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谁?他的诗多沉郁顿挫。他的诗反映了当时的现实,故被誉为“诗史”。他是唐代最伟大现实主义的诗人。后人尊称他为“诗圣”。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年代。《春望》杜甫写作背景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756年诗人杜甫得知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后,不顾安危投奔唐肃宗而来,想要再有一番作为,结果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安史叛军掳至长安,过了半年多囚徒一样的生活。这时的首都长安已被抢掠一空,满目荒凉,而家人久别,存亡未卜。第二年(757年)暮春,春回大地,鸟语花香,草木茂盛,生机勃勃,但这只能增加诗人的痛苦和伤感。诗人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感时恨别、忧国思亲的五言律诗--《春望》。写作背景公元755年至763年发生在唐朝的一次地方割据势力对中央集权的反叛。因叛乱是由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的,所以历史上称这次叛乱为“安史之乱”。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是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转折点。在战争中,人民群众特别是黄河中下游人民遭到了空前的浩劫,北方经济受到很大破坏。“洛阳四面数百里州县,皆为丘墟”,“汝、郑等州,比屋荡尽,人悉以纸为衣”,出现了千里萧条,人烟断绝的惨景。社会阶级矛盾加深了。同时,唐朝中央的力量削弱了,各地出现了40多个大小军阀,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一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诗歌,读准字音、把握节奏。•把自己的精彩朗读展示给大家。溅()抵()搔()浑()胜()簪()jiàndǐsāozānshēng▲读准下面的字hún朗读节奏划分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二读•理解诗意。请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歌大意。结合注释理解全诗•重要词语:•国:国都。深:草木茂盛。•书:信。抵:值,相当。•搔:抓。•浑:简直。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译文:国都已经沦陷,山河依旧存在,春天城内草木凄清。感伤国家时局,见花而飞溅热泪,悲恨亲人离散,闻鸟啼而惊乱人心。战火持续不断,(家人的音信断绝)一封家信抵得上万金。满头白发而今越搔越短,简直连簪子也插不住了。——品味诗歌意境品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国都,指京城,当时在长安诗歌一开始“国破”二字点明时间,“山河在”三个字表明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感情。一个“破”字写出了国都沦陷、城池残破的景象,令人触目惊心;一个“深”字写出了乱草遍地、林木苍苍的景象,令人满目凄然,为全诗渲染了悲凉的气氛。“草木深”表面上写的是山河依旧、草木蔓生的情景,实际上是写草茂人稀,荒凉萧条,物是人非的社会状况。品析名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运用了拟人、对偶修辞。一种理解为诗人触景生情,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诗人见了反而坠泪惊心。还有一种通行的解释是:诗人移情于物,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合作探究两种解释,一是触景生情,一是移情于物,并无本质区别。诗人落的是伤感之泪,感伤之泪,痛苦之泪,激愤之泪。这两句运用反衬手法以乐衬悲,并且运用互文的手法。悟----悟出情感诗人“春望”“望”的是什么?诗中塑造了一位怎样的诗人形象?春望•所望之景•(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山河草木到花鸟)国都破败草木丛生花开鸟鸣所触之情忧国思家观望京城长安破败之景。盼望能收到家人来信报平安。希望能顺利到达灵武,酬报国之志。愿望官军早日收复京城,中兴国运。本诗塑造了一位面对春城败象,心念国家兴衰,思家恋亲,老泪纵横,白发萧疏,忧心如焚的诗人形象;是感时恨别的形象,是忧国思亲的形象。归纳总结1、诗歌描写了怎样的社会状况?战火不断,国破家亡,妻离子散,民不聊生2、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诗人忧国伤时,思家悲己的思想感情。思考:这首诗情景交融的写作特色从哪里可以体现出来?诗的前四句重在描绘景物(山河、草木、花鸟),但景中有情(破、深、溅泪、惊心),且景中有意(感时、恨别)。后四句重在抒情,是借事抒情(断“家书”、搔“白头”)。诗中景物有声有色,是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的泣血之作。与《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比较: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动动脑,你就会成功!1、本诗写了作者听到胜利的消息后怎样的心情?答:惊喜万分,归心似箭。2、两诗一悲一喜,但却表达了作者同样的思想感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答:忧国忧民,眷念亲人。诗人把自己个人的命运和祖国、人民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诗人的诗写出了人民的心声,他是怀着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来写这两首诗的。所以我们可以体会出感情是诗歌的生命。小结:这首诗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意脉贯通而不平直,情景兼具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以仄起仄落的五律正格,得铿锵作响,气度浑灏,因而一千二百余年来一直脍炙人口,历久而不衰。课堂练习露从今夜白,。(《月夜忆舍弟》)正是江南好风景,。(《江南逢李龟年》),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细雨鱼儿出,。(杜甫《水槛遣心二首》之二)射人先射马,。(杜甫《前出塞》)落日照大旗,。(杜甫《后出塞》)竞赛:杜诗填空月是故乡明落花时节又逢君两个黄鹂鸣翠柳微风燕子斜擒贼先擒王马鸣风萧萧星垂平野阔,。(杜甫《旅夜抒怀》)无边落木萧萧下,。(杜甫《登高》),下笔如有神。(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白日放歌须纵酒,。(杜甫《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尔曹身与名俱灭,。(杜甫《论诗》)月涌大江流不尽长江滚滚来读书破万卷青春作伴好还乡会当凌绝顶不废江河万古流笔落惊风雨,。(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为人性僻耽佳句,。(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出师未捷身先死,。(杜甫《蜀相》),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此曲只应天上有,。(杜甫《赠花卿》),阴阳割昏晓。(杜甫《望岳》)诗成泣鬼神语不惊人死不休长使英雄泪满襟随风潜入夜人间能得几回闻造化钟神秀杨花雪落覆白苹,。(《丽人行》)词源倒流三峡水,。(《醉歌行》),当春乃发生。(《春夜喜雨》),死者长已矣!(《石壕吏》)烽火连三月,。(《春望》)青鸟飞去衔红巾笔阵独扫千人军感时花溅泪好雨知时节存者且偷生家书抵万金,恨别鸟惊心。(《春望》)《春望》(被安史之乱叛军所俘,带回长安)安乱时期《石壕吏》“三吏”“三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安史之乱平息)《蜀相》《春夜喜雨》《江畔独步寻花》成都时期《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的诗歌分类:青年时期《望岳》(25岁,现存最早的杜诗)老年时期《登高》《登岳阳楼》《江南逢李龟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