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朝鲜族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以中国某边疆地区的朝鲜族为例王纪芒【内容摘要】中国朝鲜族作为中华民族一个独特的少数民族,有自己独特的语言、风俗习惯等,与其他民族有清晰的边界,族群认同意识非常明确;出于对共同世系、血缘和文化上的认同,他们将朝韩两国作为他们曾经的故国去感知,民族认同比较强烈;作为中华民族的一部分,中国朝鲜族有对中国的坚定认同。目前,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社会认同纽带趋于多元化,中国朝鲜族亦发展着多元化的社会认同。保证多民族国家认同的根本,是建立起基于公民权的认同形式,加快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坚持民族间的平等与团结,加强国家的主流价值观的教育,以加强少数民族对国家的向心力。【关键词】朝鲜族;族群认同;民族认同;国家认同【作者简介】王纪芒,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一、引言:概念的界定、问题的提出及本研究的背景1.概念的界定。在讨论本文的主题之前,须首先澄清关于“民族”这个概念的不同层次的含义,因为在现代的语境中,民族是一个蕴含丰富的社会现象和概念,一般来说有三个层面的含义:首先它是指一个源于(或自认为源于)同一祖先、血缘的“族性群体”(ethnicgroup);其次它可以是指一个具有共同历史与独特文化的共同体——民族;最后指一个众多拥有平等权利成员组成的主权实体——民族国家(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国家);还可以在更多情况下,民族是上述几种意涵的错综结合或者重合。区分民族的这几层含义是有意义的,因为本文论述的主要对象——中国朝鲜族,具备了上述所有关于民族的层层含义:它作为一个独特的族群(ethicgroup),与其他诸多的民族或族群一起,是中华民族这个国家(民族国家,nation)的一员,同时,它与中国境外的朝鲜和韩国的朝鲜族,共同构成了一个民族。那么,对于中国朝鲜族的认同问题的研究也相应地具有三个层次:族群认同、民族认同、国家认同。2.问题的提出。目前学术界有一个共识,就是在全球化时代到来的情况下,随着资本、劳动力、原材料等各种资源的全球化流动,人员的流动及其带来的民族国家的认同问题亦引起学者的关注,现代民族国家(nation-state)内部的族群认同(ethnicidentity)需要越来越强烈,民族国家日益面临着这样一个难题,即如何让文化、民族上的多元与国家政治上的统一和内部秩序和谐并存。有学者指出,“全球化时代也是一个民族主义者复苏的时代,表现在对既有的民族国家的挑战及各地以民族性为基础的认同(重)建构;现今的历史阶段,多民族国家——不论是想要保持其完整的自主权,还是否认自己国家构成的多元性——都面临崩溃瓦解的命运。”[1]还有学者宣称,20世纪的后半段,将会成为民族主义高涨及扩散的时代……这种要表达自己的认同且被别人确切地加以认可的急迫感有着越来越强的感染力[2]。著名学者亨廷顿更是指出,冷战后世界的根本冲突将不是意识形态为主的或以经济为主的,人类的重大分野和冲突的主要根源将是文明的或文化的;民族国家虽然是世界事务中最有力的行动者,但全球政治的主要冲突将发生在跨越国家疆界、信仰不同宗教、分属不同文化的民族和族群之间[3]。3.本研究的背景。中国朝鲜族作为中国境内一个独特的民族,改革开放后开展了前所未有的流动,其中既有跨国性质的流动,又有非跨国性质的空间流动,朝鲜族在中国境外建有两个主体国家:朝鲜和韩国,中国朝鲜族的民族认同问题与这两个国家息息相关。朝鲜由于近些年来经济发展滞后,1990年代以后我国朝鲜族与朝鲜国居民之间的交流逐渐减少,而中国的发展对于朝鲜的边民构成吸引力。韩国则是另一种情形。自从1992年中韩之间实现外交关系正常化以后,两国间的政治经济文化及人员交流日益频繁,中国朝鲜族利用其亲缘、人缘关系和语言相同、习惯相近等特点,以探亲、劳务等形式大量流入韩国,其中还包括许多年轻女性通过跨国婚姻途径形成的女性人口的外流。