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教学目标:1、掌握咏史怀古诗的特点。2、掌握诗歌意象的概念和特点。3、掌握鉴赏诗歌形象(景物、人物)试题设计的特点和答题技巧和模式。一、提问学生背诵诗歌并感受诗歌的意境。二、本词的题材是什么?从哪些内容可以看出?读懂诗歌的第一步:总体感受,了解题目、题材•咏史怀古类诗歌有哪些特点?咏史怀古类诗歌的特点:•1、题材:一般以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2、情感:或借古讽今,或寄寓个人怀才不遇的感伤,或寄托个人理想与愿望,或表达昔盛今衰的兴替之感。诗人往往通过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3、手法: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对比、借景抒情等,手法委婉。咏史怀古诗古迹古人古事借古讽今昔盛今衰怀才不遇壮志难酬表达理想感情:借古抒怀内容手法用典对比借景抒情读懂诗歌的第二步:认识意象,分析意境•本词上片选择了哪些意象?描绘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有什么作用?①上片选择了东去的大江、赤壁的故垒、穿空的乱石、如雪(拍岸)的惊涛等意象。②描绘出了一副气势磅礴、雄伟壮丽的赤壁古战场的画面。③引出下片对风流人物周瑜的赞颂,为追怀英雄业绩设置了背景,渲染了声势,烘托了气氛。答题模式(一)(1)意象。要求:①找名词,②添修饰,③去描述。(2)画面、意境。描绘出了一副(景物特征:4、6、8字)的(季节、生活等性质)的画面(景象、意境)。(3)作用:引出下文、做出铺垫、寄托情感,设置背景,渲染声势,烘托气氛等。•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答案】: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江汉杜甫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2004年广东高考语文试题)【答案】:(题干要求紧扣几个意象分析,步骤一“再现画面”可略去)“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步骤二),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步骤三);“落日”“秋风”意境雄壮、开阔(步骤二),又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步骤三)。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西楼曾巩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问: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析之。•【答案】: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连天的海浪伴随阵阵雷声汹涌而来,在北风的呼啸中波浪不断拍打堤岸,又咆哮着远去。,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表达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的豪情。暴风雨将临,按常理本当关门闭户躲避,但诗人却反而高挂起帘子,敞开窗户,为的是能饱览“千山急雨来”的壮观景色。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答题步骤:①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②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诗歌鉴赏第三步:赏析人物,归纳情感。•下阕塑造了两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下阕塑造了怎样的周瑜形象,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念奴娇》是一首怀古词,作者在词中写的就是游览“赤壁”的所见、所想,借咏史表达了词人对古代英雄豪杰的缅怀和对功业早就的周瑜的仰慕之情,塑造了一个英姿勃发,年少风流,儒雅娴静,又取得丰功伟绩的英武的周瑜形象,同时又联系到自己的现实处境,遂产生了年岁将老,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这首词写古迹、记古人、古事只是一种艺术手段,以古比今,言志抒情才是核心目的.人物形象•下阕塑造了两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1、表现出周瑜束装儒雅,风度翩翩,气定神闲衬托出周瑜年轻英俊,风流倜傥,春风得意。•刻画了周瑜从容沉着,指挥若定,潇洒从容的形象,表现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苏轼笔下的周瑜年轻有为,文采风流,江山美人兼得,春风得意,且有儒将风度,指挥若定,胆略非凡,气概豪迈正史上的周瑜意气风发,胸襟广阔,年少有为,是苏轼心中十分仰慕的英雄,应该说,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周瑜,才是历史上真正的周瑜。【方法总结·答题步骤】(1)塑造了什么人物形象(性格身份)。(2)结合诗句分析人物性格(结合表达技巧)(展开)。(3)形象表现出的意义(情感)。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诉衷情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注]沧洲,指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问:简析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答案]: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句子作用•“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承上启下)炼字•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一句中用的比较好的字是哪个,好在哪里?1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2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3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第四种模式炼字型(1)解释字的本意。