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知识课后作业结构解析字词积累重点句分析艺术特色教学环节一、背景知识1、文体知识2、巴尔扎克3、作者雨果葬词•葬词也就是悼词,它是演说词的一种,是在死者追悼会上或纪念会上发表的讲话。一般的内容是介绍死者的生平、业绩、影响和世人对他的评价,寄托人们的哀思。•本文是一篇出色的演说词,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葬词文采华丽,既诗化又哲理化,充分体现了文学大师雨果的文学语言才华和思想深度。巴尔扎克•奥诺雷·德·巴尔扎克(1799—1850),法国小说家,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被称为现代法国小说之父。《人间喜剧》•1841年,巴尔扎克制定了一个宏伟的创作计划,决定写137部小说,分风俗研究、哲理研究、分析研究三大部分,总名字叫《人间喜剧》,全面反映19世纪法国的社会生活,写出一部法国的社会风俗史。•直至他去世,共完成了91部小说,写了两千多个人物,堪称法国社会的“百科全书”。•其中最著名的作品有《幻灭》《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等。恩格斯称赞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写出了贵族阶级的没落衰败和资产阶级的上升发展,提供了社会各个领域无比丰富的生动细节和形象化的历史材料。“甚至在经济的细节方面(如革命后动产和不动产的重新分配),我学到的东西也要比从当时所有职业历史学家、经济学院和统计学家那里学到的全部东西还要多”。(恩格斯:《恩格斯致玛·哈克奈斯》)巴尔扎克的时间表8:00--17:00除早餐和午餐外,校对、修改作品,清样。17:00--20:00晚餐之后外出办理出版事务,或走访一位贵夫人,或进古玩店过把瘾20:00就寝。0:00--8:00写作,夜半准时起床,一直写到天亮。这位每天只睡4小时,身高不足1.60米的文学巨匠,不为巴黎的繁华和喧嚣所干扰,一个人在深夜里,手握鹅毛笔管,蘸着心血和灵感,写出了91部小说,演绎了一部厚重的《人间喜剧》。热爱生活,勤奋惜时的巴尔扎克只活了51岁,他的作品却使他流芳百世。雨果•维克多·雨果(1802—1885),法国作家,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人道主义代表人物,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一生创作过多部诗歌、小说、剧本、各种散文和文艺评论及政论文章,在法国及世界有着广泛的影响力。代表作品•雨果的创作历程超过60年,其作品包括26卷诗歌、20卷小说、12卷剧本、21卷哲理论著,合计80卷之多。•其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巴尔扎克和雨果是欧洲现实主义文学和浪漫主义文学两座并立的高峰。他们生活在同一时代、同一城市,对文学的执著和共同拥有的崇高声望,使这两位文学大师交往甚密并成为朋友1850年8月18日,巴尔扎克去世了,时年51岁。8月20日,在一个天气阴晦,细雨霏霏的下午,雨果在巴尔扎克的葬礼上,发表了这篇著名的演讲哀悼(dào)显赫(hè)佼佼(jiǎo)上溯(sù)琐碎(suǒ)粗鄙(bǐ)肉搏(bó)解剖(pōu)脏腑(fǔ)卢梭(suō)熠熠(yì)睿智(ruì)二、字词积累名列前茅•名:名次;茅:古指楚国的特产。•古代楚国军队行军时,前哨如遇敌情,则举茅草发出警报。•后来以“名列前茅”指名次列在前面,形容成绩优异。游刃有余•刀刃运转于骨节空隙中,有回旋的余地。•比喻工作熟练,有实际经验,解决问题毫不费事。愤世嫉俗•[fènshìjísú]•愤:憎恶,痛恨;嫉:仇恨,痛恨;世、俗:当时的社会状况。•有正义感的人对黑暗的现实社会和不合理的习俗表示愤恨、憎恶。有目共睹•[yǒumùgòngdǔ]•睹:看见。指非常明显,谁都看得见。三、结构解析时间——1850年8月20日地点——法国巴黎拉雪兹公墓背景——天气阴晦细雨霏霏万众悲哀气氛肃穆阅读课文,整体感知剖析思路全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基本思路是什么?思想感情的脉络又是什么?