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历史试卷讲评课泸州市泸南中学邹晓娟1.知识与技能:掌握试题涉及的知识点。学会分析试卷的方法,查漏补缺,巩固知识。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查、合作交流、老师点拨等方式,总结答题规律、方法,形成规范的答题思路,提高解题能力。3.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培养严谨的学习态度,树立科学的应考观。等级90分及以上(36-40分)80-90分(32-36分)60-80分(24-32分)60分以下(24分以下)优生率及格率班平均分(总分40分)人数010301120﹪78﹪28.13比例0﹪20﹪59﹪21﹪成绩分析(一)、单项选择题(18分)(二)、材料题(22分)题型一单项选择题(18分)方式:1、自主改错。2、小组合作交流。3、小组长收集有困惑的题。内容:分析错题原因,整理解题思路,找到答案来源。目的:认识不足,缩小失误;相互借鉴学习。一、单项选择题1.我们把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开端的最主要依据是A.中国开放了通商口岸B.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C.签订了不平等条约D.中国战败了2.中国一位民族资本家说:“我之廉价工人,彼(西方国家)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亦得而购买,就地制造,就地出卖,运费既省,关税无多,我之便利即彼得便利……”上述历史现象可能发生在哪一条约签订后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3.下列是一组中国近代历史的图片,与这组内容吻合的主题是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汉阳铁厂大生纱厂A.洋务企业的产生B.近代工业的兴起和发展C.外国资本主义扩张D.社会主义国营企业的建立4.有学者认为:“甲午战争中国的战败,使中国陷入了空前的民族危机中,把中国人民惊醒了。”以下关于“中国人民惊醒了”的表述,错误的是A.台湾人民掀起了反抗日本统治,争取回归祖国的斗争B.地方阶级维新派发起了“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C.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了救亡图存的戊戌变法运动D.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了推翻清王朝的辛亥革命5.辛亥革命后,译著《平民政治》立即更名为《共和政治》;《国粹学报》改名为《共和杂志》后畅销不衰。这反映了当时A.书籍报刊出现更名热潮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宣传共和报刊大量创办D.封建主义退出历史舞台6.有人认为,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化探索中的“量变”,而辛亥革命则是一次“巨变”。“巨变”是指辛亥革命A.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B.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C.推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D.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9.下列关于新文化运动的叙述错误的是A.以《新青年》为主阵地B.高举民主和科学的旗帜C.为传播马克思主义创造了条件D.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10.某校举办“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图片展。下列图片反映的事件中,具有“开天辟地”意义的是:中共一大南昌起义井冈山会师遵义会议ABCD8.“女学生已经开始觉悟,抵制学校开设的‘烈女传’(修身课)。在操场的树荫下,在宿舍里,她们常常聚在一起,争的面红耳赤,后来由争论变成抗婚、逃婚,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婚姻自由。”这则材料反映的是A.维新启蒙思想开始传播B.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C.近代学校开设修身课程D.民主科学思想冲击封建礼教7.下列历史人物中,热情歌颂了十月革命,把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是:ABCD11.长征精神激励着我们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它引领我们民族走向复兴。以下是长征途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它们的先后顺序应是①四渡赤水②飞夺泸定桥③巧渡金沙江④过草地⑤翻雪山⑥会宁会师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②③⑤④⑥C.①③②⑤④⑥D.②①④⑤③⑥12.在特定的历史时期,脍炙人口的口号、标语、诗词等往往有着巨大的政治感染力,具有明显的时代气息。下列口号、标语、诗词等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②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③“外争国权,内惩治国贼”A.①②③B.③①②C.③②①D.②①③如何提高选择题的正确率?1、答题时必须抓住重点字句,如时间、年代、人物、事件、区域地点等,明确试题要考查的是历史的现象、本质、或是因果关系、影响。2、注意分析题干和题肢的关系,有的题肢的内容是对的,但是与题干没有关系,不能选。对于没有把握的题目,多读几遍,找到关键的字句去分析,把明显的错误选项排除掉,选择与重点字句相关的选项。3、有的是反向选择的要特别注意,即选择不正确的或者不符合题意的。4、不要凭经验答题,说不准现在的题目跟你做过的题目考察的角度不同。凭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仔细答题。5、选择题选好以后,如果没有十分把握就不要改动,相信你的第一感觉。练一练1、甲午战败以后,李鸿章伤感地反省说:“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虚有其表”。李鸿章办了一辈子虚有其表的事的根本原因是A得不到西方列强的支持B没有学到先进的技术C没有触动封建制度D没有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2、历史活动探究课上,同学们围绕中国的近代化问题展开激烈的讨论,黎明同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你认为他的看法中,与历史史实不符合的是A戊戌变法的目的是推翻清朝统治,在中国建立资本主义制度B洋务派主张兴办近代工业的目的是为了维护清朝统治C洋务运动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D公车上书拉开了维新运动的序幕3、严复译著《天演论》中提出“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进步观点,启发了当时的中国知识界去探索、学习西方先进的社会制度。近代中国从制度上学习西方始于A洋务运动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D戊戌变法4、有人认为,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的继续。其主要依据是他们A都反对文化领域的复古思想B都主张推翻清朝统治C都以“民主”“科学”为指导思想D都具有反封建性质二、材料解析题(22分)一、读带着问题读材料,先看问题,后读材料,目的明确,节约时间。