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大学中国戏剧史PPT讲座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国戏剧史课程介绍本课程为中文专业选修课,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中国戏剧发展简史,提高学生的文学艺术素养。学习方法介绍热爱传统文化为第一要著旁学杂收古代诗词经典戏剧原作戏曲曲目戏剧知识善于观摩分析各种戏曲现象勤于思考传统艺术的发展和前途我国戏剧产生发展的基本线索原始乐舞(巫觋祭祀)古优讽谏(优孟衣冠)汉代百戏(角抵戏)六朝优戏(缽头代面)唐代踏摇娘参军戏辽金院本杂剧北方乐曲元杂剧明清杂剧各地乐曲花部(地方戏)两宋官本杂剧南方乐曲宋元南戏明清传奇雅部(昆曲)外来戏剧现当代戏剧参考书目戏曲类《宋元戏曲史》王国维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中国戏曲发展史纲要》周贻白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中国戏曲通史》张庚主编中国戏剧出版社1980年版《中国戏曲发展史》廖奔、刘彦君著山西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王国维王国维(1877年—1927年),字伯隅、静安,号观堂、永观,汉族,浙江海宁盐官镇人。清末秀才。我国近现代在文学、美学、史学、哲学、古文字、考古学等各方面成就卓著的学术巨子,国学大师。治学三境界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谈到了治学经验,他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第一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词句出晏殊的《蝶恋花》,原意是说,“我”上高楼眺望所见的更为萧飒的秋景,西风黄叶,山阔水长,案书何达?在王国维此句中解成,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首先要有执着的追求,登高望远,瞰察路径,明确目标与方向,了解事物的概貌。第二种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引用的是北宋柳永《凤栖梧》(《蝶恋花》别称)最后两句词,原词是表现作者对爱的艰辛和爱的无悔。若把“伊”字理解为词人所追求的理想和毕生从事的事业,亦无不可。王国维则别有用心,以此两句来比喻成大事业、大学问者,不是轻而易举,随便可得的,必须坚定不移,经过一番辛勤劳动,废寝忘食,孜孜以求,直至人瘦带宽也不后悔。第三种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引用南宋辛弃疾《青玉案》词中的最后四句。梁启超称此词“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这是借词喻事,与文学赏析已无交涉。王国维已先自表明,“吾人可以无劳纠葛”。他以此词最后的四句为“境界”之第三,即最终最高境界。这虽不是辛弃疾的原意,但也可以引出悠悠的远意,做学问、成大事业者,要达到第三境界,必须有专注的精神,反复追寻、研究,下足功夫,自然会豁然贯通,有所发现,有所发明,就能够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二重证据法他自己称以上考证方法为“二重证据法”,即以地下的材料与纸上的材料相比较以考证古史的真象。这种考证方法既继承了乾嘉学派的考据传统,又运用了西方实证主义的科学考证方法,使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古史研究上开辟了新的领域,创造了新的方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郭沫若曾赞颂说:“王国维……遗留给我们的是他的知识的产品,那好像一座崔巍的楼阁,在几千年来的旧学的城垒上,灿然放出了一段异样的光辉。”