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学万融第三版复习资料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P4)核心商品:提供给消费者最基本的效用和利益。如洗衣机满足消费者的基本效用是让消费者方便省力省时地洗衣服。一般商品:以实体实现核心功能的有形产品。包括产品的构造、外形。期望商品:消费者购买产品时期望的一整套属性和条件,如对于购买洗衣机的消费者来说,期望机器不仅省时省力,还希望噪音小,省电,使用安全可靠,耐用不易坏等特点。附加商品:指产品包含的附加服务和利益,主要包括运送,安装、调试、产品保证、技术人员的培训等潜在的商品:预示着该产品最终可能的所有增加和改变。价值(P7)马克思《资本论》对商品的价值从本质上进行了深入探讨,认为商品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人类劳动,本质为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无差别人类劳动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衡量,如1台电脑社会必要劳动时间3小时,手机劳动时间为0.5小时,1小时社会必要劳动价值600元,则电脑价值为1800元,手机为300元。在经济领域,价值经常以价格来表示。价值和价格并不总是相等,但两者之间存在紧密关系。至于价值和价格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我们经常逛小店的价格博弈来形容。(P11上)研究内容以商品体为基础,以商品—人—环境为系统,以商品使用价值在质和量上的表现形式———商品质量和商品品种为中心,以商品属性不断满足商品交换和消费需要以及其他社会需要为主线.商品使用价值的研究,在质的方面,其内容主要通过商品质量来体现.商品使用价值的研究,在量的方面,其内容主要是通过商品品种来体现.(P25)商品分类代码是有含义代码,代码本身具有某种实际含义。此种代码不仅作为编码对象的唯一标识,起到代替编码对象名称的作用,还能提供编码对象的有关信息(如分类、排序等信息).(P27)商品标识代码和商品条码主要用于对零售商品、非零售商品的统一标识.通常,零售商品的标识代码采用EAN/UCC—13,EAN/UCC—8和UCC—12(用于北美地区)代码。非零售商品的标识代码采用EAN/UCC—14,EAN/UCC—13和UCC—12(用于北美地区)代码.(P28)厂商识别代码EAN编码组织(国际物品编码协会)分配给其所属成员国家(或地区)编码组织的代码;国际物品编码协会分配给中国物品编码中心的前缀码是690~695。厂商识别代码由中国物品编码中心统一向申请厂商分配.(P31)EAN/UCC—8代码结构分为商品项目识别代码和校验码两个层次。其中,商品项目识别代码由7位数字组成,校验码为1位数字.EAN/UCC—14代码由14位数字组成,是用于非零售商品的标识代码。分为指示符、内含商品的标识代码(不含校验码)和校验码三个层次.指示符的赋值区间为1~9,其中1~8用于定量的非零售商品,9用于变量的非零售商品.(P38)商品条码根据其编码主体或编码内容、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厂家条码和店内条码两种。一般所说的商品条码主要是指厂家条码.厂家条码是指商品生产厂家在生产过程中直接印制到商品包装上的条码,它不包括商品价格信息。常用的厂家条码主要有EAN商品条码和UPC商品条码两类.(P42)物流是指为了满足用户的需要,通过包装、搬运、储存、配送、运输等方式,实现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及相关信息从物品的供应地向物品的接收地的流动过程.供应链物流是指物品由生产厂家生产出来到消费者手中的物流各个环节的整合.物流标识是指对供应链中流转的物品所进行的标识,目的在于通过这种合理的标识能够迅速、准确地采集到供应链物流管理所需的信息.物流条码是指由EAN和UCC制定并用于商品单元的全球统一标识的条码.商品单元由消费单元、储运单元和货运单元组成.国际通用的物流条码:1.消费单元条码也称为商品条码,它采用标准版EAN—13条码,主要用于零售业,在我国的超市里已被广泛采用.2.储运单元条码一般采用ITF—14条码。目前在我国部分超市的配送中心已开始使用,主要用于商品的纸质包装箱上.3.货运单元条码是物流条码最常用的形式,也是国际物流业中普遍推广使用的全球通用物流条码,在我国已引起不少物流企业和生产企业的重视.货运单元条码采用EAN·UCC系统128条码,也可简写为UCC/EAN—128条码,主要用于运输、仓储等物流标签上.