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与中国传统文化——湘潭大学人文素质教育全校公选课南山三阶梯教室2010年上学期3-13周32课时课件下载地址•邮箱:xdzy2010@126.com•密码:20102010•《周易》是举世闻名的中国学术名著,不是因为它的占卜性,而是因为它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的原典意义。我们讲读《周易》,也不是把它当做卜筮之书来用,而是为了帮助大家初步了解《周易》的思想体系和原典意义,把它当作弥足珍贵的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和历史社会史料,从中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元素和历史基因。推荐几本参考书目•高亨:周易古经今注,上海书店1991年版周易大传今注,齐鲁书社1998年版•金景芳和吕绍刚:周易全解,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周振甫:周易译注,中华书局1991年版•黄寿祺、张善文:周易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朱伯崑:易学哲学史,昆仑出版社2005和2009年版易学基础教程,九州出版社2002年版•李一忻:周易入门,九州出版社2003年版•张善文:周易入门,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课程具体安排一、《周易》智慧与历史文化二、《周易》释名与体例三、《周易》占筮规则和原理四、《周易》选读及史上有名占筮选解五、《周易》的历史地位及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易》之为书,广大悉备•《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精气以为物,游魂以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关于文化与文明•文化:1.教养或运用文字的能力及一般知识;2.考古学用语,同一个历史时期不以分布地点为转移的遗迹、遗物的综合体;3.人的人格及其生存的状况反映。人类创造出来的所有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以人化为核心,心灵化及其落实。文化层次结构:器物-制度-观念。○泰勒关于文化的定义: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说,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文明:1.文治教化,文治昌明;2.城市化,有人居住,有一定经济文化;3.指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表现出来的状态,与野蛮相对;4.一个地区或社会所具有的精神、艺术、道德和物质生活的总称;5.人类所创造财富的总称尤其特质精神财富。6.文明是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所逐步形成的思想观念以及不断进化的人类本性的具体体现。原始、文明与《周易》•原始而文明•原始人与文明人的差异:1.自然宗教与伦理宗教;2.前逻辑思维与逻辑思维;3.融于自然,天人混一与将自然对象化,主客分离;4.尚力不尚德,不知德为何物与崇拜力量,却以德至上;5.单纯同自然打交道,主要思考人与自然问题与同时与三个问题纠葛,即人与自然、人与人、灵与肉;6.简单语言、思想、生活、社会结构,通灵剔透与复杂化一切;7.感性化与理性至上。•《周易》:从原始到文明的发展。《周易》是中国人有意识地对事物对宇宙起源和它的本质的探索的集大成者。关于原始思维•【英】爱德华·泰勒《原始文化》1871年万物有灵论。原始人通过对梦境、幻觉、睡眠、疾病、影子、映象、回声、呼吸等现象的认识而产生了非物质性独立灵魂的观念,觉得灵魂在物体中的去留决定着这些物体生命的有无。泰勒因而采用拉丁文anima(意即灵魂、生命或气息)来为之命名,认为原始人相信anima可存在于万事万物之中,故称万物有灵。