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可疑神经症性心理咨询案例分析报告姓名:程利远单位:夏邑县曹集乡第一初级中学摘要:本案例是对一例可疑神经症性心理问题的咨询分析,详细阐述了如何对求助者进行心理咨询。通过搜集、整理求助者的相关资料,对求助者的情况进行鉴别诊断,确定求助者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关键点,与求助者协商,制定咨询目标与方案,开展咨询并对咨询效果进行多维评估。针对一名中学生,由于外界教育环境的压力,受其性格、认知等方面的影响造成思维强迫。综合各种诊断,咨询过程以心理测量为辅助工具,采用支持性心理疗法、思维阻断疗法、家庭疗法的理论与方法,为来访者进行心理干预和矫正,并取得一定的效果。关键词:中学生强迫思维思维阻断疗法一、一般资料1、来访者情况李某,男,16岁,九年级学生,住校,经详细询问调查,父母无人格障碍和其它神经症性障碍,家族无精神疾病历史。2、成长发育情况李某生在一个城郊,外表清秀斯文,身高一米七左右,性格内向,优柔寡断,家庭条件较好。父亲性格强硬,中学文化,在县城做生意,很少关心李某的学习生活,认为孩子很自觉;母亲性格软弱,初中文化,全职家庭主妇,与李某关系很亲密,家庭事物由爷爷做主。爷爷在家里开了一家杂货店,性格比较专断。周末课余时间,李某会帮家里看店。与同学关系一般,没有要好的朋友,与同学交流比较少。由于父亲在做生意,平时与父亲的交流比较少。李某主要由母亲和爷爷抚养长大,与母亲和爷爷的关系亲密。据其家人讲述,李某自小体弱多病,小学初中在县城读书,学习成绩一般。八年级期末的时候眼睛频繁眨动,在市第一人民医院看病,根据爷爷回忆,当时医生的诊断为神经方面问题。吃药后病情有所好转,现在只在紧张的时候会眨眼睛。但是频繁眨眼好转之后,大概是在期末考试之后,嘴角开始出现抽搐现象,一直持续到现在。九年级一开学前一个星期到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看病,病情有所好转。但是自开学到现在七个多月,出现强迫观念,不由自主想一些问题,然后推翻重新想,想自我控制不得要领。3、班主任述:李某,性格内向,从九年级开学进入班级到现在一直都比较安静,担任生活委员,班级活动不积极。成绩偏下,平时较少与同学交往。4、自述:自小性格内向,父亲工作忙,在一起的时间少,与母亲爷爷一起生活。自开学一个多月以来,头脑中一直存在一些想法,比如:什么时候吃饭?中午吃什么?什么时候给家里打电话?明天穿什么衣服?……一天要想好几个小时,往往一个问题得出一个结论之后,自己会推翻这个结论,而后继续想,如此循环。强迫与反强迫导致精神十分疲惫,没有精力听课,晚上也睡不好觉。症状在早上的时候比较轻,中午的时候最严重。自己曾在网络上查相关心理资料,采用厌恶疗法没有效果。5、咨询者观察:来访者进入咨询室时,态度比较自然。行为举止很正常。在讲述过程,嘴角不时抽搐。在讲述的过程中,情绪比较稳定。二、症状分析与诊断1、测试结果分析:选择测试为SCL-90,了解其在身心方面的自我评价及症状严重程度。SCL-90测试结果如下项目躯体化强迫人际抑郁焦虑敌对恐惧偏执精神病性其他总分因子分1.93.51.62.51.61.51.81.71.81.9184从SCL-90测试结果来看,李某的心理存在一些问题,集中体现在强迫和抑郁方面。2、主要症状分析:自开学一个多月,头脑中存在一些毫无意义的想法,一天要想好几个小时,无法自我控制,往往一个问题得出一个结论之后,自己会推翻这个结论,而后继续想,如此循环。来访者想要控制自己不去想这些问题,但是没有办法控制导致精神十分疲惫,白天没有精神听课,作业不能按时完成,晚上也睡不好觉。对许多问题失去兴趣,不愿意进行体育运动,回避和同学相处,害怕别人发现自己的不正常,担心自己犯精神病,有强烈的就医行为。3、鉴别诊断:3、1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该求助者的知情意是统一、一致的,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能主动求医,无逻辑思维方面的混乱,无感知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3、2与抑郁症相鉴别:李某虽有情绪低落、兴趣下降等症状,但不是主要症状,也没有自罪自责、自杀意念或行为等症,而且持续的时间没有超过三个月,因此可排除抑郁症。3、3根据许又新教授关于神经症的评分标准:(1)引起的心理冲突的事情涉及生活中不太重要的事,且不带有明显的道德色彩;(2)痛苦的情绪体验持续没有超过三个月;(3)来访者知道这种状况不合理、不必要,但无法控制,难以摆脱。