储运单元编码储运单元是指为便于搬运、仓储、订货、运输等,由消费单元组成的商品包装单元,可相应分为定量储运单元和变量储运单元.定量储运单元编码一般采用13位或14位数字代码。按不同情况分别处理.变量储运单元编码由14位数字的主代码和6位数字的附加代码组成.(P42/43)UCC/EAN—128条码是一种连续型、非定长条码,能更多地标识货运单元中需要表示的信息,如产品批号、数量、规格、生产日期、有效期、交货地等.其中的供人识别字符由应用标识符和数据两部分组成,每个应用标识符通常由2位数字组成。数据长度取决于所用的应用标识符.由双字符起始图形、数据符、校验符、终止符及左、右侧空白区组成(图2—16)(P95)合成纤维是以石油、煤、天然气、石灰石以及农副产品中的糠、醛为原料,加工提炼出一些基本有机合成的主要原料:苯、苯酚、二甲苯、乙烯、丙烯、乙炔等,再用化学合成与机械加工的方法制成的纤维。感官鉴别方法:通过手摸、眼看来鉴别:1.蚕丝手感柔软,富有光泽,纤维细长,手触有寒冷的感觉。2.棉花纤维有天然捻曲,纤维较短,手感柔软,弹性比羊毛差。3.羊毛纤维的弹性好,通常呈卷曲(毛波)状态,手触有温暖之感。燃烧鉴别法:通过将织物放在明火上烧,观察其纤维受热后变形情况,火焰状况,燃烧的难易速度,散发出的气味和颜色,燃烧后的灰烬和剩余物的形状,硬度等到方法进行鉴定。(P114)风险评估是制定监管措施的基础;风险评估是针对食品生产供应过程中所涉及的各种危害对人体健康不良影响的科学评估,是世贸组织和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强调的用于指定食品安全控制措施的必要技术手段,是政府制定食品安全法规、标准和政策的重要基础。进行风险评估的5种情形:(一)为制定或者修订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提供科学依据需要进行风险评估的;(二)为确定监督管理的重点领域、重点品种需要进行风险评估的;(三)发现新的可能危害食品安全的因素的;(四)需要判断某一因素是否构成食品安全隐患的;(五)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认为需要进行风险评估的其他情形。(P115)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odexAlimentariusCommission,CAC)是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于1963年建立的协调食品标准的国际政府间组织。它的宗旨是通过建立国际协调一致的食品标准体系,保护消费者的健康、确保食品贸易的公平进行。WTO基本原则为:最惠国待遇原则、贸易自由化原则、国民待遇原则、公平竞争原则、互惠互利原则和透明原则。职责为:管理和执行共同构成世贸组织的多边及诸边贸易协定;作为多边贸易谈判的讲坛;寻求解决贸易争端;监督各成员贸易政策,并与其他制订全球经济政策有关的国际机构进行合作。在WTO有关协定中,与食品相关的主要有《应用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定》(SPS)、《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TBT)。这两项协定要求成员国遵守透明度以及非歧视等原则。此外,还明确规定了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的制定应依据危险性评估,以及CAC标准在国际食品贸易中的作用。(P116)JECFA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管理的国际专家委员会。该专家委员会是由专家组成的独立科学委员会,他们对被提议用作食品添加剂的物质或兽药等化学物质进行毒性评估,并且为这些物质详细拟定化学说明书。JECFA还是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及其成员国政府和食品法典委员会的科学咨询团体。JMPR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管理的国际专家委员会,也是由专家组成的独立科学委员会。主要对农药残留物进行毒性评估,通常会导致对ADI的估计。FAO/WHO微生物危险性评估专家联席会议(JEMRA)其性质与JECFA及JMPR相同,但其职能是专门进行微生物危险性评估。(P118)危险性评估是危险性分析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与危险性管理和危险性交流一起形成三个相互关联的部分。