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人间词话》读书的“三种境界”第一境:“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是说佳人耐不住离恨苦,怀着无限思念独自登上高楼,遥望天涯,不知情人在何处。而王国维却把它借为古今中外,凡在事业或治学上有所成就的人,必须胸怀大志,高瞻远瞩,敢于独辟蹊径,勇于登攀,否则是不会有作为的。这一境界是立志、志当存高远。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是说思念情人之切,触景生情,以酒浇愁,即使神情憔悴,也在所不惜。王国维把它描述如何为此决心而努力奋斗。人瘦了、憔悴了,但仍“终不悔”。就是说尽管遇到各式各样的困难,还要坚持奋斗,继续前进,为了事业一切在所不惜。这是执着的追求,忘我的奋斗。第二境界出自柳永的《蝶恋花》: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是说思念情人,彻夜不眠,辜负了良辰美景,直到神情恍惚之时,却在灯火阑珊处,看到昼思夜想的人。王国维把它借为只要百折不挠,总有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时候。是指在经过多次周折,经过多年的磨练之后,就会逐渐成熟起来,别人看不到东西他能明察秋毫,别人不理解的事物他能豁然领悟惯通。这时他在事业上就会有创造性的独特的贡献。这是功到事成。第三境界出自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蝶恋花晏殊《蝶恋花》:源于梁简文帝乐府“翻阶蛱蝶恋花情”,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又名《鹊踏枝》、《凤栖梧》、《一箩金》、《黄金缕》、《卷珠帘》等。一般以抒写缠绵悱恻或心中忧愁的情感为多,虽有部分写山水,但还是寄情于物的表现。词牌来历关于婉约词及婉约派:从唐五代以温庭筠为代表的“花间派”开始,继有宋初的欧阳修、晏殊、晏几道、柳永,之后,又有秦观、李清照继等词人,他们的词作在情调、语言、意境方面都表现出含蓄柔婉的特点,因而被称作“婉约词”,而他们也因词风相似而被称为“婉约派”。婉约词多抒写儿女之情、离愁别绪兼有落魄失意、感时伤世之情。抒情方式以含蓄为主,大都情景交融,寓情于景,寓情于物。晏殊,字同叔,北宋前期文学家,他能诗、善词,文章典丽,书法皆工,。他一生富贵,官拜宰相,范仲淹、韩琦、欧阳修等名臣皆出其门下。卒谥元献。他的文学成就以词最为突出,有“富贵词人”、“宰相词人”之称,他吸收了南唐花间派和冯延巳的典雅流丽词风,开创了北宋婉约词风,被称为“北宋倚声家之初祖”。作品集有《珠玉词》。作者简介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jiàn,栏杆ān,了解jiān使……凋落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主要内容:词眼:整体感知思妇怀远离别苦请同学们找一找,词的上片描写了哪些景物?起句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这些景物带有什么特点?起句描写了秋晓庭圃中的景物:菊花笼罩着一层轻烟薄雾,看上去似乎在脉脉含愁;兰花上沾有露珠,看起来又像在默默饮泣。兰和菊本就含有某种象征色彩(象征品格的幽洁),这里用“愁烟”、“泣露“将它们人格化,将主观色彩移于客观景物,透露女主人公自己的哀愁。因此说,这些景物都染上了主观的色彩。第二句中,写罗幕的“轻寒”,与“燕子双飞去”有必然关系吗?第二句描写的是:新秋清晨,罗幕之间荡漾着一缕轻寒,燕子双双穿过帘幕飞走了。这两种现象间本不一定存在着联系,但在充满哀愁、对节候特别敏感的主人公眼里,那燕子似乎是因为不耐罗幕轻寒而飞去的。这里与其说是燕子的感觉,倒不如是写帘中人的感觉――不只是在生理上感到初秋的轻寒,而且在心理上也荡漾着孤孑凄清而引起的寒意。“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思考:“双飞”有什么意味?燕子的双飞,更反衬出主人公的孤独。晏几道·《临江仙》:“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李白《双燕离》诗:“双燕复双燕,双飞令人羡。”燕子“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点明了什么?这句描写出主人公在离恨的煎熬中对月彻夜无眠的情景,以及外界事物所引起的触动。点明了幽怨、哀愁是因为“离别”。月亮无情反衬人有情月圆人不圆苏轼《水调歌头·中秋有怀子由》:“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古诗十九首》:“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明月词的上阙:菊愁兰泣和词人一样痛苦以悲景写悲情烘托燕子双飞月明到晓不能体会我的愁绪以乐景写悲愁反衬一夜无眠人格化/拟人在词的下片中,主人公用哪两种方法来排遣离愁别恨?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下片中,哪些字词点染出主人公的情感?景:碧树凋零情:孤寂凄苦孤独无依“昨夜西风凋碧树”只是眼前所见之景吗?“昨夜西风凋树”,不仅是登楼即目所见,而且包含有昨夜通宵不寐卧听西风飘落树叶情景的回忆。