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儿童性别角色社会化3性别角色第一节儿童性别定型化过程一、性别定型的几个基本概念(一)性别:生物学特征,男性,女性。(二)性别角色:性别社会划分。被社会标准认可的男性和女性在社会上的一种地位,也是社会对男性和女性在行为方式上和态度上期望的总称。(三)性别同一、性别角色同一、性别定型1.性别同一根据身体结构和功能来确定自己是男性和女性。2.性别角色同一根据社会对性别角色的要求来确认自己,则是性别角色的认同。3.性别定型性别定型描述的是男孩与女孩学习男性化或女性化角色的过程。二、性别定型化的发展过程(一)性别恒常性的发展1.性别认同(2—3岁)知道自己的性别。2.性别稳定性(4—5岁)性别不会随年龄而变化。3.性别一致性(6—7岁)性别不会随服饰、形象、活动的改变而改变。(二)对性别期待的认识(1)3岁的儿童懂得有关性别角色应有的活动与兴趣。比较刻板。如男孩玩枪,女孩玩布娃娃,过家家游戏。(2)5岁的儿童开始认识到一些与性别有关的心理成分。男孩要胆子大,不能哭泣;女孩子要文静,不能粗野。(3)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对性别的刻板思考降低,认识到可以把男子气与女子气结合起来,能够接受与规定的性别角色不同的行为。(三)性别偏爱男孩偏向男孩的活动和角色;女孩子喜欢女孩子的活动,同时也喜欢男孩的活动。一些女孩不喜欢所谓女子气的活动。(四)性别角色行为的采择儿童喜欢和自己同性别的人玩。对游戏盒玩具的选择也越来越符合自己的性别。第二节性别差异产生的因素一、性别差异的表现(一)身体和动作方面出生时女孩子在身体和神经系统方面的发展比男孩子快些。走路、长牙、青春期的到来,女孩子都先于男孩子。男孩子出生时身体比女孩子要长,有成熟的肌肉,比较大的心脏和肺,对痛的敏感性要低一些。男孩子身体比较脆弱。自然流产的大多数是男性。男孩子易感染疾病。(二)认知方面1.男女性别差异的年龄倾向2.男女智力的不同优势语言、思维、感知觉、记忆男性擅长抽象逻辑思维、理解记忆女性擅长形象思维、机械记忆(三)社交和情绪发展方面1.兴趣:男孩,物体和事物;女孩,人。2.攻击行为:男孩比女孩多。女孩,谩骂。男孩,拳头和脚。3.合作:女孩比男孩更倾向于合作性活动。4.女孩,找年龄小的,表示关心与帮助。男孩,找年龄大的,尝试参与大孩子的比赛。5.成人和儿童都倾向于与自己同性的人交往。二、性别定型化理论(一)认知发展理论(二)性别图试理论(三)社会学习理论(四)心理人类学理论(一)认知发展理论柯尔伯格儿童建立了性别认同,就会主动地寻找区别男孩和女孩的活动、行为和价值观等有关的信息。他们无需得到成人直接的鼓励和指导,自发地构建在他们周围的每种性别角色的知识,然后又自然地去评价这些与他们的性别有关的模式。“我是一个男孩,所以我要做‘男孩’的事情。”儿童通过观察父母、教师、邻居、兄弟姐妹和电视角色以及遇到的其他人,吸取有关男子和女子行为的信息。(二)性别图试理论儿童获得了性别角色图式,就会按照这种图式来解释世界上的事情,凡背离性别规范的事情,儿童很少注意它或记住它。性别同一是性别定性化的中心任务。获得性别同一,也就获得了性别角色图式——一套系统化的有关男性和女性的观点和期待。(三)社会学习理论性别定型化行为是通过与其他形式的行为一样的过程学会的。儿童从很早开始就因为不同的行为而受到奖励或惩罚。通过对别人的观察学会期待与性别角色相符的行为。性别偏爱和适应性别角色的行为主要就是通过奖励与惩罚、观察与模仿获得的。父母对性别角色的态度也会对儿童产生重要影响。如果母亲认为父亲参与家务劳动与男子气是一致的,儿童的性别角色图式中也会结合进父亲的非传统性别角色行为。观察与模仿电视媒体电视中的人物有明显的性别规范女子总是做洗衣机广告、化妆品的广告男子手捧妻子递过来的咖啡说“味道好极了”(四)心理人类学理论社会文化对性别的影响部落里没有性别角色的差异结论:儿童的性别定型化与儿童的认识发展、儿童对成人的性别行为观察模仿有关,与成人对儿童的强化有关,与社会文化制约有关,与生物因素有关。三、生物学因素的影响荷尔蒙的影响雄性激素,男性荷尔蒙。雌激素和孕激素是女性荷尔蒙。大脑单侧化功能对认知性差的影响染色体遗传特性对智力的影响四、父母和教师对儿童性别差异的影响(一)父母对儿童性别角色的影响(二)学校的影响(一)父母对儿童性别角色的影响父亲的作用更重要男孩往往因为得不到同一的对象而影响男子气的发展没有父亲对女孩子的影响小一些,主要反映在青春期如何与异性交往上(二)教师的影响(三)同伴的影响(四)媒体的影响五、双性化与无性教育思考:1.性别定型的基本概念2.性别定型化的发展过程3.男女性别差异的表现4.父母和教师对儿童性别差异的影响5.双性化与无性教育解释:性别角色、性别同一、性别角色同一、双性化教育讨论1.你喜欢的男生(女生)特点2.你不喜欢的男生(女生)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