其理论以宗教进化论为基础,即断定宗教经历了灵魂观、鬼神观和上帝观的进化发展。此后英国学者马莱特对之提出修改,认为原始人在形成万物有灵观念之前已经有了相信整个物质世界都具有生命的观念,其理论又名物活论。•【英】詹姆斯·乔治·弗雷泽《金枝》1890年巫术思维交感巫术:顺势巫术与接触巫术积极巫术与消极巫术(禁忌tabu)•【法】列维-布留尔《原始思维》1930年原逻辑思维。原始人的思维是以受互渗律支配的集体表象为基础的神秘的原逻辑思维。具体的思维,不知道因而也不应用抽象概念的思维。完全不关心矛盾,讲究表象关联,不受逻辑思维任何规律支配,靠存在物与客体之间的神秘的渗透来彼此关联。人类不存在为铜墙铁壁所隔开的两种思维形式,同一社会中常常在同一意识中存在着不同的思维结构。集体表象-社会集体全部成员共有特征-世代相传-成员烙印-引起对有关客体产生特定的感情•【法】列维-斯特劳斯《野性的思维》1960年具体性思维与抽象性思维(野性的与文明的)。两种思维始终存在,互相平行发展,各司其职,互相渗透补充发展。巫术•巫术是企图借助超自然的神秘力量对某些人、事物施加影响或给予控制的方术。“降神仪式”和“咒语”构成巫术的主要内容。•古代施术者女称巫,男称觋。巫术通过一定的仪式表演,利用和操纵某种超人的力量来影响人类生活或自然界的事件,以满足一定的目的。巫术的仪式表演常常采取象征性的歌舞形式,并使用某种据认为赋有巫术魔力的实物和咒语。•从巫术的性质角度,可以把巫术分为黑巫术和白巫术。黑巫术是指嫁祸于别人时施用的巫术,以诅咒和巫蛊为主;白巫术则是祝吉祈福时施用的巫术,故又叫吉巫术,以赞美神明和向神明祈福为主。•从施行巫术的手段角度,巫术又可分为两类,一为摹仿巫术,另一种叫接触巫术。•巫术的应用:祈求帮助、招魂、诅咒、驱鬼、避邪、巫蛊、禁忌、神裁、养鬼(勾魂、降头、偷龙转凤、追魂骨)等。弗雷泽的《金枝》与巫术观念•古罗马诗人维吉尔的《埃涅阿斯纪》:特洛伊-埃涅阿斯-女先知西比尔(古希腊神话中的著名乞死者)-金枝-冥府-亡父•古罗马古老地方习俗:古罗马附近内米湖畔阿里奇亚丛林-森林女神狄安娜神庙-祭司-逃亡的奴隶-森林之王-圣树-树枝-决斗-新的祭司和森林之王•弗雷泽的解读认为,其最初的根源在于交感巫术在初民的信仰和行动中占据着主导地位。此后发展为超自然力观念,认为世界受来自神灵的超自然力支配。神灵很容易因世人的乞求怜悯或表示希望和恐惧而受到感动并作出相应的许诺,为了人的利益去影响或改变自然进程。•原始人认为,自然界按不变的秩序演进,一个事件总是必然地和不可避免地紧随着另外一个事件而出现;只要掌握了事物嬗变衍生的奥秘,就能够达到预期的目的。•原始人信奉的自然法则总结为:同样的因可以产生同样的果或者彼此相似的事物可以产生同样的的效果,可称为相似律;物体一经互相接触,在切断实际接触后,仍继续远距离地互相作用,可称为接触律。巫术就是原始人基于这两点原则而采取的控制自然的方法。从相似律出发,原始人认为,通过模拟便能实现他所想要做的事情,这种模拟活动便是顺势巫术或模拟巫术。从接触律出发,原始人认为,通过曾经与某人接触过的物体便可以对其本人施加影响,这类活动就是接触巫术。•弗雷泽将以上两种巫术统称之为交感巫术,因为两者都认为物体通过某种神秘的感应可以超时间、越距离地相互作用,把一物体的推动力传输给另一物体。中文巫术的来历传说•巫术跟舜帝部落有关。传说为了给百姓生产食盐,舜让其一子到巫咸国做酋长。巫咸即以善于煮卤土为盐而得名。巫咸国的人右手操青蛇,左手操赤龙,地处大荒之中,它与巫即、巫盼、巫彭、巫姑、巫真、巫礼、巫抵、巫谢、巫罗称作十巫。巫咸国在安邑城南,传说有盐池,上承盐水,水出东南薄山,西北流,经巫咸山北。巫咸山在安邑县南。山西运城(即盐运之城)的潞盐历史在上古时期已有。运城之“潞”名,最早称“卤”即产盐的“卤土”,后因音同篡作“潞”。“潞”即今运城。•传说舜的儿子做了巫咸国的酋长,带领巫咸国生产食盐。因为当地的巫咸人掌握着卤土制盐的技术,他们把卤土蒸煮,使盐析出,成为晶体,外人以为是在“变术”。加上巫咸人在制盐的过程中,举行各种祭祀活动,希望南风为他们带来好的气候等,以利于析盐。祭祀有各种表演,并且附有各种许愿和祈祷的言语。祭司后再开始各道工序,直至生产出白色结晶的食盐。这一整个过程,在别的部落看来,是在实施一种方术,于是,人们称这种会用土变盐的术为“巫术”。这就是“巫术”一词的由来。今人知“巫术”就是会“变术”。巫术最早是指巫咸人的制盐技术,这种制盐技术,称作“巫术”。其实,就是“巫人制盐之术”。