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浅读《弟子规》温泉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渊源由来《弟子规》这本书仅次于《三字经》,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以《论语学而篇》中“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详细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五个方面应当恪守的守则规范。后来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训蒙文》,并改名《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后辈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弟子规》全文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文明素称礼仪文明,中华文化与中华文明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五千年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全靠中国文化的哺育。1840年发生的鸦片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无尽的灾难,紧随西方列强军事、政治、经济的大举侵入,中国文化遭到外国列强的摧残;1919年爆发了“五四运动”,中国文化挨了自己人的一顿猛棍;1966年开始的十年“文革”动乱,中国文化又遭到史无前例的洗劫。值得庆幸的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文化获得新生。邓小平理论开创了“走中国自己路”建设自己国家的先河,打破了包括苏联在内的西方文化对中国的困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中国优秀文化作为中国先进文化之一,第一次写进了党的文件。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务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方法是统筹兼顾。这每一个理念,全都来源于中国文化,同时也说明,我们党是复兴中华文化的倡导者和领导者。《弟子规》本来是中国传统教育的小学读本,是供儿童学习的,为什么我们这些大人都要学习呢?其一,这是因为大家都没有认真地学习过,尤其是我们年轻人更是没有学习过,甚至见都没有见过。《弟子规》是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大智慧,是做人特别是做合格中国人的大道理,人人都有做人的任务,人人都应该学习人生这门课。其二,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根基。我们上有父母要孝敬,下有子女要教育。父母是子女的第一老师。为人父母之道在于慈,为慈之道在于教,为教之道在于落实。作为父母,对于子女是领教,而不是管教,既要言教,更要身教。学习《弟子规》是要求自己先做出好榜样,自己孝亲尊师,孩子就会跟着自己学。只有从小给孩子打好做人的根基,才能培养出合格的中华民族的接班人。中国传统社会一直很重视从家庭就开始进行伦理道德的教育,因此流传下来了很多家规、家训(如《颜氏家训》、《了凡四训》、《朱子治家格言》),“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也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俗语。而《弟子规》正是中国传统家规、家训、家法、家教的集大成者。一、简要介绍从形式上看,《弟子规》概括简练,三字一句,读起来琅琅上口,体现了“大道至简”的特征。由于它易记、易诵,所以容易在生活中践行和在社会上普遍推行,成为人们共同遵守的是非、善恶、美丑的行为标准。一、简要介绍从内容上看,《弟子规》虽然仅有1080个字,但却把一个人如何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立身处事、待人接物、修身治学等态度和礼仪概括得淋漓尽致。这种美好的教育教给我们的是什么呢?是伦常大道;是做学问道德的功夫;是修身之要;是处世态度;是待人接物;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弟子规》所阐述的道理,都是超时空、超国界的,适用于各行各业、男女老少。一、简要介绍从《弟子规》所蕴含的教育规律上看,它特别强调了教育以及道德教育的先后次序问题。《弟子规》分为七部分,编写次序分别是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这就强调了教育的先后次序一定是首先学做人,后学做事,也就是先培养德行,后学习知识、技能,这完全符合党的“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方针,是对党的教育方针最好的诠释。一、简要介绍一、简要介绍《弟子规》还强调,道德教育同样也是有先后次序的,那就是“首孝悌”,即从对父母的孝和对兄弟的友悌之心开始,爱“人”首先从爱父母做起,然后爱其族人、爱其长上、爱其民族、爱其国家。