人口外流的结果,一方面使得他们的民族与国家认同问题凸显出来,另一方面,人口外流还造成了中国境内朝鲜族人口的不断减少(具体数据可以参见下表1),生育率持续下降,朝鲜族传统聚居的村落日益空洞化,民族教育难以为继,民族文化受到冲击,民族语言环境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朝鲜族的族群认同也面临着问题。在这种背景下,中国朝鲜族在族群认同、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方面有什么样的特征,无疑是值得我们去关注的。在这里,族群认同就是指他们对于自己属于中国境内的一个少数民族而产生的“朝鲜族”的族群认同;民族认同是指他们对于与自己拥有相同的文化、血缘和世系的民族认同,当然这里包括对于朝鲜半岛在内的朝鲜族的认同;国家认同则是他们作为中国国民或者中华民族大家庭一员而对国家产生的政治上的认同意识。本文结论建立在对于中国东北边陲某朝鲜族聚居地朝鲜族群众的实地考察之上。在研究过程中,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在调查地点做问卷400份,获得有效问卷397份,调查对象全部为朝鲜族。经统计,被调查对象的平均年龄为42.4岁,年龄最大的是79岁,最小的是11岁;男性185人,占46.4%,女性208人,占52.1%(另有5人的性别未填),农村户口的有183人,占49.9%,城镇户口的183人,占总人数的45.9%。此外,本次调查还做访谈14人次,他们有政府部门的官员(如文化局某负责人、应急办公室负责人等),有中学老师、小学老师,有乡镇干部,边防武警战士、传教士、街道工作人员等,主要访谈对象都是朝鲜族,只有两人是汉族。二、中国朝鲜族的族群认同对于朝鲜族族群认同的衡量,本研究在问卷中设计了一些指标:服装、饮食、语言传承、历史记忆、与其他民族的交流意识。民族服装是区别于其他民族的鲜明的和外在的表征。朝鲜族服装有自己非常鲜明的特色,对于自己民族服装的评价,81.1%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的民族服装非常漂亮,13.6%的人认为比较漂亮,2.5%的人说不清楚,只有0.8%的人认为自己的民族服装不漂亮或一点也不漂亮。可见,他们对于自己民族服装的评价是相当正面的,几乎所有被调查的朝鲜族都珍藏着一套民族服装,有81.7%的人表示他们会在一些重大节日及喜庆场合如参加婚礼的时候穿民族服装,以示隆重与正规。但在日常生活中,他们的穿着打扮与汉族基本无异,回答日常穿民族服装的只有6.5%。目前,全世界的服装风格都变得同样化,趋同明显,所以,在重要节日穿民族服装就成为某特定民族或族群互相认同的方式之一。在饮食方面,朝鲜族的饮食特色是非常突出的,我们所有的调查对象都能说出自己民族的风味饮食品种,日常生活中以自己的特色饮食为主,与当地的汉族也体现出一定的差异。辣泡菜是饮食中不可缺少的菜。打糕、冷面、大酱汤、辣椒和狗肉也是他们非常喜爱的,主要食粮一般是大米和小米,以鱼肉蛋奶制品和海鲜产品为辅,基本上以素食为主,同以吃荤为主的民族有明显的区别。语言对于一个民族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它是族群历史事件的记载方式和文化传统的象征[4],是族群认同的重要标志,它相对稳定、不易改变。我们的调查发现,67.8%的人在日常生活中用朝鲜语进行交流,只有3.8%的人使用汉语作为日常交流的语言,还有25.9%的人两种语言都使用。另有2.6%的人不愿意回答这个问题。对于朝鲜语的使用与掌握也很好,81.1%的人不仅会说,也会读,会流利地书写,全部调查对象中只有1人不会说朝鲜语。这些数据说明,对于朝鲜族来说,在与汉族频繁互动的同时,在其他认同符号逐渐式微,趋同非常明显的情况下,民族语言依然有其强大的生命力,也是民族认同的主要标志之一。但尽管如此,也应该动态地去看这个问题,汉语作为一种强势的语言,目前已经影响到了朝鲜族的语言传承。