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魏2020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三第六单元20世紀以來中國重大思想理論成果魏守纪律讲规矩学习心得体会【一】守纪律、讲规矩,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共同行为规范和道德修养。是对领导干部第一位的要求,每位领导干部都要自觉加强党性锻炼,始终坚定理想信念,在工作中守纪律、讲规矩,在政治上做一个明白人;要始终保持头脑清醒,自觉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同组织保持一致,做到听安排、讲规矩、守制度,令行禁止,政令畅通,决不能歪曲和变通,更不能合意的就执行,不合意的就不执行,甚至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要顾全大局,克服本位主义、个人主义,坚持小道理服从大道理,个人利益服从大局利益。要不断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明辨是非,坚持原则,同各种错误思想和错误行为旗帜鲜明地作斗争,做党的理论的忠实实践者,方针路线的坚决执行者,政策原则的坚定维护者,确保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二是在工作上用守纪律、讲规矩、促发展、争一流促有为.领导干部的生活作风和生活情趣,不仅关系到自己的个人品行和形象,而且关系到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因而决不是小事。我们每位领导干部都要注重修养,明荣知耻,讲操守,重品行,始终做到生活正派、情趣健康.党员干部要牢记两个务必,不搞攀比、不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核心考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魏一.三民主义:(一)背景:1.政治: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2.经济: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3.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4.思想:20世纪初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受林肯影响,实地考察西方;5.现实:先进的中国人提出的不同救国主张先后失败;6.个人:孙中山思想转变,由改良转向革命。魏一.三民主义:(二)内容: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朝封建统治独立(民族革命)创立民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民主(政治革命)平均地权核定地价,涨价归公富强(社会革命)前提核心补充发展魏一.三民主义:(三)评价:1.性质:中国近代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2.进步性:(1)表达了资产阶级的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愿望;(2)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辛亥革命)(3)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3.局限:(1)没有明确提出反帝的主张;(2)没有彻底反封建,对地主阶级抱有幻想;(3)没有提出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魏一.三民主义:(四)实践:阅读下列图片,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三民主义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清帝退位诏书》指导辛亥革命,推翻君主专制,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使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让社会生活习俗……辛亥革命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里程碑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思想理性化魏“今日满清退位,中华民国成立,民族、民权两主义俱达到,唯有民生主义尚未着手,今后吾人所当致力的既在于此事。”——1912年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后在南京同盟会会员饯别会上的讲演一.三民主义:1917年,段祺瑞拒绝恢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5年5月9日袁世凯与日本签订《二十一条》1912年3月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1914年袁世凯公布《中华民国约法》,解散国会,废除《临时约法》上述现象让我们对三民主义思想的实践产生了怎样的认识?认识:三民主义的实践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面貌1915年12月袁世凯恢复帝制魏二.新三民主义:(一)背景:1.三民主义存在理论缺陷;2.三民主义指导的革命失败;3.俄国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影响;4.共产国际和中共的帮助;5.孙中山坚持民主革命和与时俱进的精神。魏二.新三民主义:(二)内容: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平均地权、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①明确反帝②民族平等①反帝与争取民主结合②普遍平等的民权“新”在更关注农民和工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魏二.新三民主义:(二)内容:新三民主义或真三民主义,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没有三大政策,或三大政策缺一,在新时期中,就都是伪三民主义或半三民主义。——毛泽东★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是什么关系?新三民主义是革命纲领,是奋斗目标三大政策是实现此目标的方法和手段魏★比较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中共革命纲领新三民主义民主革命阶段革命目标一致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资本主义交集:反帝反封建魏二.新三民主义:(三)实践:国民党一大结束后孙中山同李大钊与大会代表步出会场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到长江流域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魏二.新三民主义:(四)评价:1.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2.进步性:(1)质的飞跃:反帝反封建军阀,与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目标基本相同;(2)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国民革命的旗帜。3.局限:仍然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范畴,不能指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魏三.中山精神:惟愿诸君将振兴中华之责任,置之于自身之肩上。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励。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爱国主义精神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顺应历史潮流、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魏★结合史实分析,中国共产党如何继承和发展了孙中山的“革命的三民主义”?(1)民族: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对外:实现民族独立;对内: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实现民族平等;(2)民权:实行人民民主专政,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保障人民的根本利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3)民生:全国土改,废除封建土地制度;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魏第17课《毛泽东思想》核心考点:毛泽东思想。魏★中国共产党理论体系发展成熟过程1.一个真理:马列主义中国化,即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和建设具体实际相结合;2.两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创立了毛泽东思想;第二次: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找到了中国特色的建设道路,创立了邓小平理论。3.三次伟大转变: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转变;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从照搬苏联模式建设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转变。魏一.产生背景:(一)社会现实:各种救国主张的先后失败,需要新的科学理论;(二)阶级基础:工人阶级队伍壮大,工人运动不断发展;(三)思想基础:各种救国主张的先后失败,需要新的科学理论;(四)实践基础: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实践;(五)国际条件: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及其对华友好态度。魏二.发展历程:国民革命时期十年对峙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过渡时期全面建设时期《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领导权,依靠力量《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创造性地提出……《论联合政府》《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创造性地提出……七届二中全会报告《论人民民主专政》人民民主专政理论和平改造,赎买《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创造性地提出……对中国革命①对中国革命②对毛泽东思想③对马克思主义指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推翻了三座大山,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建立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新中国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指导社会主义建设。魏三.精髓:魏四.意义:(一)对中国革命和建设而言: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是社会主义中国立国建国的思想政治基础;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根源;(二)对中国思想发展而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民族振兴的精神支柱;(三)对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而言: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历史地位;(四)对世界而言:毛泽东思想对世界上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和人类进步事业具有借鉴作用。魏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核心考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魏一.邓小平理论:(一)背景:1.20世纪50年代后期以来,“左”倾错误及个人崇拜的影响使国家前进艰难;2.“文革”结束后,百废待兴。(二)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魏一.邓小平理论:(二)形成过程:十一届三中全会时期十二大(1982)十三大(1987)南方谈话十四大(1992)十五大(1997)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②经济建设为中心③改革开放宣言书;伟大转折;起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①初级阶段理论②基本路线③第一次系统概括推动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①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②社会主义的本质③计划和市场的关系④是非标准问题推动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①标志着邓小平理论形成完整体系②思想解放的新阶段③改革开放的第二次宣言书①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②明确改革下一步的目标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阶段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魏一.邓小平理论:(三)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四)意义:邓小平理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是引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魏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背景:1.20世纪末21世纪初,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许多新变化;2.在新时期,中国共产党面临怎样完善自身、与时俱进的新问题。(二)确立:2002年在中共十六大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写进了《中国共产党章程》。魏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内容:1.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2.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四)历史意义:1.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3.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2.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理论成果;3.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开创新局面的强大思想武器。魏★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探索民族发展之路的模式走欧美式的道路;1.孙中山:由走俄国式道路到走自己的路;2.毛泽东: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3.邓小平:共同道路:是救国、建国、强国之路;是振兴中华、振兴民族的道路。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