“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前文抒写的只是忧伤之音,这里却出人意料地展现出一片无限寥廓的境界,给主人公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使其从狭小的帘幕庭院的忧伤愁闷转向对广远境界的骋望。有望而不见的伤离情绪,但感情是悲壮的,没有纤柔颓靡的气息;语言也洗尽铅华,纯用白描。气象阔大,境界高远,成为全词的警句。“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是哪些词与上阕相照应“昨夜”承上“到晓”,折回写今晨登高望远;“独上”应上“离恨”,反照“双飞”;“望尽天涯路”正从上文的一夜无眠生出。明确:昨夜的西风使碧树繁叶凋尽,独自登上高楼,极力骋望那邈远的路,终不见远走之人。“西风凋碧树”比喻相思对我的煎熬和摧残之甚。“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是行为描写,通过行为细节的描写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这三句纯用白描,语言洗净铅华。尽管包含望而不见的伤离意绪,但感情是悲壮的,没有纤柔颓靡的气息。描述诗句表达效果、情感赏析:“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分析关键词和手法欲寄彩笺兼尺素——音书寄远的强烈愿望山长水阔知何处——音书难抵的可悲现实︳“满目山河空念远”对照孤独、迷茫、不见所思的空虚怅惘词的下阙:“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看不见“寄彩笺”“知何处”寄无所踪“满目山河空念远”排遣愁苦而不得词的下阙:凋使……凋零使碧树一夜凋去,写风的劲厉肃杀。独与上阕“燕子双飞”映衬,写孤独无依。望尽与碧树凋尽呼应,境界一跃为广阔、悲壮。山长水阔渺茫无着落,写了悠远辽阔的境界。菊兰悲愁伤感罗幕孤寂冷清燕子相思牵挂明月离愁别恨高楼彩笺尺素牵挂期盼失望凄凉西风碧树满目凄凉满腹愁肠离别之苦独处之悲相思之深盼归之切苦不堪言蝶恋花上片:融情入景,选取眼前的景物,注入主人公的感情,点出离恨。下片:承离别而来,通过高楼独望把主人公望眼欲穿的神态生动地表现出来。点滴结语总结全词作者工于词语,炼字精巧,将主人公的主观感情寄托于景物之中,深婉而含蓄地表现了临秋怀人那种执著而真挚的感情,深刻地表达了离愁别恨的主题。1、词的境界、风格:上片取境较狭,风格偏于柔婉;下片却境界开阔,风格近乎悲壮。2、多种艺术手法的运用:拟人、烘托、反衬、白描等。采桑子晏殊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滴泪春衫酒易醒。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这首词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具体分析(从景情关系角度思考)。这首词融情于景,情景交融。作者在词中借哀景抒发悲情,骤急的西风、惨白的淡月、高楼的雁叫都渲染了一种伤别离、苦相思的悲情。“绿水人家绕”中的“绕”字,有的版本写作“晓”。你认为哪个字更恰当?为什么?请简要赏析。蝶恋花苏轼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消,多情总被无情恼。①“绕”字好,因为它切实具体地描绘出了绿水环抱人家的场景,生动形象,具有动态美。②“晓”字好,因为它既点明了时间,又渲染了早晨的清新氛围,能够使读者有更自由、更广阔的想像空间。蝶恋花苏轼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消,多情总被无情恼。俞陛云在《宋词选释》中对这首词的上阕作过这样的整体评价:“絮飞花落,每易伤春,此独作旷达语。”你同意他的看法吗?为什么?请结合词的内容简要赏析。①同意。起句“花褪残红青杏小”,虽写了花之凋零,却又写了青杏新生,显示出生机与活力;二、三句则又移向更广阔的空间,燕子轻飞,给画面带来了盎然生气,而绿水绕人家也饶有情趣,这样一来,人的心情也自然随之敞阔;末句虽言萋萋芳草,却以“天涯”起笔,意境开阔。总之,词的上片虽写“絮飞花落”的暮春之景,却处处可见旷达之语。②不同意。起句写花之凋零,青杏酸涩,为整首词投下了悲凉的阴影;二、三句写燕子翻飞、绿水绕人家,虽富情趣,也不乏暖意,但却是以乐景衬哀情;四句说柳絮飘飞,着一“又”字,则又表明词人之看絮飞花落,非止一次,伤春之感、惜春之情自然流出;“芳草”在古诗词中常用来写愁情,此处亦然,“天涯何处无芳草”即言愁情无限。因此,这首词中对“絮飞花落”等景物的描写,依然浸透着伤春之情,并非旷达之语。学习诗词的步骤方法:1、初次朗读,清除读音障碍,感知韵律节奏。查录生字读音,明确词牌、格式、韵脚,熟悉文本。2、二次通读,明了词句大意,把握主要情感。逐句意译,意译时注意诗词语言的省略性、跳跃性、无序性的特点,合理补充调整,抓住关键词,把握文本主题。3、三次细读,展开想象联想,品味词句内涵。逐句分析,联系上下文或作者境遇,思考词句的暗示意、隐含意、多向意,从而品味作者丰富复杂的情感。4、四次情读,构建心灵桥梁,读出感情韵味。在理解作者情感的基础上,结合个人体验,融和作者及读者情感进行朗读。5、五次品读,摘录美词佳句,鉴赏手法技巧。反复诵读,摘取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从表现手法,写作技巧方面进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