演说思路悼念评价讴歌悲壮激越景仰感情脉络1~23~910~12文章从哪几个方面对巴尔扎克进行了评价?人格作品成就影响①巴尔扎克先生属于19世纪拿破仑之后的强有力的作家之列……②在最伟大的人物中间,巴尔扎克是名列前茅者;在最优秀的人物中间,巴尔扎克是佼佼者之一。③他的一生是短促的,然而也是饱满的,作品比岁月还多。(影响)(人格)(作品)⑤在他进入坟墓的这一天,他同时也步入了荣誉的宫殿。从今以后。他将和祖国的星星一起,熠熠闪耀于我们上空的云层之上。④唉!这位惊人的、不知疲倦的作家,这位哲学家,这位思想家,这位诗人,这位天才,在同我们一起旅居在这世上的期间,经历了充满风暴和斗争的生活,这是一切伟大人物的共同命运。(成就)(成就)评价其作品:一部有生命的、光亮的、深刻的书一部了不起的书,他题作“喜剧”,其实就是题作“历史”也没有什么一部既是观察又是想象的书整体评价历史价值文学价值评价其人:巴尔扎克先生属于19世纪拿破仑之后的强有力的作家之列……就像文明发展中,出现了一种规律,促使武力统治者之后出现精神统治者一样。在最伟大的人物中间,巴尔扎克是名列前茅;在最优秀的人物中间,巴尔扎克是佼佼者之一。小结1:从以下四个方面具体评价巴尔扎克人格——解剖灵魂、批判现实作家、哲学家、思想家、诗人、天才作品——一部有生命的光亮的书一部历史书一部既是观察又是想象的书成就——著名作家、雄伟纪念碑、精神统治者影响——举国哀悼、众目仰望、永垂不朽小结2:结构解析第一部分(1—2)总写巴尔扎克的伟大,表示哀悼之情。第二部分(3—9)具体评述巴尔扎克的人格、作品、成就和影响。第三部分(10—12)阐述作者的生死观,预言巴尔扎克逝世的深远意义第三部分(10—12)阐述作者的生死观,预言巴尔扎克逝世的深远意义。基本思路:悼念——评价——讴歌思想感情脉络:悲壮——激越——景仰四、重点句分析对我们来说,一切虚构都消失了。这里可能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巴尔扎克的逝世,表明他创作生命的结束,他不能再给人们创造小说这一“虚构”世界了;二是巴尔扎克的逝世,是一件真实的事情,而不是他在虚构。这一句话,雨果沉痛宣告文学大师的逝世,提醒人们直面这一伟大的死亡。巴尔扎克先生属于19世纪拿破仑之后的强有力的作家之列,正如17世纪一群显赫的作家,涌现在黎塞留之后一样——就像文明发展中,出现了一种规律,促使武力统治者之后出现精神统治者一样。这句话表面是在揭示社会发展中的一个规律,即每一大变动时代先出现武力统治者,然后才出现精神统治者。实际上作者在这里是赞誉巴尔扎克,把他看成一个比武力统治者更伟大的精神统治者。这印证了本段开头一句话的意思,巴尔扎克作为精神统治者,他不仅属于这一时代,而且属于千秋万代。“我要用笔完成他用剑所未能完成的事业。”一部了不起的书,他题作“喜剧”,其实就是题作“历史”也没有什么……雨果把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比喻成一部历史著作,是为了高度评价《人间喜剧》的现实主义精神,把它看作一部浓缩的历史,使人们从中看出“整个现代文明的走向”。他的一生是短促的,然而也是饱满的,作品比岁月还多。•这是诗化的语言。•先要注意作者拿“短促”与“饱满”对比,意为巴尔扎克生命不长,作品却多;•再要注意“饱满”一词,它意接前句,意为巴尔扎克一生是饱满的,不是空虚的,这样的评价就更为形象,表明巴尔扎克的生命和生活是充实的,他做的大量工作对人类是有益的;•最后注意“作品比岁月还多”这句话,“作品”与“岁月”相比,对巴尔扎克的崇高评价。上天在让人民面对崇高的奥秘,并对死亡加以思考的时候,知道自己做的是什么;死亡是伟大的平等,也是伟大的自由。面对巴尔扎克这样的伟人的辞世,雨果在这里感慨万千,不由思考生与死这样重大而沉重的主题。他认为在死亡面前人人都是平等的,人人也是自由的,巴尔扎克的逝世,触动了许多人去思索生死问题,把巴尔扎克当坐标,思考活着的真义。这不是黑夜,而是光明!这不是结束,而是开始!这不是虚无,而是永恒!作者用排比句,语调铿锵,激昂慷慨地指出巴尔扎克逝世的深远影响。巴尔扎克逝世固然让人悲哀,使人们觉得似乎是黑夜的来临,某种无言的结束,一切似乎消失,但它给人们更多的是悲痛之后的无穷力量,它预示着光明的到来,代表了一个新时代的开始,象征着一种永恒。雨果在这里以诗人的激情,给巴尔扎克作出这样的评价,实在比“永垂不朽”的话具体、生动得多。也体现了一种伟大的辩证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