学术著述《观堂集林》二十四卷《观堂别集》四卷《庚辛之间读书记》一卷《苕华词》一卷《静安文集》一卷续集一卷《尔雅草木虫鱼鸟兽释例》一卷《两周金石文韵读》一卷《观堂古今文考释》五卷《史籀篇疏证》一卷《校松江本急就篇》一卷《重辑苍颉篇》二卷《唐写本唐韵校记》二卷佚文一卷《殷礼征文》一卷《联绵字谱》三卷《补高邮王氏谐声谱》一卷《释币》二卷《简牍检署考》一卷《魏石经残石考》一卷附录一卷《宋代金文著录表》一卷《国朝金文著录表》六卷《汉魏博士题名考》二卷《清真先生遗事》一卷《耶律文正公年谱》一卷余录一卷《五代两宋监本考》三卷《两浙古刊本考》二卷《古本竹书纪年辑校》一卷《今本竹书纪年疏证》二卷《古行记四种校录》一卷《蒙鞑备录笺证》一卷《黑鞑事略笺证》一卷《圣武亲征录校注》一卷《长春真人西游记校注》二卷《乾隆浙江通志考异残稿》四卷《观堂译稿》二卷《人间词话》二卷《宋元戏曲考》一卷《唐宋大曲考》一卷《戏曲考源》一卷《古剧脚色考》一卷《优语录》一卷《录鬼簿校注》二卷《录曲余谈》一卷《曲录》六卷《都四十三种》一百零四卷《插图本中国戏剧史》叶长海、张福海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中国戏曲选》王起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田仲一成:中国戏剧史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徐慕云:中国戏剧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齐如山:《说戏》、《观剧建言》、《中国剧之组织》、《京剧之变迁》、《脸谱图解》、《梅兰芳艺术之一斑》、《梅兰芳游美记》等周贻白《中国戏剧史长编》叶长海、张福海《中国戏剧史》余从主编;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编中国戏剧史图鉴:[中英文本]本书内容包括:戏曲的起源与形成、南戏与北杂剧、明清传奇与杂剧、花部乱弹及其他。齐如山戏曲理论家。早年留学欧洲,曾涉猎外国戏剧。归国后致力于戏曲工作,一时没有找到合适的主要演员,当遇到梅兰芳看他天才与勤奋,遂决心帮助梅并为其编剧。1912年在北京经常为梅兰芳的表演及剧本提出修改意见。1916、1917年以后的二十多年来,与李世戡等为梅兰芳编排剧,齐为梅编创的时装、古装戏及改编的传统戏有二十余出。梅的几次出国演出,齐都协助策划,并随同出访日本与美国。1931年与梅兰芳、余叔岩等人组成北平国剧学会,并建立国剧传习所,从事戏曲教育。编辑出版了《戏剧丛刊》、《国剧画报》,搜集了许多珍贵戏曲史料。邱如白扮演者孙红雷的理解,“邱如白跟梅兰芳是一生的……说是爱情,太狭隘了。连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喜欢梅兰芳。”梅兰芳扮演者黎明(听歌)也说,两人是爱着的。邱如白是狂热的、艺术至上的、爱着的。廖奔周贻白田仲一成《中国戏剧史》本书将作者实地调查获取的新资料与历史文献相结合,从祭祀戏剧的角度对中国戏剧史进行重构。李舜华:从祭祀到演剧、从乡村到城镇——田仲一成的中国演剧史研究二十世纪初,王国维先生的《宋元戏曲考》奠定了百年来戏曲研究的基础。王氏在重“一代有一代之文学”的基础上,提出,若论真戏剧,不得不从元杂剧始;元以后无戏剧。尽管后来的研究逐渐已扩及到宋元南戏、明清传奇、诸地方戏,但以文学(作品)为中心的研究思想,始终是戏曲史研究的主流。这一主流持以城市娱乐场所为母体,综合歌、舞、说、科、故事种种而发生戏剧的多元论。这一研究思想,同样影响了整个日本在战前的中国戏曲研究,其代表有盐谷温、青木正儿、吉川幸次郎等人。战后,日本学者田仲一成先生独辟蹊径,将传统的中国戏曲作家作品研究纳入了社会学的领域。自六十年代以来,田仲氏就开始关注中国宗族和祭祀戏剧的关系。三十多年来,发表了一系列论文与专著,指出戏剧起源于祭祀、起源于祭祀礼仪是世界戏剧史的一个共同的规律,从而确立了以农村祭祀为母体的中国戏剧发生一元论,可谓别出机杼。以此为出发点,田仲氏从剖析祭祀组织的机构(即地方戏剧的组织机构)入手重新构建了一部中国演剧史。在中国,自八十年代以来,傩戏、目连戏等等与“戏剧行动”密切相关的民间仪式活动,被看作是一种“戏剧体”不断被发现,并纳入“戏剧学”的研究范畴,研究者把它称作“戏剧发生学”。这种种新成果对于有关戏剧形成的一些经典观点造成了强烈的冲击。一些研究者开始呼吁重视戏剧的“场上”研究。然而,什么是“场上”呢?众人的概念却是极为驳杂与含混的。重建以“场上”为主的戏剧史,仅仅是将目光转向祭祀仪式剧等戏剧形态的研究吗?有意味的是,国内重场上研究的学者,往往将田仲一成的演剧研究视为先导;然而,田仲先生本人对国内日益热闹的“场上”呼吁却始终保持一种淡然的态度。田仲氏指出,中国的地方演剧依据支配的不同力量可分为三种形态:地缘——血缘——职业;依演剧的不同场所来划分,则为:乡村祭祀——宗族——市场地。