巫师就是由此得名的。•中文“巫”是姓氏亦是职业。“巫”这个姓氏源于“巫”一职,即作为天地鬼神与人交通的媒介者。•《说文解字》释巫云:“巫,巫祝也,女能事无形,以舞降神者也。觋,能齐肃事神明者,在男曰觋,在女曰巫。”《国语·楚语》载:“民之精爽不携贰者,而又能齐肃衷正,其智能上下比义,其圣能光远宣朗,其明能光照之,其聪能听彻之,如是则明神降之,在男曰觋,在女曰巫。”•由于早期巫师掌握知识并解决民间的困难,因此地位崇高。陈梦家依《周礼》的分类,将卜辞所见殷人祭祀对象分为天神、地祇(音其)、人鬼三类。(天神包括上帝、日、东母、西母、云、风、雨、雪;地祇有社、四方、四戈、四巫、山川;人鬼有先王、先公、先妣、诸子、诸母、旧臣)。意即巫本身即属巫术信仰被尊崇拜信奉的神祇之一。•巫是中国知识份子的原型,是上古精神文化的主要创造者,它对中国文化的推进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举凡天文、地理、历法、术算、军事、历史、乐舞、医药、技艺等无不与巫的活动和创造有关。这些人就是《易》的主要作者。•=ala0_1_1占卜与占筮•古人以为自然界和人世间事物的发展变化,冥冥之中有一种神奇的决定性力量在支配,人可以通过卜筮二预知吉凶祸福。每当遇事不能决断,不知如何处理,人们常以龟甲占卜,以蓍草占筮,根据卜筮的结果判断如何趋吉避凶,趋福避祸。近代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卜辞就是以龟甲占卜的记录。•古代相传有三易:夏曰《连山》、商曰《归藏》、周曰《周易》,都是以蓍草占筮的记录。龟卜•龟卜是将龟腹骨和兽骨钻孔火烤,周围出现的裂纹,称为“卜”,依据卜兆的形状断定人事的吉凶。殷人是迷信龟卜的,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就是明证。周人也是迷信龟卜的(1977年陕西省岐山县凤雏村出土周原甲骨,1979年扶风县齐家村也发现岐山南麓的岐山县与扶风县一带古称周原,是周人灭商前的都城遗址。此地出土刻辞龟甲与《诗·大雅·文王之什·绵》“周原膴膴(音无),堇荼如饴;爰始爰谋,爰契我龟”所记相合,故称周原甲骨)。•《周礼·春官·宗伯》记载:“太卜掌三兆之法,一曰玉兆,二曰瓦兆,三曰原兆。其经兆之体,皆百有二十,其颂皆千有二百”。“原兆”,郑玄注谓像田地的裂纹。“颂”,即卜辞,又称为“繇”。这是说,龟兆有玉纹、瓦纹、田纹三大类型,其基本形状又各有一百二十种,断定其吉凶的辞句共三千六百条。占筮•《周礼·春官·宗伯》记载说:“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其经卦皆八,其别皆六十有四。”•“经卦”,指基本卦;“别”,指相重。“易”,郑玄注说:“揲蓍变易之数,可占者也”。“揲”,数;“蓍”,占筮用的草。按此说法,占筮之法是,数蓍草变化的数目,得出八卦之象,依卦象推测吉凶。“连山”、“归藏”之法,已不清楚,后人有种种解释,皆不足信。现传下来的占筮之法只有《周易》一种。三《易》《周礼·太卜》:“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杜子春云:“《连山》,伏牺;《归藏》,黄帝。”孔颖达案引《世谱》等群书,有神农一曰连山氏,亦曰列山氏,黄帝一曰归藏氏云云,故以为连山、归藏并是代号,则《周易》称周,取岐阳之地名,以周代指称。《连山》神农时代的《易》,以艮卦开始,象征“山之出云,连绵不绝”。《归藏》黄帝时代的《易》,以坤卦开始,象征“万物莫不归藏其中”。《周易》三代之周的《易》,以乾卦开始,言“易道周普,无所不备”。•《周易正义》引东汉易学家郑玄《易论》及《易赞》云:“夏曰《连山》,殷曰《归藏》,周曰《周易》”又云:“连山者,象山之出云连连不绝;归藏者,万物莫不归藏于其中;周易者,言《易》道周普,无所不备。盖三易之名,出自周礼,皆以八卦为经,分别重迭而得六十四卦。其不同者似在八卦排列次第与所占之数有所不同。故或以连山易以艮为首;归藏易以坤为首;周易以乾为首。”1993年湖北江陵王家台秦简《归藏》发现;2009年贵州有报道连山易出世。宋代朱元升撰《三易备遗》,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和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