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课件][人教版] 57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赫鲁晓夫改革苏联的解体课程标准了解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八一九事件”和苏联解体的基本史实,进一步分析和探索苏联解体的原因。知识与能力分析赫鲁晓夫改革的成败,分析戈尔巴乔夫改革对苏联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通过对苏联解体过程的分析,学会把握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的趋势进行思考,学会运用比较和综合的方法。重点赫鲁晓夫时期的改革。难点苏联的解体。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比较苏联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进一步认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意义,初步锻炼学科综合能力。一、赫鲁晓夫改革二、苏联的解体一、赫鲁晓夫改革1953年3月5日,斯大林突患脑溢血逝世,终年74岁。1.赫鲁晓夫为什么要进行改革?2.赫鲁晓夫在经济领域进行了哪些改革?取得了怎样的成绩?3.赫鲁晓夫在经济方面的改革为什么并未从根本上改变苏联农业落后的状况?4.赫鲁晓夫改革对斯大林采取了什么做法?其后果是什么?阅读课文回答问题1.赫鲁晓夫为什么要进行改革?“斯大林时代”存在严重弊端,改革势在必行。2.赫鲁晓夫在经济领域进行了哪些改革?取得了怎样的成绩?内容: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削减农业税、增加国家对农业的投资、扩大集体农庄经营自主权等。成绩: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苏联农业形势有所好转。3.赫鲁晓夫在经济方面的改革为什么并未从根本上改变苏联农业落后的状况?原因:改革只是在具体做法上对原有经济体制进行修补和调整,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斯大林模式;改革缺乏深思熟虑和反复试验;赫鲁晓夫个人性格存在着独断专横、急于求成的毛病。4.赫鲁晓夫改革对斯大林采取了什么做法?其后果是什么?做法:错误地全盘否定斯大林,仅仅把弊端的根源归结为斯大林的个人品质,而没有从经济政治体制上去寻找原因。所以,他虽然从经济、政治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但只是在原有体制的框架内进行小修小补。后果:不但没有改变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反而因为改革激化了各种矛盾,赫鲁晓夫被迫下台。赫鲁晓夫苏联城市青年出发参加垦荒苏联食品短缺,人民排长队购买食品。戈尔巴乔夫二、苏联的解体戈尔巴乔夫,原苏共中央总书记,苏联总统。1931年出生于俄罗斯的一个农民家庭。1952年加入共产党。1955年毕业于莫斯科大学法律系。做过多年党务工作。1980年当选为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之后,针对苏联经济现状,开始了逐步的改革,但是最终其改革措施也没有改变苏联经济现状和人民困苦的生活现状;之后,戈尔巴乔夫又对政治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推行“新思维”和“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实行多党制,这些改革不但没有取得成效,反而使苏联社会更加混乱,国家权力分散,各个加盟共和国趋向分离状态,最终导致了“八一九事件”的爆发。叶利钦叶利钦1931年2月1日出生于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南乌拉尔),俄罗斯族。他自1955年从乌拉尔工学院建筑系毕业后,在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市工作了30年,曾任该市住房建筑联合公司总工程师、经理,1976年任苏共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委第一书记。叶利钦于1985年调往莫斯科担任党、八一九事件1991年8月19日,苏联副总统亚纳耶夫和其他几名苏联高级官员组成了“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并通过电视台和电台向全国宣布苏联进入“紧急状态”,企图夺取苏联最高权力,但在俄罗斯联邦总统叶利钦及其支持者和西方国家的反对下,政变不到三天即宣告失败,此次事变之后,叶利钦迅速掌握了俄罗斯境内所有政治经济和军事权力。八一九事件中的莫斯科1991年12月25日,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宫悄然降下,俄罗斯国旗缓缓升起俄罗斯国旗1990年3月,立陶宛首先脱离苏联,宣告独立。接着,格鲁吉亚也宣告独立。1991年8月以后,爱沙尼亚、拉脱维亚、乌克兰、白俄罗斯、摩尔多瓦、阿塞拜疆、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亚美尼亚、土库曼斯坦和哈萨克斯坦相继宣告独立。12月下旬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停止存在。俄罗斯联邦接管克里姆林宫。12月25日克里姆林宫上空的苏联国旗悄然下降。苏联解体由列宁创建的、拥有1900万成员的苏联共产党毁于一旦,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和超级大国之一的苏联的瓦解,这一现实令世界瞩目和震惊,并引起世人的议论和深思。请同学们想一想: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呢?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根本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直接原因西方的和平演变——外部原因反马克思主义思潮泛滥;社会矛盾、民族矛盾激化苏联解体对世界局势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各产生了什么影响?世界:标志着以两极格局和集团对抗为基本特征的旧的国际格局的终结,极大地促进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社会主义运动:使社会主义运动遭到巨大挫折与打击,同时也说明了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客观上促进了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探索。