通过调查笔者觉得,朝鲜族的语言传承和发展已经出现某种危机,因为出于对日后前途的考虑,现在有很多朝鲜族的家长更加重视对孩子的汉语教育,大量的家长把孩子送到汉语学校而不是朝语学校,我们所调查的地区民族学校的招生情况每况愈下,朝鲜族语言发展的危机在教育领域已经明显地表现出来了,引起了部分朝鲜族精英关于保持自己文化传承方面的忧虑。民族交流意识主要涉及一个民族对于其他民族的看法,进一步的发展就是对于民族交流的看法。通过交友和通婚这两个指标,大致可以看出他们对于其他民族的接受程度,在这里主要是对于汉族的接受程度。从实际的行为来看,我们的调查对象对于“你的好朋友是否都是朝族”的问题,回答都是朝鲜族的有39.6%,回答有一部分其他民族(主要是汉族)的占54.7%,全是其他民族的有2.5%,3.6%的人不回答;明确表示喜欢汉族人的有42.8%,觉得汉族人还可以的有45.8%,明确表示不喜欢的只有5.5%;觉得和汉族打交道很不容易和不太容易的有31.3%,觉得很容易和比较容易的有55.6%。这表明朝鲜族对于同汉族的交往并不排斥,而呈现一种积极主动的态度,就汉族的反馈情况也能证明朝鲜族的这种积极态度,汉族对于朝鲜族的接受程度也较高。但进一步从族际通婚、交友以及对于其他民族和本民族相比的信任程度上,就可以看出他们的民族意识的内涵所在。据调查,朝鲜族的配偶为自己本民族的占到了72.8%,配偶是汉族的只有1.5%。对于“结婚是否愿意找汉族人”态度的问题,回答愿意的有12.6%,不愿意的有53.7%,无所谓的有23.7%,说不清楚的有3.8%,另有6.3%的人不回答。“愿意”和“无所谓”加在一起占36.3%,说明朝鲜族对于族际之间的通婚持一种不太赞成的态度。但是,朝鲜族妇女嫁到韩国的情况近年来一直有增无减,这里除了韩国经济发达的因素之外,民族间的认同是关键因素,说明中国的朝鲜族和韩国的朝鲜族之间存在着较强的民族文化和心理上认同。从交友的方面看,被调查对象实际拥有汉族朋友的有54.7%,这也就从客观上说明其对于外族的看法是有保留的,他们接受与外族的交流,因为毕竟生活在一个周围存在大量其他民族的环境之中,但这种交流是控制在一定层次上的,还未发展到族际通婚的水平。由于这样清晰的族群意识,他们进而认为本民族的人比其他民族的人更可靠(数据详见表2)。可以认为,中国朝鲜族对其民族的认同感和凝聚力是非常稳固和坚定的,他们多数人为自己是朝鲜族而感到自豪(数据详见表3),民族历史记忆也是建立民族认同的重要方式,寻根认祖是一种民族认同的表现[5]。此次调查中,我们设计了一些与朝鲜族历史有关的问题,能回答上来的人比较少,这说明中国朝鲜族对于属于自己本民族的历史缺乏了解,也缺乏感性认识,精英阶层和普通大众都同样缺乏。朝鲜族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前的历史也缺乏了解,但对于共和国历史表现出一种较好的掌握,和中国的主流社会基本共享着同样的经验。但我们不能就此认为,中国的朝鲜族由于缺少对本民族历史的记忆而妨碍他们建立起对于本民族的认同。事实上,服饰、语言、饮食等文化表层的标记作用是明显的认同纽带。三、中国朝鲜族对于朝鲜族的民族认同民族认同,是指作为一个共同的族群所拥有的共同感,更多地从文化和意识层面去指称,即作为一个共同的民族所具有的共同心理和意识。对于中国的朝鲜族来说,他们最初是从朝鲜半岛迁移到中国境内的,其先民和故国(motherland)是朝鲜半岛,与韩国的朝鲜族、朝鲜的朝鲜族属于同一民族。到目前,中国的朝鲜族在韩国和朝鲜有亲戚的比例都很大,问卷调查表明,在韩国有亲戚的占38.8%,在朝鲜有亲戚的占45.1%,应该说是一个不小的比例。因此,朝鲜族的民族认同必然涉及半岛之内的朝鲜和韩国。就宏观的文明特征而言,朝鲜族的价值观具有明显的儒家特点,重视子女教育、尊重老人、讲究礼仪等都可以在儒家思想中找到合理的解释。但文化上的儒家特征并不代表这种文化与中国的汉族文化相一致,而中国的朝鲜族、朝鲜的朝鲜族、韩国的朝鲜族,他们从根本上属于同一个血缘和文化世系,在文化上是同质的。能够反映一个民族在文化上的认同的典型指标,就是对于与其他民族通婚的态度。上面已经提到,中国朝鲜族对于与其他民族之间的通婚是有所保留的,但韩国和他们属于同一民族,加上其发达的经济所产生的吸引力,所以有大量的中国朝鲜族妇女嫁到韩国去,这些行为就已经很好地体现出了他们在文化上的选择性和认同状况。目前,中国的朝鲜族是韩国出版物、文化产品以及其他时尚消费品需求增长最快的群