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十九大报告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全面部署“五位一体”总体布局2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五、建设美丽中国三、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四、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党的十九大报告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党的文献中首次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基于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现状作出的科学论断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顺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新要求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既是一个重大理论命题,更是一个重大实践课题。国家强,经济体系必须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为我国经济发展指明了新的前进方向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是经济结构不合理,导致产能过剩、行业效率低下和运转不灵,特别是经济发展未能有效地惠及民生。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贯彻新发展理念1深化供给侧结构性2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主要任务3第一节、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一、贯彻新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提出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鲜明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是中国共产党关于发展理论的重大升华,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在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下,经济年均稳步增长,在世界主要国家中名列前茅,国内生产总值从54万亿元增长到82万亿元,年均增长7.2%,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8000多万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城镇居民,6000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年均减贫1300万人以上,城镇新增就业年均在1300万以上。2013年自2016年,全国居民收入年均实际增长7.4%。盲目追求GDP,牺牲他人、子孙,追求利益最大化。牺牲自己创造经济价值,发展观不正确、发展方式粗放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变。新发展理念提出新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发展动力决定发展速度、效能、可持续性。坚持创新发展,是应对发展环境变化、增强发展动力、把握发展主动权,更好引领新常态的根本之策。坚持创新发展,就是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1、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新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协调既是发展手段又是发展目标,同时还是评价发展的标准和尺度;协调既要着力破解难题、补齐短板,又要考虑巩固和厚植原有优势;协调发展不是搞平均主义,而是更注重发展机会公平、更注重资源配置均衡;协调发展就是找出短板,在补齐短板上多用力,通过补齐短板挖掘发展潜力、增强发展后劲。2、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新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人类发展活动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否则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这个规律谁也无法抗拒。绿色发展,就是要解决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3、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新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坚持开放发展,就要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内外需协调、进出口平衡、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引资和引技引智并举,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4、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新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一是全民共享二是全面共享三是共建共享四是渐进共享坚持共享发展,就要不断把“蛋糕”做大,又把不断做大的“蛋糕”分好,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蛋糕”做大是基础,“蛋糕”分好是关键,人民群众获得感是根本5、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新发展理念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新发展理念包括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等五个方面。其中创新发展——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协调发展——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绿色发展——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开放发展——解决内外联动问题;共享发展——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为此,应注意五个方面的内容:(1)理念和行动的关系。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发展理念是否对头,决定发展成效乃至成败。但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发展环境变化,发展理念也随之变化。(2)五大发展理念是在总结国内外经验教训,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提出的,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相通的,反应了党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新认识。(3)创新放在五大理念的第一位,是因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4)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涉及发展观念转变和知识能力提升,也涉及利益关系调整和体制机制创新。(5)新发展理念的提出是对辩证法的应用:新发展理念的实施,离不开辩证发的指导。要坚持系统的观点,依照新发展理念的整体性和关联性进行系统设计,做到相互促进、齐头并进。新发展理念的内在联系习近平同志在2015年中央财经工作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指出,“推进经济结构性改革……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式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十九大报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主要任务之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着丰富的内涵: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建设制造强国;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增量供给。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核心内容。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坚持两个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一条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推动三项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只有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体系质量,适应新需求变化,才能在更高水平上实现供求关系新的动态均衡,推动高质量发展。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第一,推进增长动能转换,以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为重点全面提升实体经济。第二,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实现由以价取胜向以质取胜的转变。第三,加大人力资本培育力度,更加注重调动和保护人的积极性。第四,持续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优化市场供求结构。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由社会经济活动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是与社会财富相联系的要素、过程、管理、制度、影响等全部经济内容的速度快效率高质量好的有机整体。高质量发展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主要任务。三、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主要任务(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攻关期。高质量发展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主要任务。而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加快高质量发展的体系建设,这也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应有之义。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六个体系:产业体系市场体系收入分配体系城乡区域发展体系绿色发展体系全面开放体系1、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必然要求我们清醒认识到,中国经济发展不少领域大而不强、大而不优,长期以来主要依靠资源、资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支撑经济增长和规模扩张的方式已不可持续,中国发展正面临着动力转变、方式转变、结构调整的繁重任务。习近平主席在杭州出席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开幕式的讲话制造业规模跃居世界首位制造业劳动生产率是发达经济体的1/4不足8%的耕地养活世界近20%的人口农业劳动生产率不足发达经济体1/5在世界500强公司中的数量居第二位企业投资收益率低于世界500强公司平均值2、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新转化的必然选择恩格尔系数由食物支出金额在总支出金额中所占的比重来决定,其公式为“恩格尔系数=食物支出金额÷总支出金额x100%”60%50%-60%40%-50%30%-40%20%-30%20%贫穷温饱小康相对富裕富足极其富裕1978年2003年2015、2016年2017年我国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跨入富足水平中国国情联合国标准3、为决胜全面小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了重要物质基础2020年2035年21世纪中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雄厚的经济基础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战略目标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加快形成先进的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二)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科学内涵现代化经济体系指的是整个国家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经济系统,在发展总量和速度、发展水平和质量、体制机制运行、开放发展程度等诸多方面均达到现代化水平和状态。概括为121343贯彻“一个理念”:要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坚持“两个优先”:要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抓住“一个主线”:要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实现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由静态供需平衡向动态供需平衡的跃升。推动“三大变革”:要确实把提质增效放到经济工作的首要位置,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加快“四个协同”:要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促进企业技术进步、行业供求有效衔接和产业优化发展。健全“三有体制”: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二)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科学内涵1、更高效益的经济发展速度我国经济总量居世界位次643222004年2005年2008年2010年2017年现代化经济体系从高速增长转向高效增长,越是在更高的经济发展阶段上,越是要靠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实现经济增长。全要素生产率是指生产活动在某一特定时间内所有要素投入的生产效率,可以用总产量与全部要素投入量之比来表示。2、更高质量的经济发展方式我们要以科技驱动代替要素驱动,要发展循环经济,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国将进入全面创新的时代、绿色发展的时代。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强国智慧社会3、更平衡的区域和城乡发展格局着力于“共同富裕”,把不断做大的“蛋糕”分好,让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充分体现,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着眼于实现“共建共享”,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把“蛋糕”做大。更有效率的政府服务体系4、更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其主要特征就是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更加安全有效的宏观调控与政策协调机制更具活力的市场调节机制更具竞争力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5、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中国基本形成以“1+3+7”自贸区为骨架、东中西协调、陆海统筹的全方位和高水平区域开放新格局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的开放经济体系,是内外联动,更好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的经济体系。中国、白俄罗斯、德国、哈萨克斯坦、蒙古、波兰、俄罗斯七国铁路部门正式签署《关于深化中欧班列合作协议》6、更完善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空间布局结构和协调程度现代化产业体系,要全面构建比较稳固的现代农业基础、比较发达的制造业,尤其是高级装备制造业以及门类齐全、迅速发展的现代服务业。建设现代化空间布局结构和协调程度,打造国土资源利用效率较高、要素密集程度较大、生态容量适度、城市群落连绵、区域发展差距较小的生产力布局结构。(三)建设现代经济体系的路径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快完善社会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