农作物。2003年全球玉米产量占全球粮食总产量的30.7%。玉米的适应性较强。主要产地是北美洲、中国及欧洲。2004年,美国、中国、巴西、墨西哥和法国玉米产量分别占世界粮食总产量的41.6%、18.3%、5.8%、2.8%和2.3%。•3.世界林木副渔生产与分布•1)森林。森林是地球的“肺叶”。60%的氧气来自森林;森林是生命的宝库。每年可吸收1600亿吨二氧化碳气体,是陆地上面积最大、分布最广、组成结构最复杂、物质资源最丰富的生态系统。是自然界功能最完备的资源库、生物基因库,水、碳、养分及能源储存调节库,对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另有养护水源、保持水土、减少灾害的重要作用。•世界森林分布极不均匀。世界上有四大森林分布地区:一是亚马逊河流域热带原始森林区,占世界木材积蓄量的45%;二是刚果河流域热带原始林区;三是亚欧大陆北部寒温带针叶林区;四是北美洲北部寒温带针叶林区。•2)畜牧业。畜牧业是人类和自然界进行物质交换的重要部门,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畜牧业不仅可以改变人们的食物构成,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而且对促进整个农业、轻工业的发展、扩大出口等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除少数几个土地面积较大的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印度、巴西、阿根廷)以外,畜牧业主要集中在北美、西欧、东欧等地区。•畜牧业产品产量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食物消费水平,进而决定了该国或地区居民的营养水平。2004年,世界肉类主要生产国为中国、美国、巴西、德国、法国等;牛奶主要生产国为印度、美国、俄罗斯、巴基斯坦、德国等;蛋类的主要生产国为中国、美国、日本、俄罗斯、墨西哥等。•在畜产品的出口国中,荷兰、澳大利亚、中国是肉、蛋、奶、羊毛等4种产品中3种以上出口的国家。美国、法国有2-3畜产品出口;在畜产品进口中,日本、意大利是上述4种畜产品的主要进口国;德国、俄罗斯是肉类的主要进口国。•下面有关经济作物,包括棉花、大豆、茶叶,渔业等的情况请大家看一下书的112页-114页。•(三)世界能源资源•能源不仅是重要的燃料动力资源,而且是重要的原材料和战略物资。为此,它是人类生存发展及一切经济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实现工业现代化的前提条件。历史上三次科技革命的产生和发展,都依赖于能源技术的重大突破。当今对人类社会发展构成最大威胁的是能源。为此,两次海湾战争都与争夺能源密不可分;俄罗斯和乌克兰、欧盟等也经常在能源领域发生摩檫。现在围绕能源的争夺已经超出了地球,而进入了太空。•能源的分类:•根据能源产生的方式不同,可将其分为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根据能源能否被再利用,可将其分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根据能源消耗后是否会造成环境污染,可将其分为污染型能源和清洁型能源。•一次能源中有可再生的水力资源和不可再生的煤炭、石油、天然气资源。煤炭、石油、天然气是当今世界一次能源的三大支柱,构成了全球能源结构的基本框架。•另外,一次能源还包括核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生物能等多种新能源。二次能源包括电力、煤气、汽油、柴油、焦炭、洁净煤、激光和沼气等。•1.能源工业生产布局和消费结构•1)能源工业的生产布局•人类能源经历了薪炭时代、煤炭时代和石油时代,现正向核能、太阳能等新能源阶段发展。•能源的发展有4个特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