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论九:否定句,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通论九:否定句,否定词1、判断句、叙述句根据什么标准划分出来的?2、宾语前置的标记有哪些?(是、实、之、于、焉、斯)3、被提前的宾语是代词,用什么复指?4、被动句的类型。5、古汉语动量表示法。6、矣的基本用法。7、焉的词性。一、否定句(一)否定句的构成定义:表示否定的句子。否定句中必须有否定词:副词:“不”“弗”“毋”“勿”“未”“否”“非”动词:“无”代词:“莫”(1)朽木不可雕也。(论语·公冶长)(2)公弗许。(左传隐公元年)(3)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论语·卫灵公)(4)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左传隐公元年)(5)王斗曰:“否。......”(战国策·齐策)(6)是非君子之言也。(礼记·檀弓上)(7)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论语·为政)(8)自经於沟渎而莫之知也。(论语·宪问)(二)否定句中宾语的位置1、居则曰:“不吾知也。”(论语·先进)2、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论语·先进)3、我无尔诈,尔无我虞(无通毋)(左传宣公十五年)4、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礼记·礼运)5、自经於沟渎而莫之知也。(论语·宪问)否定句中宾语前置的条件:一是宾语必须为代词,二是必须有否定副词“不”“毋”“未”或否定式无定代词“莫”。6、虽不得鱼,无后灾。(孟子·梁惠王上)7、未绝鼓音。(左传成公二年)8、若不许君,将焉用之?(左传昭公四年)宾语不是代词,即使是否定句,宾语也不前置。⑴三岁贯汝,莫我肯顾。(诗经魏风硕鼠)⑵五人御于前,莫肯之为。(吕氏春秋不苟)否定句中前置宾语有时位于状语前,有时位于状语后。⑴长安城诸公,莫弗称之。(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⑵物莫不若是。(庄子人间世)句中有两个否定词,构成否定之否定,代词充任的宾语不前置。先秦时期,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的现象并不严格。⑴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诸侯莫违我。(管子·封禅)⑵有事而不告我。(左传·襄公二十八年)⑶不我知者,谓我士也骄。(诗经·魏风·园有桃)⑷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说明在先秦时期,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开始从前置向后置转化。二、古代汉语的否定词及其用法(一)“不”“弗”(1)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宪问)(2)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孟子·梁惠王上)(3)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战国策·赵策)(4)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孟子·告子上)相同:表示一般性否定。不同:“弗”否定不带宾语的及物动词。“不”可否定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既可以带宾语,又可以不带宾语。“弗”字后面动词带宾语的例子极为少见: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孟子·告子上)“不”、“弗”不能否定名词。⑴臣不才,不胜其任。(左传楚归晋知英)⑵不足生于不农。(晁错《论贵粟疏》)⑶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左传庄公十年)用在“不”字后面的名词用如形容词或动词;用在“弗”字后面的名词用如及物动词。(二)“毋”“勿”(1)毋妄言,族矣!(史记·项羽本纪)(2)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论语·卫灵公)(3)左右皆曰可杀,勿听。(孟子·梁惠王下)相同:“毋”和“勿”通常用於祈使句,表示禁止性否定,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要”或“别”。古书上“毋”字常常写作“无”字(“无”通“毋”),例如:(4)无使滋蔓。(左传隐公元年)(5)无生民心。(左传隐公元年)(6)不及黄泉,无相见也。(左传隐公元年)⑴大毋侵小。(左传·襄公十九年)⑵毋妄言,族矣!(史记项羽本纪)⑶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不同:“毋”字后面的动词可以带宾语,“勿”字后面的动词一般不带宾语。“勿”字后面动词带宾语的例子: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孟子梁惠王上)“毋”“勿”后面的名词用如动词。⑴毋友不如己者。(论语·学而)⑵非礼也,勿籍。(左传·成公二年)“勿”用於陈述句,不再表示禁止,意义相当于“不”。⑴齐侯欲勿许。(左传宣公三年)⑵鲁人欲勿殇童汪踦。(礼记·檀弓下)(三)“未”(1)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左传隐公元年)(2)宣子未出山而复。(左传宣公二年)(3)未闻好学者也。(论语·雍也)(4)见牛未见羊也。(孟子·梁惠王上)“未”字表示事情还没有实现,等於现代汉语动词前的“没有”。“未”表示一种委婉的否定,相当于“不”。(1)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战国策·齐策)(2)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楚策)(3)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左传庄公十年)“未”和“未尝”的区别⑴什一,去关市之征,今兹未能;请轻之,以待来年。(孟子·滕文公下)⑵由也,升堂矣,未入於室也。(论语·先进)⑶孟尝君笑曰:“客果有能也,吾负之,未尝见也。”(战国策·齐策)“未”着重在和将来实现的可能性对比或和已经实现的事情对比。“未尝”则是简单地否定过去,意思是“不曾”、“没有…过”。(四)否⑴“否”字常用於单词句,与“然”相对。等於现代汉语的“不”或“不是的”。孟子曰:“许子必种粟而后食乎?”曰:“然。”“许子必织布而后衣乎?”曰:“否。许子衣褐。”(孟子·滕文公上)⑵“否”字又用在肯定否定迭用的句子里,它表示否定的一面。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左传宣公二年)(五)非⑴“非”字用於判断句里,否定整个谓语部分。①是非君子之言也。