二、想想材料与设问的相关点和与课本的相联点。“材料在书外,答案在书中”。分清“依据材料回答”还是“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三、答1.问什么答什么。2.语言简练、条理清晰。3.书写认真、工整、规范。材料解析题答题方法答题时存在的问题:1、基础知识不扎实。2、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不够,答题无从下手。3、不能使用学科语言。4、卷面答题缺乏规范。1)书写不认真(2)书写格式不规范对照参考答案改正错误,分析失分原因。答案:13题:⑴事件: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运动等。变化:促使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化。五四运动。⑵“自强”是指:洋务运动;“变法”是指:戊戌变法(维新变法或百日维新);“革命”是指:辛亥革命。⑶时间:1921年(1921年7月或1921年7月23日);历史意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14题⑴原因: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⑵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洋务运动随之破产。⑴变法:戊戌变法。措施:开办新式学堂;翻译西方书籍;创办报刊。⑵指导思想:三民主义;革命:辛亥革命。⑶中共一大召开,中国共产党成立;抗日战争。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近代探索的准确理解与认识,依据材料中的“不平等条约的这一个世纪对她来说特别残酷,中国……渴望付出双倍的努力,毫不停息地向前进,”再依据所学知识可以知道此处有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运动;“获取马克思列宁主义宝鉴”指的是中共成立后,促使中国革命发生的变化是使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化。考点:八年级上册·鸦片战争·中英《南京条约》·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此题考查的是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进行探索的相关史实。考察的是学生对洋务运动相关史实的掌握程度。自强运动指的就是洋务运动。第二小问是在第一问的基础上的延伸,洋务运动没有是中国走上“强国之路”,就说明它的目的没实现,从这个角度上讲,例举洋务运动失败的史实就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1)分材料一120年前的那个甲午,是黑暗的、痛苦的、流血的、沉沦的甲午。……甲午战争是一个命运转折点。---《人民日报:从曱午战争的庫墟上崛起》》2014年04月13日06版(1)结合所学知识,给材料一中的观点提供依据。材料二在历史上多次制造亊端对中国打响“第一枪”日本,这次(中日)是还要制造亊端打响“第一枪”呢,或是制造亊端逼迫中国打响“第一枪”呢?一一中新网2014年1月2日电(2)请用20世纪30年代的两个史实说明日本在历史上多次制造事端对中国打响“第一枪”。材料三2014年2月27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决定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新华社北京2月27日电(3)为什么将“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设在12月13日?(4)抗战胜利有何伟大历史意义?请你谈谈为什么要设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1)分材料一120年前的那个甲午,是黑暗的、痛苦的、流血的、沉沦的甲午。……甲午战争是一个命运转折点。---《人民日报:从曱午战争的庫墟上崛起》》2014年04月13日06版(1)结合所学知识,给材料一中的观点提供依据。甲午战争战败,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洋务运动也随之破产;《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和更多的主权,刺激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3分)材料二在历史上多次制造亊端对中国打响“第一枪”日本,这次(中日)是还要制造亊端打响“第一枪”呢,或是制造亊端逼迫中国打响“第一枪”呢?一一中新网2014年1月2日电(2)请用20世纪30年代的两个史实说明日本在历史上多次制造事端对中国打响“第一枪”。1931年9月18日,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1937年7月7日,日军发动“七七事变”。(4分)材料三2014年2月27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决定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新华社北京2月27日电(3)为什么将“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设在12月13日?因为侵华日军从1937年12月13日占领南京后六周之内,屠杀了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三土万以上。(1分)(4)抗战胜利有何伟大历史意义?请你谈谈为什么要设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2分)设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是为了:(1分,答出以下任意一点即可,观点正确,意思相近也可得分)①牢记历史,铭记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艰苦卓绝的斗争;②缅怀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英勇献身的英烈和所有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作出贡献的人们;⑦彰显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④表明中国人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⑤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⑥激励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共同奋斗。看下面三段材料,以小组为单位,出材料解析题,并整理出答案(设问必须在五个以上)材料一“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材料二“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材料三“6月5日上海日商纱厂的中国工人首先罢工,……接着,机器、纺纱、印刷、公共交通、码头、船坞等行业的工人相继罢工。”请回答:(1)以上材料是哪一历史事件的传单口号?发生时间、地点、导火线是什么?答:五四运动;1919年5月4日;北京;巴黎和会上中国的合理要求被拒绝。(2)学生为什么提出“还我青岛”(或中国的土地“不可以断送”指的哪件史实)?答:在巴黎和会上,中国合理要求被拒绝。在对德和约上规定把原来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利转让给日本。(3)这场运动的性质是什么?找出材料中最能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