试想一个连自己的父母都不敬爱的人,怎么可能真心实意地去爱他人、爱民族、爱国家呢?可见,“孝心一开,百善皆开”,孝的教育是维持良好社会伦理秩序的根本。二、学习体会孔子提出“仁、义、礼、智、信”即“五常”,作为君子有道德之人的评判标准和立身之本。而《弟子规》则详述了个人品德修养、生活起居、待人接物、工作学习等的行为规范。因此,如果说“君子五常”阐述了“做什么样的人”,是“体”;那么《弟子规》则解决了“如何去做到”,是“用”,相当于方法论。其次,“首孝悌、次谨信”,为人子女要孝敬好父母,为人父母应教育好孩子,推己及人。最后,诚信做人,谨慎做事,且对人对事对物常怀感恩恭敬之心。这是我学习《弟子规》的总体认识。二、学习体会一、建立良好的生活和工作习惯1、重视个人仪表仪容“朝起早,夜眠迟”“冠必正,纽必结”“步从容,立端正”等。珍惜时间,每天提前几分钟把自己收拾的干净整齐;坐有坐姿,站有站相。良好的生活习惯,将使我们精神抖擞的开始每一天;每时每刻都以干脆利落、奋发向上的整体形象展示于人,坚持下去,受益的肯定是自己而不是他人。2、待人接物进退有度“长者先,幼者后”“应勿缓,行勿懒”“出必告,反必面”“进必趋,退必迟”“财物轻,言语忍”“缓揭帘,宽转弯”“事非宜,勿轻诺”等,总之,“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希望别人用怎么样的态度对待自己,那么自己就先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别人吧。二、学习体会3、诚信做人,谨慎做事“凡出言,信为先”“勿轻言,勿轻传”“身贵端,慈而宽”等等。当然,谨言慎行并不是说要不言不行,而是要慎始慎终。慎于始,就是要加强计划性,详细策划,周密部署,才能“事勿忙”,遇到变化则马上启动预备或应急方案,才不会由于事到临头抱佛脚而导致“忙多错;慎于终,就是要加强过程管控,使工作进展不失控,“勿畏难,勿轻略”,如果过程中每一个步骤和细节都做到做对做好了,结果自然就有保证了。这就要求我们“晨则省,昏则定”,即曾子所言“吾日三省乎吾身”,不断总结提高。二、学习体会4、重视细节,提高执行力最后,“事虽小,勿擅为”,管理无大事,所有的决策都基于每一个岗位、每一个程序、每一个数据的日常点滴积累,离开这些,决策就是无本之末、无根之萍。反过来,管理也无小事,每一个细节、每一个数据的错误,也往往会预示或代表着一种倾向,有可能会导致决策的错误甚至失败。因此,不仅要“事虽小,勿擅为”,还要“以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睹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二、学习体会二、加强学习,鼓励创新,持续改进提升1、重视学习,从被动的“要我学”到主动的“我要学”“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是《论语》开篇第一句。《弟子规》教导“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知识经济时代,市场竞争日益加剧,产品技术飞速换代,“唯一不变的只有变化本身”。企业之间的竞争,人员之间的竞争,越来越体现在学习能力的竞争。Intel公司创始人摩尔有句名言:你永远不能休息;否则,你永远休息!因此,唯一的竞争优势只能是比对手学习得更多更快。所以说,学习改变命运,知识创造未来。二、学习体会2、知行合一,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经常有人在听了培训之后,有所感亦有所获,然而培训结束也就完了,却没考虑过把培训所学应用在工作中。所以《弟子规》说“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所以,实践是学习的最高境界,要学以致用,知行合一。自己所做的每一件工作都是学习的机会,应该充分利用解决每一个问题的机会和过程,从中学习知识和技能,增长经验和智慧。因此,我们要坚持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把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并运用到工作实践中去,从而不断推进工作创新和绩效提升。三、总结“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必须重视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把讲理想、重道德的优良传统真正继承下来,并推广到每一个中国人,因为伦理道德是做人的根本。《弟子规》是一本常读常新的书,是一本永远也开采不尽的书。学习《弟子规》,实际上是与五千年中华文化接壤,无论自觉不自觉,愿意不愿意,我们都生活在《弟子规》诠释的的人生里。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认同的过程,而对自身产生影响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让我们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一起学习《弟子规》,践行《弟子规》,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学习中、工作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