(礼记·檀弓上)②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战国策魏策四)⑵“非”字用来否定行为或性质,往往具有撇开的作用。①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荀子·劝学)②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论语·雍也)③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孟子·梁惠王上)⑶“非”字用於假设,等於说“若非”或“若无”。①吾非至於子之门则殆矣。(庄子·秋水)②五十非帛不暖,七十非肉不饱。(孟子·尽心上)⑷古书上“非”字又写作“匪”(“匪”通“非”)。①我心匪石,不可转也。(诗经·邶风·柏舟)②匪来贸丝,来即我谋。(诗经·卫风·氓)(六)“无”(1)人谁无过?(左传宣公二年)(2)无怨无德,不知所报。(左传成公三年)(3)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否定的是名词或名词性词组,相当于“没有”。(4)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论语·雍也》(5)人皆有兄弟,我独亡。《论语·颜渊》(“亡”通“无”)⑴“无”可以说成“无有”,偶然又说成“不有”。①自今无有代其君任患者,有一於此,将为戮乎?(左传成公二年)②左师公曰:“今三世以前,至於赵之为赵,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曰:“无有。”(战国策·赵策)③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左传宣公二年)⑵“不”和“无”在语法上的分工:①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宪问)②老妇不闻也。(战国策·赵策)③无怨无德,不知所报。(左传成公三年)④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不”字是副词,它所否定的是形容词和动词;“无”字是动词,它所否定的是名词。①臣不才,不胜其任。(左传楚归晋知英)②不足生于不农。(晁错《论贵粟疏》)③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论语·学而)④孟尝君曰:“客何好?”曰:“客无好也。”曰:“客何能?”曰:“客无能也。”(战国策·齐策)“不”字后面的名词用如动词或形容词,“无”字后面的动词或形容词则用如名词。(七)“莫”(1)三岁贯女,莫我肯顾。《诗经·小雅·硕鼠》(2)周贫且微,诸侯莫朝,而齐独朝之。《鲁仲连义不帝秦》(3)间于天地之间,莫贵于人。《孙子兵法·月战》(4)在天者,莫明于日月。《荀子·天论》否定性无定代词。译为“没有谁”“没有哪一种东西(事情)”上古时期“莫”字有时也用作否定副词,相当於“不”。如:(5)人知其一,莫知其他。《诗经·小雅·小旻》(6)小子何莫学夫《诗》?《论语·阳货》汉代以后,“莫”又发展为表禁止性否定。相当于“不要”。(7)君有急病见于面,莫多饮酒。《三国志魏书·方技传》(8)楚妃且勿叹,齐娥且莫讴。陆机《吴趋行》(9)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赤壁之战》练习:1、古汉语否定句必须有否定词。否定词不可以是A副词B动词C介词D代词答案:C2、古汉语里“不”等四个否定词的否定句,宾语如是代词,一般总是放在动词之前。这四个否定词是A不、毋、未、弗B不、毋、未、莫C不、勿、未、莫D不、毋、非、莫答案:B3、“君子不器”(论语为政)中的“器”字是A用如形容词B用如名词C用如动词D用如量词答案:C4、下列各句中“勿”字并非用于祈使句的是A齐侯欲勿许。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左右皆曰可杀,勿听。D百亩之田,勿夺其时。答案:A5、古汉语“未”字一般相当于“没有”,也有相当于“不”的。下面各句“未”相当于“不”的一句是A见牛未见羊也。B宣子未出山而复。C未闻好学者也。D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答案:D6、下列句子中,“莫”字用作否定副词的一句是A过而能改,善莫大焉。B天下之水,莫大于海。C人知其一,莫知其他。D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答案:C7、“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一句中“远虑”充当A谓语B宾语C状语D补语答案:B8、下列各句中,“非”字用于假设、等于说“若非”的是A民非水火不生活。B是非君子之言也。C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D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答案:A9、指出下列句子哪些是宾语前置,并说明宾语前置句的语法特征。⑴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⑵我无尔诈,尔无我虞。⑶日月逝矣,岁不我与。⑷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⑸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也,未尝君之羹。⑹富而不骄者,吾唯子之见;骄而不亡者,未之有也。⑺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⑻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10、将文中的否定词摘录出来,并说明各个否定词在具体句子中的词性和用法。①古者苍颉之作书也,自环者谓之私,背私谓之公,公私之相背也,乃苍颉固以知之矣。今以为同利者,不察之患也,然则为匹夫计者,莫如修行义而习文学。行义修则见信,见信则受事;文学习则为明师,为明师则显荣:此匹夫之美也。然则无功而受事,无爵而显荣,有政如此,则国必乱,主必危矣。故不相容之事,不两立也。不察之患也:否定副词,表示一般性否定。莫如修行义而习文学:否定副词,相当于“不”,表示一般性否定。然则无功而受事,无爵而显荣:动词,相当于”“没有”。故不相容之事,不两立也:否定副词,表示一般性否定。②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无失其时:否定副词,通“毋”,表示禁止性否定。勿夺其时:否定副词,表示禁止性否定。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动词,相当于“没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否定副词,表示一般性否定。黎民不饥不寒:否定副词,表示一般性否定。然而不王者:否定副词,表示一般性否定。未之有也:否定副词,相当于“没有”。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否定副词,表示一般性否定。非我也,岁也。非我也,兵也:否定副词,用在判断句里否定谓语。王无罪岁:否定副词,通“毋”,表示禁止性否定。

1 / 4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