危险性评估是对人体接触食源性危害而产生的已知或潜在的对健康不良作用的科学评价,是纯科学的评估过程,由科学家独立完成,评估得出的结论可以是定性和定量两种形式,适用于所有人群。危险性管理是权衡可接受的、减少或降低的危险性,并选择和实施适当的政策过程。危险性管理由各国政府管理者完成,其结果是提出并实施一系列食品安全管理的法规、标准和政策等措施。危险性交流是在危险性评估者、危险性管理者和其他有关团体之间相互交流有关危险性的信息情报和意见过程,参加人员为政府、组织、专家和消费者等,危险性交流贯穿于整个危险性分析过程中。危险性评估是专家对食品中微生物性、化学性、物理性危害的人体的可能危害程度和几率进行定性或定量的评估,是一个纯科学的过程,也是制定食品安全标准等SPS措施的科学基础。危险性评估分为危害识别、危害特征的描述、暴露评估、危险性特征的描述四个步骤。危害识别目的在于确定人体摄入化学物后的潜在不良作用,这种不良作用产生的可能性,以及产生这种不良作用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它不是对暴露人群的危险性进行定量的外推,而是对暴露人群发生的不良作用的可能性进行定性评价,属于定性危险性评估范畴。危害特征的描述是定量危险性评估的开始,其核心是剂量-反应关系的评估。(1)剂量-反应关系的外推,(2)剂量的度量,(3)遗传毒性与非遗传毒性致癌物,(4)阈值法,(5)非阈值法。暴露评估就是对人体接触化学物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估,测定某一化学物进入机体的途径、范围和速率,用以估计人群与环境暴露化学物的浓度和剂量,对食品而言即是摄入量评估。危险性分析的重要意义提升了食品安全管理的科学性。有利于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完善和发展。有助于培养公众对管理者的信任感。有助于各国在国际食品安全管理领域取得一致性意见,有助于建立国际统一协调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有利于确定不同国家食品管理措施是否具有等同性,促进国际食品贸易发展;有助于简化食品进口国的检验程序,促进双边和多边的相互承认,促进食品贸易快速发展。(P136)质量的概念第一类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以文件标准的形式对质量概念所作的统一规定:“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第二类是由著名的世界质量管理专家所总结的有代表性和权威性的质量定义。如朱兰博士(J.M.Juran)提出的:“质量即适用性,所谓适用性是指产品在使用期间能够满足使用者的需要”.符合性质量的概念:以“符合”现行标准程度作为衡量依据,符合标准就是合格的产品质量,符合的程度反映了产品质量的一致性。(克劳斯,美国著名质量管理学家)适应性质量的概念(朱兰)从使用角度定义产品质量,以适应顾客需要的程度作为衡量依据,认为产品的质量就是产品的“适用性”,即“产品在使用时能成功地满足顾客需求的程度。”广义质量的概念(ISO):“质量是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质量是“各种特性的综合体”:费根鲍姆在全面质量管理中提出:产品或服务在营销、设计、制造、维修中各种特性的综合体,借助这一综合体,产品或服务满足顾客的期望。从质量概念可以看出,质量的核心在于:满足顾客的要求/期望顾客要求或需求,是顾客有“意识的”态度和需求,需要顾客认知加工,对自我需求的思维加工或者参考外部因素,比如天冷了,结合自己现有的衣服、鞋子、以及过冬其他应该穿棉衣服、棉鞋。但顾客的“需求”有时并不需要认知加工,就产生消费行为。例如弗洛伊德的潜意识论,提出还有着一些不需要认知加工,就采取的相应的行为。潜意识是指人类心理活动中,不能认知或没有认知到的部分,是人们“已经发生但并未达到意识状态的心理活动过程”。弗洛伊德又将潜意识分为前意识和无意识两个部分,有的又译为前意识和潜意识。我们是无法觉察潜意识的,但它影响意识体验的方式却是最基本的——我们如何看待自己和他人,如何看待我们生活中日常活动的意义,我们所做出的关乎生死的快速判断和决定能力,以及我们本能体验中所采取的行动。潜意识所完成的工作是人类生存和进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P139-140)现代商品质量观应当包含:1.自然质量是指商品

1 / 3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