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自主学习策略“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主动参与、主动获取、自主构建、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学习过程。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用不着教”,这句话既道出了教学的目的,又形象地告诉了我们,学生一旦掌握方法后,就能自主获取知识,寻求发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合理运用各种策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对待问题敢想、敢问、敢说、敢做,让他们在数学王国里自由地探索,从发现中寻找快乐,在快乐的寻求中悟出学习的一般规律,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一、给学生提供思考的空间 想象力是学生学习的一大财富,让每个学生在已学得的知识经验、能力水平和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对问题的结果进行大胆的猜想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思维,促进智力的发展与提高。对于学生熟悉的东西,我们在一笔带过时可以引出新问题让他们的大脑处在积极的思考中。 例如,教学“认识圆”,我一开始打算让学生想象生活中的圆,可这样的开场白似乎太落俗套,也对学生缺乏挑战性,因此后来我换了一个角度去问学生:“生活中有太多圆的东西,例如车轮,那有谁知道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吗?”当问题提出时,教室里顿时一片讨论声。让学生大胆发挥想象,这是实施开放性教学活动的重要标志。二、给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 现行教材往往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知识内容,学生看到的是思维的结果,看不到知识的产生、发展的过程。这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为此,我在教学过程中,习惯于把教材陈述性内容加以重组与整合,创设有利于学生展开观察、实验、推理、交流等活动的学习素材。 承认差异、尊重差异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观念,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体现之一。同时,人人参与也是自主学习的一个显著特征。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共同特点及个性差异,开展教学活动时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兼顾差异,在保证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努力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根据各自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选择不同层次的数学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体验,使不同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例如教学《梯形面积计算》时,我们可以安排两个层次的活动。第一层次:让每个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已学过的简单图形。当他们发现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各部分间的关系,试着自己推导出梯形面积公式。第二层次:进一步提出用一个梯形推导面积公式的设想,让学生在小组内尝试、讨论,于是,有的通过折纸,有的通过割补,分别从不同角度验证得出结论。这样的教学设计,使全体学生掌握了梯形面积公式推导的一般方法,即使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用一种方法推导出梯形面积公式,又使各人的智力潜能得到开发,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每一个学生在参与学习过程中都有自己不同的进步。 三、给学生提供操作的空间 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说的是人们要想深入了解和认识事物,就必须亲自参与尝试、体验、亲自去做。数学是和现实生活联系密切的学科之一,数学知识来源于生产生活实际,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经常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通过动手、动口、动脑促使外部学习活动逐步内化为自身内部智力活动,只有这样,自主学习才有效。 例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我要求每个学生拿出长方体纸盒,认真观察长方体的面、棱、顶点,引导学生看一看、摸一摸、量一量、数一数,逐步抽象概括出长方体的特征。再让学生用学具细条做棱长,成一个长方体框架,从而清楚看到12条棱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引出长、宽、高的概念。最后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动手用硬纸板做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 通过这样三个阶段的操作,让学生逐步把握长方体的内涵,明确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内化新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正如皮亚杰所说:“智慧的鲜花是开放在手指尖上的。”教学中,凡是能让学生动手的,尽量取消教师的操作演示,让学生在操作中发展思维。多提供机会让学生剪一剪、摆一摆、画一画,使自己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丰富自己的感性认识,以动促思,动中释疑,促进知识与能力的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