(释本意)(2)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释语境义);(3)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摹写情态(描景象、摹情态);(4)点出表现手法(明手法);(5)说出该字达到了怎样的效果、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析效果、点意境、表情感、)温馨提示炼字题的答题步骤手法•下阕运用了什么手法,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答案]: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生活年龄2447幸福美满屡遭不幸外貌英俊儒雅早生华发职位东吴都督团练副使际遇功成名就功业未就周瑜苏轼诗人的情感通过借古人古事抒发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情感。研习下阕:风流儒将英雄周瑜小乔初嫁_______年青得意雄姿英发_______人才出众羽扇纶巾_______风流潇洒谈笑间_______自信乐观樯橹灰飞烟灭_______从容破敌情自比人(下阕)作者从哪几个角度描写周瑜的?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是悲观、消极吗?•苏轼对比周瑜,这落差是极大的,更增添了他壮志未酬的失落,所以心境苍凉,消沉之情是难免的。但是,他真的消极吗?苏轼毕竟是苏轼,他特别想得开,“人间如梦”,人生犹如梦一般,所有风流人物不也都随着大江而东去,洗涤荡尽了吗!那么又何必去执着呢。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所以他也特别洒脱,把酒洒在地上祭奠江月了。因此,作者的情感是有变化的,由开始的激昂慷慨,到后来的惆怅失意,最后趋于超脱、旷达•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诗歌鉴赏方略之一:了解作者生平;熟知背景;掌握资料。诗歌鉴赏方略之二:品味语言,体会意境,把握情感。诗歌鉴赏方略之三:反复吟咏,加深理解。诗歌鉴赏的方略课堂小结景是壮美之景,人是风流之人,情是旷达之情,苏词把写景、咏史、抒情完美地融合在一首词之中!总的来说,苏轼的词气象阔大,境界雄浑,豪情壮志,奔放驰骋,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感情旷达而不哀伤。这就是苏词。课堂练习:对全词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词的开篇从滚滚东流的长江入手,把大江与千古人物联系起来,布置了一个极为广阔而悠久的空间和时间背景。B、词的上片重在写景,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缩短到三国时代的豪杰人物身上。C、“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一句抓住了火攻水战的特点,集中概括了这次战争胜利的过程。D、“羽扇纶巾”指的是诸葛亮,他手摇羽毛扇,头戴青丝巾,和周瑜一同大破曹军,很有儒将风度。苏轼的豪放,能给你多少启示呢?•有人说,苏轼政治上的不幸,却成就了文学上的大幸。著名作家余秋雨也在《苏东坡突围》里写道:没有黄州被贬,一道天光就不能射向天际。联系我们的现实生活,谈谈你从苏轼身上所得到的启示。•贬谪三州期间是他政治上最为失败,生活上遭受苦难最多的时期,却也是他文学创作的高峰时期,更是他人生精神升华到极致对人生意义哲思体会最为深刻的时期。正是因为这个时期才成全了苏轼,成全了一种伟大的人格,一种进退自如,超然人生的文人士大夫的最高精神境界。课后作业1,在已经背诵的基础上,仔细品味,反复吟咏,感受韵律,加深领悟。2,做练习册本课练习•诗歌鉴赏答题技巧一、答题总则:仔细审题,根据题目要求,问什么,答什么。基本规律:1、如果问“写了什么”,则必答内容(可翻译后概括)。2、如果问“怎样写”,则必答手法和内容(即用了什么手法,写了什么内容,顺便还可以答这样写的效果和作者情感)。3、如果问“作用(效果或好处)怎样”,则必答手法、内容、作用、情感(注意:先答有什么作用、效果或好处,接着答用了什么手法,写了什么内容。这样才完整,不至于无谓失分)。4、如果问“为什么这样写”,则必答内容(即原因,可从诗句中概括,往往是对表现诗的主旨的作用,要注意“知人论世”),还要从结构上回答(即在结构上的作用)。5、如果题目要你“简析”,则可按2的方式回答。•二、熟悉并分清古典诗歌的类别(从内容角度划分)。熟悉以后,可以快速推断出诗歌的内容,以及常用什么手法。譬如:1、写景抒情类。如山水田园诗,这类诗,内容当然是写所见所闻的自然景物,手法常从修辞角度和抒情方式角度考查。2、即事感怀类。如送别、登高等,这类诗,不外乎即景生情,睹物思人,即事有感,譬如惜花、伤春、悲秋等等,手法多样。3、咏物言志类。如咏物诗,则托物抒情、托物言志(总说),怀才不遇、坚贞不屈、孤芳自赏、洁身自好、积极进取、孤傲高洁、不流于俗、不同流合污等等(思想内容),象征、比喻、拟人、对比、衬托、双关、比兴等等(表现手法)。•4、怀古咏史类。这类诗,则怀古伤今、怀古伤己、借古讽今(总说),昔盛今衰、物是人非、忧国忧民、壮志未酬(思想内容)、用典、联想、对比、衬托、扬抑、讽刺(表现手法)。5、边塞征战类。这类诗,多着意于绝域风物的描写,以抒写军旅之苦辛、戍卒之离思乡情或表现将士浴血奋战,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形成“英雄气概兼儿女心肠”的创作模式,但也有例外。喜用术语:豪迈、慷慨激昂、建功立业、保家卫国、奋勇杀敌、不怕牺牲、生活凄苦、思乡思亲、报国无门、归家无望、苟且偷安、连年征战、穷兵黩武、悲愤、哀痛、愤懑等等(思想内容),烘托、渲染、对比、双关、讽刺等等(表现手法)。三、明了考查诗歌的几个角度:语言分析、形象分析、评价写作技巧和风格、评价思想内容。•四、读懂诗歌的主要途径:从题目入手、从作者及时代入手(知人论世)、从试题提供的注解入手,然后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