独联体是独立国家联合体(CommonwealthofIndependentStates—CIS)的简称。1991年12月8日,苏联的三个加盟共和国——白俄罗斯、俄罗斯、乌克兰三国的领导人在白俄罗斯的别洛韦日签署了一项关于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的协定。21日,除波罗的海三国和格鲁吉亚外,苏联11个加盟共和国领导人在哈萨克斯坦当时的首都阿拉木图会晤,通过了《阿拉木图宣言》和《关于武装力量的议定书》等文件,宣告苏联已不复存在,并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25日,戈尔巴乔夫发表电视讲话,辞去苏联总统职务。苏联正式解体。独联体1991年独联体领导人在阿拉木图举行会晤历史启迪为什么中国和苏联的改革会导致不同的结果?苏联的解体给我们留下了哪些经验教训?社会主义应不断通过改革来完善,要警惕西方国家“和平演变”的企图;改革必须与本国的国情相结合,遵循实事求是、循序渐进的原则。概况:中国改革苏联改革时间:1979年至今1985年—1991年领导人:邓小平戈尔巴乔夫背景中国刚刚经历十年动乱,经济倒退,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所以实行改革苏联在美苏争霸中渐处劣势,为了摆脱困境,所以实行改革方针:中国改革方针: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改革,即把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改革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包括发展民主,加强法制,实现政企分开、精简机构,完善民主监督制度,维护安定团结。开放,主要指对外开放,在广泛意义上还包括对内开放。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基本点之一,是我国走向富强的必由之路。中国改革与苏联改革的比较苏联的改革:1.改革社会主义理论。2.改革经济体制。3.改革政治体制,在公开性、多元化、民主化的思想指导下,放弃了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4.调整对外政策,实行对外关系的“新思维”。特点:中国通过改革渐进式地完善社会主义,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前提下,不断提升综合国力。而且改革先是在沿海一些地区进行试验,降低了全面改革可能带来的风险。苏联进行的是全方位的改革,严重偏离了社会主义,在经济改革陷入困境时,又把重心转移到政治改革,使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难解决。结果:中国的国力飞速发展,取得了许多的成就,成为世界强国之一,至今还在发展当中。苏联解体,俄罗斯经济几乎崩溃。二战后国际格局的变化日本西欧美国苏联东欧国家亚非拉瓦解着两极格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最终结束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课堂小结戈尔巴乔夫改革苏东剧变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经济改革引发经济危机政治改革引发思想混乱改革最终导致苏东剧变苏联解体,俄罗斯等原苏联的11个加盟共和国成立独联体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发生根本性质的变化东欧剧变促进了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赫鲁晓夫改革巩固练习基础知识能力拓展延伸探究1.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将改革的重点首先放在了()A.政治领域B.经济领域C.思想领域D.外交政策2.1991年8月19日,苏联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八·一九事件”。下列对此事件叙述正确的是()A.它试图使苏联摆脱危机B.“八·一九事件”标志着苏联的正式解体C.通过政变戈尔巴乔夫强化了国家领导权D.没有“八·一九事件”,苏联就不会解体基础知识BA3.阅读材料:“亲爱的同胞们!……鉴于独立国家联合体成立后出现的局势,我决定停止行使苏联总统职务。”———戈尔巴乔夫1991年12月25日请回答:(1)戈尔巴乔夫的发言表明了苏联发生了什么变化?(2)苏联发生剧变的实质是什么?(3)苏联发生剧变对国际局势产生了什么影响?能力拓展(1)苏联解体;(2)社会制度的变化,由社会主义国家变为资本主义国家;(3)苏联解体标志着美苏争霸的结束,世界两极格局的结束,世界格局开始走向多极化。4.有人认为苏联解体责任主要在戈尔巴乔夫,由于他的无能而导致苏共权力丧失,国家易帜,因此苏联解体的悲剧是可以避免的;而有人认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苏联的解体早已经注定,是不可避免。你是如何认为的?同时在你研究过程中,能否给同样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改革提出些借鉴的经验教训呢?延伸探究答题要点: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与社会生产力的矛盾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是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如果苏联能够通过改革改变斯大林模式对生产力的束缚,苏联解体的悲剧是可以避免的。(只要言之有理即可。)经验: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只有以本国国情为基础,不断进行改革,才能不断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同时改革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等。认识:•社会主义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要吸取苏联的经验教训,坚定不移坚持和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1 / 3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