对学习有一定影响,开始出现回避行为;(4)有自知力,能够主动求医;(5)本案例虽有一定的躯体症状、强迫症状、抑郁情绪并出现回避行为,但从病程、求助者的精神痛苦程度、社会功能三方面看,小于6分,没有达到严重程度,因此不构成神经症。三、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1、生物原因:求助者为男性,17岁,已经进入青春期。2、社会原因:(1)负性生活事件的影响:中考发挥失常,对他来说是剌激强度较大的负性生活事件,自信心严重受挫,高中之后成绩处于班级中下;(2)人际关系紧张:高中的时候就读于一所私立学校,私立学校在管理上十分严格,李某第一次离开家人,开始住宿,适应不了新环境,不热衷参加班级活动,与同学交流较少,没有亲密的朋友。没有形成良好的社会支持体系。3、心理原因:(1)性格因素:受到家庭环境以及教育方式的影响,李某是家里独子,其父亲自李某小时候就在外地做生意,只在电话中关心李某的学习生活。李某母亲溺爱李某,李某爷爷性格比较强硬,平时不允许李某出门与同学玩耍,课余时间让李某在家里看店,导致李某与外界接触比较少,养成内向,敏感的性格,有完美主义倾向,优柔寡断,与家人关系亲密,事无巨细均向家人报告,没有主见,依靠家人。不适应新环境,抗压性较差;(2)情绪方面:受情绪低落、害怕等情绪的困扰不能解决;(3)在行为模式上缺乏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技巧:面对思维的强迫,没有办法解决,不知所措。四、诊断:根据临床资料的收集,该求助者智力水平正常,在开学的时候出现持续一个多月的思维的穷思竭虑,根据来访者回忆及其家人讲述,在高一上学期开学的时候,李某曾出现相似的情况,不时腹痛,持续近一个礼拜,医学检查没有发现相关原因,后来不治而愈。根据李某性格特征以及对其生平资料的调查,认为开学对李某来说是一个刺激性事件。李某人格无异常,内容尚未泛化。综合分析所获得的临床资料,对求助者问题持续的时间、强度和典型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的性质和严重程度进行分析判断;根据心理测验结果和躯体疾病历史、精神病家族历史,以及心理与行为异常的表现故初步诊断为可疑神经症性心理问题。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1.强迫观念2.新环境适应性不良3.错误认知五、咨询目标的制定1、具体目标:逐步改变求助者的强迫观念,改善求助者的人际关系,增强求学动机,提高学习兴趣,排解不良情绪。2、长期目标:建立求助者正常的认知观念,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能和其他孩子一样正常地学习和生活,从而提高学习成绩,顺利完成学业。促进求助者的心理健康和发展,达到人格完善。六、咨询方案的制定1.咨询目标:应该符合咨询目标有效性的七个要素:具体、可行、积极、双方可以接受、属于心理学性质、可以评估、多层次统一。2.双方各有的特定责任、权利与义务求助者的责任、权利和义务:责任(1)向咨询师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资料;(2)积极主动地与咨询师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3)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权利(1)有权利了解咨询师的受训背景和执业资格;(2)有权利了解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3)有权利选择或更换合适的咨询师;(4)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5)对咨询方案的内容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义务(1)遵守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2)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3)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咨询师。