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古诗两首古诗学习方法古诗六步法一、知道诗人(大致知道)二、理解题意三、朗读诗歌四、明白诗意(说出即可)五、领悟诗情(需要掌握)六、背诵古诗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朗读古诗。2、理解古诗大意。3、会默写古诗。第一次:先学后教(我会读)夜书所见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同学们,大家好,我叫叶绍翁,字嗣宗,号靖逸,南宋诗人。我是江湖派诗人,我的诗以七言绝句最佳,有的写江南水乡景色,很有风味;有的写田家生活片段,耐人寻味。我写的《游园不值》最为著名: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第二次:先学后教(理解课文)夜书所见夜晚写下自己见到的情境。夜书所见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叶绍翁写下了哪些事物?•梧叶•秋风、风声•儿童、促织•篱落•灯火江上秋风动客情。萧萧梧叶送寒声,萧萧:风声。秋风:秋天的风。动客情:寒冷与凄凉的情景使客居他乡的诗人产生了思念家乡之情。梧叶:梧桐树的叶子。送寒声:送来阵阵寒意萧萧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地想起自己的家乡。想像眼前梧桐树叶在萧萧秋风飘落的画面,面对此情此景,客游在外的诗人会想些什么呢?心情又如何呢?一阵阵吹动,发出的声音,让人感觉。江上的秋风使情不自禁。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知:料想、知道挑:捉促织:蟋蟀夜深:深夜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篱落:篱笆灯明:灯火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因为所以想像夜深人静,篱笆下灯光中闪动儿童的身影,儿童正在捉蟋蟀的画面,又会使客游在外的诗人想些什么?心情又是怎么样呢?(他看见),知道了。他想到_________,他的心情_______。篱笆旁的灯火儿童在捉蟋蟀小时候自己在家乡也有同样的经历惆怅、失落,思念亲人和家乡萧萧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你觉得这首诗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感情?诗人客游在外,看到秋风落叶,篱落灯明,不禁勾起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第三次:先学后教(默写)当堂检测默写~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朗读古诗。2、理解古诗大意。3、会默写古诗。第一次:先学后教(我会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作者介绍王维(701—761),唐代著名诗人,画家,这首诗是王维十七岁时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王维家居蒲州(今天的山西省永济县),在华山之东。所以题称“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写这首诗时他正在长安读书求学,这是他第一次离开家乡。这一天,重阳佳节活动极为丰富,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放风筝、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等。重阳节:又称作“登高节”、“老人节”,每年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在重阳节这天思念家乡的亲人第二次:先学后教(理解课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独在异乡为异客,独:单独、孤单异:别的、其他的异:陌生人独在异乡为异客,异异独在他乡为异客,两个“异”字连用,更能表达作者孤独寂寞的思想感情。每逢佳节倍思亲。逢:遇到、碰到佳节:重阳节倍:加倍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我”一个人客居异乡,每次遇到重阳佳节就加倍思恋家乡的亲人▲诗人平时______________,每逢佳节_____________。所以就说。思念亲人更加的思念亲人▲▲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遥:远、遥远遍:全身少一人:少了王维一个人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我”想远方的弟兄们一定登上了高处,兄弟们身上插满了茱萸,遗憾的是单单缺少我一个人。译文•“我”一个人客居异乡的时候,•每次遇到重阳佳节就会加倍思念家乡亲人。•这时候,“我”想远方的弟兄们一定登上了高处,•当他们在佩戴茱萸时,会发现只少了“我”一人不在。好处:从兄弟的角度来写自己不在亲人身边,通过描写对方的感情来表现自己的感情,是这种思乡之情更加深沉,真挚。本诗表达了诗人孤身一人,漂泊在外,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比较两首古诗不同点:写作时代不同,诗人不同,处境也不同相同点: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以及热爱之情。今天的分别是为了明天的相聚!我们身边处处是朋友!处处是欢乐!关于思乡的诗句:杂诗王维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描写秋景的诗句:第三次:先学后教(默写)当堂检测默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