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内容标准1、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2、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3、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一、历史大背景:春秋战国——大变革时期大发展大变革大动荡大动荡大变革大发展经济上政治上铁器.牛耕使用——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生产关系:私田出现封建土地私有制形成阶级关系: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产生新兴地主阶级要求政权争霸战争的需要:为了在争霸中取得优势,各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的改革思想上上层建筑分封制、宗法制度崩溃军事上:百家争鸣——思想解放法家思想——思想基础根本原因:内在动因:经验教训:思想基础:生产力发展富国强兵争霸天下各国改革法家思想战国时期的变革A.背景:经济基础——封建土地私有制形成;阶级基础——新兴地主势力增强,要求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发展封建经济;各国内在动力——通过变法改革,富国强兵,对内巩固统治、对外争取兼并战争胜利。B.表现:(地主阶级改革)魏国李悝变法李悝◎措施:实行“尽地力之教”;推行“平籴法”;制定《法经》◎影响:魏国率先强盛楚国吴起变法吴起◎措施:限制贵族权力;令旧贵族迁居;裁免无能多余的官吏,削减官吏俸禄;要求官吏秉公执法;◎影响:一段时间内,楚国成为战国中的强国由春秋至战国各诸侯国的改革我们可以看出:改革是当时的大势所趋,人心所向,秦国的商鞅变法正是顺应了这一趋势。这正是商鞅变法的必然性,它又有哪些可能性呢?齐国邹忌改革;赵国公孙连改革;韩国申不害改革一、历史大背景:春秋战国大背景:二、秦国国内背景:(1)秦国称霸西戎,但仍落后于东方。(2)秦献公改革——准备了必要条件(3)秦孝公——野心勃勃,立志变法强国(4)其它条件:国君比较集权、贵族势力较弱民风淳朴、尚武精神注重实用的法家思想易被接受大变革、大动荡、大发展商鞅变法会遇到哪些阻力呢?旧贵族反对老百姓不信任舌战群臣取信于民南门徙木商鞅舌战图秦孝公在朝堂上召开宫廷会议,就是否变法问题进行讨论。以甘龙、杜挚为首的旧贵族认为“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法而治”。商鞅为实行新法,与他们展开了论战。经过对保守派的批判,商鞅宣传了变法的必要性和意义。可以反映出哪些问题?反映的问题:①秦孝公对商鞅的支持②商鞅变法的坚定信心徙木立信自古驱民在诚信,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宋)王安石《商鞅》指导思想宗旨性质范围商鞅变法法家理论;富国强兵;地主阶级的封建化改革;涉及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和习俗等方面。商鞅变法的内容•经济改革•政治改革•思想文化•改革旧俗废井田,开阡陌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废除“世卿世禄制”建立户籍制度(什伍),连坐制度普遍推行县制“燔诗书而明法令”,塞私门之请二男分户的“分异令”制定秦律1)废井田开阡陌提高生产积极性,增强国家实力1、经济方面(富国)2)奖励耕织推动地主经济的发展稳定财政收入增强国家实力提高生产积极性二、改革的内容废除旧的生产关系,确立土地私有制3)统一度量衡利于商品经济发展积极:1、促进农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2、巩固新兴地主阶级的中央政权消极:阻碍了工商业经济的发展,明清时期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商鞅的经济改革中对后来封建经济的发展影响最大的措施1)废除世卿世禄,奖励军功2)严格户籍制,什伍连坐制增加士兵勇气,提高军队战斗力打击了贵族的特权,树立地主阶级优势加强了对人民控制兵源得到可靠保证1、政治方面3)废分封,行县制加强了君主专制秦人——虎狼也措施作用经济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奴隶制经济基础,确立封建经济基础重农抑商,奖励耕织保护了个体生产,促进了封建经济发展;统一度量衡便利赋税征收;为经济活动提供便利军事政治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增强了秦国军队战斗力和秦国国力废除世卿世禄制打击了奴隶主贵族严格户籍制度,实行什伍制度兵源得到可靠保证普遍推行郡县制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建立户籍制,制定连坐法强化基层管理,加强了专制统治;制定秦律用法律形式把改革的内容固定下来文化燔诗书而明法令轻视教化,压制人民思想,摧残了文化习俗改革社会风尚习俗改变社会风貌,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商鞅变法的措施与作用归纳三、商鞅变法的结果和意义:1、结果——商鞅虽死,新法未废。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商君。