咨询师的责任、权利和义务:责任(1)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2)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3)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并说明保密例外;权利(1)有权利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2)有权利选择合适的求助者;(3)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义务(1)向求助者介绍自己的受训背景,出示营业执照和执业资格等相关证件;(2)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3)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4)尊重求助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求助者。3.咨询时间与收费(1)咨询时间:每周两次,每次一个小时4.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认知疗法、思维阻断疗法七、咨询的具体实施过程第一阶段:心理评估和诊断阶段第一次咨询:2011年9月20日咨询目的:A、了解来访者的基本情况;B、运用共情、倾听等基本咨询技能,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C、进行摄入性谈话,确定主要问题;(确定咨询主题)D、探寻改变意愿;咨询方法:(1)摄入性谈话;在咨询开始时,充分尊重来访者,用开放性问题收集来访者的详细资料;通过倾听、共情、无条件地积极关注,与来访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咨询具体过程:上午课间操的时候,来访者到咨询室预约咨询时间,确定中午12点半的时候到咨询室。来访者进入咨询室时,神情举止自然。通过询问,李某讲述其症状,自开学半个月以来,头脑里一直盘旋一些问题,如几点吃饭?明天穿什么衣服?……一些生活琐碎问题。且在等出答案的时候,会自己推翻这个结果重新思考答案,在自己等出满意的答案之前会有一两个小时重复思考这些问题。一天会想六七个小时,导致没有精神上课,也不再参与班级的相关活动,精神十分疲惫。在谈话过程中,咨询者对症状开始的时间十分关注,询问来访者对开学时间的看法,以及是否在学校发生过影响比较深刻的事情。来访者否认发生过影响较大的事件,但是表达了对新环境新生活的不适应,对家人的依赖,以及对中考失败的懊恼。在咨询的过程中,咨询者发现来访者的嘴角不时抽搐,便询问原因。来访者讲述在中考之后莫名出现这种症状,开学之前到省立医院看了,现在已经有所好转。经过询问,来访者在八年级的时候,眼睛会频繁眨,出现嘴角抽搐后这种症状自动消失。在咨询者的要求下,来访者回教室给笔者拿省立医院开的药。一共四种药21金维他、抗抑郁焦虑药物—代力新、卡巴酚酊、苯妥英钠,查看相关负作用,其中有提到药物的负作用可能会引起神经的兴奋或抑制。在征得来访者的同意下,让他先停吃药,并记录每天出现这些想法的次数。同时要求来访者记录一天中出现这些想法的时间和次数,约定下一次咨询的时间。第二次咨询:2011年10月20日咨询目的:A、向求助者父母、班主任收集临床资料,了解来访者的相关情况,咨询方法:(1)摄入性会谈;(2)整体家庭疗法、支持性心理疗法咨询具体过程:A、在星期二,咨询者已经向起班主任了解李某的相关情况,李某性格内向,在班级并不起眼,因其初中担任班长故任命他为班级团支书,李某平时较少参与班级集体活动,在班级没有特别要好的同学。通过班主任约李某家人于星期三到咨询室会谈。B、与李某父母会谈过程中,说明具体情况。其家人一直认为李某这种情况属于正常,不需要咨询者帮助。在会谈过程中,透露李某在高一上开学的时候,曾经莫名腹痛一个礼拜。在这个过程起家人每天到学校看望李某。咨询者向其家人解释心理咨询“助人自助”的本质和严格的保密原则。以打消其顾虑,增加信任度,获得家人对咨询的支持。而后与来访者父母沟通,了解叶某的成长情况。李某在家十分乖巧,从不与同学出去玩,周末多在家中帮忙看店,与自己两个同龄的表弟比较好,但是高中之后就比较少来往。李某几乎每天打电话回家,事无巨细均向家人报告,通话结束时常舍不得挂电话。做事情比较拖拉,优柔寡断,没有主见,需要家人帮忙拿主意。C、在咨询过程中,向其家人及班主任讲述李某的相关情况,分析开学事件以及药物的可能影响,取得他们的信任与配合。李某大多时候思维不受自己控制,无法按时完成作业,班主任在班级给李某相应的支持配合。家人在精神在开导李某,缓解其部分焦虑。建议其家人允许李某多与朋友交往,自己决定自己的事。第三次咨询:2011年11月30日咨询目标:A、检查家庭作业B、选用适当的心理测试,让李某进行测试,并将测试的结果反馈给父母和李某,作出初步的心理问题分析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