具体说来,这一地方演剧形态的演变是可以这样来叙述的:地缘演剧——IA(市场村落的联合演戏)、IB(共同体村落的联合演戏)、IC(村落共同体的演戏);血缘演剧——IIA(宗族联合演戏)、IIB(家庭集团的演戏)、IIC(家长私宴的演戏)其中,支撑着中国地方社会及地方演剧的地缘集团、血缘集团,基本是借公共体之名而由大地主私人通过宗族关系加以支配的机构。傅谨中国戏剧发源于乡村祭祀仪礼说质疑——评田仲一成《中国戏剧史》田仲先生多年来对中国民间祭祀戏剧的深入研究具有广泛影响力,但他的《中国戏剧史》可能是个例外,在已有的众多中国戏剧史著述里,他的这部观点独特的新著并没有引起多少注意。当然,田仲先生自己对这部新著的学术价值一定是充满自信的,这几乎是他数十年潜心研究中国戏剧的理论归宿。对于他个人的学术生涯而言,这部新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国戏剧史》是一部提出了学术新见的著作,而不同于他此前更为人们熟知、更擅长撰写的那些材料湮没了见解的田野考察报告。戏剧戏剧是一种综合艺术,除了以形体艺术为基础的表演以外,还包含有文学、美术、音乐、舞蹈成分等,但戏剧又不是各种成分的简单相加的总和。这些成分在戏剧中构成的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使戏剧成为一种全新的独立的艺术。任何艺术都有其自己的特色,若没有特色就不能称其为艺术了。戏剧之所以为戏剧,不仅仅是艺术内部诸元素(音乐性、舞蹈性、戏剧性、绘画性、文学性)的整合,更重要的是文学艺术的大综合。戏剧本身是与人类共存的。人类最早的戏剧,包括神话传说,可以上朔到二、三干年前的原始时代。在人类艺术活动中,当代人一般认为有十大门类:诗歌、音乐、绘画、雕刻、建筑、舞蹈、戏剧、电影、广播、电视。在古希腊只有前五类,到近代加上舞蹈、戏剧共七类,所以称戏剧为“第七艺术”。戏剧的定义戏剧兼有前六种艺术的诸般要素,具有诗歌、音乐的时间性、听觉性和绘画、雕刻、建筑的空间性、视觉性,并同舞蹈一样具有以人的形体作为媒介的本质特征。戏剧,概括起来说,就是以作家的文学剧本为依据,以演员的表演艺术为主体,综合时间和空间的各种艺术手段,经导演统一构思的集体劳动,并与观众的合作过程中,再创造出来的、舞台演出形象的艺术。戏剧定义是戏剧基本特征的概括和浓缩。关于戏剧的定义,至今世界无定论,尽管“论述戏剧书籍写过成千上万册,但是戏剧一词的定义,究竟是什么,似乎还没有人人满意的说法”([英]马丁·艾思林:《戏剧剖析》)虽然说法不尽一致,但其构成的主要要素:剧本、演员、观众“三要素”;剧本、演员、观众、剧场“四次元”,却大致相同。我们这里采取的是一般通俗说法。三大戏剧体系广义戏剧,是包括祭祀、酒神、歌舞在内的。我们这里用的“戏剧”概念指现当代的话剧、歌剧、舞剧、戏曲、哑剧、木偶、皮影等。一般说,戏剧指舞台剧说的,电影属银幕剧,电视属屏幕剧。世界戏剧按区域划分大致有三大块:欧美、印度及其影响下的东南亚、中国与受中国影响的日本’、朝鲜等。世界三大戏剧文化,即指古希腊戏剧、印度梵剧和中国戏曲说的。中国话剧的开场1906年,中国话剧先驱李叔同在日本东京出演话剧《茶花女》。李叔同受日本“新派”剧启示,与同学组织“春柳社”,在东京出演《茶花女》和《黑奴吁天录》。这被称为“话剧在中国的开场”。著名艺术家、戏剧教育家欧阳予倩是新剧时期代表。这是话剧《画家与其妹》剧照(1907年摄于日本东京)。李涛痕饰画家,欧阳予倩饰其妹。田汉田汉(1898年3月12日—1968年12月10日),原名寿昌,曾用笔名伯鸿、陈瑜、漱人、汉仙等。汉族,湖南省长沙县人。话剧作家,戏曲作家,电影剧本作家,小说家,诗人,歌词作家,文艺批评家,社会活动家,文艺工作领导者。中国现代戏剧的奠基人。多才多艺,著作等身。原籍湖南长沙。早年留学日本,1920年代开始戏剧活动,写过多部著名话剧,成功地改编过一些传统戏曲。他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词作者。抗战话剧放下你的鞭子中国戏剧陈白尘董健《中国现代戏剧史稿》本书是建国以来第一部中国现代戏剧史专著,是国家重点科研项目之一、全书从19世纪末中国现代话剧产生写起,一直到新中国成立,系统阐述我国现代戏剧(主要是话剧)的产生及其沿革,从多方面总结了中国现代戏剧(特别是话剧文学)发展的历史规律,总结了一系列值得记取并令人深思的经验教训。书中对田汉、曹禺、夏衍等我国著名剧作家列有专

1 / 7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