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第一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与发展从狭义来说,指由马克思、恩格斯的基本观点和学说组成的科学体系;从广义来说,是指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由列宁推进到新阶段,并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加以中国化和发展了的观点和学说构成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能够在中国得到传播并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呢?第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并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中国人民经过长期革命斗争反复比较作出的必然选择。第二,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实现的阶级基础和物质力量。•第三,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传播扫清了道路,创造了思想条件。第四,十月革命的影响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国际条件。(1)提出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概念,是毛泽东在1938年10月中共中央召开的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报告中提出的。首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实际需要。其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再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对正反两方面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历史的必然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科学内涵的三层涵义: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什么?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第二节一、实事求是地评价毛泽东第一,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第二,毛泽东晚年虽然犯了严重错误,但那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在前进的道路上所犯的错误。第三,从毛泽东的一生来讲,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他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毛泽东对所犯错误负主要责任,但这些错误同时也是党犯的错误,是中央领导集体犯的错误,不能把错误归咎毛泽东一人。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一)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二、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二)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第一,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第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三)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四)政策和策略的理论(五)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六)党的建设理论(七)关于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四、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三)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第三节邓小平理论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一)形成的时代背景和现实依据第一,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时代背景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第二,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根据。(二)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过程1、邓小平理论基本命题的提出(1978——1982)2、邓小平理论轮廓的形成(1982——1987)3、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的确立(1987——1992)三、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和科学体系(一)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3.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二)邓小平理论是一个科学的思想体系邓小平理论是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涵盖经济、政治、文化、党的建设等方面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四、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一)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科学认识(二)邓小平理论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三)邓小平理论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第四节1.从世情上看: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一)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2.从国情上看: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3.从党情上看:党的建设面临着的形势和新任务,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第五节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一)科学发展观提出的背景和条件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2.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现实基础。3.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借鉴。十六届三中全会(二)科学发展观提出的过程十六届四中全会十六届五中全会十七大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二、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以人为本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第一节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立毛泽东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提出要解决思想路线问题。抗日战争时期提出实事求是思想,并把它确立为党的思想路线。(1)为了总结教条主义错误的教训,1937年毛泽东写了《实践论》和《矛盾论》,奠定了正确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2)1938年,毛泽东借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实事求是”一词,阐明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科学态度。(3)毛泽东在领导延安整风运动过程中,对实事求是的涵义作了科学界定,并为中央党校题写了“实事求是”作为校训。(4)党的七大报告中,毛泽东把理论联系实际,规定为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三大作风之一。1.建国后,毛泽东对实事求是的强调和背离。(1)建国后,为了开辟适合中国自己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以及开创中国自己的现代化道路,毛泽东继续反复强调实事求是的观点和作风。(2)从20世纪50年代后半期开始,毛泽东逐渐在思想路线上背离了实事求是,夸大了主观意志和精神力量的作用,使社会主义建设遭受到了严重挫折。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2.“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邓小平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丰富发展。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的丰富和发展。第一,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第二,民主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条件第三,实事求是必须尊重实践第四,对党的思想路线作了完整概括(1)把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概括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2)提出大力进行理论创新的任务。(3)提出“与时俱进”的要求。4.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对党的思想路线认识的深化:“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3.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核心党中央对思想路线认识的深化第二节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和意义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1.一切从实际出发:前提和基础2.理论联系实际:途径和方法3.实事求是:实质和核心。4.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标准和动力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和实质:实事求是。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内容;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和求真务实的要求。强调“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体现了党的思想路线在具体表现上的时代特征,其目的和归宿都是“实事求是”。党的思想路线可简明概括为“实事求是”,可简称为“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或“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1.理论意义:党的思想路线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路线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2、实践意义(之一):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3.实践意义(之二):党的思想路线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一、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所谓精髓,是指能使这一理论得以形成和发展并贯穿全过程,同时又体现在这一理论体系各方面的最本质的东西。第三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1.纵向看精髓: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贯串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形成的全过程。2.横向看精髓: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体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内容的各方面。二、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必须不断地解放思想。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实现实事求是的前提条件。1、解放思想的内涵: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一是原先的认识进行再认识,这其中既有对原先认识中那些正确部分的坚持,也有对原先认识中那些错误部分的纠正;二是在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的基础上,形成新的正确认识。2、解放思想的重要性(1)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证明,能不能做到解放思想关系重大。(2)解放思想是常提常新的事情。(3)解放思想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保证。三、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要坚定不移地坚持解放思想,弘扬与时俱进精神,推进理论创新。与时俱进的内涵: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1)体现时代性:用宽广的眼界观察当代中国和世界。(2)把握规律性:把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统一起来。(3)富于创造性: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四、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1.敢于走自己的路。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过去我们搬用别国的模式,结果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在思想上导致僵化,妨碍人民和基层积极性的发挥。2.善于走自己的路。(1)思想方法: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2)基本立场: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的统一。(3)理论原则: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就是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毛泽东)(1)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A.半殖民地——是指中国在形式上的独立和实质上的不独立或依附;B.半封建——是指中国封建社会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资本主义有了一定发展,但并没有成为资本主义国家。1.近代中国的国情(理论形成的历史条件)社会性质决定了社会的主要矛盾(2)社会两大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3)中国革命两大任务反对帝国主义争取民族独立反对封建主义争取人民民主二、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2.土地革命的实践——形成了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理论3.抗日战争的实践——形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4.解放战争的实践——提出了人民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