商君亡至关下,欲舍客舍。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曰:“商君之法,舍人无验者坐之。”商君喟然叹曰:“嗟乎,为法之敝一至此哉!”去之魏。魏人怨其欺公子卬而破魏师,弗受。商君欲之他国。魏人曰:“商君,秦之贼。秦强而贼入魏,弗归,不可。”遂内秦。商君既复入秦,走商邑,与其徒属发邑兵北出击郑。秦发兵攻商君,杀之于郑黾池。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孝公行之八年,疾且不起,欲传商君,辞不受。孝公已死,惠王代后,莅政有顷,商君告归。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且夫商君,固大王仇雠也,愿大王图之。”商君归还,惠王车裂之,而秦人不怜。──《战国策·秦策一》探究1、商鞅变法使秦国强大,为什么商鞅却因变法而死材料一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材料二太史公言:“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原因:A.变法侵犯了贵族守旧势力的利益,受到旧贵族的强烈抵抗(根本);B.严刑重法加剧了旧势力对商鞅的仇恨;C.支持变法的秦孝公去世(直接);认识:(1)商鞅之死是其个人的悲剧,也是改革者的悲剧。(2)改革充满阻力,有时会付出沉重代价,必须坚持不懈,克服阻力。(3)改革也是一场革命,是国家富强、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必须顺应潮流、与时俱进。探究2:商鞅虽死,新法未废。?商鞅变法的成功因素:1.顺应了社会发展潮流,符合地主阶级的要求。2.秦孝公全力支持;3.有充裕的时间,施行十年,令百姓能适应及接受4重农抑商,令百姓温饱,获人民拥护。5.厉行法治,赏罚分明,人民知所遵守。6.商鞅具全盘计划,如徙木立信,奖励耕战影响改革成败的因素:A.是否顺应时代潮流,推动社会发展;B.是否得到最高统治者支持;C.改革派和保守派的力量对比;D.人民是否支持;E.改革措施是否得当;2、历史意义:(1)性质:是一次较彻底的地主阶级封建化改革(2)意义:A、在经济上,从根本上改变了旧有的生产关系,确立了土地私有制,激发了劳动者的积极性,为秦国农业生产带来了生机。B、在政治上,瓦解了分封制、宗法制,使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更加健全,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C、军事上:极大地提高了秦军的战斗力,秦国在对外兼并战争中掌握了主动权。总之,变法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后来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3)局限:1、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2、加重对人民的剥削与压迫3、严刑峻法和文化高压政策,对后来的秦朝也有消极影响,导致了秦朝的暴政4、压制工商业发展,不利于商品经济发展5、变法也未与旧制度文化、习俗彻底划清界限。四、商鞅变法的特点(与春秋战国时期的其他改革比较):⒈全面性措施最全面:涉及政治、经济、社会风俗等方面⒉有效性成效最明显:增强秦国实力,为秦统一奠定了基础;建立新型地主阶级统治⒊在法律上确定封建制度以法律形式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废除井田制和世卿世禄制巩固练习材料一: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力本业,耕织致栗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史记.商君列传》1、根据材料,加以概括提炼并逐条列出商鞅变法的措施。实行什伍连坐制;奖励军功;废除井田制;重农抑商;实行县制;统一度量衡。材料二: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实,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史记.李斯列传》材料三: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而有强国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汉书.食货志》1、材料二、三对商鞅变法的评价有何共识?2、从材料三中,找出一句原话,概括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变法使得秦国富强起来材料四“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昂,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史记·商君列传》(4)材料四评价商鞅的标准是什么?我们应当坚持怎样的评价标准?司马迁把人的品行作为评价标准。我们对商鞅的评价标准主要是依据他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是否有利于人类社会文明的演进;是否有利于社会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